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日記》

《蔡元培日記》

《蔡元培日記》是蔡元培先生三十多年經歷的原始記錄,始自1894年止於1940年,在時間跨度上歷經47年。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蔡元培先生的日記,始自1894年止於1940年,在時間跨度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上歷經47年。在這47年之中,實際記有日記的僅有31個年份,而且其間有的年份中,還有時斷時續的情況。雖然如此,這本《日記》基本上是蔡元培先生三十多年經歷的原始記錄,對於了解認識蔡元培先生在清廷翰林院、紹興中西學堂、上海南洋公學、中國教育會和愛國女學、留學德國及參加辛亥革命活動、執掌北京大學與投身五四愛國運動以及主持中央研究院工作等各時期的思想態度、工作情形及生活狀況等等,具有重要的學術參考價值。

人物介紹

蔡元培(1868-1940)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學家。字鶴卿,號孑
蔡元培蔡元培
民。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於浙江紹興府山陰縣。17歲考取秀才,18歲設館教書。青年時期,連續中舉人、取進士、點翰林、授編修。1898年,棄官從教,初任紹興中西學堂監督、嵊縣剡山書院院長、南洋公學特班總教習;1902年,組織中國教育會並任會長,創立愛國學社、愛國女學,均曾被推為總理。1904,年組織光復會,1905年參加同盟會。1907年赴德國萊比錫大學研讀哲學、心理學、美術史等。武昌起義後回國,1912年1月就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不久,因不滿袁世凱的專制而辭職,再赴德、法等國學習和考察。1915年與李石曾等在法國組織勤工儉學會,次年與吳玉章等發起組織華法教育會,提倡勤工儉學。1916年回國,被聘為北京大學校長。1921年,法國里昂大學、美國紐約大學,分別授予他文學、法學榮譽博士學位。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中央政治會議委員、中央特別委員會常務委員、國民政府常務委員、監察院長、代理法務部長等職,還曾任全國最高學術教育行政機關的大學院院長。1928年辭去各行政職務,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曾兼任交通大學、中法大學、國立西湖藝術院(後改為杭州藝專)等多所高等學校校長、院長以及故宮博物院理事長、北平圖書館館長等職。1932年,同宋慶齡楊杏佛等在上海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被推為副主席。晚年,為抗日救亡事業奔波,努力促成國共合作。1938年,被推為國際反侵略運動大會名譽主席。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目錄

上冊
一八九四年(六月至十一月)
一八九五年(三月至四月)
一八九六年(正月至十月)
一八九七年(正月至十二月)
一八九八年(正月至十二月)
一八九九年(正月至十二月)
一九00年(正月至五月,八月至十二月)
一九0一年(正月至十二月)
一九0二年(正月至三月)
一九0六年(正月至十二月)
一九一一年(一月至十二月)
一九一三年(二月至十二月)
一九一七年(七月,十月)
一九一八年(一月至四月,七月,九月至十月,十二月)
一九一九年(五月至八月)
一九二一年(一月至十月)
一九二三年(二月至十一月)
下冊
一九二四年(一月至六月,八月至十一月)
一九二六年(一月至七月,十月,十二月)
一九二七年(一月至八月)
一九二八年(一月至五月,八月)
一九二九年(一月至八月,十月至十二月)
一九三一年(六月至七月)
一九三二年(五月)
一九三四年(一月至十二月)
一九三五年(一月至十二月)
一九三六年(一月至十一月)
一九三七年(二月至十二月)
一九三八年(一月至十二月)
一九三九年(一月至十二月)
一九四0年(一月至二月)

精彩書摘

十有一日甲申順天鄉試榜發,山陰中者五人,會稽一人。
十有二日乙酉閱《南史》三卷(柳元景至黃回)。
十有三日丙戌閱九月二日滬報,稱俄報有論,縱恿英、法、俄各大國割分中國之地,各據一隅。又有云:高麗關係俄國最重大,其政事,俄國應代為整頓,他國不得與聞。聞俄近又派黑海水師大兵艦三艘赴海森衛,法添頭等戰艦數艘赴安南,德派提督一名、戰艦五艘來中國。德素無提督駐巡中國洋面也.倭政府以軍餉大絀,出票借銀於民,民有應者。其世家如公、侯、伯、子、男等,以啟釁中國為憾,十九不應。三日報海軍之定遠、鎮遠兩鐵甲船,來遠、平遠、濟遠、靖遠四鋼快船,鎮邊、鎮北兩蚊子船,廣丙、康濟、威遠三木質船,俱在旅順口船塢修理,重陽前可畢。
十有四日丁亥閱《南史》四卷(齊宗室諸王)。
閱《晉宋書故》。
十有五日戊子夜雨。張文湘同其兄子再揚來。張敬兒為襄陽府將,休假嘗為城東吳泰家擔水。近聞吳舊將募勇皆擔水夫也。吳下幾斷此業,中豈有敬兒其人乎?國初殿試,在天安門外。順治十六年,禮部奏請試於太和殿丹墀,報可。十五年五月,因魏裔介奏定孝子授官之例。是年直隸、河南、山西總督張懸錫至順德府,孫可望失儀,為學士麻勒吉等詰責、苛索,回館自經。不殊其遺奏前半有韻二十句。十六年,諭內閣滿宇為多吉爾衙門,翰林院,滿字稱為筆帖黑衙門。八年八月,冊立科爾沁國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女博爾濟錦氏為皇后。十年八月丁亥,諭禮部察前代廢后事例。己丑,諭禮部:“今後乃睿王於朕幼沖時,因親立婚,未經選擇,冊立之始即與朕志意不協,不足仰承宗廟之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