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第一聲吆喝》

《艱難的第一聲吆喝》是由網路作家湘西南簫劍創作的一部網路作品,屬於一部散文類的作品,正文語種為簡體中文,現已完成。

《艱難的第一聲吆喝》由湘西南簫劍編著,屬於散文類型.

作者

湘西南簫劍

作品類型

散文

書籍簡介

毛活郎

艱難的第一聲吆喝

我怎么也忘不了我人生中的惟一一次當毛貨郎的經歷,當然,最令人刻骨銘心的還是我那艱難的第一聲吆喝。
“有鴨毛,鵝毛,獸皮么——”
剛走近一個大山寨前,父親便扯開嗓子大聲吆喝起來。這悠揚綿長的吆喝聲,頓時如同一個晴天霹靂,震的我臉熱心跳,不知所措。這時,一點也不在乎我臉色變化的父親回頭丟下一句話:“到村東頭的那個鼓樓下聚合。”隨後,他便邊走邊吆喝的走進山寨。
那年初春,病重多年的老婆婆終於熬不過了,家裡本來就很拮据的經濟一下變得更為困窘了,可是在七月,喜事降臨,我考上了省重點高中需要一大筆資金。父親一咬牙,說:“娃啊,你這么大了,也沒吃什麼苦,更何況你要是考上大學就一輩子也不知道莊稼人的苦了,那就枉為莊稼人的兒女了。不管多么困難,你的學的上,不過你也要和我去收一次毛貨!體驗體驗也鍛鍊鍛鍊,還能給家裡松那么點負擔!”於是,我一咬牙,什麼也不說,就答應了!於是,在暑假的赤日炎炎之下,我隨著父親走湘西收毛貨,成為一個小毛貨郎。
收毛貨是我家鄉一帶的傳統活兒。五十年前,一擔鹽,一副針線擔或一擔瓷陶器,就別了親人,離了故鄉,悠哉悠哉的走向征途。十天半月後,一擔鴨毛,幾掛獸皮或一擔較值錢的山鄉特產回來。然後到享有“小南京”之稱的高沙鎮賣了。出入一算,賺了就稱兩斤肉回家慰勞慰勞家人;虧了就在家多呆幾天,選擇一個黃道吉日再出門。那時做毛貨郎的人一般無田無地,靠這副擔子維持一家的生計。現在出門就更省事了:兩個編制袋往腋下一挾。就近搭車,——“呼溜”就翻越雪峰山到了湘西。於是便走東家串西家,邊走邊吆喝:“有鴨毛鵝毛么——有首批辮子么——”
我此行的目的就如父親所說鍛鍊鍛鍊。然而,我的如意算盤被父親的醫生吆喝打碎了。我望著父親愈來愈小的背影,想到自己已面對人生最大的一道難題:第一聲吆喝。可是,我又怎么吆喝的出呢?在眾多陌生人面前大喊大叫,不就像一個大哭大鬧的瘋子么?可是,不喊,又有誰知道我是一個毛貨郎呢?此時,我又摸出口袋了早已準備好的樣品:鴨毛,鵝毛,雞墩子皮。然而一摸,袋裡卻空空如也。糟了,原來是昨天因趕車太急,樣品忘記拿了。
無奈,我只好硬著頭皮朝寨子走去。前面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橋,突然,我想:乾脆在這無人的地方實習一下,進寨子吆喝也許習慣些。我趕緊朝橋的兩端掃視一下:沒人。站住,張口,可就是沒有勇氣喊出來。多艱難啊!短短的幾十秒鐘,汗珠已經沁滿我的額頭。,煩悶充滿胸腔,令人窒息。
溝里悄無聲息,只有幾隻蜜蜂在一枝開的正艷的芙蓉花上繁忙的采蜜。微風吹來,花兒負著蜜蜂稍稍地點了幾下頭,但我卻感覺到整個世界都在屏氣斂聲的等待我的第一聲吆喝。
哎呀!我認為這比在大眾廣庭面前學狗叫還難堪。我用手帕試了一下額頭的汗珠,決心下一次非喊出來不可!我雙手攥緊拳頭,緊閉雙眼,狠狠的咽了口唾沫,張開嘴大叫一聲:“有鴨毛么——”
這一聲比鴨公沙啞的叫聲大不了多少,我卻認為它是足以響徹入寰,震撼宇宙的吶喊。
喊聲剛落,我就聽到溝上響起“咚咚咚咚”的腳步聲。頓時,我竟然像個小偷似的,手腳並用地慌忙的從溝里爬了上來,根本不敢看來人是男是女。然而就是有這醫一聲艱難的吆喝,我才敢從無人處喊到有人處,從輕聲到大聲的喊,從結結巴巴到自然流利的喊。
終於,我戰勝了自己,總算過了收毛貨的第一關。此後,我才發現,當我走進寨子穿東家走西家吆喝時,並沒有人在旁邊譏笑我,反而會因為我是一個文弱的白面書生更加信任我。因此,收到的貨反而比我父親那樣的行家收的還多。在不到兩個月的毛貨郎的生涯中,我嘗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和莊稼人的艱辛,使我更加不畏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秋天,我便拿著錢上了省重點高中,進入我那夢寐以求的校園……
如今,我呆在大學校園內,每天在自己心愛的天地,沐浴著日月星辰的光輝,揮灑著自己的青春年華。為了更好的學習,我常常回憶起自己的毛貨郎經歷,也悟得了一個哲理:人生最大的對手是自己,每個人要敢於戰勝自己。
(全文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