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頂甘露》

《蒙頂甘露》

《蒙頂甘露》是蒙山茶葉的傳奇故事,曲折動人。

蒙頂甘露簡介:

“揚子江中水,蒙山頂山茶。”蒙頂茶產於地跨四川省名山、雅安兩縣的蒙山,四川蒙頂山上清峰漢代甘露祖師吳理真手植七株仙茶的遺址。蒙頂甘露是中國最古老的名茶,

《蒙頂甘露》《蒙頂甘露》
被尊為茶中故舊,名茶先驅。蒙山位於四川省邛崍山脈之中,東有峨眉山,南有大相嶺,西靠夾金山,北臨成都盆地,青衣江從山腳下繞過.立足峰頂,“仰則天風高暢,萬象蕭瑟;俯則羌水環流,眾山羅繞;茶畦杉徑,異石奇話,足稱名勝”,因此有“猛杉之顛多秀嶺,惡草不生生淑茗”的說法。清代徐元禧有詩云:“五頂參差比,真是一朵蓮”。如此秀麗的猛杉,孕育出了這裡的名茶,由於蒙山茶主要產于山頂,故被稱做“蒙頂茶”。
蒙頂甘露茶形狀纖細,葉整芽泉,身披銀毫,葉嫩芽壯;色澤嫩綠油潤;湯色黃碧,清澈明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鮮,沏二遍時,越發鮮醇,使人尺頰留香。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讚頌蒙頂茶的文章:白居易在《琴茶》一詩眾寫道:“琴里知聞惟《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唐代黎陽《蒙山白雲岩茶》詩中稱頌“若教陸羽持公論,應詩人間地一茶。”宋代文人《謝人寄蒙頂新茶詩》:“蜀土茶稱聖,蒙山味獨珍。”文彥博在《謝人惠寄蒙頂茶》詩中雲“舊譜最稱蒙頂味,露芽雲腋勝醒醐。”明代錢椿年《茶譜》中記述:“茶之產於天下多矣!劍南油能頂石花,湖州油顧渚紫筍,峽州油時澗明月……其名皆著。品地之,則石花最上,紫筍次之……”清朝趙恆葉留油“色淡香長自仙”的佳句。從這些文辭優美的詞句中,我們不難體會道歷代文人對蒙頂茶的酷愛程度之深。
該茶採摘細嫩,每年春分時節採摘,標準為單芽或一芽一葉初展。芽外形緊湊多毫,嫩綠色潤,香氣馥郁芬芳鮮嫩,湯色碧清微黃,滋味鮮爽,濃郁回甜。
蒙山茶自唐入貢久負盛名,仙茶、貢茶,古往今來均為我國名茶珍品,蒙山茶品種繁多,各具特色,主要有甘露、黃芽、石花、萬春銀葉、玉葉長春等五種傳統名茶,及特級綠茶,各級烘青、炒青,各種茉莉花茶,沱茶,南路邊茶等。1980年還創製了名茶“蒙山春露”,1985年又恢復了傳統芽黃、白兔、元枝、雨前春等產品。
甘露在梵語是“念祖”之意;二說是茶湯似甘露。甘露茶採摘細嫩,制工精湛,外形美觀,內質優異。其品質特點:緊卷多毫,淺綠油潤,葉嫩芽壯,芽葉純整,湯黃微碧,清澈明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鮮。

蒙山茶的傳說

蒙頂茶是中國名茶中的一顆燦爛明珠,“若教陸羽持公論,應是人間第一茶”、“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蜀土茶稱聖,蒙山味獨珍”等名句,都是稱頌蒙頂茶的,可見蒙山茶在人們心目中聲譽之高。
蒙頂茶,產於號稱“天府之國”的四川省。四川名山勝地頗多,素有“劍閣天下險,蛾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稱。蒙山位於邛竦山脈中段,成都平原之西,地跨名山、雅安兩縣,山頂有五頂,又稱五峰,有上清、菱角、毗羅、井泉和甘露等峰,狀如蓮花。山上古木參天,寺院林立,其山勢之巍峨,峰巒之挺秀,雲霧之瀰漫,景觀之奇特,堪與峨眉、青城媲美,確有“仰則天風高暢,萬象蕭瑟;俯則羌水環流,眾山羅繞,茶畦杉徑,異石奇花,足稱名勝”之感。蒙山現已發展成為四川省的重點產茶區。
據史料記載,蒙山產茶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相傳在西漢末年,蒙山寺院中有位普慧禪師,在上清峰上栽種了七棵茶樹。這七棵茶樹“高不盈尺,不生不滅”年長日久,春生秋枯,歲歲採茶,年年發芽,雖產量極微,但採用者有病治病,無病健身,人稱“仙茶”。關於七棵“仙茶”在漢碑和明清兩代的石碑以及《名山縣誌》中均有記述。但這七棵茶樹究竟從何而來,如何傳播四方?眾說紛紜。有的認為從雲貴高原引入,有的認為從福建建溪引入,也有的認為從峨眉山採集的茶種培植而來,至於這七棵仙茶如何發展和傳播的,更有不少神話般的記述和傳說。
據說很早以前,有位老和尚身患重病,服藥無效,忽有一老翁來訪,謂“春分時節採得蒙山玉葉,用山泉煎服,可治宿疾”。老和尚信其言,如法採制仙茶,服後果然病情漸愈,久服更覺神清體健,精力更旺,於是就在蒙山頂上築起石屋,找了一位老漢專門培育和採制茶葉。老漢早年亡妻,只有一個女兒,兩人相依為命,因女兒出落得和“玉葉”那樣受人喜愛,因而取名玉葉。玉葉長得秀眉大眼,聰明伶俐,年方十六,尚末許親。一天老漢要玉葉下山購物,不料在半山腰碰到幾個惡少,攔住去路,百般調戲污辱,玉葉急中生智,放開嗓子大喊救命。悲悽的喊聲驚動了正在砍柴的青年王虎。王虎長得虎背熊腰,憨厚老實。聽到喊救聲,急忙奔去,但見惡少在光天化日之下調戲一個少女,氣憤極了,順手拾起一棍木棍,大喝一聲,直衝過去,那些紈絝子弟哪是王虎的對手,有的被打得抱頭討饒,有的邊罵邊溜,玉葉得救了。她看了看虎子說:“感謝壯士救命之恩!”說罷跪在地上連連叩了三個響頭。這可把虎子急壞了,忙扶起姑娘說:“這是我應該做的,快別這樣。時間不早,姑娘快趕路去吧!”玉葉再次道謝拜別了虎子,轉身向山上走去,走不多遠又依依不捨地回過頭來看看虎子,誰知虎子也正在望著她,四目相視,情意綿綿,自此虎子忘不了姑娘,老在山間徘徊。玉葉也喜歡有事沒事去山上走走,希望能再次遇到這位青年。當她探聽到這位青年是住在山腳下的孝子時,思念之情更加殷切。再說王虎家貧如洗,靠砍柴為生,家有老母,雙眼紅腫,視力很差,連做些針線活也不能夠,全靠兒子養活她。王虎不僅對娘孝順,對鄰里溫和,就是對一般小動物也很愛護,所以人們都稱他為孝子。一天,王虎聽說蒙山頂上的“玉葉”可治眼疾,就決心上山採集。他安排好了母親生活,對娘說:“娘,我要上山去採藥,一定要把您眼病治好,您就在家靜候佳音吧!”說罷帶上乾糧就上路了。蒙山有五峰,他翻過一個山峰又一個山峰,累了就在大樹下躺一下,渴了就喝點山泉水。一天他正在泉邊喝水,想想走了那么多路還找不到,“玉葉”究竟長在哪裡,心甚煩惱,忽聽一陣悠揚的歌聲由遠而近傳來,覺得奇怪,就爬到樹上向四面瞭望,只見一個少女正唱著歌向這邊走來,看樣子似乎面熟。再一看,好像是過去搭救的那位姑娘,於是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喂,您是住在山裡的人嗎?”姑娘聽到有人問話,就朝這邊跑來。姑娘越跑越近,虎子也就越看越清楚,果真是她!像觸了電似的,不覺心慌意亂,臉上發燒。他迅速地從樹上跳下來,姑娘一見喜出望外,大叫:“是您呀!太好了!上次您救了我,還沒有請教您尊姓大名哩?”接著又問虎子家住哪裡,家裡還有什麼人,為什麼到山頂來等等。虎子如實相告,姑娘聽了哈哈大笑,“您算找對羅!我叫玉葉姑娘,玉葉就是我管的,我還會看病哩。您回去吧,過幾天我親自來給您老母看病。”虎子感激地回到了家。不幾日,玉葉果然帶了包珍藏的“玉葉仙茶”來到了虎子家,看了大媽的眼睛,用茶湯洗了洗,並囑大媽天天煎服,服後茶渣搗爛敷於眼皮上。說奇也奇,不到十日,虎子媽的眼睛紅腫消了,視力也增強了。大媽很感激玉葉,同時也非常喜歡玉葉。不久玉葉和虎子有情人終成眷屬。玉葉為了給更多的人治病,就在山腳下擺了個攤子,同時採集些茶籽播於周圍,擴大仙茶的種植面積。從此仙茶能治眼疾,能提神健身,有返老還童功效的訊息不脛而走,遠近聞名,人們稱它為“聖揚花”、“吉祥蕊”。
以後獻媚者採制奉獻官府,地方官府又視作進階寶物,進貢皇上,自唐朝以始,蒙山茶就列為“貢茶”沿襲至清,年年歲歲採制貢茶,極為神秘。每逢初春發芽,縣官即擇好吉日,穿上朝服,率領僚屬並各寺院和尚,敲鑼打鼓,上山朝拜“仙茶”。待燒香禮拜之後,開始採摘茶芽,規定先採三百六十葉,交制茶僧負責炒制。炒制時寺僧要一邊盤坐誦經,一邊在釜中翻炒,然後用炭火焙乾,貯入兩個銀盒中,快馬送京,以供皇帝祭祀天地祖宗之用。凡上清峰茶樹上採摘的仙茶,稱“正貢”,其他山峰上採下的芽葉統稱“凡種”。仙茶采後即采“凡種”嫩芽,製成二十斤,裝十八錫罐,陪貢入京,稱為“陪茶”專供帝王享受。據《名山縣誌》載:蒙山貢茶園,全由山上寺僧掌管,分工精細,各司其職,負責到底。山上還專門築有“石屋”,供採制貢茶之用,今蒙山上仍有“貢茶石院”的遺蹟。一千多年來,蒙山名茶一直成為帝王將相的專利品,廣大勞動人民有採制之義務,而無享受之權利。
自本世紀50年代以來,蒙山建立了國營茶場,墾復和發展了幾千畝茶園,先後生產了甘露、石花、黃芽、米芽、萬春銀葉、玉葉長春等名茶,深受國內外市場歡迎,人們稱讚蒙山茶是:萬紫千紅花色新,春報精品味獨珍。銀毫金光冠全球,葉凝瓊香勝仙茗。

茶史溯源:

《蒙頂甘露》《蒙頂甘露》

蒙頂甘露屬歷史名茶。相傳蒙山種茶始於西漢末年,時名山人吳理真親手種七株茶於上清峰,"靈茗之種,植於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滅,迥異尋常",當時被人們稱為仙茶,吳理真也在宋代被封為甘露普慧妙濟大師。這是我國人工種茶最早的文字記載。唐代《國史補》中將蒙頂茶列為黃茶之首。唐朝詩人亦寫了很多讚美蒙頂茶的詩篇。五代毛文錫《茶譜》記載:"蒙山有五峰,環狀如指掌曰上清,曰玉女,曰井泉,曰菱角,曰甘露,仙茶植於中心蟠根石上,每歲采仙茶七株為正貢"。蒙頂茶作為貢茶,一直延續到清朝,達千年之久。
新中國成立後,蒙頂名茶得到應有的恢復和發展,蒙山茶場運用現代制茶技藝,按照古傳貢茶的特點,恢復石花、黃芽、甘露、萬春銀葉、玉葉長春等名茶生產。1959年,蒙頂甘露被評為全國名茶。蒙頂名茶多次被評為國家、省優、部優產品,已成為國家級禮茶。蒙頂茶以其獨特的品質,精湛的制藝,娟秀的外形,悠久的歷史,燦爛的茶文化而蜚聲中外,載譽史冊。
蒙頂茶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青衣江有魚仙,因厭倦水底的枯燥生活,遂變化成一個美麗的村姑來到蒙山,碰見一個名叫吳理真的青年,兩人一見鍾情。魚仙掏出幾顆茶籽,贈送給吳理真,訂了終身,相約在來年茶籽發芽時,魚仙就前來和理真成親。魚仙走後,吳理真就將茶籽種在蒙山頂上。第二年春天,茶籽發芽了,魚仙出現了,兩人成親之後,相親相愛,共同勞作,培育茶苗。魚仙解下肩上的白色披紗拋向空中,頓時白霧瀰漫,籠罩了蒙山頂,滋潤著茶苗,茶樹越長越旺。魚仙生下一兒一女,每年採茶制茶,生活很美滿。但好景不長,魚仙偷離水晶宮,私與凡人婚配的事,被河神發現了。河神下令魚仙立即回宮。魚仙無奈,只得忍痛離去。臨走前,囑咐兒女要幫父親培植好滿山茶樹,並把那塊能變雲化霧的白紗留下,讓它永遠籠罩蒙山,滋潤茶樹。吳理真一生種茶,活到八十,因思念魚仙,最終投入古井而逝。後來有個皇帝,因吳理真種茶有功,追封他為"甘露普慧妙濟禪師"。蒙頂茶因此世代相傳,朝朝進貢。
《蒙頂甘露》《蒙頂甘露》

名茶鑑賞:

蒙頂名茶種類繁多,有甘露、黃芽、石花、玉葉長春、萬春銀針等。其中"甘露"在蒙頂茶中品質最佳。其品質特徵是:外形美觀,葉整芽全,緊卷多毫,嫩綠色潤,內質香高而爽,味醇而甘,湯色黃中透綠,透明清亮,葉底勻整,嫩綠鮮亮。

茶詩為證:

蒙山白雲岩茶
唐·黎陽王
聞道蒙山風味佳,洞天深處飽煙霞;
冰銷剪碎先春葉,石髓香粘絕品花。
蟹眼不須煎活水,酪奴何敢問新芽;
若教陸羽持公論,應是人間第一茶。
和公儀湖上烹蒙頂新茶作
宋文彥
蒙頂露芽春味美,湖頭月館夜吟清。
煩酲滌盡沖襟爽,暫適蕭然物外情。
蒙頂茶
文彥博
舊譜最稱蒙頂味,露芽雲液勝醍醐。
公家藥籠雖多品,略采甘滋助道腴
謝人寄蒙頂新茶
宋陳舜俞
蜀土茶稱盛,蒙山味獨珍。靈根托高頂,勝地發先春。
幾樹初驚暖,群籃競摘新。蒼條尋暗粒,紫萼落輕鱗。

相關詞條:

蒙頂茶 蒙頂山 雅安蒙頂山 甘露寺楊枝甘露
孫甘露 甘露咖啡 甘露露 甘露樹 甘露醇

相關連結:

蒙頂茶:http://www.fx120.net/qiuyi/bjysl/jkysl/yswhl/200503021005042265.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