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大西南[國產電視劇]

解放大西南[國產電視劇]
解放大西南[國產電視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解放大西南》是現代著名作家彭荊風的作品。該作品的突出成就,首在超脫一般紀實之作窠臼,不刻板記錄事件過程,而著力精細地刻畫人物、巧妙地設定情節,從而使作品既有歷史真實的可信性,又有藝術美感的可讀性,引人入勝。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封面封面

《解放大西南》的突出成就,首在超脫一般紀實之作窠臼,不刻板記錄事件過程,而著力精細地刻畫人物、巧妙地設定情節,從而使作品既有歷史真實的可信性,又有藝術美感的可讀性,引人入勝。

新中國成立,解放大西南,便成為解放整個神州大地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戰役。這是一場惡戰:因為,一、川滇一帶自成格局,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二、西南守敵非等閒輩,抗戰有功,割據已久。三、蔣介石雖把台灣作為退路,但仍妄圖以西南為反攻基地,下令死守。而敵軍首腦胡宗南、宋希濂,為保存實力,避免決戰,意圖退往緬甸。這態勢,對於我軍能否快速進展取得全勝,形成一大考驗。
針對客觀實際情況,毛澤東主席和黨中央軍委制定了“大迂迴,大包圍”的戰略決策,以強大攻勢斷其後路,迫使敵軍在走投無路困境中不得不起義或投降。遵照這一英明決策,我解放軍在劉伯承、鄧小平指揮下,一方面出其不意,拊其側背,行動迅速,猛打猛追;一方面攻心為上,力爭智取,動員起義,部署策反。僅用3個月,就殲敵90萬,使得蔣氏王朝盤踞大陸的最後一個堡壘徹底崩潰。

在進軍大西南隊伍中,有一位20歲的文藝兵,就是此後著名的作家彭荊風。他從江西出發,步行3000餘里,於1950年3月進駐昆明。從那時起,大西南便成為他文學的故鄉和創作的熱土。特殊的戰鬥經歷,瑰麗的地區特色,多彩的民族風情,交融進他多產的作品之中。60年來,他創作了共30卷長中短篇小說、散文、電影和紀實文學。直到年近七旬,才開始為解放大西南可歌可泣的戰爭歷史命筆。
解放大西南戰役,歷時雖不長,局勢卻紛繁,涉及一系列人物、事件、環境、場景和與之相應的戰鬥情節。整個進程,浪滾波翻,複雜紊亂,詭譎莫測,變化多端。彭荊風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上,總攬全局,釐清主次順序,把握輕重緩急,巧妙編織,對形象塑造和藝術結構施展其小說家的工力,把由於交代過程而難免沉悶的紀實,描繪得曲折有致又幽深奧秘,煥發出了別具一格厚重而清新的魅力。

作品點評

小說創作立足虛構,然而以虛構的故事映現生活的奧秘,又必須在人物刻畫、心理描繪、情節設定和環境烘托等方面,做到真實生動。彭荊風運用小說的筆法創作紀實,正是在這些方面發揮其專長。寫戰役首要寫統帥。在彭荊風筆下,劉伯承和鄧小平這兩位野戰軍統帥形象,鮮明而精粹。正是他們,應毛澤東、朱德之請,到北京香山雙清別墅,參與制定了戰略決策,而後在執行的過程中,高屋建瓴,運籌帷幄,靈活運用,從容鎮定,一次又一次保障了戰鬥的順利推進,最終促成了整個戰役大獲全勝。寫前線指揮的軍首長,如陳賡等,也無不都神采奕奕,再現了我軍領導層群體的豐功偉績。

寫戰役也要寫前線。彭荊風筆下的前線幹部,體現了正義之師所向披靡的氣概。例如邊縱41團副團長周峰,冒險隻身進入虎穴與敵談判,毫無畏懼,威武凜然,既用黨的政策教育敵眾,又用家常人情感化群氓。對敵軍的討價還價,百般刁難,他嚴詞訓斥:“我們首長命令,你們必須就地繳槍!”斬釘截鐵,氣勢奪人。這一節對勸降的描寫,繪聲繪色,顯示了我軍指戰員靈敏果斷、智勇雙全的風貌。

文學要塑造人物。這部紀實最出色的筆墨,是對於原“西南王”盧漢的性格和命運進行了細緻深入的刻畫。全書展開於“沉船”上的盧漢,收束於他迎解放軍進駐昆明。這位時任雲南省主席兼綏靖公署主任的彝族將軍,被蔣既拉攏又威嚇,卻仍妄想維持割據,因而對待起義態度模稜兩可,行動猶疑不決。彭荊風條分縷析描敘了盧漢起義經過的一波三折和他面對的致命風險,讀來令人驚心動魄。
盧漢是精明人,在兩難局面中善於周旋,在轉折關頭能深明大義,在從旁促進大陸全面解放的過程中功績卓著。更難得的是他透徹醒悟,有部下反感被說成“迫於形勢起義”,他斥責道:“你有什麼值得表功的?應該說一切光榮歸於毛主席!”罵得那個將領從此明白了事理,在後來的政治運動中能平安度過。盧本人,更是謙遜自省,堅拒優厚待遇。在新中國,雖仍居要職,但心境平淡,瀟灑一生。
彭荊風對敵軍高級將領的描述,大都鮮活生動,既有血有肉,又合情合理。他揭示盧漢心理,豐滿而細膩,使之成為了特殊歷史獨特人物的典型。作品還寫到了歷史的偶然:毛人鳳本想請蔣介石授權暗殺盧漢的,無奈當時蔣正宴請張群帶來的將領,沒敢當場提到暗殺,錯過時機。若暗殺得逞,起義則成泡影。作家未免感慨:“歷史往往都是這樣,一個偶然差錯卻會造成事件向另一方嚴重傾斜。”

這部紀實還寫到了歷史的謎團。1949年12月10日,蔣介石從成都坐飛機往台灣逃竄途中,越過廣州上空。白雲機場得到情報,原國民黨空軍“四大金剛”之一確有把握迫其降落。時任廣州省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的葉劍英認為事關重大,需要請示中央。電報立刻發往北京,卻遲遲未得回音,以至錯過了時機。中央為何遲遲不回音,這一至關緊要的軍事機密,至今仍是歷史上一個莫測之謎。

彭荊風這部長篇紀實,並沒有刻意為蒙冤者洗雪。它尊重事實,忠於歷史,不掩飾,不粉飾,自然而然地能夠還原一切真相。紀實文學作品,應是經由作家良心與良知對各種真相進行藝術展示。這部紀實的親切感和可貴處,也正在這裡。凡對歷史確實有所貢獻,歷史終會給予公正待遇,這是不以人之意志而轉移的。彭荊風以其藝術記錄的這一段史實,為這一顛撲不破真理作了令人信服的詮釋。
2009年11月22日,彭荊風年滿80歲。30年前,他的短篇小說《驛路梨花》,以清新純樸的詩情畫意,香滿文苑。而今此書可謂老樹綻放的梨花,作品在翔實中煥發優美情意,實乃是一部全景回顧的史詩。

目錄

一、1949年秋冬的大西南
二、想跑快些、跑遠些的國民黨將軍們
三、蔣介石的“固守西南”部署
四、“沉船”上的盧漢
五、盧漢的以退為進
六、“邊縱”的滇西大迂迴
七、不穩定的四川
八、不設防的川陝邊境
九、橫掃貴州的三十天
十、奇兵襲川東
十一、濃霧散去前後的重慶
十二、坐鎮成都的蔣介石
十三、盧漢起義
十四、敗退中的國民黨將帥
十五、成都平原的大圍殲戰
十六、第八軍、第二十六軍圍攻昆明
十七、三千里的滇南大追殲戰
十八、陳賡兵團進昆明
後記
彭荊風作品出版情況

作者簡介

彭荊風,1929年11月出生,原籍江西萍鄉市。1949年6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6年9月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春隨軍進入雲南後,長期在雲貴高原工作、戰鬥、寫作。歷任刊物編輯,連隊文化教員,軍區創作員,昆明軍區宣傳部副部長,成都軍區創作室主任,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一級作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已結集出版的作品有: 長篇小說:《鹿銜草》、《斷腸草》、《師長向士兵敬禮》、《綠月亮》、《孤城日落》。長篇傳記文學:《秦基偉將軍》長篇紀實文學:《滇緬鐵路祭》、《揮戈落日》。中短篇小說集:《驛路梨花》、《紅指甲》、《巫山一段雲》等。散文集:《瀘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學評論集:《彭荊風談文學》。電影文學劇本:《綠色的網》、《蘆笙戀歌》(與人合作)、《邊寨烽火》(與人合作)。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家和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