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宇宙》

中央電大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編寫的大型天文科普圖書《親近宇宙》,為廣大青少年提供了一部普及天文學知識的精品之作。

基本信息

簡介

親近宇宙親近宇宙

大型天文科普讀物《親近宇宙》由我國最具影響的天文機構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創作,並得到10餘位專家的審閱與修訂,其權威性毋庸置疑。它的出版對於“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本書共分10章,內容幾乎涵蓋了天文學的各個領域,儼然是一部通俗有趣的天文小百科全書。全書圖文並茂,以圖養文,以文點圖,運用了當代太空探測的許多新資料、新成果、新觀點、新結論,並從較高的視角來說明問題,讀來令人耳目一新。書中的630多幅彩色圖片本身就是廣大天文愛好者難得一見的珍貴資料。從寫作手法上講,本書語言生動、聯結自然、文字簡潔、妙趣橫生、引人入勝,體現了老少鹹宜、雅俗共賞的風格。

總之,這是一本融系統性與實用性於一體,融科學性與通俗性於一體,融邏輯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優於科普,勝於教材的圖書。

宇宙為研究對象的天文學是一門古老學科,也是現代自然科學六大基礎學科之一。最近,中央電大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編寫的大型天文科普圖書《親近宇宙》,為廣大青少年提供了一部普及天文學知識的精品之作。

內容簡評

結合教育部制訂的中國小“科學”課程標準,該書分為十章,即“神奇的宇宙”、“從地球到月球”、“天空至尊是太陽”、“和諧的太陽系”、“奧妙無窮的時間”、“宇宙中的花朵”、“茫茫銀河是星系”、“膨脹中的宇宙”、“漫長的太空之路”及“流芳千古科學家”,幾乎涵蓋了天文學的各個領域,儼然是一部通俗有趣的天文小百科全書。全書圖文並茂,以圖養文、以文點圖,運用了當代太空探測的許多新資料,新成果、新觀點、新結論,融系統性與實用性、科學性與通俗性、邏輯性與趣味性於一體,視角較高,讀來令人耳目一新。本書風格深入淺出、老少鹹宜、雅俗共賞,語言生動、聯接自然、文字簡潔、妙趣橫生、引人入勝,能讓人深思,可給人啟迪。

同時,考慮到讀者閱讀的方便,本書還編制了“索引”;並在附錄中編寫了可因地制宜展開的“用北極星測定方向、緯度”、“用手錶定方向”、“觀測人造衛星”等九項天文科普活動;列出了“天文基本知識與天文數據”、“重要的天文公式與天文常數”及“天文網站介紹”,從不同側面體現了本書的時代特色及培養學生科學素養、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宗旨。

書序

插圖插圖

愛因斯坦在《我眼中的世界》說:“我們所經歷最美妙的事情就是神秘。它是人類的主要感情,是真正的藝術和真正的科學的起源。因為人如果不再感到奇怪,不再表示驚訝,又不知道是處於這種境地,那就和已死的一樣,和一支被掐滅的蠟燭沒有什麼不同。”也有先哲認為,人類的好奇心是科學發展的動力。而最能讓人感到神秘和好奇的莫過於浩瀚無際、千姿百態的宇宙了。

在茫茫無垠的宇宙中,我們人類乃至地球,都是微不足道的滄海一粟。現代科學只有區區幾百年的歷史,但人類憑著科學的頭腦,就能探明100多億年前原始宇宙的狀態,能夠知曉100多億光年之外的世界——這常常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以宇宙為研究對象的天文學是人類最早發展起來的一門古老學科,也是現代自然科學的六大基礎學科之一。同時,天文學也是人們認識世界、研究宇宙的有力武器。在人類的思想發展史與科學發展史上,天文學都起過十分巨大和重要的作用。在黑暗的中世紀,強大的宗教勢力強迫人們“一切為了神,把一切獻給神”,使得科學成了“神學恭順的婢女”。是天文學家哥白尼的“日心說”吹響了衝破這黑暗的號角;而擺脫由牛頓“上帝第一次推動”形成的形上學機械論牢籠的又是天文學——德國哲學家康德《宇宙發展史概論》中提出的太陽系起源的“星雲說”。事實上,古代天文學不僅是人類文化的基本組成之一,也是古文明的重要標誌,到了航天員已經進入太空的今天,天文學又成為當今最活躍的科學前沿領域之一,所以它依然是衡量一個國家科學水平,一個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準繩。

據中國科協的調查資料,2001年我國公眾能達到“基本科學素養”的AN只占總人口的1.4%,而美國在1990年時就達到了6.9%,其間的差距不言而喻。而且從近年來不少地方封建迷信肆虐橫行,偽科學捲土重來,歪理邪說流毒蔓延,說明目前這個差距仍在繼續擴大。無法想像,在“科盲”遍地的國家能建成高度現代文明的社會。為了迎頭趕上已開發國家的水平,建成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同樣需要“從現在抓起”,“從娃娃抓起”。

經過廣大天文工作者的努力,有關天文科普作品,現在已是林林總總,但據統計,能稱得上綜合性的大型作品的卻是屈指可數。最早的是陳遵媯先生於1935年編譯的《宇宙壯觀》(商務出版社,974頁),第二部是1965年出版、李珩先生所譯的弗拉馬利翁的力作《大眾天文學》(科學出版社,近700頁,2003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又重版),三是張明昌同志編著的《宇宙索奇》(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1991年版,1094頁,1997年再版,8l7千字)。面對10多億人口的泱泱大國,顯然它們遠遠不能滿足3億多青少年對科學文化知識的渴求。

為此,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提出了編寫一部大型天文科普圖書的想法。要求結合國家教育部制訂的中國小的“科學”課程標準所明示的有關天文學方面的知識內容,重點展開,全面輻射,編寫出一本“能滿足新世紀教育創新,新課程開發需要,體現‘學生髮展為本’、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科學精神的新理念”,能夠“融系統性與實用性於一體,融科學性與通俗性於一體,融邏輯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優於科普,勝於教材”的圖書。

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長嚴俊研究員的關心和支持下,科普部主任葛永良積極籌劃,妥善協調,先期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並請紫金山天文台客座研究員張明昌教授執筆,精心撰寫了這部《親近宇宙》(其中630多幀精美的圖片由紫金山天文台呂靜所制)。書稿經過了中科院院士陸談教授、紫金山天文台首席研究員魯春林副台長、前台長張和祺研究員和首席研究員楊戟,南京大學天文系教授簫耐園和宣煥燦,中央電化教育館副館長劉暉研究員,上海天文台副研究員楊玉德,上海普陀區教育學院高級教師汪宗銳等10多位專家學者的審閱與修訂,使它更上了一個台階。全書共分十章及附錄,十章分別為:“神奇的星空世界”、“從地球到月球”、“天空至尊是太陽”、“和諧的太陽系”、“奧妙無窮的時間”、“宇宙中的花朵”、“茫茫銀河是星系”、“膨脹中的宇宙”、”漫長的太空之路”,及“流芳千古科學家”。它幾乎包括了天文學的各個領域,儼然是一部通俗有趣的天文小百科全書,全書圖文並茂,以圖養文、以文點圖,運用了當代太空探測的許多新資料、新成果、新觀點、新結論,並從較高的視角來說明問題,讀來令人耳目一新。《親近宇宙》秉承了作者一貫的深入淺出、老少鹹宜、雅俗共賞的風格,全書語言生動、聯結自然、文字簡潔、妙趣橫生,引人人勝,能讓人深思,可給人啟迪。

考慮到讀者閱讀的方便,書末還專門作了“索引”。應廣大青少年的要求,作者在附錄中從實際出發,編寫了可因地制宜展開的“用北極星測定方向、緯度”、“用日影測定方向、經度與緯度”、“用手錶定方向”……“彗星的觀測”、“觀測人造衛星”等九項天文科普活動。另外還列出了“天文基本知識與天文數據”、“重要的天文公式與天文常數”及“天文網站介紹”。這些充分體現了本書的時代特色及培養學生科學素養、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宗旨。

因成書時間倉促,且涉及面寬,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書中所用的資料沒能包括2003年以後的最新成果,亦讓人有些遺憾。但瑕不掩瑜,《親近宇宙》仍不失為一部精品之作。

編輯人員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
編著定價:118.00元

編委會人員名單
主任委員:嚴俊
副主任委員:戴新
主編:葛永良
副主編:魯春林張明昌劉暉錢輝鏡
委員:(按姓氏筆劃排序)
孫慶武劉暉紀曉禾呂靜孫黎張旭張明昌嚴俊楊戟錢輝鏡葛永良魯春林蔣耀文戴新

盤點天文觀測科普類圖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