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眼睛·黑眼睛》

《藍眼睛·黑眼睛》

該劇講了一個異國戀情的動人故事。奧地利少女格魯特愛上了中國留學生杜承榮,來到了中國,半個世紀風風雨雨,他們經歷了種種坎坷,但始終相愛相助,相依相伴,共同堅守著他們心中至死不渝的愛的諾言。

 

簡介

《藍眼睛·黑眼睛》的原型《藍眼睛·黑眼睛》劇照
《藍眼睛·黑眼睛》以定居浙江東陽60餘年的奧地利籍女子格特魯德·華格納一家為原型,用音樂劇擅長的情感渲染手法,講述了一個悽美浪漫的異國戀情故事。這個素材,也已經以《芬妮的微笑》為名被搬上銀幕。該劇於2002年6月首演時,角色原型一家曾到杭州觀看,去年去世的格特魯德·華格納老太太當時抱著扮演主角的女歌手邱昱連聲感謝。由郭小男執導的該劇,緊緊抓住了角色一生的感情線索,演出時確實能讓觀眾動情。

創作背景

《藍眼睛·黑眼睛》《藍眼睛·黑眼睛》

說起為什麼要寫《藍眼睛·黑眼睛》,翁持更說,這還是緣於某日院裡開題材創作會的時候,他們看到了浙江衛視一部名為《嫁給中國》的紀錄片,華格納的執著感動了在場所有看紀錄片的人。
“當時,我們就想,如果把奧地利和中國的音樂融合在一起,製作一幕音樂劇,肯定很有意思!”翁持更一臉興奮,但他也告訴記者,其實起初大家對於籌備這題材還頗有爭議:“因為我們是從音樂的元素開始構想的,但華格納畢竟是個普通人而不是英雄,所以,大家對於這個關於華格納的音樂故事是否能吸引觀眾走進劇院並不是很有把握。”
對故事缺乏信心,這讓這部音樂劇的創作停滯不前。這時,一條關於“奧地利議長接見華格納”的訊息讓創作者們眼睛一亮,而訊息中的那句“沒有比關注普通人更重要”的話也讓他們很有觸動:一對普通人的愛情,用這段愛情去感染更多的人。
其實,《藍眼睛·黑眼睛》並不是浙江的第一部音樂劇。早在十年前,翁持更就負責策划過一部根據民間傳說改編的音樂劇《馬頭娘》:“當時,我們對做音樂劇沒有一點經驗,而請來的總編導又是位舞蹈編導,所以那部音樂劇里,舞蹈的成分多於戲劇的成分。試演後,我們才發現,用純粹的音樂講述非現實題材的故事實在有點困難。”
有了失敗的經驗,這一次,創作《藍眼睛·黑眼睛》,院裡都卯足了勁。除了在音樂創作上摒棄了原有大歌劇純美聲的做法,在其中加入了民族、通俗、搖滾等新的音樂元素,更在之後的試演中不斷找出這部音樂劇的薄弱環節,總結經驗。
據翁持更透露,他們曾經排練過一次把大排場的舞蹈去掉的簡單版《藍眼睛·黑眼睛》,但是,音樂劇的前兩場一下子就顯得比較冷清了。
“我們由此總結出的經驗是,中國的音樂劇應該以故事取勝。因為西方音樂劇往往是在固定場所演出的,舞台效果靠排場,觀眾可以以非常正規的角度去欣賞,但是中國觀眾的口味和他們不一樣,製作中國的音樂劇就是要讓觀眾早點進入劇情,靠感情取勝!”
最後,音樂劇《藍眼睛·黑眼睛》成功了。

劇中主角

《藍眼睛·黑眼睛》的主角《藍眼睛·黑眼睛》的主角

邱昱·率性
邱昱說話時,嗓子一直是沙啞的。在劇中,她的戲份最多,飾演華格納女士,中文名叫“華知萍”。舞台下,邱昱的“戲”也很多。她曾經積勞成疾,從演出的舞台上一頭栽下來。綁上繃帶,第二天繼續演。
對於浙歌的多數演員來說,排演音樂劇還是“大姑娘坐花轎——頭一回”。以前,邱昱和她的同事們只要在晚會上唱一兩首歌曲,哪有110分鐘裡既要唱,又要跳,還要道白的。邱昱原來唱通俗,現在搭檔的兩位男主角都是唱美聲的,邱昱的聲線和唱法都不得不隨之改變。邱昱說,她把進團二十年來的積累在這三年全釋放出來了。可要命的是,導演郭小男似乎從來沒滿意過。
剛排練那會兒,邱昱最恨郭小男,這位挑剔的導演“一點兒面子都不給”。“後來,茅茅對我說,郭導對誰都這德行,連她也不放過,有時候爭吵得還更凶,但只有這樣才能出戲。現在看來,茅茅說得沒錯,要不是這么近乎苛刻的磨戲,《藍眼睛·黑眼睛》是不會有今天的。”
邱昱多次拜訪過華格納女士,老太太腰板筆挺,她很從容,面對中央電視台等那么多媒體的採訪始終寵辱不驚。邱昱曾經不解地問:您不後悔嗎?老太太用一口標準的東陽話回答她:“我一生什麼苦都吃過了……”
自從扮演了華知萍之後,邱昱把頭髮剪了,短短的,還染成了和發套相同的黃色,防止黑頭髮露出來。昨天,出現在我們面前的邱昱穿著odbo的黑色休閒系列,顯得很乾練,她說華格納的愛情讓她更加熱愛生活,善待自己,善待你的愛人。
■嚴聖民·顧家

《藍眼睛·黑眼睛》《藍眼睛·黑眼睛》的原型

嚴聖民再三囑咐我,“多寫點我的同事吧,我其實沒演幾場,他們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今年年初,嚴聖民公派出國深造,不得不暫時擱下音樂劇的演出,段永明和蔡大生擔當主角,完成了42場演出任務。
嚴聖民是浙江知名男高音,國家一級演員,曾獲得過首屆金號獎美聲組第一名,他架著一副眼鏡話不多,還未開口,先露出酒窩。
音樂劇中,他扮演中國留學生杜承榮,華知萍的丈夫。生活中,嚴聖民也算得上是“模範丈夫”。他燒得一手好菜,據同事們“揭露”,以前住集體宿舍時,就看見嚴聖民在那兒起油鍋,“刷刷刷”地都是他們家的飯香。
嚴聖民有個8歲的可愛女兒,天天跟著爸爸,看他們演出。“我們音樂劇里一些唱段,她也學會了,那天還表演‘一朵紫羅花’,她還說她也想在音樂劇里演個角色……”說起女兒,嚴聖民一臉慈愛。
■段永明·愛妻
成功的作品背後,往往有一批幸福家庭的支撐。採訪中,我想讓主角們談談他們在音樂之外的故事,他們往往一開口就說起了家庭。
段永明是男中音,在男高音嚴聖民出國深造的那段日子裡,男主角的重任就落在他身上。中音和高音畢竟音域不同,善解人意的妻子每晚都會為他準備一碗冰糖鎮梨,清喉潤嗓。
據團里年長的周雪松老師“揭發”,段太太幾乎每場演出必到,還送了一大捧玫瑰花。“段永明在演出結束之後,順勢送給了我,說周老師,感謝你對我的支持。我喜歡玫瑰,雖然看到他太太稍微猶豫了一下,也不客氣就捧回家了。回家一拆開來,就發現了花里的秘密:原來花叢中,還藏著一塊佛像的玉佩。我想,這下難為情了,第二天趕緊給人家送回去,當然玫瑰還是留下來了,呵呵。”
■周雪松·嚴謹
在進入歌舞團之前,周雪松首先是一名軍人,軍旅歌手。雖然他很想演男主角杜承榮,但接到村幹部的這個角色後,周雪松也是兢兢業業,邱昱甚至評價“周老師把村支書演得,成為戲裡最出彩的一個角色”。
頭上扣頂帽子,土土的,有人說周雪松這身打扮咋那么像趙本山呢。周雪松一聽,“壞了,這部音樂劇是個悲劇,是那種含淚的微笑,有一股辛酸的美,哪能像趙本山這樣有搞笑的喜劇角色出現呢?”周雪松沒有農村生活經歷,只能從文學、影視作品中揣摩村幹部的心理,漸漸有模有樣了。
周雪松說,他業餘最喜歡的就是玩電腦,邊鋒網站上,他曾經打到過“田伯光”的級別,但排練時間長了,玩電腦就沒心思了,手生。
■張亞利·運動
張亞利帶著棒球帽,一副太陽鏡架在帽檐上,很時尚地走了進來。但在舞台上,她飾演的“豆花嫂”,土了一輩子。年輕時就一傻妞,年紀大了,連手都伸不直,舞台上總是駝背彎腰的。
這是個女配角,張亞利卻將她看得挺重,“因為是第一次演音樂劇,對自己是個挑戰,要完全拋開自我,入戲”。張亞利的角色估計蠻痛苦,因為她每天都在兩種完全不同的性格人物中徘徊。舞台上,她儘量讓自己像個村姑;生活中,她重新撿回自己,看奧運,看女排,歡呼,狂叫,每周登一次北高峰,爬1400多個台階。

特點

該劇中的人物原型是嫁到東陽的奧地利老太太瓦格那。當初為了創作這部音樂劇,主創人員曾數次到東陽去探訪她,她的平淡與安詳讓主創人員很驚訝,也很感動。後來,這份感覺在劇中得到了完整的體現,“全劇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實的。”郭小男說,他們就要憑這份真實打動觀眾。
除了劇情本身好看外,劇中的音樂也是一次創新。作曲翁持更突破了原有的局限,把美聲通俗、西洋與民族的音樂素材和唱法融合到了同一台劇目中,並以搖滾樂手說唱的形式貫穿全劇,用現代人的視野詮釋上一代人的心路歷程,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中國近現代音樂劇

回溯中國音樂劇在上世紀末最後二十年里走過的歷程,發現這是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草創時期。雖然這一時期的發展模式,基本與日本、韓國的發展模式趨於一致,但還是獨具中國特色,並且發展的步伐很大、速度很快。中國音樂劇在草創時期取得的成就,已為進入新世紀的發展階段,作好了基本的理論準備、表演創作人才的準備、觀眾的準備,因此可以斷言中國音樂劇在新世紀的發展過程中會有長足的進步,有可能創作出一批優秀的音樂劇劇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