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總統徐世昌》

《翰林總統徐世昌》

《翰林總統徐世昌》告訴讀者民國總統徐世昌創造了民初的五大奇蹟,他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等領域均有建樹,創造了中國近代史上“東方西方化”的美譽。他在位期間成為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的唯一的“黃金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翰林總統徐世昌》翰林總統徐世昌

徐世昌創造了民初五大奇蹟。在政治領域改革中,他在最高領導地位時間最長,經歷大事件和實踐經驗最多。在軍事領域改革中,實行軍事制度與技術全盤西化,設計新軍事制度與法規章程,訓練常備軍和巡警部隊;在經濟領域改革中,全國大規模實行“新政”,擁有了中國近代史上“東方西方化”的美譽;在文化領域改革中,他理性引進西方先進文化的同時,又輸出中國傳統文化。在外交領域改革中,他對外積極爭取收回外蒙、東三省、山東主權,拒簽大國巴黎“分贓和約”,初顯東方大國強硬、獨立、自主、平等、和平的外交史。

作者簡介

郭劍林,教授,1955年考入南開大學歷史系,1959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班,業師於戴逸教授。1962年在南開大學歷史系任教,曾任中國近代軍事史研究會理事,中國管理科學院特約研究員、終身研究員,四十多年來,一直在南開大學從事哲學、中國近代史、近代中國軍事史、中華民國史、北洋系興衰史的教學與研究。先後出版了大型系列叢書《民初北洋十大將帥真傳叢書》《民初五大總統系列叢書》《一代梟雄吳佩孚大傳》《北洋政府簡史《北洋軍閥史稿》《瑰異總統袁世凱》等,同時發表研究論文45篇。

書籍目錄

1918年10月10日:徐世昌就任總統時老照片1918年10月10日:徐世昌就任總統時老照片

第一章世家·結義·翰林
第二章危機·立斷·應變
第三章主幕·一流·搭檔
第四章軍事·變革·元勛
第五章自信·能力·成功
第六章“新政”·設計·總管(教育篇)
第七章“新政”·設計·總管(實業篇)
第八章東北·新政·崛起(政治篇)
第九章東北·新政·崛起(經濟篇)
第十章東北·“新政”·崛起(外交篇)
第十一章東北·“新政”·崛起(人才篇)
第十二章“四大”·基礎,建設
第十三章力推·立憲·政治
第十四章創立·中華·民國
第十五章亂在·臨時·約法
第十六章帝制·自為·說“不”
第十七章民初·政局·主軸
第十八章總統·胸裝·“天下”
第十九章主動·開放·外交
第二十章直皖·兄弟·相煎
第二十一章北洋·政府·危機
第二十二章“驅徐”·“迎黎”·鬧劇
第二十三章文化·學問·產業
第二十四章大德·晚蓋·亮點

文摘

五四時的徐世昌五四時的徐世昌

1901年3月,在清政府的同意下,徐世昌對山東原有勇營三十四營進行裁併訓練。改編成步、騎、炮兵二十營,稱為“武衛右軍先鋒隊”《養壽園奏議輯要》,卷三。,共一萬餘人。再加上其對於山東其他地區舊營的改編,北洋新軍驟然成了一個擁兵二萬之眾,且具有高度獨立性和自主性的近代化軍事集團。這一時期,因華北地區義和團運動的發展和八國聯軍的入侵,原屯紮於京畿一帶的武衛各軍紛紛瓦解。以慈禧太后、光緒皇帝為首的清政府已成為流亡之中苟延殘喘的偏安朝廷,不但沒有能力對袁世凱、徐世昌日益膨脹的北洋實力進行有效的遏制,而且在此次大衝擊中幾乎絲毫未損北洋集團。因其地當南北要衝,且北洋實力雄厚,此時已成了清政府賴以生存的唯一救星了。
就這樣,庚辛之交的華北局勢不但為北洋集團勢力的進一步擴張提供了良好的氣候和環境,而且,袁世凱、徐世昌的北洋集團勢力也在這一時期獲得了特別的發展。最顯然的標誌就是,原由張之洞編練的“自強軍”另一支屬於南洋系列的近代化軍隊,被飭調往山東,正式併入“新建陸軍”,歸袁、徐節制、調遣。1901年11月,李鴻章病逝於北京。此前,在其保舉下,清廷明令提拔袁世凱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於次年6月實授),並賞嘉太子少保銜,形成尾大不掉之局。整個北洋集團隨著袁世凱個人地位的改變而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1902年,由徐世昌直接收容、編練的華北武衛各軍潰勇散兵而成的警察(巡警)隊伍雄赳赳地開進天津城及其城廂地區。中國第一支近代化的警察隊伍就這樣出現了根據《辛丑和議大綱十二條》規定,列強要求歸還中國天津後,中國政府不得在天津城廂20里內駐紮軍隊。袁世凱接任直督後,為了對付列強的限制,遂在京畿一帶召集潰勇散兵,訓練成警察。因按國際慣例,警察並不屬於正式軍隊之列,故不與《辛丑條約》相牴觸,中國的警察隊伍也由此而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