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中華民族革命同盟的信》

《給中華民族革命同盟的信》

1936年12月22日,毛澤東給中華民族革命同盟領導人覆信,表示完全同意他們來信的意見。信中介紹了紅軍在西北的行動純為進入抗日陣地,當此國亡無日之時,中共和紅軍的志願僅僅在於抗日救亡。

革命同盟簡介

李濟深李濟深

1935年7月成立的中華民族革命同盟,1937年9月自行解散。中華民族革命同盟,指一九三三年福建事變失敗後,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於一九三五年在香港建立的國民黨民主派的秘密政治組織,辦有《民族戰線》等報刊,宣傳抗日反蔣。
這個政治組織的存續,正值中共倡導併力促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華民族革命同盟是中共主張的積極回響者。這個組織的代表親赴蘇聯莫斯科與中共代表談判合作事宜,達成合作共識。中華民族革命同盟的主張與活動,說明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力和凝聚力在增強,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戰略策略符合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說明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構中,中間政治力量如中華民族革命同盟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內容

蔣光鼐蔣光鼐

中華民族革命同盟諸先生:
接到了你們的信,完全同意你們信上的意見。我們與晉綏當局之間尚缺乏必要的與誠意的聯繫,對於當前迫切的救亡任務是非常不利的。我們堅決申明:完全同情於晉綏當局及軍隊與人民真正抵抗日寇捍衛疆土的決心與行動,我們願以全力為他們援助。今年春間紅軍渡河東進,原以冀察為目的地,以日寇為正面敵,不幸不見諒於閻[4]蔣兩先生,是以引軍西還,靜待他們之諒解。紅軍雖迫切願望迅速進入抗日陣地的最前線,但必須先求得當地友軍之諒解,在沒有取得諒解以前,紅軍決不冒然開進。如果晉綏當局真心抗日,而又於他們認為必要時,紅軍當與之訂立合作協定,在協定中規定劃分防線,互相援助,保證給養補充,並統一作戰指揮等事項。如果此協定能夠訂立,紅軍依據此協定進入晉綏抗戰地段,則紅軍當唯抗戰之利益是務,決不干涉當地之行政與決不對友軍有任何不利的行動。來信問到紅軍在西北的戰略企圖,我們告訴你們,紅軍的唯一企圖在保衛西北華北,目前是集中於陝甘寧地區,首先求得國民黨軍隊的諒解,在合作基礎上共同進入抗日陣地,舍此並無其他企圖。我們現已向西北一切國民黨軍隊發表申明:紅軍自動地停止攻擊他們,僅在他們進攻時採取必需之自衛手段,在為自衛而繳獲他們的人員武器,如果他們轉至抗日時,一律送還,他們向抗日陣地轉移時,不許紅軍任何人員有任何妨礙他們的舉動,並須予以一切可能的援助。總之,當此國亡無日之時,我們的志願是抗日救亡,也僅僅在於抗日救亡。各方雖尚有若干對我們懷抱疑慮的人,但悠長的歲月將證明我們所說的就是我們所做的。你們為民族解放而奮鬥,我謹代表我們的黨、我們的政府與我們的紅軍,向你們獻上熱烈的敬意,希望雙方結成堅固的陣線,為驅逐日本帝國主義而鬥爭到底,並望你們推動各方首先是晉綏當局迅速執行抗戰並成立各派的聯合陣線,我們亦正在向各方面這樣去做。專此奉復。謹致民族革命的敬禮!
毛澤東
十二月二十二日於陝北蘇區

出處

根據中央檔案館保存的手稿刊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