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解剖》

《腹部解剖》

《腹部解剖》,讀者對象為醫學生、臨床醫師,介紹解剖程式。

《腹部解剖》《腹部解剖》
名稱:《腹部解剖》
作者:暨南大學
出版日期:2005年6月
編碼:ISRCCN-M22-05-0037-0/V·R
語言:中文簡體
讀者對象:醫學生、臨床醫師
定價:¥48.00
內容簡介:本片為國家“十五”重點音像出版規劃品種、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腹部是重要的解剖局部,腹部解剖是臨床醫生和醫學生應該掌握的局部解剖知識。本片介紹腹部解剖的概述、腹前外側壁、腹膜和腹膜腔(腹膜形成的結構、腹膜襞和腹膜隱窩以及腹膜腔分區)、結腸上區、結腸下區、腹膜後隙。本片影像清晰。內容豐富,片長45分鐘。本片由暨南大學製作,適合醫學院校教學和醫學生自學以及臨床醫師參考使用。

解剖程式

解剖結腸上區

一、解剖肝

先觀察肝周圍的韌帶,共7條。在膈面查找冠狀韌帶(上、下層)、左右三角韌帶及鐮狀韌帶,在髒面查找肝十二指腸韌帶、肝胃韌帶和肝圓韌帶。探查肝周圍的腹膜腔間隙:右肝上間隙、右肝下間隙、左肝上前間隙、左肝下前間隙和左肝下後間隙。注意各間隙的交通及明確右肝下間隙是在仰臥時腹膜腔在骨盆以上的最低部分,其底為右腎,該間隙亦稱肝腎隱窩。觀察左肝下後間隙即小網膜囊,探查後明確網膜孔是其唯一對外通道,理解該間隙為最危險間隙。

在肝圓韌帶左側和左縱溝左側切除肝左葉,在右縱溝的右側切除肝右葉,將肝向上推胃向下拉顯露小網膜。沿胃小彎切開並清除小網膜,觀察內部的血管、淋巴管(胃左、右動脈及靜脈,幽門淋巴結、胃上淋巴結、賁門旁淋巴結);在食管前後查找迷走神經的前後乾及其分支(胃前支和肝支,腹腔支和胃後支),觀察神經乾與食管間的位置關係;在肝門處查找肝外膽道系統(左、右肝管、肝總管、膽囊管、膽總管)肝總動脈、肝固有動脈、胃十二指腸動脈、膽囊動脈和門靜脈,觀察相互間位置關係;查找腹腔乾及其周圍的淋巴結、神經節。

二、解剖胃

觀察胃周圍的肝胃韌帶、胃結腸韌帶、胃脾韌帶和胃膈韌帶。明確胃的血管、神經、淋巴管均通過這些韌帶出入胃。

觀察胃前壁,間接地與肝、膈和腹前壁相貼,其間為左肝下前間隙;切開胃結腸韌帶,將胃向上翻起,觀察胃後壁與胃床(膈、脾、胰、左腎、左腎上腺、橫結腸及其系膜等)間接相貼關係,其間為左肝下後間隙。

在胃上緣重新查找複習胃的血管神經。胃左、右動脈;胃冠狀靜脈及其周圍的胃左、右及幽門上淋巴結;迷走神經的胃前支和胃後支及其分支。

沿胃大彎下方,查找胃網膜左、右動、靜脈和淋巴結,觀察動脈發出的胃支,追蹤動脈分別發自脾動脈和胃十二指腸動脈。

切開胃脾韌帶,查找胃短血管和脾淋巴結。

觀察胃膈韌帶,無任何血管神經通過,也無明顯腹膜皺襞,但卻將胃底和賁門緊緊固定接近不動。 

在胃的周圍韌帶內,共有5條血管,比較一下最大的血管是胃左動脈即腹腔乾三分支中最小者。觀察這些血管在胃周圍如何形成2個血管環。

三、解剖胰腺

將胃向上翻起,觀察胰腺部分位於腹膜腔及其臟器層次,部分位於腹膜後間隙層次;部分位於結腸上區,部分位於結腸下區;而且橫跨中線延伸至兩側較遠部分。明確胰頭、頸、體和尾四部的劃分。

1、觀察胰頭被十二指腸環繞,二者結合緊密並有管道連通不可分離,查找其間前後各有二束血管,即胰十二指腸上、下前、後血管。

2、觀察胰尾與脾的關係,拉起脾腎韌帶,查找脾的血管。

3、尋找胰上方的腹腔乾,其分支於其上緣右(肝總動脈)左(脾動脈)走行,在此對腹腔乾發出的分支進行複習。

4、暴露胰下方的腸系膜上血管與胰頸關係。

5、觀察前緣的橫結腸系膜,分隔其前上面對小網膜囊,前下面對結腸下區的小腸系膜竇。

6、將胰腺與後方的諸結構分離並將胰腺拉起,觀察後方的左右兩腎及其間的“十字”大血管(主動脈和腎動脈,下腔靜脈和腎靜脈),門靜脈及其屬支也均位於其後,且與胰腺之間有豐富的疏鬆結締組織,易分離。

7、解剖胰管,分離胰管觀察該管道位於腺體中、後1/3處。

四、解剖十二指腸

1、觀察十二指腸上部輸膽管道系統如“7”字形前後夾持的位置關係,在前方尋找與之相貼的膽囊;在後方尋找膽總管、胃十二指腸動脈和門靜脈;在上方尋找肝尾葉、膽囊管及網膜孔;在下方尋找胰頭。

2、觀察十二指腸降部,確認前方有橫結腸及其系膜;後為腎門;內側為胰頭及膽總管;外側為升結腸。縱行切開前壁,觀察降部管腔後內側壁有十二指腸縱襞、十二指腸乳頭及膽、胰管開口。

3、觀察十二指腸下部,確認前方的腸系膜上動脈,後的腹主動脈及其右側的下腔靜脈、右側輸尿管;在上方查找左腎靜脈、胰頭和胰頸;下方對右側系膜竇。

4、觀察十二指腸升部,定位於第二腰椎左側,並形成十二指腸空腸曲,分離有十二指腸懸韌帶懸吊,確認空腸起始部的標誌。

五、解剖肝外膽道

1、觀察膽囊,確認前方為腹前外側壁;後為十二指腸;上為肝右縱溝前部;下為橫結腸。

2、觀察肝總管,向上追蹤分離,由左右兩肝管合成。向下追蹤分離,與膽囊管合成膽總管。確認與肝間形成膽囊三角,在此查找出膽囊動脈。

3、觀察膽總管 

①、沿肝十二指腸韌帶右緣查找較表淺的十二指上段。

②、沿網膜孔探查十二指腸後段。

③、將十二指腸降部由外側分離後翻向左前方,暴露出位於胰頭內或胰頭後面的溝內及胰與十二指腸降部之間的後方下行的十二指腸胰段。

④、切開十二指腸降部的前壁,找到十二指腸大乳頭。沿其切開腸壁觀察與胰管匯合部即內側壁段。

六,解剖脾

將右手置於膈結腸韌帶之上伸入左季肋部,並以手背循膈轉向後,如此脾即位於手掌之中。指尖抵住前後兩個韌帶,即後方的脾腎韌帶和前方的胃脾韌帶。食指向上剝離,即可破壞上部的十分薄弱的膈脾韌帶。

切開諸韌帶查找內部血管。

觀察脾腎韌帶內脾的血管和胰尾,斷此韌帶,脾即可移動。

觀察胃脾韌帶內的胃短血管。

觀察十分薄弱的膈脾韌帶。

觀察極短的脾結腸韌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