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1956年出版的國學古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詩經》最早只稱為《詩》或《詩三百》,漢代開始尊之為“經”,此後才稱為《詩經》。《詩經》編成於春秋時期,共收詩305篇。這些作品的創作年代,大約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葉,前後約600年時間。《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是民間歌曲,包括十五國風,即周南、召南、邶風、庸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 本書在選編時為抒情性、藝術性較強且內容具有代表性為原則進行遴選,在忠實原詩、講求出處的基礎上,以準確、生動、優美的文辭對這些古詩歌進行譯註,其目的就是讓更多的讀者能突破古奧生澀的文學語言的迷障,自由徜徉於古典詩歌的長河中,獲得美的愉悅。

本書目錄

第一部分 國風
1 周南
2 召南
3 邶風
4 �{風
5 衛風
第二部分 雅・頌
1 小雅
2 大雅
3 周頌

文章節選

周南關雎 這詩寫男戀女之情。大意是:河邊一個采荇菜的姑娘引起一個男子的思慕。那“左右采之”的窈窕形象使他寤寐不忘,而“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便成為他寤寐求其實現的願望。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d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閱讀心得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它在孔子時稱為“詩”或是“詩三百”;到了漢武帝時,獨尊儒術,將孔子整理過的書稱為“經”,才確定《詩經》的名稱。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所以歷代的讀書人重視這部著作,也從此書中獲益不少,在他們的文章中也經常引用《詩經》中的句子。《左傳》引詩的百分之九十五都見於《詩經》。
鄭樵說:“風土之音曰風,朝廷之音曰雅,宗廟之音曰頌。”古人所謂“風”,即指聲調而言。《鄭風》就是鄭國的調兒,《齊風》就是齊國的調兒,都是用地方樂調歌唱的詩歌。如同現在的崑曲、紹興調一樣。十五國風,就是十五種不同地方的樂調。
《詩經》留給後人的,不僅是內容上的豐富,還有藝術手法的燦爛。經前人總結的常用表現手法為賦、比、興。朱熹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也就是說,賦就敘述和描寫,它是詩人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詩經》運用賦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全詩均用賦體的,有全詩均用設問敘述的,用在詩的章首起興,下皆敘述的等等。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其實就是比喻。興是啟發,也稱起興。它是詩人先見一種景物,觸動了他心中的潛伏的本事和思想感情而發出的歌唱,又稱“發端”。朱熹說:“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細讀這八十首《詩經》中的精華,我仿佛看到了眾多詩體的祖先藏匿其中。《詩經》對後世的詩作和詩人影響極大。如《邶風》中的《擊鼓》末二章表現的情境,有人尊這首詩為“征戍詩之祖”。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
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
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
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之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
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有人說,《詩經》諸體皆備,《邶風》中的《新台》,開我國諷刺詩的先聲。
新台有泚,河水瀰瀰。
燕婉之求,籧不鮮。
新台有灑,河水浼浼
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魚網之設,鴻則離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鄘風》中的《君子偕老》,用麗辭寫醜行的藝術手法影響到杜甫,杜甫的《麗人行》的命筆用意與這首詩相仿。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
子之不淑,雲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髮如雲,不屑髢也;
玉之瑱也,象之也,揚且之皙也。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
蒙彼縐絺,是紲袢也。
子之清揚,揚且之顏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鄘風》中的《載馳》據說是許穆夫人所作,可稱作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的女詩人。這首詩風格沉鬱頓挫,悲而不怒,哀而不傷,有著英邁壯懷的愛國氣概。
載馳載驅,歸唁衛侯。
驅馬悠悠,言至於漕。
大夫跋涉,我心則憂。
既不我嘉,不能鏇反。
視而不臧,我思不遠。
既不我嘉,不能鏇濟
視而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芒。
女子善懷,亦各有行。
許人尤之,眾樨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麥。
於大邦,誰因誰極?
大夫君子,無我有尤。
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
《詩經》是現實主義的淵源,《衛風》中的《氓》可為一例。《王風》中的《黍離》已成為後世文人感慨亡國,觸景生情時常用的典故。《大叔于田》以鋪敘的手法,對後世辭賦的影響很大。蘇軾詩詞中的“今夕是何年”竟然出自《綢繆》。《葛生》可稱作是悼亡詩之祖。《蒹葭》一詩的風格超逸瀟灑,台灣作家瓊瑤愛極了,《在水一方》來源於此。《採薇》以樂景與哀,以哀景寫樂,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北山》不言怨而怨自深矣。《生民》將傳說與歷史事實結合在一起,加以文學的描繪,生動有趣。
好詩得反覆讀,我只是粗枝大葉地瀏覽了一番,本次心得也是東拼西湊而來,根本沒有新意。書常讀常新,我想第二遍讀《詩經》會有不樣的體會。

20世紀《詩經》文學及相關研究

現代《詩經》學由相互關聯的三個部分也就是三個層次構成:第一個層次是《詩經》學文獻的整理和考訂;第二個層次是《詩經》文學及相關學科;第三個層次是《詩經》學術史研究。在這三個層次中,第一個層次是《詩經》學的基礎,第三個層次為《詩經》學提供借鑑,第二個層次是全部《詩經》學的中心。第一、三兩個層次都為這箇中心提供服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