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通》

《辭通》

《辭通》是一部解釋古書中異體同義詞語的辭典。

《辭通》

正文

一部解釋古書中異體同義詞語的辭典。近代朱起鳳撰。朱起鳳(1875~1948)字丹九,浙江海寧人。此書草創於清光《辭通》緒二十二年(1896),寫成於民國十九年(1930),歷時三十餘載,易稿十餘次,足見用力之勤。書中所錄都是古籍中兩字連用在一起的異形同義的詞語。作者指出某為音近假借,某為義同通用,某為字形訛誤,分辨極細。所有詞語都取第一個詞語的下一個字按《佩文韻府》的106韻的韻次排列,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凡見於經史子集中的詞語都以最習見的寫法為綱,其下所列的種種異文別體,則按經史子集的次序排列。體例謹嚴,秩然有序。其中一詞一語之下可以有多至十餘種的寫法,既可以藉此研究聲音轉變通假的道理,也可以藉此研究文字在使用中的演變,比以前纂集經典異文以及吳玉搢《別雅》、錢坫《十經文字通正》之類的書所收的詞例都廣泛得多。

此書原名《新讀書通》,1934年由開明書店出版,改名《辭通》,編為24卷。其最大的特點是每一組詞語之後幾乎都加有按語,以聲韻為樞紐,指出文字異同之間的關係。何者為假借字,何者為聲近義通字,何者為同聲通用,何者為形誤,何者為別體,有時還刊正舊注的誤解。自序說:“此書音訓,有沿用舊注者,有采清儒之說者,要皆參以己意,折衷一是。”現在看來,其中創見頗多。惟對古聲韻部類未能詳究,但云一聲之轉,尚有不備,甚且時有錯誤。書末有補遺 7條,並採錄字同而義異的詞語99條附錄於後,以廣異聞。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已有重印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