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圩歸來啊哩哩》

《趕圩歸來啊哩哩》是一首彝族的兒童歌曲,歌曲生動地描繪了彝族農家姑娘在趕集歸來的路上,嬉戲歡笑、愉快歌唱的歡樂場面和興奮的心情。歌曲中的襯詞“啊哩哩”不僅增強了歌曲的民族風格特點,而且使歌曲的情緒表達更為熱烈。

簡介

《趕圩歸來啊哩哩》演唱會趕圩歸來啊哩哩》演唱會

《趕圩歸來啊哩哩》,鏇律歡快優美,明朗洗鍊,富於民族特色,猶如一股新鮮的泥土氣息撲面而來,表現了彝家姑娘的美麗活潑,熱愛生活,在趕圩歸來時的愉快心境。此歌曲不僅作為獨唱歌曲受到人們的喜愛,還由孫寶林編配為合唱而得到更為廣泛的演唱和歡迎。

《趕圩歸來啊哩哩》在國際比賽中取得的巨大成功,轟動了中國音樂界,廣西的歌曲唱響了全國。
現在,這首歌曲已被編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的亞太地區教材,至今仍是全國許多歌手的首選演唱曲目。著名歌唱家曲比阿烏曾經在“澳門回歸慶典晚會”等大型活動中多次演唱;在第二屆國際民歌節上,輪迴樂隊將其用搖滾唱法演繹,也受到了大家的喜愛。

歌詞

《趕圩歸來啊哩哩》 歌譜《趕圩歸來啊哩哩》 歌譜

啊哩哩 啊哩哩
趕圩歸來啊哩哩
日落西山啊哩哩
散了圩咯啊哩哩
歡歡喜喜啊哩哩
回家去嘍啊哩哩
蜜一樣的啊哩哩
好生活勒啊哩哩
歡歡喜喜啊哩哩
翼家女耶啊哩哩
啊哩哩 啊哩哩
趕圩歸來啊哩哩
銀項鍊嘍啊哩哩
金戒指嘍啊哩哩
打扮姑娘啊哩哩
更美麗嘍啊哩哩
鳥兒聲聲啊哩哩
伴歌唱勒啊哩哩
晚霞朵朵啊哩哩
跟著飛嘍啊哩哩
啊哩哩 啊哩哩
趕圩歸來啊哩哩
啊哩 啊哩哩
啊哩哩

風格特色

《趕圩歸來啊哩哩》是一首描寫彝族姑娘趕圩歸來時的歡樂心情,引子部分要唱得悠揚婉轉,要有強弱對比,中間歡快的部分要唱得跳躍活潑輕鬆,整首歌曲要注意氣息的運用,還有演唱的高位置,採用中上的小支點演唱。

創作背景

《趕圩歸來啊哩哩》演唱會《趕圩歸來啊哩哩》演唱會
1979年冬天,壯族詞作家古笛等一行到隆林德峨鄉體驗生活。當時正值圩日,只見彝族姑娘們身著五彩繽紛的服飾,歡天喜地地選購自己喜歡的布料、小工藝品,然後結伴走回山寨。姑娘們一路上歡聲笑語、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
古笛與歌舞團的幾位編導深受感染,決定以姑娘們趕圩歸來路上的情景作為切入點,編排一個彝族舞蹈,體現改革開放後少數民族地區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示出黨的好政策給人們帶來的幸福生活。於是,古笛和黃有異寫出了《趕圩歸來啊哩哩》這個舞蹈的主題曲。

榮譽

1985年全國舉辦首屆少數民族聲樂比賽,當時全國聲樂賽事少,各路歌手躍躍欲試。大學剛畢業的廣西歌手唐佩珠,很幸運地通過選拔進入複賽。根據唐佩珠的聲音特點,黃有異將舞蹈《趕圩歸來啊哩哩》的主題曲改編成獨唱歌曲。在這首歌曲中,採用彝族音調作為發展素材,襯詞“啊哩哩”更是運用巧妙,舞蹈性節奏強,表現出彝族姑娘趕圩歸來喜悅、歡快的心情。唐佩珠不負眾望,榮獲“銀雀獎”,成為廣西第一位獲得全國聲樂獎的壯族歌手。1987年12月,同樣是一曲《趕圩歸來啊哩哩》,使她力壓群芳,獲得了全國第二屆少數民族聲樂比賽金獎。

關於作者

詞作者簡介

古笛:壯族,1932年出生,國家一級作家,歌舞劇《劉三姐》的執筆者之一,歌曲《趕圩歸來啊哩哩》的詞作者,並以這些優秀作品享譽國內外。

曲作者簡介

黃有異:廣西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打擊樂專家、國家一級作曲。從事藝術創作已有55年,至今,已發表作品多首(部)。

教學意義

廣西人民引以為傲的民族文化廣西人民引以為傲的民族文化

廣西肥沃的民歌土壤滋養著音樂工作者不斷創作出新的優秀作品。80年代,古笛、黃有異聯合創作出具有濃郁的廣西特色,表現彝族姑娘趕圩歸來喜悅、歡快的心情的歌曲《趕圩歸來啊哩哩》,很快唱紅了全國。《趕圩歸來啊哩哩》為中國文化部舉辦聲樂比賽指定必唱曲目之一,編入全國音樂院校及各大、中、國小音樂教材,聯合國科教文衛組指定這首歌為亞太地區音樂教材。
圩是農村貿易集市地點,民間稱為“”或“集鎮”。趕圩,又名“趕鬧子”、“逢鬧子”,是農村的交易習俗。至今,廣西壯族還保留著很古雅的傳統風俗,盛裝趕圩。廣西各地依然保留著趕歌圩的民間傳統。每趕歌圩,成千上萬的人就聚在一起引吭高歌,場面蔚為壯觀。人們還用歌傳情、以歌擇偶。彝族的語言中“啊哩哩”是“OK”的意思,“啊哩哩”也是廣西百色隆林的方言,意思是“姑娘”,“啊哩哩”也是當地的民族音樂的一種曲調,這首歌因此取名“啊哩哩”,既有民族特色,也能讓大家記得住。

相關視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