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

《誡子書》

《誡子書》是諸葛亮寫給其子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雖闡述的是敬業奉獻、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讀來發人深省。它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言中。通過這些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如此深切。

基本信息

簡介

《誡子書》是諸葛亮54歲臨終前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以規勸、督導孩子的學習為主,兼及為人處世之道與修身養性之理。雖然不像諸葛亮的名篇《前出師表》《後出師表》那樣縱論江山社稷,謀略經邦濟世,慷慨天下正氣,忠義千古流芳,但它卻是人類社會在教育子女中的智慧結晶。《誡子書》收錄在後人為諸葛亮輯錄整理、出版的《諸葛亮集》

作者簡介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大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發明家,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諸葛亮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謚為忠武侯,所以被稱為武侯、諸葛武侯,此外因其早年外號,也稱“臥龍”或“伏龍”。

原文

夫[1]君子之行[2],靜以修身,儉以養德[3]。

非淡泊[4]無以明志,非寧靜[5]無以致遠[6]。

夫[7]學須靜也,才[8]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9],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10]則不能勵精[11],險躁[12]則不能治性[13]。

年與時馳[14],意[15]與日[16]去,遂[17]成枯落[18],多不接世[19]。

悲守窮廬[20],將復何及[21]?

譯文

君子的品行,以安靜努力提高自己的修養,以節儉努力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慾就不能顯現出自己的志向,不寧靜安穩就不能達到遠大的目標。學習必須靜下心來,才幹必須學習才能增長。不學習就不能有廣博的才幹,沒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學業。怠慢便不能振奮精神,冒險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年華隨時間流逝,意志隨歲月消磨,於是枝枯葉落,大多不能對社會有所作為。等到悲涼地守著貧窮的小屋時,後悔又怎么來的及呢?

注釋

[1]夫(fú):發語詞,無實在的意義。

[2]行:操守、品德。

[3]儉以養德:以簡樸節約財務來培養自己的高尚品格

[4]澹(dàn)泊:也寫做“淡泊”,安靜而不貪圖名利。

[5]寧靜:這裡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6]致遠:實現遠大目標。

[7]夫:大丈夫

[8]才:才幹
[9]廣才:增長才幹。

[10]淫(yín)慢:過度的享樂,慢:怠惰。

[11]勵精:奮勉,振奮。

[12]險躁:暴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

[13]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14]馳:消失、逝去。

[15]意:意志

[16]日:時間。

[17]遂:於是,就。

[18]枯落:枯葉一樣飄零

[19]接世:接觸社會,承擔事物;有“用世”的意思。

[20]窮廬:破房子。

[21]將復何及:怎么還來得及。

闡明的道理

寧靜的力量
“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學須靜也”。寧靜才能夠靜思反省,修養身心,為官做人才能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做到不受利誘,不受物惑

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才能夠修養身心,靜思反省。靜中自由一片遼源高邈的天地,在寧靜中思考和感悟,才能“心騖八極,馳思萬里”,為自己的才思尋覓到最適合的佳境。如果不能夠靜下來,則不可以在修身養性中吸納天地靈動之氣,也不能有效的謀定而後動,更談不上計畫未來。因此,潛心學習研究的首要條件,就是有寧靜的環境和靜養的心態。

節儉的力量
“儉以養德”。以節儉培養自己的德行。審慎理財,量入為出,不但可以擺脫負債的困擾,更可以過著怡然的簡樸生活,不會成為物質的奴隸。

“儉以養德”。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儉”字有非常簡潔的注釋:“儉,約也。”顯然,諸葛亮告誡孩子做人要堅持節儉、勤儉的品格,生活要堅持節約、約束的準則,在節儉和節約中培養自己的清廉風範和美德。審慎理財,量入為出,不但可以擺脫負債的困擾,更可以過著律己的簡樸生活,尤其不會因為攀比富貴、貪念享受、追求奢侈,而成為物質的奴隸,甚至走上貪腐的罪惡深淵。
策劃的力量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要事事講求名利,要耐得住清貧,守得住寂寞,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做到視名利淡如水,視責任重如山。面對未來,你的理想信念動搖過嗎,你有歷史使命感嗎,你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觀念嗎?

諸葛亮忠告孩子要下功夫謀劃自己的人生,制定長遠的奮鬥目標。只有在澹泊名利的心態下,才能避免急功近利的浮躁,才能踐行“不積矽步,無以千里”的務實,才能為了實現遠大志向而扎紮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每一天搜清楚地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能夠做好什麼。以這樣寧靜澹泊和紮實堅定的步履,一步步走向遠大的目標。
學習的力量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諸葛亮不是天才論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學習的結果。選擇學習就是選擇進步,你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諸葛亮忠告孩子:沒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只有“學而知之”的人才。而學習任何專業技能,做好任何知識學問,都需要選擇寧靜的環境,更需要靜養的心境。這種客觀與主觀的“靜”,對於潛心學習,做好學問,建功立業是非常重要的。有道是“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日無古賢”,靜學或靜養,就能積聚實現志向的力量,人在智慧中的感悟,並且立定的志向,具有不可動搖的堅定性。而用智慧來實現志向,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就。
毅力的力量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決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為缺乏了意志力、缺少了持久力,就會半途而廢。
效率的力量
慆慢則不能勵精”。凡事拖延就不能夠快速地掌握要點。計算機時代是速度的時代,樣樣事情講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也一樣不謀而合。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特別提到了人生用於學習與奮鬥的時間是很有限的,任何怠慢和懶惰,都可能使你的志向化為烏有。因此,他忠告孩子凡事都不要拖延,要一鼓作氣地歷練自己,勵志自己,爭取精益求精,將事情做到極致,勵精圖治,厲行成功。如果在學習和工作中以“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懶散觀點來原諒自己,那么,“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就是必然的悲劇結果了。就不能夠快速的掌握要點。
品質的力量
“險躁則不能治性”。任何時代與任何社會制度下,要獲得人生的成功,做人做事都不能靠機會主義的冒險心態,不能用急功近利的浮躁情感,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區玩一把賭博的心跳。因此,諸葛亮忠告孩子:在學習與做事中,儘管需要爭取速度,但絕對不要太過急躁。因為,急躁不僅容易出錯,急躁也是高尚德行的天敵。人在急躁中就難以陶冶性情,更不能使自己的智慧與情操得到升華。
時間的力量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時光飛逝,意志力又會隨著時間而消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時間管理”是個現代人的觀念,細心想一想,時間可以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時,不多也不少,唯有管好時間,善用每分每秒,我們不能蹉跎歲月。

這大概是諸葛亮對人生苦短髮出的最為沉重的嘆息。作為對孩子的訓育忠告,除了上面那些字字珠璣的人生哲理與感悟,還需要最具有人情味和人性觀照的親情語言。給孩子談點什麼最能體現父親對孩子期待與厚望?那就是珍惜時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自然是人生無法躲避的法則。因為人生歲月就是在你身邊一年年地流逝而去的。如果時間飛馳而去了,而你又沒能取得學習與事業上應該有的成功,那么,你的意志就可能被時間消磨掉。而意志的消磨,則會讓人在頹喪中一蹶不振,甚至終老而一事無成。
進取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當自己變得和世界脫節,才悲嘆蹉跎歲月,也於事無補。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陶醉於已有的成績而稍有懈怠,沒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而止步不前,沒有任何理由滿足現狀而不思進取。要始終居安思危,更要善於思危奮進。

諸葛亮在這裡告誡孩子,如果在青春年少時期不努力學習,不為理想奮鬥,不建功立業,那么,生命的綠葉很快就會枯落。“木不怨落於秋天,草不謝榮於春風”,這是自然規律。倘若你感覺到自己的心智開始枯落萎頓了,而你的現實處境和人生竟然與這個世界還有很大的距離,那你就只有關起門來自我悲涼,嘆息“無可奈何花落去”了啊!

鄭玄的《誡子書》

簡介

鄭玄(127年~200年),東漢經學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東)人,世稱“後鄭”,出身貧苦,勤於遊學,屢召不就,畢其精力潛心著述。以古文經學為主,兼采今文經學,遍詮群經,建立了集經學之大成的“鄭學”,在整理古代歷史文獻方面貢獻卓著。

此信寫於公元197年,這年鄭玄大病,恐一病不起,便給獨子鄭益恩寫下這封千叮嚀萬囑咐的誡子書,父子之情充溢滿紙。信中追述平生,交託家事,並對兒子的。行文質樸平淡,飽含深情,透示著自知之明和先見之明。

原文

吾家舊貧,為父母昆弟所容,去廝役之吏,遊學周秦之都,往來幽、並、兗、豫之域,獲覲乎在位通人,處逸大儒,得意者鹹從捧手,有所受焉。遂博稽六藝,粗覽傳記,時睹秘書緯術之奧。年過四十,乃歸供養,假田播殖,以娛朝夕。遇閹尹擅勢,坐黨禁錮,十有四年而蒙赦令;舉賢良方正有道,辟大將軍、三司府,公車再召。比牒併名,早為宰相。惟彼數公,懿德大雅,克堪王臣,故宜式序。吾自忖度,無任於此。但念述先聖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齊,亦庶幾以竭吾才,故聞命罔從。而黃巾為害,萍浮南北,復歸邦鄉。入此歲來,已七十矣。宿業衰落,仍有失誤;案之典禮,便合傳家。

今我告爾以老,歸爾以事;將閒居以安性,覃思以終業。自非拜國君之命,問族親之憂,展敬墳墓,觀省野物,故嘗扶仗出門乎?家事大小,汝一承之,咨爾煢煢一夫,曾無同生相依,其勖求君子之道,研鑽勿替,敬慎威儀,以近有德,顯譽成於僚友,德行立於己志。若致聲稱,亦有榮於所生,可不深念耶!可不深念耶?

吾雖無紱冕之緒,頗有讓爵之高;自樂以論贊之功,庶不遺後人之羞。末所憤憤者,徒以亡親墳壟未成,所好群書,率皆腐敝,不得於禮堂寫定,傳與其人。日夕方暮,其可圖乎!家今差多於昔,勤力務時,無恤饑寒。菲飲食,薄衣服,節夫二者,尚令吾寡憾;若忽忘不識,亦已焉哉!

邱民亭《誡子書》

原文

古來書香名門,達官顯貴,無一不是昌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吾無家財萬貫,且留訓導一篇,倡而行之,以圖正道。

家和家道昌,心齊心相印;修身先健身,安康福樂深;百善孝當先,積善有餘慶;忍任風雨過,雲開月更明。持家勤儉,方可家大業大,志存高遠,方可學成功成;博覽群書,思入雲天。萬物靜觀,悟透人世。太重資財,或致寡情少義薄父母;貪圖虛名,欺人欺世欺自身;貪杯酒場,費時損志傷身體;迷戀美色,毀譽敗家誤前程;家財萬貫,日食誰過三餐;縱有豪宅,夜眠誰超八尺;羨慕別人,不如依靠自己;悔恨昨天,就該珍惜今天。事不三思終有敗,人能百忍自無憂。男兒與遂平生願,守正安分苦勵心;奉祖宗清白二字,教兒女讀寫兩勤;從政以廉,為民興業;不該拿的拂袖不取,不該說的閉口不言;不該去的跺腳止步,不該昏的反思立明;讀學不懈,拼搏出人頭地;開車謹慎,終生確保平安;做人要慎獨,守全名節;做事要慎終,名就功成。

賞析

此誡子訓文,要世代相傳,兒孫後輩當以此自警、自勵、自勉、自強,務必要莊敬自拓、平安發展、創輝煌人生。後輩倘因輕浮放蕩、遊手好閒,而致毀業敗家,或因貪黃賭毒、違法犯紀,而致辱沒邱家門楣,生不是邱家人子,所有家人永遠唾棄,死不算邱家鬼魂,所有家祀不得祭拜。萬世永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