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工具內部控制:操作指引與典型案例研究》

《衍生工具內部控制:操作指引與典型案例研究》

隨著我國金融開放和金融深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利率、匯率的進一步開放,特別是在我國正式加入WTO和推出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方案以後,衍生工具業務得到了穩步而快速的發展,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越來越多地運用衍生產品來管理資產、負債,規避風險及增加收入,並向客戶提供衍生產品交易服務,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積極介入衍生工具業務以實現風險管理等目的。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李明輝崔華清衍生工具內部控制操作指引與典型案例研究,耿建新陸建橋衍生工具內部控制操作指引與典型案例研究

目錄

衍生工具內部控制操作指引與典型案例研究
前言
第一章導論
一、研究背景1
二、文獻回顧
三、研究思路、方法與內容
四、可能的價值與不足
第二章衍生工具及其風險形成機制概述
一、衍生工具的概念與種類
二、衍生工具的風險形成機制及其風險的特點
三、衍生工具風險的特徵對其內部控制的影響
第三章有關國際組織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衍生工具內部控制規範及其啟示
一、BCBS的衍生工具風險管理指引
二、IOSCO的相關指南
三、IAIS的衍生工具監管準則
四、美國的衍生工具內部控制指南
五、英國、新加坡和日本的衍生工具內部控制規範
六、中國香港地區的衍生工具內部控制指引
七、中國台灣地區的衍生工具內部控制規範
八、有關國際組織及其他國家和地區衍生工具內部控制規範對我國的啟示
第四章國內外衍生工具內部控制典型案例分析
一、巴林銀行案例分析
二、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案例分析
三、法興銀行案例分析
四、中信泰富案例分析
五、相關案例對衍生工具內部控制的啟示
第五章我國衍生工具內部控制的現狀
一、我國衍生工具業務的發展
二、我國現有關於衍生工具內部控制的規範
三、我國企業衍生工具內部控制實務的現狀與不足
第六章我國衍生工具內部控制基本框架的構建
一、衍生工具內部控制的基本框架
二、建立積極向上的衍生工具內部控制環境
三、建立面向衍生工具業務的風險識別、評估與應對政策和程式
四、建立針對衍生工具業務並與交易緊密結合的控制活動
五、加強企業內外部的信息溝通
六、強化對衍生工具內部控制的監督
結束語
附錄
附錄一G-30對衍生工具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建議
附錄二燦坤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衍生工具內部控制指引
附錄三歌爾聲學衍生工具控制制度
附錄四康強電子境內期貨套期保值內部控制制度
附錄五相關航空公司2008年年報中對衍生工具內部控制的披露
附錄六我國衍生工具內部控制操作指引建議稿
參考文獻
衍生工具內部控制操作指引與典型案例研究
(課題主持人:耿建新陸建橋)
第一章衍生工具內部控制的研究思路與設計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
二、研究思路與設計
三、預期成果
第二章商品期貨內部控制——以北方電信器材公司銅期貨為例
一、引言
二、北方電信器材公司銅期貨案例介紹與分析
三、商品期貨交易內部控制的關鍵環節
四、商品期貨內部控制套用指引建議稿
五、結束語
第三章外匯遠期內部控制——以振華港機外匯遠期為例
一、引言
二、振華港機外匯遠期案例簡介
三、對振華港機外匯遠期案例的分析
四、構建外匯遠期的關鍵內部控制
五、外匯遠期內部控制套用指引建議稿
六、結束語
第四章股票期權內部控制——以伊利股份股票期權為例
一、引言
二、伊利集團的股票期權激勵計畫
三、股票期權內部控制制度
四、股票期權內部控制套用指引建議稿
五、結束語
第五章可轉換債券內部控制——以雅戈爾和赤天化可轉換債券為例
一、引言
二、案例分析
三、案例中有關內部控制的進一步分析
四、可轉換債券內部控制套用指引建議稿
五、結束語
第六章整體建議稿與徵求意見稿的比較
一、衍生工具內部控制套用指引整體建議稿及其形成說明
二、整體建議稿與徵求意見稿的比較分析及意見

前言

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金融自由化與全球化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衍生工具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創設衍生工具的本意是為企業提供有效的避險方法,並降低融資成本、提高特定資產的產出。然而,衍生工具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其本身亦蘊藏巨大的風險,如果控制不當,極可能招致不可估量的損失,甚至導致企業破產。對此,國內外均已有相當多的慘痛教訓。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對於防範和應對衍生工具的風險至關重要。衍生工具風險的複雜性、放大性等特點,決定了傳統的內部控制方法難以適應衍生工具業務風險管理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在充分了解衍生工具業務的基礎上,根據衍生工具業務的性質、規模和複雜性,建立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許多國家(地區)的監管部門和相關國際組織(如國際清算銀行下屬的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證監會國際組織、保監會國際組織、COS0等)紛紛出台相關指南,以指導金融機構以及其他從事衍生工具交易的企業針對衍生工具業務建立和維護有效的內部控制,以防范衍生工具因管理不當而造成巨大損失的風險。這些指南在具體內容上雖有差異,但一般都涉及控制環境(董事會和管理層的監督)、風險的識別、度量與應對、控制活動(風險應對措施的實施)、信息與溝通、監督等方面。也就是說,儘管衍生工具及其風險的特點決定了面向傳統業務的具體內部控制活動很難適應衍生工具的風險控制,但內部控制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框架對於衍生工具業務仍然是適用的,只不過在具體的風險識別、度量與應對以及控制活動等方面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或側重。就我國而言,隨著我國金融開放和金融深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利率、匯率的進一步開放,特別是在我國正式加入WTO和推出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方案以後,衍生工具業務得到了穩步而快速的發展,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越來越多地運用衍生產品來管理資產、負債,規避風險及增加收入,並向客戶提供衍生產品交易服務,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積極介入衍生工具業務以實現風險管理等目的。然而,就衍生工具的內部控制來看,我國金融機構和其他從事衍生工具的企業尚存在很大的不足,難以滿足衍生工具風險管理的需要。近年來,我國連續爆發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國儲銅、中信泰富、國航、東航等企業因從事衍生工具交易而導致重大損失的事件,這些衍生工具損失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不在於衍生工具所蘊含的巨大市場風險,而在於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的缺失。

精彩書摘

1.衍生工具內部控制的專門指引。該指引規定,“除一般指引之外,金融機構應規定指導各職能部門營運的特定指引,比如針對投資銀行、個人銀行和資金業務部門的指引。例如,在資金交易和金融衍生品經營活動方面,應對交易員及其與經紀人的關係進行獨立和嚴密的監督。”
2.衍生工具內部控制的審計。該指引規定,審計人員應評價機構審批程式、風險管理程式和內控系統的獨立性及有效性。他們還應評估會計、運營以及包括風險限額合規情況與提交給董事會及高級管理層的報告的可靠度和時效性在內的法務和風險控制。除此之外,對於資金和衍生產品業務,審計人員應核實市場操作人員和風險管理人員的職責與報告路線是否是妥善及充分相隔離的,核實不負責日常交易的責任經理是否充分監察。
3.衍生工具交易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問題。該指引規定,機構應當提供合適/足夠的培訓並且能夠很好地對與客戶進行諸如結構性投資產品、金融衍生產品、資金交易工具等更複雜產品交易的員工進行監管。機構還應當定期審查上述交易的書面協定和其他文檔,以適應市場操作和法律的變化。
4.衍生工具的信息系統支撐問題。該指引要求,機構應當保證系統支持和運營能力與機構涉及的各種資金及金融衍生產品交易相適應。這種能力應當使機構能夠高效處理和清算交易,及時、準確監管風險以及簡要反映所有表內表外業務的內生風險。如果機構涉及保證金式資金或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其系統還應當能可靠地跟蹤抵押價值
5.衍生工具的估值問題。應當有清晰的政策和程式來獨立、公正、合理地進行資產估值。用於資金和金融衍生產品交易財務會計核算的再估值的價格、利率、匯率和波動性因子應當從獨立來源獲取或被獨立驗證,不能由機構的交易員來決定。如果使用第三方出售的現成的數據源,機構應當很好地關注及控制,確保數據的可用性、質量和完整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