郊區[安徽省銅陵市]

郊區[安徽省銅陵市]

郊區,銅陵市下轄區,地跨長江兩岸,1981年12月成立郊區人民政府。1988年原銅山區撤區建辦,併入郊區。截至2015年9月,區域面積26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8萬餘人,常住人口近10萬人,下轄1鄉2鎮2個辦事處。下轄7個居民村,隸屬銅陵縣人民政府領導。1956年2月,銅官山礦務局在貴池銅山建立銅山銅礦,開始開發銅山礦。

基本信息

概況

郊區郊區
郵編:244000代碼:340711區號:0562拼音:JiāoQū英譯:JiaoDistrict郊區位於銅陵市南部,地域橫跨長江兩岸、皖江四市(銅陵、巢湖、安慶、池州)。總面積179.6平方千米。總人口7萬人(2007年末)。全區轄2個辦事處、2個鎮、1個鄉:橋南辦事處安慶礦區辦事處(位於懷寧縣境內)、銅山鎮(位於池州市境內)、大通鎮灰河鄉。共有18個社區、6個居委會、18個行政村。區政府駐橋南街道。區政府駐橋南街道。

經濟交通

郊區郊區
境內礦產資源有金屬、非金屬、燃料、石灰石等,大型礦山有銅山銅礦、安慶銅礦。有海螺公司、六國化工、銅陵發電廠、有色安慶銅礦、銅山銅礦、普濟圩農場、石油公司銅陵分公司、812地質隊、大橋管理局、淡水豚保護區等省屬、市屬企事業單位。大橋經濟開發區是省級開發區,由私營工業園、大通工貿園、橫港物流園、循環化工示範園四個園區組成。

合(肥)銅(陵)黃(山)、銅(陵)南(陵)宣(城)、沿江高速三條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銅(陵)九(江)鐵路和寧(南京)宜(安慶)城際鐵路穿境而過,銅九鐵路銅陵貨運南站坐落境內;長江黃金水道流經區內7.8千米,銅陵港為國家一類口岸。旅遊資源有和悅老街大九華頭天門——大士閣、銅陵國家級淡水豚自然保護區等。

歷史

郊區郊區
1949年4月21日,銅陵境內解放。4月24日,銅陵縣人民政府成立。7月,銅陵縣人民政府對基層政權進行初步改造,廢除保甲制度,建立村、閭。國民黨統治時期銅官山礦區的銅官保、興隆保改為銅官村、興隆村,屬銅陵縣五松鎮領導。

1952年1月,銅興鄉政府成立。銅陵縣人民政府根據皖南人民行政公署頒布的《皖南區劃鄉建政實施辦法》,在全縣開始劃鄉建政。決定將銅官村、興隆村及復興村的兩個閭劃歸銅興鄉,成立銅興鄉人民政府。3月28日銅陵縣委歸屬安慶地委領導。

1953年9月,經安徽省委批准,設立銅官山辦事處,為區級辦事處。下轄7個居民村,隸屬銅陵縣人民政府領導。

1954年3月8日,經安慶專署批准,成立銅官山區人民政府,隸屬銅陵縣人民政府領導,同時撤銷銅官山辦事處。

1955年7月30日,中共中央七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發展農業合作社的決議》。銅陵近郊共建立九個農業初級社,其中一個漁業社、八個農業社。初級社下設生產隊或作業組。

1956年2月,銅官山礦務局在貴池銅山建立銅山銅礦,開始開發銅山礦。5月28日,一屆全國人大頒布《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示範章程》。

1957年2月18日,銅港、銅興兩鄉合併,成立銅港鄉人民委員會,直屬銅官山市人委領導。6月14日,銅官山市委對農村進行並鄉整社。長江社、銅港社合併為長江社。新建社、新洲社合併為新民社。

1958年4月5日,銅官山市委辦公室專題向安徽省委農村工作部報告,請求將古松社由三類社升為一類社。

1959年4月9日,銅官山區委向銅港超英人民公社派駐整社工作組。4月26日,恢復銅陵縣建制,銅官山區被撤銷。銅港超英人民公社更名為銅港人民公社,並成立銅港公社管委會,代行鄉政權。同時,將銅港超英人民公社黨委更名為銅港公社黨委,隸屬銅陵市委。

1960年5月30日,經銅陵市委研究,成立銅陵市城市人民公社。同時成立銅官山公社黨委、楊家山公社黨委和銅港公社黨委。銅港公社改並後,入社人數6.1萬人,占應入社人口的92.8%。7月12日,銅陵市城市人民公社撤銷。8月6日,經市委研究決定,恢復銅港公社。12月8日,經安徽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成立銅陵市銅港區人民委員會。將銅陵縣的謝壟、新廟、躍進、獅子山、紅星、農林、小農場等七個大隊劃歸銅港區領導。對銅港公社所轄大隊進行合併劃分,分別成立新廟、獅子山、銅港三個人民公社,隸屬銅港區人民委員會。

1961年1月13~14日,銅港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在銅港公社禮堂召開。選舉產生了銅港區人民委員會、銅港區正、副區長,銅港區人民法院院長、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選舉產生了出席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5月2日,銅港公社五松大隊劃分為五松、官塘、東山三個大隊。銅山大隊劃分為新民、銅山、周沖三個大隊,公社飼養場改為漁業大隊。至此,五松、官塘、東山、銅山、周沖、新民、古松、長江、白鶴、漁業共十個大隊實行了大隊建制。

1963年3月20日,經銅陵市委研究決定,撤銷銅陵市銅港區,恢復銅陵市銅港人民公社建制。

1964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覆冶金工業部黨組建議:同意銅陵礦區政企合一的試點方案。決定撤銷銅陵市,成立銅陵特區,銅港公社直屬特區領導。

1965年1月10日,銅港公社黨委直屬銅陵特委領導。5月25日,銅港公社新民大隊與後沖大隊合併,更名為銅港公社新民大隊。8月26日,銅港公社東山、官塘、五松三個大隊合併為聯盟大隊和五松大隊。

1968年3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安徽省銅陵特區軍事管制委員會[68]044號檔案批覆:同意銅港公社成立革命委員會。8月,經貴池縣革命委員會批准,貴池縣銅山鎮革命委員會成立。

1971年3月25日,經安徽省革命委員會批准,貴池縣銅山鎮劃歸銅陵特區管理。5月6日,經安徽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撤銷銅山鎮建制,成立銅陵特區銅山區革命委員會。

1972年1月5日,經銅陵市革委會批准成立銅陵市郊區革委會,三位一體(銅陵市農林水利局革命委員會和郊區革命委員會、銅港公社),合署辦公;是月,郊區革命委員會會議取代了郊區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

1974年4月8日,撤銷銅陵市郊區革命委員會,恢復銅港公社革命委員會建制,隸屬銅陵市革委會。10月30日,銅陵市農林水利局、銅港人民公社正式分立辦公。銅港公社黨委下設辦公室。

1976年5月24日,根據安徽省革委會編制辦公室(75)709號檔案批覆,銅陵市革委會研究決定,成立銅陵市郊區革命委員會,保留銅港公社建制,與郊區合署辦公。下設政工科、武裝保衛科、生產科、辦公室,並將銅陵市國營林場劃歸郊區領導。

1977年4月8日,井湖大隊由銅陵市城建局劃歸郊區領導,成立郊區井湖大隊。6月27日,郊區銅港公社農場革命委員會成立。

1978年3月18日,銅陵縣西湖公社謝壟大隊劃歸銅陵市郊區,改為蔬菜專業隊。並成立謝壟大隊管委會。

1979年4月,經安徽省革命委員會批准,將懷寧縣月山公社的馬鞍、旗星、牧嶺三個農業大隊劃給銅山區管轄,由安慶銅礦"以礦帶隊"的形式扶持經營。

1980年3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將貴池縣銅山公社的楊村、南泉、顯化三個農業大隊劃給銅山區管轄。

1981年12月19~21日,銅陵市郊區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召開。至此郊區革委會被撤銷,銅陵市郊區人民政府成立。

1982年5月10日,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工作歷時三個月零五天圓滿結束。

1986年3月17日,郊區礦山公司成立,郊區礦管所隨之撤銷。

1988年4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銅山區,成立銅陵市郊區銅山辦事處、銅陵市郊區月山辦事處,系郊區政府的派出機構。

1989年10月20日,根據省政府辦公廳[88]138號會議紀要精神和省民政廳、省地名委名字[89]185號檔案的批覆,設立銅陵市灰河鄉,轄東風、馬窪、太陽、五洲和灰河(原名中壟)五個村的行政區域,鄉人民政府駐灰河口,隸屬銅陵市郊區人民政府領導。

1991年1月9日,郊區灰河鄉馬窪村劃分為馬窪、東元兩個行政村。

1997年3月6日,“中共銅陵市郊區東郊辦事處工作委員會”、“銅陵市郊區東郊辦事處”成立,系區委、區政府派出機構。

1998年12月12日,中共銅陵市郊區銅山鎮委員會成立。1999年1月19日,郊區銅山鎮人民政府成立,銅山辦事處隨之撤銷。

2000年11月22日,郊區啟動鄉鎮辦黨政機構改革。12月25日,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匯總揭曉。普查結果顯示,全區總戶數10824戶,總人口48958人,其中農業人口31762人。

行政區劃

下轄2個辦事處、2個鎮、1個鄉:

辦事處:安慶礦區辦事處、橋南辦事處。

鎮:銅山鎮、大通鎮。

鄉:灰河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