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

《芒種》

《芒種》文學月刊是國內外發行的綜合性月刊,創刊於1 957年1月,由齊白石大師題寫刊名.素有全國文學月刊“四小名旦”美稱。

基本信息

簡介

《芒種》文學月刊是國內外發行的綜合性月刊,素有全國文學月刊“四小名旦”美稱。

創辦

《芒種》《芒種》

上半月版文學月刊,名作名家讀者者作者關注下大眾綜合性文學月刊,創刊於1 957年1月,由齊白石大師題寫刊名.由瀋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國內外發行的縮合性文學月刊,月發行高達30萬冊,在中國當代文學領城占有重要地位,首被全國番為文學月刊“四小名旦”

投稿須知

《芒種》自創刊以來,真誠面對讀者,以“關注社會現實,反映百姓生活,”1.論文用word格式排版,宜採用小4號宋體文字,1.5倍行距,校對準確;
2.論文格式一般要包括:題目、作者及單位、郵編、內容摘要、關鍵字、正文、參考文獻。使用外文字母與符號時,一定要分清斜體、大小寫、上下角字母、數碼的符合位置高低及使用規則;
3.論文末尾標明全文總字數,並註明作者姓名拼音、工作單位和詳細通訊地址(包括街道、路名和門牌號碼)、郵政編碼、電話和信箱,以方便芒種雜誌社編輯部和作者聯繫;
4.作者姓名在論文題目下邊,多作者稿署名時須徵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後次序,論文錄用後不再改動;
5.論文應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具有創造性、科學性、實用性,立論新穎、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文責自負(嚴禁抄襲),文字要精煉;
6.芒種雜誌社編輯部對論文有修改權,論文發表後,芒種雜誌社話給第一作者贈當期雜誌1冊;
7.論文發表後,其專有出著作權和網路傳播權即授予芒種雜誌社。

期刊錄用文章

周大一句話楊少衡; ]

中街的錯誤周建新;

為了忘卻的誓言張愛國;

烏篷獨盡江南憶蔡澤泰;

尋找海東青王際源;

周立波的小說孟繁華;

多民族文化語境下的當代文學賀紹俊;

青春“圍城”——《戀戀北京》解讀一種謝中山;

筆以發意百里意以發筆千仞——程十髮先生繪畫中的傳統與民間氣象王健;

張建新:心靈的藝術程義偉;

歷史背景

副主編吳山先生回憶《芒種》創刊

從1954年東北大區撤消後,我調到瀋陽市文聯開始,就在主任(那時叫主任)王化南的主持下籌辦文化刊物。到1956年經過調整、鍛鍊編輯隊伍等工作後,經市委研究批准創辦文藝刊物。隨即開始商討刊名問題。文聯內部提出了好幾個刊名,如瀋陽文藝、瀋水文學、盛京文學等,但大家意見不一,各有看法,難以確定。有一天,王化南忽然對我說:我去博物館請高人給出個主意吧!當時我樂得馬上叫好。因為王化南曾當過東北文化部文物處長,和那些老文藝家們很熟。第二天他從博物館回來就說:“我向張拙之、胡文效、楊仁愷、李文信和沈延毅等都徵求意見了。30年代在上海呆過的胡、李二位研究員說就叫芒種吧。”我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刊物名字,但我知道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節,俗話說,“過了芒種不可強種”嘛。接著王化南說,聽二位研究員說,那是個“芒種半月刊”,是在魯迅支持下,30年代在上海辦的進步刊物。辦了沒有幾個月,因主張抗日,就被國民黨給查封了。她的主編是曹聚仁先生。
 這個“芒種”的名字大家研討了一天,經過上下反覆商討,終於被確定下來了。1956年4月8日,又經省委批准出版《芒種》月刊了。1957年1月5日,她真正地誕生了。
在《芒種》出版的幾十年里,我總想從過去的文藝刊物和書籍中找到關於上世紀30年代《芒種》的一些隻言片語,也曾想去找到過去的老編輯談一談,但未能實現,始終感到遺憾。說來也巧,去年住宅暖氣分戶,翻箱倒櫃,把我在市政協領到的一些全國各省市的文教資料翻了出來。其中有一冊南京師範學院編的文教資料簡報(7-8、1981)。我順手閱讀起來,正好讀到署名曹藝紀念魯迅百歲誕辰的文章,剛讀兩頁就發現曹藝先生就是曹聚仁先生(上海復旦大學教授、著名作家和編輯家)的親弟弟。他提到其兄聚仁《暨南後頁》一篇中回憶說:“1932年,我便移家到上海去,住在法租界的金神父路花園坊,一面做暨南大學教授,同時也兼了復旦大學、大夏大學的教課。從那年起,我主編了烏鴉為商標的《濤聲周刊》和後來的《芒種半月刊》,也開始替《申報·自由談》和《立報·言林》長期作稿。

經歷坎坷倖存

當時《芒種》是曹聚仁創辦的,魯迅曾是曹的撰稿人,也是他的支持者。因反對國民黨扼殺文化政策,《芒種半月刊》出刊一兩個月後即被封殺,而她的續刊——烏鴉商標的《濤聲周刊》還繼續出了幾期,是由曹聚仁先生的親弟弟曹藝(作家、編輯)和曹禮吾、陳子展等協編的。到1933年時,《濤聲周刊》亦被國民黨查封,曹氏兄弟都被緝拿,遭到迫害。
1956年初,我們的刊物定名《芒種》月刊後,就張羅請書法家寫刊名。當時瀋陽的幾位知名書法家如霍安榮、沈延毅、齊瑞麟等都請到了,還請吳英同志照魯迅先生的字摹寫了“芒種”兩字。大家眼光不一,一時難以決定。後來還是王化南同志請博物館幾位研究員出主意。研究員胡文效主動推薦請齊白石大師給題寫刊名,並說:“齊白石不但畫好,字也非常出色。齊白石常自謂他的第一是字,第二是印,第三才是畫。”但大家都覺得不易請,又恐花費太多。王化南說:“你們不知內情,原來齊大師的開山老師是胡文效的父親胡沁園大師,從幼年起齊白石就在胡家做工,學木匠,並向胡大師學畫、習書、作詩,直到後來成名,享譽畫壇。沁園大師逝世時,齊白石慟撰輓聯:‘誘我費盡殷勤,衣缽信真傳,三絕不愁知己少;負公尤多期望,功名應無分,一生長笑折腰卑。’齊白石始終對胡家存感恩之心。胡文效在京時常去探望白石老人,白石稱胡文效為小東家。”大家聽到這都樂了。因而胡文效一到北京,齊大師就給題寫了。當齊白石大師的墨寶展現在編輯部時,大家都驚喜萬分,眉飛色舞。請幾位書法家看了,也都交口稱讚:寫得挺拔、蒼勁、秀美,充盈著勃勃生氣。就這樣,齊白石大師的墨寶為《芒種》的創刊增了光,添了色,一直到今天。

電影

由中國導演張律執導的《芒種》,日前在西班牙的巴塞隆納亞太電影節中獲第一名。《芒種》已先後在坎城和釜山等國際電影節獲獎,今年的香港國際電影節也有放映該片。

《芒種》由韓國電影公司投資,出身於中國內地的朝鮮族人張律出任導演。電影以朝鮮族中國人為描寫對象,講述身居中國東北的朝鮮族裔婦女崔銀姬 (Liu Lian-ji)以當小販為生,和兒子相依為命。一天,銀姬分別遇上改變她一生的兩個男人──公安(王同輝)和朝鮮族同胞,命運從此出現波濤。

《芒種》導演張律是作家出身,從沒接受過電影訓練,作品以小人物為主要描寫對象,題材走寫實路線。《芒種》是他的第二部劇情長片。今次在西班牙的巴塞隆納亞太電影節的“影像組別”獲獎,張律可得到六千五百美元(約5萬港元)的獎金。

教科文藝期刊大全(九)

教科文藝期刊雜誌涵蓋了各國民俗文化、民間藝術、民間傳統手工藝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國際文化、藝術,且對其保護與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遼河》
《綠洲》
《籃球》
《籃球俱樂部》
《理工高教研究》
《歷史檔案》
《連環畫報》
《蘭台內外》
《鹿鳴》
《蘭台世界》
《滿族文學》
《漫畫月刊》
《芒種》
《莽原》
《美術》
《民國檔案》
《民間故事選刊》
《民間文學》
《留學生》
《龍門陣》
《隴東學院學報》
《樂山師範學院學報》
《美術觀察》
《美術界》
《美術研究》
《美文》
《魅力》
《民辦教育研究》
《呂梁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民間故事》
《遼寧教育研究》
《臨沂師範學院學報》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遼寧教育》
《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綿陽師範學院學報》
《麗水學院學報》
《茂名學院學報》
《煤炭高等教育》
《綠葉》
《遼寧高職學報》
《邏輯學研究》
《柳州師專學報》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六盤水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理科愛好者》
《龍巖學院學報》
《理科考試研究》
《理論與創作》
《快樂閱讀·開心詞典》
《綠風》
《快樂閱讀·可愛女生》
《昆明學院學報》
《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洛陽理工學院學報》
《洛陽師範學院學報》
《連雲港文學》
《滿語研究》
《連雲港文學·校園美文》
《漫畫大王》
《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良師低版》
《良師高版》
《涼山大學學報》
《媒介》
《廊坊師範學院學報》
《美拉斯》
《樂府新聲》
《美術大觀》
《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美術教育研究》
《樂器》
《美術啟蒙》
《美術史論》
《美術嚮導》
《美術學報》
《快樂語文》
《灕江》
《美苑》
《遼寧散文通訊》
《蒙古語文》
《蒙古語言文學》
《咪咪畫報》
《遼寧體育科技》
《民辦教育新觀察》
《遼寧招生考試》
《黎明職業大學學報》
《民間傳奇故事》
《民間對聯故事》
《靈水》
《嶺南音樂》
《民間文化》
《快樂閱讀·經典教學》

純文學期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