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知識通》

《自然知識通》

《自然知識通》是一本集知識性、趣味性、新穎性於一體的科普讀物,它向讀者講述了大自然中的動物、植物、微生物、海洋、氣象、礦產以及浩瀚宇宙的奇妙知識,揭示了火山、地震等地質現象及風雨雷電等氣象變化的成因,展示了充滿生機的花草鳥獸以及魚類的生活世界。該書文字通俗易懂,並配以精美的彩色圖片,展現了精彩絕倫的大自然風貌,是一本難得的自然百科全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自然知識通》全書分動物知識、植物知識、微生物知識、海洋知識、宇宙知識、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氣象知識及礦產知識七個部分,全面揭開了大自然神秘的面紗,讓讀者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這是一本集知識性、趣味性、新穎性於一體的科普讀物,它向讀者講述了大自然中的動物、植物、微生物、海洋、氣象、礦產以及浩瀚宇宙的奇妙知識,揭示了火山、地震等地質現象及風雨雷電等氣象變化的成因,展示了充滿生機的花草鳥獸以及魚類的生活世界。該書文字通俗易懂,並配以精美的彩色圖片,展現了精彩絕倫的大自然風貌,是一本難得的自然百科全書

作者簡介

陳百明,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土地利用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在社會團體和學術團體中先後擔任中國地理學會理事、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理事兼土地資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土地學會常務理事兼土地資源分會副主任、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副理事長等職。在專業領域的研究探索之餘,還關注科學文化素養的拓展和普及,主編了《地理知識大觀》等科普書籍。

丁艷麗,1998年畢業於成都理工學院社會科學系。現從事自由撰稿工作,參與編輯的書籍有《新編十萬個為什麼》、《新編文化大百科全書》等。

目錄

A動物
基礎知識
動物的分類/2
動物的冬眠/2
動物的發聲/3
動物維持體溫/4
動物的出汗/5
小動物識媽媽/6
鳥類
鳥的分類/7
鳥類構造特徵/8
鳥類的遷徙/8
鳥類換羽/10
鳥類“洗澡”/11
鳥類“睡覺”/11
最奇怪的鳥類/12
最巨大的鳥類/13
飛得最高的鳥類/13
最危險的鳥類/13
其他奇妙的鳥類/14
鳥類中出色的“演員”/15
魚類
魚類/16
魚類睡眠/16
海洋動物的跳躍/17
魚類之最/18
會發電的魚/22
不會遊動的魚/23
史上最大的魚類/23
冰水皇后/23
哺乳類動物
哺乳動物/25
奇特的鴨嘴獸/25
不長毛的大象/26
駝峰的秘密/27
海洋中的巨獸/28
鯨魚的進化/29
最早會飛的哺乳動物/30
美人魚/30
最漂亮的“國寶”/31
水裡的“大熊貓”/32
會飛的哺乳動物/33
長頸鹿的心臟與血管/35
偉大的乾草曬制者/35
兩棲動物
兩棲動物/36
最大的兩棲動物/37
神奇的雪蛤/38
致命的兩棲動物/38
海洋中沒有兩棲動物/39
十大怪異瀕危兩棲動物/40
會飛的兩棲動物/41
爬行動物
爬行動物/42
最小的爬行動物/42
爬行類之王/43
鱷魚的“眼淚”/43
烏龜的雌雄鑑別/44
毒蛇與毒蜘蛛/45
翡翠樹蟒的偽裝/45
會飛的爬行動物/45
昆蟲
昆蟲的種類/46
昆蟲的特徵/46
最大與最小的昆蟲/47
最善偽裝的昆蟲/49
最原始的昆蟲/49
昆蟲不會走直線/49
昆蟲的眼/50
昆蟲的“鼻子”和“耳朵”/51
棕褐色的小魔鬼/52
蜻蜓“點水”/53
蝴蝶身上的“粉”/54
有“化學武器”的昆蟲/55
蚊子叮人血的武器/56
黑夜裡的小燈籠/56
B植物
基礎知識
植物的生殖/58
植物也有“脈搏”/59
植物也“出汗”/60
植物也“哭泣”/60
花兒“發燒”/61
植物睡眠/62
氣象樹趣談/63
成不死的植物/65
胎生植物/65
食蟲植物/66
植物之最/67
帶電植物/72
稀少的黑花/72
綠色的花/73
木本植物
不能吃的“臘腸”/74
鐵樹開花/74
獨木也成林/75
沒有葉子的植物/76
珍貴的孑遺植物/77
銀杏為什麼能長壽?/77
能抗癌的植物/77
雪松“難生貴子”/78
沙漠的生命之魂/79
最小的灌木/79
能接骨的植物/80
葉中的老壽星/80
植物界的活化石/81
最古老的松樹/82
英雄的象徵/82
會發光的樹/83
中國的“鴿子樹”/83
觀葉勝似觀花/84
美麗的落伍者/84
藤本植物
會爬牆的爬山虎/86
吐魯番的甜葡萄/86
草本植物
神奇的跳舞草/89
含羞草的“含羞”/89
稀有的虎顏花/90
植物界的“吸血鬼”/91
沙漠人參/91
九死還魂草/91
污水處理植物/92
君子蘭非“蘭”/93
誰是“縱火犯”/94
冰山上的鳳凰/94
濃艷對秋光/95
芳香之中防殺機/95
天下第一香/96
香氣濃濃的茅草/97
止血消腫三七草/97
滋腎益氣的枸杞/98
江南第一花/98
夜間開花的植物/100
秀麗的蕨類植物/100
自然界的拓荒者/100
C微生物
基礎知識
奇妙的微生物/102
微生物之最/102
微生物對營養的需求/102
變質牛奶中的微生物/103
微生物次級代謝產物/104
真菌
家族龐大的真菌/105
真菌繁殖的性器官/106
吃蟲的蘑菇/106
雨後蘑菇特別多/107
真菌皇后/108
美麗粘蓋草菇/108
花褶傘/109
冬蟲夏草/109
天麻與蜜環菌共生/110
會爆炸的真菌/110
生命力極強的地衣/111
細菌
細菌的功與過/113
細菌與芽孢/113
海洋細菌/114
藍細菌/114
磷細菌/115
不怕灼熱的微生物/115
奇妙的趨磁細菌/116
療效特異的細菌/116
病毒
病毒/117
病毒出現假說/117
最簡單的生命體/118
愛滋病/118
菸草花葉病毒/118
風疹/118
原生動物
原生動物/119
眼蟲/120
“永生”的變形蟲/120
太陽蟲/121
草履蟲/121
唇滴蟲/121
有孔蟲/122
喇叭蟲/122
單細胞藻類
單細胞藻類/123
新月藻/123
微胞藻/123
衣藻/124
角甲藻/124
色球藻/125
小球藻/125
硅藻/126
D海洋
基礎知識
海和洋的區分/128
地球深處的“海洋”/129
又鹹又苦的海水/129
海和海灣知多少/130
世界上最大的海/130
世界上水溫最高的海/131
世界上最淡的海/131
海洋現象
地震海嘯/132
海水中的成分/133
能“黏”住船的海水/133
海光和海水開花/134
神秘的海底熱泉/135
赤潮/136
海洋生物
熱鬧的海洋深處/137
沒有魚鰾的深海魚/137
深海魚的感覺器官/138
深海魚的牙齒/139
生物密集的深海/139
深海蝦不怕熱水泉/140
會唱歌的鯨魚/140
海洋里的巨鰻/140
海洋魚類的趨光/141
海洋動物辨別方向/142
深海中的植物/142
海洋中的垂釣者/143
海參的絕招/144
本領高超的烏賊/145
兇殘的噬人鯊/145
海島
海島的形成/146
深邃的海溝/148
海洋中的島嶼/149
神秘失蹤的“幽靈島”/151
海中自轉的小島/152
會“旅行”的島/153
珊瑚堆積的西沙群島/155
海底村之謎/155
E宇宙
基礎知識
宇宙最大的星系/158
宇宙最冷的地方/158
宇宙最遠的星系/159
宇宙的中心/159
宇宙中的“三洞”/160
宇宙的年齡/161
銀河系的中心/163
銀河系裡的星星/164
最動人的天體/165
星雲的發現/166
太陽系
太陽系/167
太陽系的盡頭/168
萬物之源的太陽/168
天上“廣寒宮”/169
眾神信使——水星/169
紅色戰神——火星/170
八星之王——木星/171
我們的家園——地球/172
帶著面紗的近鄰——金星/173
最美麗的行星——土星/174
躺在軌道上運行的行星——天王星/175
神秘的淡藍色——海王星/177
最遙遠的矮行星/178
木星的衛星/179
木星有大紅斑/179
恆星有不同的顏色/180
明月幾時有/181
月球上沒有風雨雷電/181
彗木相撞之謎/182
小行星的命名/183
哈雷彗星“蛋”/184
流星雨/185
月球的潮汐/185
日食/186
日冕/187
月食/187
地球在“發福”/188
太陽耀斑/188
太陽黑子/189
河外星系
河外星系/190
仙女座星系/190
F氣象
基礎知識
氣象與農業生產/194
氣象對航空的影響/194
氣象對軍事的危害/195
氣象對交通的影響/196
氣象對工業的影響/196
氣象潮/197
世界氣象日的由來/197
海市蜃樓/198
曙暮光/199
地震光/199
“高處不勝寒”/199
大氣壓變化因素/200
地震虹的形成/200
大氣污染與人類生存/201
大湖效應/202
雨雪雷電
雨的趣聞/204
可怕的酸雨/205
六角形的雪花/205
雪的近親家族——霰/206
冰粒和冰雹/207
霜、雨凇和霧凇/207
下雪不冷化雪冷/207
髒雪先融化/208
黑雪/208
雷電的產生/209
雷電的危害/209
雷電的瞬間電壓/210
雷暴/211

世界上著名的風/212
令人生畏的颱風/212
龍捲風/214
龍捲風的形成/215

雲的成因/216
雲不會掉下來/217
不同顏色的雲/217
火燒雲/219
地震雲的形狀/219
地震雲的特徵/221
蘑菇雲的成因/222
G礦產
基礎知識
礦產資源/226
多彩的礦物顏色,226
月球上的礦產資源,228
礦產資源最豐富的國家,229
南極的礦藏/230
海洋礦物,232
中國的礦產資源/234
金屬礦產
金屬礦產成因/235
鐵的簡史/236
人類文明的使者/237
有“記憶”本領的鎳/238
鈦的化合物及用途/238
金礦/240
人類福氣的象徵/241
非金屬礦產
世界最大的10顆鑽石/242
金剛石/243
金剛石易碎/244
琥珀/244
能吸水膨脹的膨潤土/245
稀土元素礦產/246
有機礦產
天然氣/247
石油/247
石油製造者/248
石油性質的改變/248
礦產及石油的關係/249
油頁岩的形成/250
煤的生成/251
煤的形成年代/251
其他礦產
天然氣水合物/252
二氧化碳/253
惰性氣體/253
溫泉的形成/255

精彩書摘

A 動物
基礎知識
動物的分類
世界上各國有各國的語言,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同一種動物在不同的地方也會有不同的名稱。這就給生物學家在研究它們時,相互之間進行交流帶來了麻煩。為解決這個問題,全世界的生物學家使用統一的標準來命名動物和植物,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學名。
就像我們的名字由姓和名兩部分組成一樣,動物的學名也由兩部分組成:屬名和種名。屬名相當於我們的姓,告訴人們自己屬於哪個家族;種名相當於我們的名字,可以在屬內進一步對這一物種給予確認。學名是瑞典生物學家林奈在18世紀建立的。
屬是動、植物分類的一個單元,分類是生物學家為了更好地研究生物之間的彼此關係而建立的一個系統。類似的物種可歸併成一屬,類似的屬可歸併為一科,類似的科可歸併為一目,類似的目可歸併為一綱,類似的綱可歸併為一門,類似的門最終歸併為一界。形成界、門、綱、目、科、屬、種等單元組成的完整的分類系統。
動物的冬眠
冬眠是動物對冬季不利的外界環境條件的一種適應方式。只有冷血動物(或叫變溫動物)才冬眠。因為它們的體溫能隨氣溫的變化而變化。氣溫高’時,它們的體溫也高,新陳代謝也比較旺盛,所以表現得比較活躍。當秋天來臨,氣溫開始下降時,它們的體溫也會隨之而降低。體溫的下降所帶來的是血液循環減慢,新陳代謝非常微弱。當氣溫進一步下降後,它們的新陳代謝作用也會隨之進一步減弱。由於它們會本能地感覺到這一點,所以在冬季到來之前,它們就抓緊時間大量地攝取食物,貯存脂肪,然後鑽人地下睡大覺。到了第二年春暖花開,氣溫升高后,它們的新陳代謝就會逐漸旺盛,所以冬眠的動物到了春天才會醒過來。例如:青蛙、蛇和烏龜等兩棲類或爬行類的動物,一到冬天即轉入地下,變成假死狀態越冬,一般稱此為冬眠。
動物的發聲
能發聲的動物是極多的,麻雀四季都在唧唧喳喳,盛夏時節鳴蟬“知了知了”地叫個不停,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從蜘蛛、蝦蟹、昆蟲到魚類、蛙類、鱷類、龜鱉等,我們每天都能聽到動物們各式各樣的叫聲。而以鳥兒的鳴叫聲最為悅耳,哺乳動物也是能發聲的。
在雄鱷的領地如另有雄鱷,領主就會氣勢洶洶地上前吼叫趕走來者。雌鱷產卵後守在卵坑旁,三個月後,幼鱷在卵中大聲叫喚,像人的打嗝聲。這從沙土下傳出的叫喚聲,在20米外都能聽清楚。幼鱷的父母應聲後用前爪和喙撥開沙土。將卵叼出,爬到水邊,把卵放在水裡,然後輕輕一壓,卵殼破了,幼鱷就從卵殼中爬出。幼鱷在雙親嘴裡就停止了尖叫,而改成輕輕的“吱吱”聲。在水裡生活的幼鱷時時用叫聲與父母聯絡,遇到危險就發出刺耳的嘶鳴。
幼金絲猴在尋找成年猴時發出“喔喔”聲,發現食物時發出“嘎嘎”聲。日本猴能發出37種有意義的聲音,包括群內聯絡信號,低位猴防禦信號,優位猴威嚇進攻信號,警戒聲、雌猴發情的叫聲,幼猴想吃奶或不滿時的啼叫等。
母雞喚小雞發出“咕咕”聲,下蛋後大叫“咯嗒、咯嗒”,遇有不祥動靜,就警覺地發出輕輕的顫音,給雞群報警。春暖花開時,柳鶯平均每天唱2340支歌,林鴝唱3377支歌。頻繁、重複的歌聲促成雌雄相會。聲音能向四面八方傳播,一般不被阻擋,聲音本身在頻率、強度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別性和精確的時間性,這有利於動物表達複雜含意,使動物間更好地聯絡。蝙蝠、鯨等動物還利用回聲探知外界情況。總之,發聲有利於動物的生存。
動物維持體溫
動物通常有多種方式維持體溫。
恆溫動物如鳥類、哺乳類,它們的體溫一般常穩定在30-40℃之間,這主要是因為它們能通過散溫和保溫結構以及神經系統的調溫中樞控制,來保持恆定體溫。變溫動物的體溫隨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但也能維持一定體溫,它們是利用太陽的輻射熱和細胞色素的變化來調節體溫的。
有些兩棲爬行類如龜、鱷,它們的皮膚有特殊的色素細胞。當色素縮小時,皮膚顏色變淺把大部分陽光反射掉,體溫就會下降。當色素細胞擴張時,膚色變得很深,就能大量吸收陽光,使體溫升高。有種螺鈿蛺蝶,在天氣晴朗時,其體溫能相當準確地維持在32.5-35.5℃之間,不會因氣溫的升高或降低而變化。它的體溫調節器就是它體表的細小鱗片。它能改變鱗片的角度,需升溫時,讓鱗片表面直對陽光,就能獲得較多熱量,反之陽光照射的角度越小,獲得熱量越少。由此人類得到不少啟示,譬如,宇宙飛船向著太陽光的一面被燒灼得很厲害,而背著陽光的一面又很寒冷。航天服可以仿效爬蟲塗上一定顏色,讓光在某種場合吸收或反射一定數量的光線。宇宙飛船可以仿造蝴蝶,覆上一些能活動的鱗片,當鱗片緊貼船體時,獲得熱量最多。當鱗片豎起一點時,獲得的熱量減少。只要調節鱗片的傾斜角度,就能調節飛船船身和座艙內的溫度。
動物的出汗
夏天,狗吐著它那長長的殷紅的舌頭,大張著嘴,肚皮一起一伏地喘著粗氣。雞和小鳥也都大張著嘴呼吸。相反,像馬那樣的動物,即使在奮力奔跑的時候,也不會張開嘴喘氣,而是全身冒汗,弄得毛濕漉漉的。這是為什麼呢?
在動物的皮膚里有一種叫做汗腺的結構,汗就是從這兒出來的。對於我們人來說,平均每個人都有約500萬個汗腺。通過汗腺,沉積在體內的廢物可排出體外,並且汗液在蒸發時還要帶走一部分熱量,所以當體溫隨氣溫而升高時,出汗可以起到調節體溫的作用。在炎熱的夏天,人們就是坐著不動,每天也要流出300克左右的汗水。要是幹活的話,則要比這多10倍。在狗身上起調節體溫作用的汗腺,僅分布在腳底板那一小部分,所以熱起來的時候就不得不靠呼吸來調節體溫了,僅靠鼻子來呼吸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所以也必須張開嘴來喘氣。在這一點上,貓和狗是一樣的。豬和牛從鼻子尖上冒汗,而山羊和兔子則全然不出汗,它們是靠短促的呼吸來散發熱量調節體溫的。
小動物識媽媽
小雞、小鴨,剛出生的小牛犢、馬駒總是跟隨著自己的媽媽。它們是怎樣認識自己的媽媽的呢?
著名的動物學家洛倫茨在1935年發現剛孵出的小鵝,一旦絨毛乾松後就會跟著鵝媽媽。有誰能代替它的媽媽嗎?洛倫茨做了一些實驗。把鵝蛋分成兩組,一組由母鵝孵卵,另一組由孵卵器孵化。洛倫茨守在孵卵器旁,剛出殼的小鵝第一眼看到的是洛倫茨,而且科學家親自照顧和餵養它們。母鵝孵出的小鵝由母鵝帶著。
洛倫茨把這兩窩小鵝混放在一個箱子裡蓋著。洛倫茨和母鵝都在箱外,然後把小鵝同時放出,結果小鵝分成兩組,由孵卵器孵化的小鵝跟著洛倫茨,他走到哪兒,小鵝就跟到哪兒。母鵝孵出的小鵝則跟著母鵝走。此外還用其他物體做實驗,如:可動的鳥模型,可動的有色方塊、圓球等。實驗結果證實,雛鳥總是把剛孵出時看到的第一個活動的物體當做自己的“媽媽”,以後就跟著它活動。
科學家把動物在生命的早期階段,能迅速學會而且具有長期效果(對媽媽的長期依戀)的跟隨行為稱為印隨或印記。這種學習能成功的關鍵期,對雛鳥來說,一般是在出殼後的幾小時內。但關鍵期時問的長短和印隨記憶保持的時間長短因物種而異。印隨行為對動物的生存和繁殖有重要意義,在幼年通過印隨可以得到母親的餵養和保護,成年後可以找到與母親相像的配偶,而不至於找個不同種的對象。有個很明顯的例子可以說明這一點,由機器“媽媽”養大的猴子,就不會和同類交往以至不能交配。

科普讀物(十一)

科普讀物就是與科學技術普及有關的書籍。這類讀物的特點一是要善於把複雜的科學理論用最簡明的語言加以說明,使一般讀者能夠大體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到深入淺出;二是所介紹的科學知識一定要準確無誤,不能給讀者留下含混不清的概念,更不能使讀者得到錯誤的知識;三是它以介紹當代科學新成就為主要任務。
《引誘的自然史》
《海參的愛情之歌》
《充滿奇趣的生物探秘》
《神奇的世界:自然科學與現代技術小讀本》
《蟲:昆蟲家族與它們的親戚》
《為科學獻身的動物們》
《追根溯源恐龍探秘》
《災難來襲》
《科學光環下的騙局:俄羅斯偽科學透視》
《影響世界的100大中國古代發明和發現》
《2008 Science Pupularization Report of China》
《探索與發現:漫談天地奇觀》
《外星人未解之謎》
《新女性大腦》
《智慧之矛盾:當大腦衰老時如何使頭腦變得等聰慧》
《錯位:為什麼我們的身體不再適應這個世界》
《野生動物卡片:動物是地球大家庭的成員》
《馬桶的歷史:管子工如何拯救文明》
《彩圖世界科學未解之謎》
《速度機器》
《發明創造》
《宇宙飛船》
《你的身體》
《巨型機械》
《環境危機:未來的能源》
《奇妙的流體運動科學》
《大洋礪劍》
《利甲狂飆》
《青春心語》
《神七紀實:人類太空行走簡史》
《夢圓太空》
《知識就是力量·潛海世界》
《知識就是力量·天象星座》
《現代科學裡程碑:DNA、青黴素疫苗》
《現代科學裡程碑:計算機、原子分裂核對論》
《走近科學•宇宙地球》
《99個吸引世界的太空探秘》
《99個驚駭世界的訪秘探險》
《走近科學·千姿百媚》
《99個誘惑世界的尋珍找寶》
《走近科學·古蹟尋蹤》
《生命探秘》
《太空行走》
《手印足痕》
《自然知識通》
《你所不知道的世界之最》
《動植物未解之謎》
《圖說奧秘世界》
《傳奇1·解構宇宙》
《傳奇3·地外人類》
《貝殼筆記》
《愛因斯坦信上帝嗎?——方舟子解讀科學史著名謎團》
《中國科普文選(第二輯)——守望家園》
《人類歷史上的偉大時刻》
《宇宙的秘密:人間最奇異的88次巧合》
《地球的胸花:108處奇景聚集北緯30度》
《科學未解之謎》
《中國科普文選(第二輯)——數字時代》
《飛機飛行和我》
《機敏問答科學》
《機敏問答解剖》
《機敏問答地理》
《飛行的奧秘》
《機敏問答數學》
《飛向汶川:5·12地震災害航空遙感調查》
《機敏問答物理》
《秘境觀察》
《青少年科普活動導讀:日食觀測指南》
《機敏問答太空》
《大災難未解之謎》
《改變人類生活的100大奇趣發明》
《功夫動物》
《人與動物》
《星空奧秘:星際探索》
《星空奧秘:太空移民》
《火山》
《叢林動物》
《什麼是什麼》
《探索大自然》
《空氣和水》
《太空航行》
《重新認識你的身體》
《我們的地球》
《古生物化石》
《綠色照明科普常識》
《蜜蜂王國探奇》
《動物遷徙》
《瀕滅動物》
《動物感官》
《鐵翼逐空》
《史前哺乳動物》
《野生花卉》
《科學探索百科全書》
《樹木和森林》
《肝臟的秘密人體秘密叢書》《當災難降臨》
《肚子餓得咕咕叫》
《夜空中的星座》
《月球秘密》
《宇宙中的天體》
《太陽的奧秘》
《探知萬千氣象》
《真的瘋了:親身經歷的故事》
《拯救亞諾瑪米人:追查大屠殺真相》
《穿越熱帶雨林,橫渡大西洋》
《獨舟挑戰大西洋》
《偉大的探索:圖說古今新發現》
《奪命短劍:特種部隊》
《探尋植物奧秘》
《太空之旅:圖說星系、恆星和行星》
《中國歷史人物未解之謎》
《世界歷史人物未解之謎》
《圖說地球文明奇觀》
《傳奇·空中罹難》
《地震來了》
《神奇的昆蟲家族:昆蟲的故事》
《鳥百科》
《天文館裡的奧秘6》
《看我們如何生活·鯨和海豚》
《看我們如何生活·海洋生物》
《2000個應該知道的動植物常識》
《看我們如何生活食草恐龍》
《核世界的奧秘與人類》
《冰雪王國》
《宇宙·智慧·文明大起源》
《你一定要知道的100個史前生物奧秘》
《數學趣探:梯形與雞兔問題創新》
《你一定要知道100個的世界奇觀奧秘》
《你一定要知道的100個科學奧秘》
《品讀西學系列》
《野外維生食物》
《UFO之謎》
《世界上最神奇的天地奧秘》
《人一生要懂得的科學理論》
《科學大領悟》
《黑猩猩的政治:猿類社會中的權力與性》
《認識美麗的瓜果》
《食用花卉與瓜果》
《食用蔬菜與野菜》
《災難的歷史》
《蹈海尋仙》
《碧波年輪》
《龍王子民》
《鐵血征帆》
《椰樹金沙》
《怒浪狂濤》
《藍色財富》
《龍宮法寶》
《奇趣昆蟲》
《身體的秘密9.10》
《夢幻飛鳥》
《你一定要知道的100個宇宙奧秘》
《你一定要知道的100個人體奧秘》
《你一定要知道的100個地球奧秘》
《你一定要知道的100個鳥類奧秘》
《你一定要知道的100個海洋奧秘》
《揭秘遠古動物》
《你一定要知道的100個兩棲和爬行動物奧秘》
《追蹤滅絕動物》
《你一定要知道的100個恐龍奧秘》
《你一定要知道的100個哺乳動物奧秘》
《你一定要知道的100個發明創造奧秘》
《鶴鳴九皋:動物卷》
《犬種聖經》
《修竹留風:花木卷》
《全民防災應急手冊》
《熱帶雨林》
《奇趣的生物百科》
《大自然未解之謎》
《人類探索自然的方法》
《野生動物》
《氣候變化》
《火星》
《飛天搖籃》
《蒼穹信步》
《未來總統的物理課》
《發明的故事》
《虎》
《烏鴉》
《量子世代》
《宇宙極問》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名槍名片》
《果殼中的宇宙》
《改變世界的101個發明》
《水知道答案》
《識別樹木》
《人體》
《餐桌上的植物史》
《魔幻世界》
《動物兇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