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阿伯特》

《胖子阿伯特》

《胖子阿伯特》改編自美國70年代開始風行的熱門卡通劇集,電影主要圍繞阿伯特少年時期的故事展。

基本信息

劇情梗概

影片改編自美國70年代開始風行的熱門卡通劇集,“胖子阿伯特”這個人物形象可謂是家喻戶曉,當然也避免不了被搬上大銀幕的命運。電影主要圍繞阿伯特少年時期的故事展開。

《胖子阿伯特》《胖子阿伯特》

在故事的開始,胖子阿伯特正和朋友們在費城北部的廢車場玩著他們一直熱衷的遊戲“巴克巴克”。與此同時,在現實世界裡,一個叫做桃瑞絲的小女孩正在電視機前觀看卡通片《胖子阿伯特和考斯比小孩》的重播。由於不高興和孤獨,桃瑞絲開始哭泣,淚水滴落在電視遙控器上。電視機里的阿伯特竟然聽到了桃瑞絲的聲音,這個大傢伙停下正在進行的遊戲,縱身跳出了電視的螢幕,來到真實的世界,來幫助無助的桃瑞絲。不久之後,阿伯特的朋友魯迪、瑪什茅瑟、比爾、巴奇、威爾德·哈羅德和達姆·唐納德也相繼趕來。儘管桃瑞絲一直認為自己不需要任何幫助,但熱心的胖子阿伯特始終鍥而不捨,最終帶領桃瑞絲走出了心中的陰影。而與此同時,阿伯特也開始經歷自身重大的變化,那就是他和夥伴們開始出現難以置信的退色,他們停留在現實世界的時間越長,他們顏色鮮亮的外衣也越發暗淡,原有的能力也發生改變。他們需要找到這種現象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胖子阿伯特發現了愛情和謙恭,這一切都是因為桃瑞絲的姐姐勞麗,一位美麗可愛的中學生。

更多的驚奇在新世界裡等著阿伯特和他的夥伴們,他們甚至遇到了他們的創造者比爾·考斯比。在阿伯特面對全新感情和挑戰的同時,他還要與時間賽跑,他必須在完全退色之前完成使命而回到自己的世界。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無論他們在做什麼事情,他們都將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主角簡介

中文名: 凱拉·普拉特
英文名: Kyla Pratt
生 日: 1986-09-16
角 色:演員
演員作品
胖子阿伯特 Fat Albert (2004)
怪醫杜立德2 Dr. Dolittle 2 (2001)
愛情和籃球 Love & Basketball (2000) 巴尼冒險記 Barney's Great Adventure (1998)
怪醫杜立德Doctor Dolittle (1998)

幕後花絮

在英語中,“阿伯特”(ALBERT)這個名字是崇高,聰明的意思,但由於“胖子阿伯特”這個人物形象已經深入人心,現在一提起“阿伯特”這個名字就會讓人聯想起一種肥胖、笨重、緩慢的形象。20世紀70年代,《胖子阿伯特和考斯比小孩》(Fat Albert And The Cosby Kids)系列卡通劇在美國風靡一時,成為了與著名卡通節目《芝麻街》同樣受歡迎的電視卡通劇。它以詼諧幽默的表現手法向廣大青少年觀眾講述了十分嚴肅的話題,教育孩子們知道做人應有的道德規範。就像胖子阿伯特的創造者比爾·考斯比說那樣:“他們不是超級英雄,都是普通的男孩,雖然沒能生活在理想的環境中,卻仍能安享,他們作出了正確的選擇,也要幫助別人作正確的選擇。”“胖子阿伯特”就像他名字的含義一樣,而從此,“胖子阿伯特”也成為了像超人蝙蝠俠蜘蛛人大力水手一樣的標誌性人物。
真人版的“胖子阿伯特”由曾經導演《希臘婚禮》 (My Big Fat Greek Wedding)的喬爾·茲維克 指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與風格都保持了卡通版原作的特點。在影片中,阿伯特和他的朋友們都是黑人,而作為黑人標緻性的Hip-Hop風格也被融入了影片中,在加上黑人獨有的幽默,使得整部影片充滿了輕鬆歡樂的氣氛。

影片評論

《胖子阿伯特》《胖子阿伯特》
人物譜
胖子阿伯特:熱心的大塊頭,是考斯比漫畫人物中廣為愛戴的領軍人物,當某個人遇到棘手的問題,他便會出馬解決,但這次,肩負幫助使命的阿伯特還要面對自己的改變--墜入愛河。
巴奇:他的性格溫和,綽號來自於兩顆驚世駭俗的門牙,誠實而愛好和平,從來都是老好人、騎牆派。
瑪什茅瑟:只有威爾德·哈羅德才能聽懂他口齒不清的閒言碎語,但這卻掩蓋不住他的聰明智慧。當他進入現實世界,口吃的毛病消失的無影無蹤,語言變得清晰起來。
魯迪:阿伯特一夥的智囊,總是力盡完美,每當阿伯特解決問題時都要依賴魯迪的幫助。
比爾:當阿伯特和夥伴們陷入可笑境遇時,他總能保持頭腦冷靜,還是阿伯特的中流砥柱。
唐納德:那個能夠遮蓋住整個頭部的絨線帽是他的鮮明特徵,有時能把腳丫子伸進嘴裡,但經常能提出不錯的建議。威爾德·哈羅德:又瘦又高,聽力出色,在卡通漫畫中笨拙不堪,在現實世界裡卻成為了一名籃球高手。
朵麗斯:感覺自己不受歡迎,缺乏信心和勇氣。她對卡通人物阿伯特的求助得到了實現,並與這幫傢伙產生了出乎意料的友情。
勞麗:朵麗斯一奶同胞的姐姐,學校的可人兒,對每個人都很友好,還是個出色的運動員。她內心的美麗打動了胖子阿伯特,讓阿伯特難以自治的墜入愛河。輝煌一時當年《胖子阿伯特》卡通系列劇集在美國造成的轟動,並不是表面意義的風靡,而是民族和經濟文化的突破,它不但具有令人捧腹的幽默,更被賦予了深層內涵,它的每一個章節都在告誡人們做事的原則。它甚至被當作學術來研究,這是美國電視史上除《芝麻街》(Sesame Street)之外又一部深受矚目的電視節目。比爾·考斯比和其他製作者們一起組成了《胖子阿伯特》的顧問團,其中有語言學家、心理學家、歷史學家、教師和科學家,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要把這個電視節目做成青年人社會道德標準的教科書。但是,幽默有趣仍是該劇的不可或缺的元素,雖然故事嚴肅,可情節卻充滿詼諧。比爾·考斯比說:“他們不是超級英雄,都是普通的男孩,雖然沒能生活在理想的環境中,卻仍能安享,他們作出了正確的選擇,也要幫助別人作正確的選擇。”原作中的人物性格、主題和幽默在電影版的《胖子阿伯特》都得到了相應的保留,作為30年前的東西,注入符合當今時代特點的內容尤為重要,因為現在的年輕人不會買“古董”的帳。簡單印象按照最初的拍攝計畫,這部影片早在2002年10月就該上映,後來被推遲到2003年夏天,然後又幾經周折,最後確定在今年的聖誕節首映。該片的導演開始被鎖定於福里斯特·惠特克Forest Whitaker,後來由於與比爾·考斯比發生分歧而被喬爾·茲維克取代。喬爾·茲維克因去年的一部《希臘婚禮》My Big Fat Greek Wedding而成名,之前是家庭電視喜劇導演。真人版的《胖子阿伯特》與卡通版的最大區別在於主要人物的聲音的不同,達姆·唐納德的聲音不再是尖銳的高音,瑪什茅瑟的聲音亦顯得矯揉造作。但這些細微的瑕疵絲毫掩蓋不了整體的成功。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甜心”勞麗,似乎介於珍妮佛·洛佩茲與哈里·貝瑞之間,性感的裝束,熱辣的表現,可謂是該片中的亮點。這部喜劇不像以往的喜劇中充斥著成人玩笑,所有的幽默都清新自然。片中最逗人的鏡頭是阿伯特在校園中追逐壞蛋和瑪什茅瑟的每次口吃,為符合時代特點,主題音樂都是hip-hop曲風,阿伯特和夥計們邊唱邊跳,相信每位觀眾都會收到歡樂氣氛的感染。作為在聖誕檔期上映的影片,實屬老少皆宜的搞笑之作。

精彩劇照

《胖子阿伯特》《胖子阿伯特》
《胖子阿伯特》《胖子阿伯特》
《胖子阿伯特》《胖子阿伯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