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廷鍇

蔡廷鍇

蔡廷鍇(1892年4月15日—1968年4月25日),廣東省羅定市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1932年任國民黨十九路軍軍長兼副總指揮。1932年,日軍製造“一·二八”事變,進犯上海。當時,駐守上海的中國軍隊為第十九路軍。在全國人民抗日高潮和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號召的影響和推動下,十九路軍全體將士士氣高昂,決心抗擊日寇,保衛上海。軍長蔡廷鍇等致電行政院長孫科、軍政部長何應欽表示:“職等為國家人格計,如該寇來犯,決在上海附近抵抗。即使犧牲全軍,亦非所顧。”不出所料,入夜,日軍以鐵甲車為前導,兵分5路進攻閘北,十九路軍奮勇抵抗,當即予以迎頭痛擊,著名的淞滬抗戰由此開始。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蔡廷鍇蔡廷鍇

蔡廷鍇是民國陸軍上將,出生於廣東羅定。早年從軍。曾任孫中山大本營補充團連長、營長,參加孫中山領導的第一次北伐、討伐桂軍沈鴻英及東征討伐陳炯明等戰役。1925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師的團長。北伐戰爭時期任第十一軍新二十四師副師長。1927年寧漢分裂時任第十師師長。後任國民黨軍第六十師師長。1930年任第十九路軍(即粵軍)副總指揮、軍長。1932年1月29日,駐錫國民黨陸軍某團赴滬參加“一·二八”抗戰 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國民黨駐軍十九路軍奮起抗戰,“一·二八”事變爆發。1月29日,駐錫國民黨陸軍六六O師一二O旅五團奉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之令赴滬參戰。無錫各界民眾代表到火車站歡送。同蔣光鼐一起率十九路軍進行一二八淞滬抗戰。同年被蔣介石調往福建“剿共”,任十九路軍總指揮、福建綏靖公署主任。

1933年11月,同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等在福州成立抗日反蔣的“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任人民革命軍第一方面軍總司令。失敗後流亡海外,宣傳抗日救國。1935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大同盟,為最高負責人之一。抗日戰爭時期曾任國民黨軍第六集團軍副總司令、總司令,兩廣邊境司令,在兩廣指揮作戰。1940年因受蔣介石排擠而去職。1946年與李濟深等在廣州組織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1948年1月在香港參與發起組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被推為中央常務委員、財務委員會主任。

1949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副主任。1964年12月至1968年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是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民革第一、二屆中央常務委員,第三、四屆中央副主席。

人物生平

裁縫從軍

艱辛童年

1892年4月15日(清光緒十八年三月十九日)出生於廣東羅定州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務農,兼做裁縫和獸醫。蔡廷鍇童年就幫農活,9歲,蔡廷鍇到鄰村的書館入學讀書。書館內分甲、乙兩班。甲班都是就讀十年以上的大齡學生,每當上課,唐先生總是給他們釋字義、講句解。而蔡廷鍇所在的乙班,只是讀而背、背而默的初級學習。蔡廷鍇不滿足於乙班的學習,總是想方設法偷聽甲班的課,聽完後細細地領會,越學越有興致。教書先生對蔡廷鍇的學習能力大為驚異和讚賞,特地給他加快了學習進度。然而不幸的是,母親突然去世,僅上了3年學的蔡廷鍇被迫輟讀。

13歲的蔡廷鍇過早地擔起生活的重擔。忙時他和姐姐種地,閒時他和父親學裁縫。生活的磨難,練就蔡廷鍇倔犟的性格,健壯的體魄。隨著年齡的增長,蔡廷鍇的眼界越來越寬了,外國列強對中國的欺侮,清政府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常使他憤恨不已。一本《三國演義》蔡廷鍇看了又看,愛不釋手。他相信自己有一天會像趙子龍那樣馳騁疆場殺敵報國。 1908年9月,蔡廷鍇與本地農家女彭惠芳結婚。

1910年,新軍來到了羅定縣,蔡廷鍇瞞著父親、妻子,以外出替人裁縫衣服為藉口,加入新軍。多年的夙願一經實現,蔡廷鍇格外振奮。出操訓練一絲不苟,很得上級的賞識,前後僅兩個月就由副兵升為正兵、上等兵。為了家計,在部隊他還利用業餘時間為人縫製衣服。從軍生涯一開始並不順利。時值辛亥革命前後,軍隊在急驟地分化、改組、易幟。蔡廷鍇先後4次投軍都時間不長就被迫離去,1918年到李耀漢肇軍的陳銘樞營當排長。1919年肇軍解體,陳銘樞營改屬於護國軍林虎部,蔡被選入護國第二軍陸軍講武堂學習一年。

初露鋒芒

蔡廷鍇蔡廷鍇

1920年孫中山返廣州重組護法軍政府,派鄧鏗組建粵軍第1師,陳銘樞部被編為粵軍第1師第4團,蔡廷鍇學成回到原部隊,先任司令部上尉副官,部隊改編為粵軍第4團時,又為團部旗官。但是,為了試一試自己的所學,為了能直接領兵作戰,蔡廷鍇自願降級,擔任少尉排長。鄧鏗對粵軍第一師訓練甚嚴,對士兵進行現代軍事技術、政治常識、社會知識和工業生產教育,蔡在該師受到薰陶和鍛鍊,並加入中國國民黨,軍事政治認識與日增進。1922年,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命粵軍西上援桂討伐沈鴻英。蔡廷鍇領兵作戰初試鋒芒,就顯示了他軍事指揮的天賦。戰鬥一結束他就被升為上尉連長。

不久,孫中山在韶關督師北伐,在攻占信豐城的戰鬥中,蔡廷鍇奉命星夜追擊退卻的敵人。他帶領全連強行軍一日100多里,突進襲擊將敵軍擊潰繳械,北伐軍順利占領信豐城,蔡廷鍇被記功一次。北伐軍繼續向贛州城發起攻擊。敵軍方本仁第9混成旅憑藉黃八嶺的堅固工事頑抗,激戰10日,北伐軍傷亡很大。粵軍第1師挑選蔡廷鍇擔任敢死隊隊長。蔡廷鍇率領100餘人,於凌晨4時向敵薄弱之處衝擊,很快將敵陣地突破。後繼部隊立即跟進,激戰至晚敵人潰退。第二天,北伐軍進占了三面皆水,易守難攻,有“鐵城”之稱的贛州城。

6月,陳炯明叛變,翌年1月蔡廷鍇參加驅逐陳炯明,重占廣州的戰鬥。4月,沈鴻英進攻廣州,第1師奉命討伐,5月,1師與友軍合攻盤踞肇慶城的沈鴻英部黃鎮邦、張希拭兩個旅。圍攻一星期,仍破不了城。蔡廷鍇又被選為先鋒隊隊長。先由爆破隊在離城百米遠的地方挖掘隧道,埋好炸藥,蔡廷鍇選150名勇士,在距爆炸點50米遠的地方埋伏著,當城牆被炸出闊約1米的缺口時,蔡廷鍇身先士卒,率先鋒隊向破口突擊,與守城之敵展開肉搏戰,很快占領附近城牆。敵軍無險可守,略經巷戰,便全部被殲。蔡廷鍇以戰功升少校連長。 蔡廷鍇驍勇善戰屢立戰功。一次,與桂軍劉玉山、陳天太的戰鬥中,蔡廷鍇把握戰機,以一連新兵俘獲敵軍人、槍各四百餘。戰後,蔡廷鍇升任營長。

1925年初,蔡廷鍇營隨補充團擔任陳濟棠2旅的後衛前往廣西,援助李宗仁、黃紹竑圍殲沈鴻英。在攻擊賀縣時,蔡廷鍇領兵及時增援,並親自率預備隊向敵人衝鋒,一舉擊潰敵軍,收編敵1個機關槍連,繳獲步槍800支。以後,蔡廷鍇率營回廣州,參加東征及平定劉震寰、楊希閔的叛亂。

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粵軍第1師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4軍,李濟深任軍長,陳銘樞任第10師師長,蔡廷鍇營編屬第10師第28團。10月,陳炯明殘部鄧本殷軍復起,蔡廷鍇營隨團南征,協同12師梁鴻霖部往兩陽進剿鄧本殷。部隊行進半途,突聞梁鴻霖不能掌握部隊,自己出走,所部反與敵方勾結向28團壓來。團長蔣光鼐命令部隊星夜向單水口進軍並布防。蔡廷鍇營擔任左翼,3營為右翼,成兩線,取攻勢防禦。敵軍六七千人,氣勢洶洶進攻單水口。28團與敵人激戰了三晝夜。第四天增援部隊到達,蔡廷鍇即向團長獻策:“敵軍攻我數日不逞,其必疲睏已極,請以全團出擊。”蔣光鼐採納了蔡廷鍇的建議,全線出擊,出色地打了一場以少勝多的漂亮仗。

北伐前後

信仰與道路

1926年,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蔡廷鍇升任團長。第4軍經醴陵、瀏陽,到達平江,向北洋軍閥吳佩孚部發起攻擊。蔡廷鍇率28團擔任右翼獨立作戰。敵人憑藉淡江中洞嶺的地勢頑抗,戰鬥進行了數小時沒有進展,蔡廷鍇即親率預備隊衝鋒,占領了中洞嶺。衝鋒時,蔡廷鍇左手負重傷,被送往長沙湘雅醫院治療。

在醫院蔡廷鍇時刻關心著戰況的發展,當汀泗橋、賀勝橋戰役捷報傳來時,他再也待不下去了,傷還沒好他就離開醫院回到部隊,參加圍攻武昌的戰鬥。10月10日,蔡廷鍇率團最先攻入武昌城。戰後,第4軍擴編出一個第十一軍,陳銘樞任軍長,下轄蔣光鼐的第十師和戴戟的第二十四師,蔡升任二十四師副師長。

蔡廷鍇塑像蔡廷鍇塑像

1927年風雲突變,寧漢分裂,軍隊急驟分化。陳銘樞、蔣光鼐因政治態度不同,先後離開武漢投靠蔣介石,一時間群龍無首。蔡廷鍇不忍棄生死與共的將士而走,心中極為煩悶。正當他猶豫之際,武漢當局委任蔡廷鍇為十師師長。蔡廷鍇認為北伐重於一切,遂就任師長之職。蔣介石“四一二”政變後,武漢政府出師河南,繼續北伐。蔡師在河南激戰奉軍,配合兄弟部隊攻克臨潁、開封。

7月汪精衛在武漢反共後,不久,武漢當局下令進攻南京。葉挺的24師為前鋒,蔡廷鍇師歸葉挺指揮跟進。到達九江後,葉挺與蔡廷鍇商議:攻下南京與革命前途無意義,不如返粵,蔡廷鍇深表贊同。蔡廷鍇隨葉挺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被委派為軍事委員會委員,第十一軍副軍長兼第十師師長,任左翼總指揮,率師南下。

在返粵的途中,蔡廷鍇認為自己與共產黨的信仰不同,因此歸向南京政府。對於部隊中的共產黨員,他發給川資,並派兵護送一天。部隊行至河口,給養發生困難,幸而前11軍副軍長蔣光鼐帶10萬軍餉前來慰問。蔡廷鍇建議恢復第11軍,將第10師分編,再建立第24師。當時蔣光鼐副軍長有些猶豫,但蔡廷鍇將各部編配完竣,即請蔣光鼐恢復11軍司令部。部隊在八閩返粵的途中,蔡廷鍇收繳了何應欽所部新編第1軍譚曙卿部,充實了第24師。接著,蔡廷鍇電請在日本的陳銘樞回隊,復任第11軍軍長。

軍閥混戰

一心抗日救國

11月,張發奎、黃琪翔以“護黨救國”名義在廣州發動政變。李濟深即令11軍與陳濟棠部向張發奎第4軍進攻。11軍原由4軍擴編而來,蔡廷鍇等在回粵時一再避免與4軍衝突,但這時卻不得不相互殘殺。仗打得非常慘烈,4軍先鋒官許志銳陣亡。許志銳原是蔡廷鍇師的副師長,在調任26師為師長時帶去了許多舊部,此次戰役,蔡廷鍇雖然獲勝,但所俘許部官兵大都是原來的舊部,為此,蔡廷鍇深感痛心。

1929年部隊統一整編,蔡廷鍇的第十師縮編為第2獨立旅,蔡廷鍇任中將旅長。第一次粵桂戰爭後,第2獨立旅擴編為60師,蔡廷鍇再任師長。

1930年,在蔣、馮、閻中原大戰中蔡廷鍇履行軍職助蔣扭轉敗勢。5月,桂系與張發奎部企圖進攻武漢,與馮、閻呼應,合擊蔣介石。蔡廷鍇與蔣光鼐奉何應欽之命率部堵截桂、張兩軍北上之師。由桂回粵轉湘,他們尾追桂張聯軍至衡陽一帶展開決戰。是時蔡廷鍇患病,發著高燒,但他讓士兵抬著自己到前沿察看地形,並連夜部署構築工事。翌日拂曉指揮部隊與敵軍激戰,惡戰兩晝夜,將敵軍擊敗。這時,蔣介石在隴海線、津浦線和平漢線均失利,急調蔡廷鍇、蔣光鼐部增援。7月,蔡廷鍇、蔣光鼐率部北上至鄒縣集中。蔣介石為迅速撲滅津浦路的閻錫山部,即令蔡廷鍇部經泗水迂迴大汶河及泰安敵之左後方。泗水至泰安多是崎嶇山路,將士們日行八九十里路,後方輜重糧食無法跟上,4天后蔡廷鍇率將士們到達泰安,隨身所帶的糧食已將食完。泰安城東50里有閻錫山部一個旅把守,蔡廷鍇決定破釜沉舟,以最快的速度攻占泰安城。蔡廷鍇令區壽年旅先攻右翼敵旅,待其破敵之後,改為預備隊,再令沈光漢旅向泰安城郊之敵發起猛攻。經過一晝夜的激戰,控制了泰安東站、九里山一帶險要地勢及泰山,泰安城內閻軍遂成瓮中之鱉。

蔡廷鍇蔡廷鍇

蔣介石為迅速占領濟南解決全局,又電令蔡廷鍇、蔣光鼐部速攻閻錫山重兵固守的濟南。並頒賞令:若能在10天內占領濟南,犒賞100萬元。蔡廷鍇師由原地出發,先攻泰山背長城嶺之敵,然後躡尾追擊。在党家莊以南一帶高地,蔡廷鍇率部與閻軍近萬人交鋒,搏鬥一天,閻軍全線崩潰。接著又向仲宮鎮跟進。攻占仲宮鎮時天已黑,又值大雨滂沱。蔡廷鍇與蔣光鼐在市內天主教堂連夜研究進攻計畫,決定以第61師先行,第60師為總預備隊跟進。8月15日下午3時,濟南城被攻破。蔣介石擴編蔡廷鍇、蔣光鼐兩師為19路軍,任命蔣光鼐為19路軍總指揮,蔡廷鍇為19路軍軍長,並頒獎100萬元,特獎蔡廷鍇本人數萬元,二等寶鼎章。

1930年底,蔡廷鍇奉命參加對中央蘇區的“圍剿”。部隊行至贛州,蔡廷鍇回想起北伐時駐軍於此,於是親往四軍烈士陵園致祭。到了興國,蔡廷鍇看到村民一齊躲避,與北伐時民眾對他們的態度大不一樣,深感痛心。1931年初,19路軍入江西,參加對中央蘇區的第二、三次“圍剿”,8月在高興圩的戰役中,19路軍和紅軍打的兩敗俱傷,蔡廷鍇本人親率手槍營反擊才打退紅軍圍攻。

九一八事變後,寧粵和解,蔣介石下野,汪精衛主政,陳銘樞為內政部長,19路軍調京滬衛戍。十九路軍總部和六十一師駐南京、鎮江,六十師駐蘇州、常州等地,七十八師駐淞滬、南翔等地。在上海,蔡廷鍇目睹了國民黨內的分裂和腐敗,他自忖:自己連年為黨國奮鬥,結果如此,不如棄職而去,然而蔣光鼐總指揮已經以養病為名,消極怠職,自己怎可棄數萬將士於不顧?蔡廷鍇進退維谷,懊惱苦悶。

當時 日軍侵略我國東三省。馬占山、丁超、李杜率部抵抗,使倭寇不能長驅直入黑龍江,而蔣介石政府卻採取不抵抗政策。蔡廷鍇感嘆不已:“自己廁身軍界,生在半殖民地的中國,若穿軍服入租界,那些外國人都投以鄙視的眼光。因此,國中軍政人員,非換衣服不敢入租界,即到也不敢抬頭,實是可憐可嘆。”在民族危機日益嚴重,而國民黨當局麻木不仁的沉沉死氣中,蔡廷鍇再也無法忍受下去。他秘密召集本軍旅以上幹部協商,準備卸職,率領志願赴東北一拼的官兵們北上援助馬占山。編制、軍餉、旗幟、印信一切準備停當,定於翌年正月底出征。就在這時,日軍開始在上海挑釁,不斷製造事端,蔡廷鍇不得不在上海進行備戰以便應付事變。

上海抗日

1932年1月22日,日本駐滬領事村井提出無理要求,要19路軍由駐地向後撤退30公里。蔡廷鍇得到訊息後怒火中燒,於次日與總指揮蔣光鼐一起在龍華警備司令部召開營以上幹部緊急軍事會議。會上蔡廷鍇激昂地說:“日本人這幾天處處都在向我們挑釁,處處都在壓迫我們……大有占據上海的企圖。我最近同戴司令一再商量,覺得實在忍不下去了,所以下了決心,就是決心去死。但死也要有死的方法,所以召集大家來研究。”會議討論決定了一切必要的應變措施。下午7時總部向全軍發布一道密令:“如日本軍隊確實向我駐地部隊攻擊時,應全力撲滅之。”

19路軍的態度使蔣介石政府極為不安。1月24日,軍政部長何應欽親自到蔡廷鍇家,要蔡廷鍇答應日軍的要求,命令部隊撤防南翔以西地區。蔡廷鍇當即反駁道:“上海是我國領土,19路軍是中國軍隊,有權駐在上海,與日本帝國主義毫無關係。萬一日軍膽敢來犯,我軍守土有責,決定迎頭痛擊。”當天,蔡廷鍇再次召集19路軍高級將領會議,傳達解釋了23日發出的密令。1月27日深夜,軍政部3次急電,命令19路軍:“忍辱求全,避免衝突,萬勿妄動,以免妨害國防大計。”1月28日,日寇發出最後通牒,限19路軍立刻撤出閘北,讓日軍進駐,並狂妄叫嚷:一旦發生戰爭,4小時即可了事。軍政部迎合日軍,立即命令憲兵第6團到閘北接替19路軍翁照垣部。但是,蔡廷鍇指令翁照垣拒絕交防。

28日深夜23時30分,日軍悍然向閘北守軍開火了。19路軍將士遵照指揮部的命令,打響了抗日的槍聲。震驚中外的“一二八事變”爆發。是夜,蔡廷鍇與蔣光鼐、戴戟一起,研究作戰方案,電令後方部隊立即向上海推進,並連夜發出第一道抗日通電,向全國人民表示“尺地寸草,不能放棄”。

蔡廷鍇蔡廷鍇

這是一場歷史上罕見的戰爭。敵人是由巡洋艦、航空母艦運來的陸戰隊,配有飛機、坦克、裝甲車,19路軍是清一色的步兵;敵人是海、陸、空並進,狂轟濫炸,猖狂攻擊,19路軍是憑藉步槍、炸藥、刺刀進行反擊;敵人是以日本政府作後盾,傾其國力不斷增援,兵力由幾千增至六七萬人,非攻下上海不可,蔡廷鍇指揮的19路軍只有4萬之眾,孤軍奮戰,軍政部非但不給軍餉,剋扣人民民眾捐來的抗戰款,而且通令各部隊:“19路軍有3師16團,無須援兵,盡可支持。各軍將士非得軍政部命令而自由行動者,雖意出愛國,亦須受抗命處分。”坐視19路軍彈盡糧絕。然而,出乎日寇的預料,也根本違背蔣介石政府的意願,19路軍連連挫敗強敵的進攻,迫使日軍四易主帥。

1月28日,一夜間19路軍擊退了日軍在閘北以鐵甲車為先導的五路進攻,首戰大捷。29日清晨,日軍又出動飛機,輪番轟炸,而19路軍陣地屹然不動。狂妄叫囂“4小時即可了事”的敵指揮官鹽澤幸一,一面挽美、英、法等國出面,提出“停戰”要求,一面急請日本政府派兵增援,待三艘巡洋艦、四艘驅逐艦、兩艘航空母艦及陸戰隊5000人到滬後,對自己提出的“停戰”要求無恥地進行抵賴,再度向19路軍的閘北防地猛攻,並把戰火擴大到江灣、吳淞一帶。一個星期過去了,日本侵略軍仍是屢戰屢敗。日本帝國主義震驚了,全世界震驚了,中國人民歡呼、振奮了!蔡廷鍇、蔣光鼐、19路軍的名字傳遍全球。鹽澤幸一因此被黜,由野村接替指揮。

2月6日,野村吉三郎乘艦“出雲”號帶增援部隊到達上海接任指揮。上任伊始便對西方記者吹噓:“日軍自吳淞踏平華軍壕溝之日為時不遠,請諸君拭目相見,屆時即可結束華東之抵抗。”恰在這時,何應欽卻下嚴令,要第19路軍撤退,並責問蔡廷鍇:“誰叫你打仗?”蔡沒理睬何應欽的命令。根據敵人的新戰略,他和蔣光鼐重新擬定了作戰計畫。大戰在即,蔡廷鍇於10日午後親往吳淞巡視,並贈兩打白蘭地酒給78師副師長譚啟秀和156旅旅長翁照垣,勉勵說:“此酒是人民慰勞你們抗敵英勇的表示,你們不要辜負人民,應盡責任,死守陣地。”

11日下午,日寇一面出動飛機在閘北投下大量燃燒彈,同時用大炮轟擊;一面向蘊藻浜、曹家橋一帶進攻,並不斷增援,第19路軍守軍猛烈抗擊,最後展開肉搏戰,斃敵數百人。 13日,日軍主力下元熊彌的久留米混成旅團(第十二師團抽調三個大隊為基幹),再次偷襲蘊藻濱。蔡廷鍇急令61師師長毛維壽率預備隊增援,並親自到廟行附近督戰。下午5時,我軍略有進展,蔡即令張炎率團攻敵左側背,雙方展開肉搏戰。黃昏時日軍被擊潰。久留米旅團從此一蹶不振。

敵酋野村屢戰無功又被撤職,接替他的是日本陸軍中將植田謙吉。隨植田開來上海的陸軍約達萬餘人。植田以總司令的身份,也發表了講話。他說,他要迫使19路軍撤退。18日植田謙吉給蔡廷鍇一份哀的美敦書(最後通牒),蔡轉交蔣光鼐,並召開高級長官會議。指揮部立即下令前線部隊集結炮火向日軍陣地猛轟,作為對植田的答覆。是時,有位外國記者對蔡說:“中國軍隊兵少械劣,對日本精悍之師無異以卵擊石。”蔡反問記者:“設日軍無故攻進貴國,貴國軍隊亦撤退歟?”記者無言而退。

為增援19路軍,主張抗日的張治中將軍親自往南京請纓,蔣介石終於同意調動散駐京滬、京杭兩線上的第87師,第88師編入第5軍,交付張治中指揮,加入到抗戰隊伍中。2月18日,張治中將軍率第5軍進駐劉行鎮,接替19路軍部分防地。

2月19日凌晨,植田派出飛機,成群結隊地向第19路軍陣地、第5軍陣地大肆轟炸。午後,敵炮兵密集向守軍據點猛烈轟擊。下午5時,敵陸戰隊向第60、61師支撐點發起強攻,被守軍打得抱頭逃竄,退回原地。 20日,惱羞成怒的植田於晨7時下達總攻擊令。與此同時,蔡廷鍇和蔣光鼐通電全國:“本軍惟以鐵血答覆之。軍人報國,粉身碎骨,是分內事……使一卒一彈猶存,則暴日決不能得逞。惟願朝野上下,人人懷必死之志,引偷生苟免為無上恥辱,團結一致,前赴後繼。”敵先以大炮向江灣、廟行等地轟擊,步兵協同坦克部隊,一路進擊張華浜,氣勢洶洶,不可一世。我軍裝備雖不如敵人,但通過二十幾天的戰鬥,經驗越來越豐富。當敵人傾巢來犯戰火猛烈時,我軍隱伏戰壕以逸待勞,候敵接近時,靈活地以地雷毀敵坦克,以手榴彈炸向敵群。敵人狼狽潰逃。第二天,植田親自指揮部隊向我江灣、廟行等地發起數次猛衝,都被我19路軍挫敗,植田的計畫又告失敗。日本政府改派日俄戰爭時的名將白川義接替植田。

蔡廷鍇故居蔡廷鍇故居

白川義則又帶一個師團抵達上海,戰事越來越大,戰線蜿蜒百餘里,日軍兵力增至8萬,超過了19路軍和5軍。蔡廷鍇、蔣光鼐請軍政部派援,軍政部按兵不動,坐視19路軍、5軍孤軍苦鬥。 2月29日,戰爭進入最嚴酷的階段,敵軍展開全面的新攻勢。日軍在白川的策劃下,開始了新的總攻。蔡廷鍇將敵情及時通報第5軍軍長張治中。日寇向閘北八字橋、天通庵等地強攻,我軍官兵抱著決死的意志,將炸藥纏在胸、背、四肢,淋上火油,沖入敵陣。敵人死傷極大,遺屍累累,其聯隊長林大八大佐也被擊斃。然而敵我力量懸殊,3月1日日軍在太倉瀏河登入,十九路軍腹背受敵,蔡廷鍇與蔣光鼐、張治中到南翔面商決定退守二線,退守到嘉定等地。並向蔣介石發出退守待援通電:“本軍決本彈盡卒盡之旨,不與暴日共戴一天。”

3月3日,國際聯盟開會要中日雙方停止戰爭。蔣介石決定與日方和談。蔡廷鍇對蔣光鼐說,如果不是平等的和平,他個人表示反對,並說:“假如有人甘心出賣國家利益,勢不兩立。”然而,5月5日,南京國民政府和日本簽訂了《淞滬停戰協定》規定:中國在上海不設防,不駐軍,不抵制日貨。

戰後蔣介石給19路軍6名將領頒發了最高勳章,青天白日勳章,但在召見蔡廷鍇時,已不見北伐得勝歸來時的那種笑容,代之嚴厲的訓誡:以後須絕對聽政府命令。5月16日,在淞滬抗戰陣亡將士追悼大會上,群情悲憤,何香凝放聲大哭,蔣光鼐當場吐血,蔡廷鍇百感交集只簡單地說了一句:“有親日派混入政府裡頭把持,只有一天一天地破壞抗日情緒,並不會有人助成抗日的陣容。”

福建事變

蔣介石決心對“違令”的19路軍加以整肅,下令將該軍一個師調往江西歸南昌行營指揮,一個師調往武漢歸武漢行營指揮,一個師調往安徽。蔡廷鍇、蔣光鼐據理力爭,堅決抵制蔣介石肢解19路軍的命令。5月21日,蔣介石下密令:“紅軍大部竄閩南,漳州相繼失守,同安亦危,著該軍全部由海上運輸進剿。”19路軍被迫調駐福建。蔡廷鍇任第十九路軍總指揮,駐閩綏靖公署主任。蔣光鼐任福建政府主席。

1933年,蔡廷鍇、蔣光鼐在閩主政後,堅持抗日的立場。熱河失陷,《塘沽協定》簽訂。蔡廷鍇請纓北上抗戰被否。5月25日蔡廷鍇與蔣光鼐憤而向全國通電,反對蔣介石出賣華北。電曰:“……光鼐、廷鍇竊以我與暴日不共戴天,妥協苟存,無異圈牢待宰等一死耳。……鈞座既屢以‘共匪不除,不能談抗日’為誡矣。然區區竊引為深憂者,共何日可以‘剿’除,敵何日停止進攻?假使外被不可止之進攻,內懸不可決之‘剿’除,則國將不國,屆時狼狽沉淪之慘狀,孰得而知?”

蔡廷鍇等率十九路軍入閩後,在蔣介石的催迫下,利用福建紅軍主力入贛作戰之隙,次第占領了閩西、閩北蘇區不少地方。1933年秋,紅軍主力由江西東征福建,先在閩西連城等地殲滅十九路軍七十八師約3個團,繼在閩北殲滅兩個團,並圍困廷平、順昌、將樂、等縣城,威脅福州。蔡認識到進攻紅軍是中了蔣介石的計謀,反蔣抗日和“剿共”決不能並行,因此決定派代表到蘇區與紅軍聯繫。蔡廷鍇知道北伐時陳公培和共產黨有過來往,於是派陳為代表,直接和紅軍聯絡。陳公培帶著蔣光鼐的信到王台見到了彭德懷,並帶回了彭的覆信。從此,雙方停戰。以後蔡廷鍇和蔣光鼐又派徐名鴻和陳公培二次前往蘇區,徐、陳在瑞金見到了中共領導人毛澤東、朱德等。10月26日,中共蘇維埃政府與工農紅軍的全權代表潘漢年,和徐名鴻代表雙方簽訂了《抗日反蔣的初步協定》。

蔡廷鍇紀念學校蔡廷鍇紀念學校

蔡廷鍇和蔣光鼐認為紅軍處處得到農民支援是得力於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於是決定成立一個閩西善後委員會。蔡廷鍇兼任主任。徐名鴻兼該會秘書長,草擬該會施政方針,以實現三民主義,實行孫中山的“耕者有其田”的“計口授田”施政方針。這個辦法實施後,很有成效。

11月,蔡廷鍇和陳銘樞、蔣光鼐等人,發動了著名的“福建事變”,在福州建立了“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上旬,蔣光鼐由香港回抵福州,傳達陳銘樞、李濟深等所召開的香港會議的情況。這次會議決定發動“福建事變”,在本月內成立人民政府。蔡廷鍇即火速分電沈光漢、毛維壽、區壽年、張炎、譚啟秀5個師長及馬江要塞司令雲應霖、綏署參謀長鄧世增、19路軍參謀長黃強等來福州開會。會上蔡廷鍇提出:第19路軍要革命,決心反蔣抗日;宣布,19路軍擴軍,並改稱為人民革命軍。蔣介石對福建的情況極為震驚,想要瓦解福建反蔣力量,他打電報給蔡廷鍇,一再查詢陳銘樞的活動,並派飛機來福州接蔡到廬山會晤。蔡託病不能前往。幾天后,蔣又來電特別說明,如不能離開軍中,可另派親信代表會談。蔡廷鍇派19路軍駐京辦事處主任黃和春同陸文瀾、宋子文一道往廬山見蔣介石。蔣見到黃後,拿出50萬元給黃轉交蔡,說:“這是小數目,等賢初(蔡廷鍇)來廬山再多給。”11月中旬,蔣介石和蔡廷鍇通過電話後,親筆專函,派徐康良駕機來福州送函並接蔡。此函極力挑撥蔡與陳銘樞的關係,並企圖動搖他的革命信念。蔡廷鍇將飛機扣留。

11月18日,根據陳銘樞的提議在鼓山召開了一次緊急會議。與會者在抗日、反蔣、聯共這三點上是一致的,但蔡廷鍇主張與蔣政權決裂時間應拖延一兩個月,以便解決全省雜牌部隊,集中19路軍兵力,應付蔣介石陸、海、空軍的進攻;陳銘樞則堅持迅速發難,會議延至午夜,由於陳銘樞是這支部隊的家長,大家才勉強同意了陳銘樞的意見,蔡廷鍇發牢騷,這副家當是他陳銘樞的,要敗就只好由他來敗。11月20日正式揭開了反蔣旗幟,召開了中國人民臨時代表大會。會上蔡廷鍇當選為人民革命政府中央委員。22日,在中央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蔡廷鍇被委任為軍事委員會委員。23日,人民革命政府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任命蔡廷鍇為人民革命第一方面軍總司令兼人民革命軍19路軍總指揮。

新政府成立後,蔡廷鍇與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等一起發表了脫離國民黨的宣言,參加新組成的“生產人民黨”。 氣急敗壞的蔣介石一面派重兵對新政權進行圍剿,一面下令革除蔡廷鍇、蔣光鼐的本兼各職,緝拿歸案。

12月中旬軍事委員會召開了一次緊急會議,討論對蔣作戰方針。蔡廷鍇提出主動在閩北進擊,將敵先頭部隊擊敗。蔣光鼐主張將主力撤至閩西南,背靠紅軍作持久抵抗。但他們的意見都被否決了,最後的決議是放棄閩北守福州。由於這個錯誤的決議,閩北不戰而失,軍隊士氣低落。

1934年1月,衛立煌的第5路軍抵達延平,張治中的第4路軍包圍了古田,蔣介石到建甌親自指揮第36師等部隊進逼延平。僅數日,延平、古田失守。蔡廷鍇深知福州守不住,即和蔣光鼐、陳銘樞等人商議,決定派鄧世增回廣東接洽,期望該軍退入閩西南時,陳濟棠允讓閩、粵邊8縣作為防地,並希望陳派粵軍入閩增援;同時派黃和春回廣東提款至閩西,作為退守閩西時的經費;派尹時中前往瑞金求援,希望紅軍給予支援。1月8、9兩日,蔡先後連線彭德懷來電:敵軍衛立煌部在閩江以南活動,有趨永泰之勢。蔡再次召開軍事會議,決定火速向閩南撤退。1月15日,蔡廷鍇離開福州,率全軍向泉州退卻。這樣,人民政府成立不到兩個月就解體了。

1月17日,蔡廷鍇行車往泉州,路經塗嶺,突遭李默庵第10師的阻擊,他的車中彈數處,雖疾馳而脫,但隨同的衛兵全被擊斃。在泉州,蔡廷鍇知道第2軍軍長毛維壽已有異志,為保存部隊,他隻身於黃昏乘飛機至漳州。毛果然投向蔣介石,被委為第7路軍總指揮。沈光漢的第1軍、區壽年的第2軍也被收編。1月19日蔡廷鍇退抵龍巖,身邊仍有從漳州帶來的三四千武裝部隊。廣東陳濟棠想收編這些部隊,蔡廷鍇幾經考慮後,與陳濟棠所派的黃任寰接洽,將部隊編為一個旅,以黃和春為旅長,編入粵軍。蔡廷鍇輾轉至香港。黃和春旅被收編後不及一個月,被陳濟棠繳械,徐名鴻被槍決。至此,英勇抗日的19路軍被瓦解,蔡廷鍇痛心不已。

無兵司令

蔡廷鍇故居蔡廷鍇故居

痛定思痛,蔡廷鍇自省缺乏政治眼光,於是決定出洋考察,以增長見識,陶冶性情。1934年4月,蔡廷鍇離開香港,週遊歐、亞、美、澳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一路上他大力宣傳抗日救國的主張,控訴日寇侵華罪行,抨擊南京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表明自己的抗日救國決心,受到海外華僑和外國友好人士的熱烈歡迎。墨索里尼對蔡廷鍇的愛國熱情也表示欽佩,他說:“我為何要歡迎你,因為我向來未見中國人敢和日本抗戰者,有之,惟蔡將軍爾。不但中國人要崇拜你,即外國人也要崇拜你之英勇,我不管中國政府對你之態度如何,我要熱烈歡迎你。”南京政府令駐各國大使館設法阻止華僑歡迎蔡廷鍇,但適得其反,許多地方更加熱烈,僑胞們常將使館干涉的訊息告訴蔡廷鍇,要求蔡廷鍇揭露南京政府的通敵賣國行為。

1935年4月,蔡廷鍇回到香港。為繼續抗日反蔣,他與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組織中華民族革命大同盟,宗旨是:推翻漢奸政府,樹立人民政權,聯合各黨各派一致團結實行抗日。為宣傳這一主張,他們集資擴充《大眾報》。在他們的努力下,《大眾報》很受民眾的歡迎,銷售量極大。

1936年兩廣“六·一事變”爆發,李宗仁、白崇禧打起抗日的旗號反對蔣介石,派李任仁請蔡廷鍇入桂。蔡廷鍇為抗日大計,將19路軍公積金數十萬交桂當局成立謝鼎新獨立團,並決定不計成敗入桂。7月蔡廷鍇帶區壽年、李盛宗抵南寧,在李宗仁、白崇禧的支持下,重建19路軍。然而不久,李、白與蔣介石言和,徵求蔡廷鍇的意見,蔡坦然地說:“如果大家確有誠意和平,息爭一致抗日,我極表同情。但未實行抗日前,我個人為貫徹主張起見,即解除兵柄,返港休息。吾人為革命抗日而來,絕不會有做官之念。”在離桂時,蔡留下一封信請人轉交李、白,信中說,19路軍縮編成一兩個師,歸廣西部隊建制。

1937年5月,蔡廷鍇再次出遊南洋。行至菲律賓驚悉“七七事變”,為參加抗日立即回國。9月1日,蔣介石召見蔡廷鍇,委任蔡為大本營特任參議官。 9月17日,蔡廷鍇夫人彭惠芳在香港逝世,蔡非常悲痛,深感“妻雖一田間出身之鄉下女子,但深知人情世故,對於家務處理,照顧兒女,與及人情客往”,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賢內助。10月19日蔣介石在南京再次召見蔡廷鍇,說:“你已休養數年,等我到漢口命你帶兵。”在返回住地的路上,蔡所乘之車被撞,蔡廷鍇左腿負傷,回香港住進瑪麗醫院治療。

1938年廣州淪陷後,蔡廷鍇被推舉為廣東民眾抗日自衛團統率委員、常務委員,負責指揮西江南路團隊。 1939年,蔣介石起用蔡廷鍇任第16集團軍副總司令。不久,接任總司令。7月,蔡廷鍇與羅西歐女士結婚。10月蔡調任第26集團軍總司令。 1940年,蔡廷鍇率部參加了著名的崑崙關戰役,蔡任東路總指揮。戰後,第26集團軍奉命改編為粵桂邊區總司令部,蔡廷鍇任總司令。原屬蔡廷鍇管轄的93師,奉命調武鳴歸建制。蔡除南路游擊隊外,已成無兵總司令。他深知有人為19路軍抗日反蔣之事在報復他,因此,多次提出辭職。蔣介石藉機照準。蔡廷鍇以上將參議官的名義閒居桂林。桂林將陷,蔡又回家鄉居住,直至日本投降。

參加民盟

蔡廷鍇與宋慶齡合影蔡廷鍇與宋慶齡合影

1946年,蔡廷鍇從香港到南京,與住在梅園新村的周恩來見面。一番懇談,使蔡廷鍇頓開茅塞。了解了中國共產黨,認清了只有共產黨能夠救中國,從而堅定了與人民站在一起的決心,回香港後,他投身於反對蔣介石獨裁統治的政治鬥爭中。3月12日,蔡廷鍇等在廣州李章達的住所舉行會議,正式成立中國民主促進會。4月14日,又舉行了第二次會議,公推李濟深為主席,實際由蔡廷鍇代理,推舉李濟深、蔡廷鍇、李章達、張文、李民欣、秦元邦、陳此生、譚冬青、司馬文森、葉少泉、余勉群為常務理事,並發表《中國民主促進會成立宣言》,宣布民促忠誠於孫中山的革命三民主義,反對蔣介石內戰獨裁,要求國民黨根據孫中山“天下為公”的精神,自動結束黨治,建立聯合政府。7月15日,蔡廷鍇發表呼籲和平的談話。蔡遷鍇領導的“民促”是中國國民黨民主派的早期組織之一,在廣西、廣東一帶開展活動,並出版《現代》月刊,在香港《華商報》發表其政治主張。民促的進步活動,遭到國民黨統治集團的迫害,《現代》月刊被封閉,蔡廷鍇、李章達被迫離開廣州,民促不得不轉入地下,總部遷往香港,繼續堅持反蔣民主活動。

1947年秋,民促與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簡稱民聯)及其他國民黨愛國民主人士的代表,在香港舉行中國國民黨民主派第一次代表會議,決定聯合,但繼續保持民促組織的活動。1948年1月,蔡廷鍇與李濟深等人在香港發起組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中央常務委員兼財政部部長。

蔡廷鍇是軍事家,對內戰中蔣介石軍隊的士氣十分了解,因而對戰局更加樂觀。蔡廷鍇住在香港羅便臣道111號,李濟深則住在羅便臣道92號,彼此相隔不遠,經常來往,多方商討,決心為促進新政協的早日召開而努力。不久,中國共產黨發表“五一口號”,周恩來向僑居海外的愛國人士發出回國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的邀請。5月5日,蔡廷鍇代表民促,與其他民主黨派領導人和無黨派民主人士,聯名致電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回響中共“五一號召”,擁護召開新政協會議。

9月12日,蔡廷鍇作為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的首席代表,應邀和沈鈞儒、譚平山等民主黨派領導人從香港啟程,經過半個月的長途旅行,於9月29日到達哈爾濱,受到中共中央東北局的熱情接待。剛一安頓下來,蔡廷鍇、譚平山等就致電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表示“願竭所能,借效綿薄,今後一切,期待明教”。10月3日,毛澤東等復電,“諸先生平安抵哈,極為欣慰……準備在適當時機舉行政治協商會議”。10月21日,高崗、李富春根據中共中央的精神,與蔡廷鍇、王紹鏊、高崇民、朱學范等人舉行第一次座談會。蔡廷鍇對於新政協諸問題均表示同意中共中央的主張,並希望將出席新政協的各單位儘快組成。在東北,蔡廷鍇除了寫信向香港家人報平安外,還要兒子蔡紹昌把羅定縣老家封存多年的一大批武器送給在當地活動的中共領導的人民軍隊。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布和平解放,中共中央決定新政協籌備會在北平舉行。2月25日,蔡廷鍇與李濟深、沈鈞儒、章伯鈞、郭沫若等35人,由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和東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高崇民陪同,乘“天津解放號”專車抵達北平。

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召開。會議代表共662人,全體代表推選出毛澤東等89人組成大會主席團。蔡廷鍇與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宋慶齡、李濟深等31人組成主席團常委會。會上,毛澤東莊嚴宣告:“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我們的民族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周恩來作了關於起草共同綱領草案的報告。

新中國成立後,蔡廷鍇先後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政協常委、全國人大常委,後來,又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家體委副主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副主席及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

抗美援朝中,他被推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委員會常務委員。1951年,蔡廷鍇被推為慰問團總團的副團長(總團團長為賀龍)前往朝鮮慰問。他興奮地對記者說:“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和朝鮮人民與朝鮮人民軍親密團結,並肩作戰,連續粉碎了敵軍的多次攻勢,把美帝國主義者打得落花流水,終於被迫在板門店簽訂了‘停戰協定’。事實向全世界證明,中國人民真正站起來了,當年帝國主義橫行霸道欺侮我們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了!作為一個中國軍人,我感到無比自豪。”

蔡廷鍇蔡廷鍇

蔡廷鍇不但經常到祖國各地視察,而且幾乎每年都要出一次國。他到過朝鮮、蘇聯、日本十幾個國家,和這些國家的人民進行了廣泛的接觸,對增進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團結,做出了積極的貢獻。1950年11月,蔡廷鍇作為我國代表團成員前往波蘭首都華沙出席世界和平大會,並被推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此後六七年間,為爭取世界持續和平,蔡廷鍇奔走呼號,不遺餘力。

1957年蔡廷鍇率代表團到日本參加禁止核子彈、氫彈大會。臨行前,周總理問他,對日本有什麼看法?他極認真地回答說,沒什麼好看法!總理笑了,耐心地說服他要將日本政府中的反動分子和人民區分開來,積極促進中日人民交往。一席話說得蔡廷鍇心悅誠服。當他和代表們乘機在東京羽田機場降落時,正值深夜,還下著大雨,可數千名日本朋友和華僑依然冒雨等候。這熱烈的場面感動了蔡廷鍇,也使他體會到周總理在外交關係上的博大胸懷和政治遠見。湊巧的是,開大會時竟然在會場上遇到“一·二八”淞滬戰場上的老對手植田謙吉,為了和平,為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發展,蔡廷鍇大度地與植田握手,“相逢一笑泯恩仇”。在日本期間,蔡廷鍇與日本各界人士進行了廣泛的接觸,交了不少朋友。事後他深有感觸地說:“原來我對侵略過我國的日本,感情上非常憎恨,總也忘不掉,不願接受這個任務直接和他們打交道。經過周總理的一番話,我才認識到對國際關係,要有戰略觀點。”

蔡廷鍇任國家體委副主任時,對體育方面的情況不熟悉,於是就經常和秘書長榮高棠一起,深入到運動隊和比賽場館了解實際情況,總結經驗,推動工作。當時賀龍任體委主任。他與賀龍合作共事,不僅相處得非常融洽,而且建立起深厚的友情。1960年,第二十六屆世界桌球錦標賽在我國北京舉行。蔡廷鍇對此非常重視。除參與領導這項工作外,不僅參加了開幕式、閉幕式,其他各場比賽,只要他有空,都親自去觀賽。在這次比賽過程中,他十分關心我國運動員的成敗,切望能得到好成績。最後,當我國運動員獲得男女單打世界冠軍時,他高興極了。他說:“別小看體育活動,它可以為國爭光。我們過去被人家視為東亞病夫,感到可恥,更要用體育場上的較量,使他們改觀。這件事切不可等閒視之。”

1966年“文革”———一場史無前例的大災難降臨在中國人民頭上。紅衛兵橫衝直撞地“破四舊”,全國陷入恐怖混亂的深淵。民主人士首當其衝。蔡廷鍇的老朋友蔣光鼐家裡最先被紅衛兵抄家。紅衛兵走後,蔣光鼐深怕性情剛烈的蔡廷鍇受不了突如其來的衝擊和侮辱,急命夫人黃晚霞給蔡廷鍇打電話,讓蔡做好思想準備,不可衝動、不能發火,免吃大虧。蔡廷鍇接電話後當然非常震怒。他一言不發,在屋裡來回踱步。幸虧周恩來在關鍵時刻向毛澤東建議,對13位高級民主人士進行保護。毛澤東批准了這個建議。蔡廷鍇家由於有解放軍的把守才幸免於難。 1968年4月25日,蔡廷鍇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

人物經歷

抗戰名將

蔡廷鍇蔡廷鍇

廷鍇撤兵,蔡表示反對,認為十九路軍駐地是中國領土,殊無撤退之理,十九路軍守土有責,萬一日軍膽敢來犯,決定迎頭痛擊。1月23日,蔡與蔣光鼐在上海召開了十九路軍駐滬營以上幹部會議,決定抵抗日軍的各種部署。24日,蔡又至蘇州召開十九路軍駐蘇高級將領緊急會議,表明抗戰決心。雖然國民黨政府一再妥協退讓,日軍仍於1月28日夜悍然向閘北一帶進攻,十九路軍立即奮起抵抗,震驚中外的“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

1月29日,蔣光鼐、蔡廷鍇等向全國發出通電,表示守土有責,尺地寸草,不能放棄,為救國保家而抗日,雖犧牲至一卒一彈,絕不退縮。十九路軍全軍官兵在廣大民眾的鼓舞、支援下,愛國熱情空前高漲,堅守陣地,不斷擊退日軍的猖狂進攻。蔡以大無畏的膽略,在槍林彈雨中親臨前線督戰,激勵士氣。當時敵我兵力懸殊,十九路軍全軍約三萬人,加上2月中旬來援的張治中第八軍,計共只有4萬多人。日方經不斷增兵約七八萬人,配有大量大炮、坦克、飛機、戰艦。但十九路軍從1月28日至3月1日堅守上海,憑著民族精神,與敵血戰33天,前仆後繼,死傷約萬人,經歷了閘北巷戰、吳淞要塞戰鬥、八字橋戰鬥、蘊藻浜戰鬥、江灣與廟行戰鬥、瀏河戰鬥等戰役,使日本侵略軍受到重創,死傷萬餘名,四度更換指揮官。最後,由於國民黨政府堅持對日不抵抗政策,不再增派援兵,3月1日日軍在太倉瀏河登入,十九路軍被迫撤離上海,退守到嘉定等地。蔡廷鍇、蔣光鼐等於3月2日通電全國,表示決本“彈盡卒盡”之旨,不與暴日共戴一天。日軍經過十九路軍嚴重打擊,侵占上海的陰謀終不能得逞。經過英、美等國“調停”,中日雙方於3月3日宣布停戰。5月5日,國民黨政府和日本簽訂了《淞滬停戰協定》。

十九路軍淞滬抗戰是中國對日作戰從未有過的大捷,振奮了全國軍民的抗日精神,譜寫了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的新篇章。蔡廷鍇由於指揮淞滬抗戰功勳卓著,被海內外譽為“抗日名將”、“民族英雄”。

主要貢獻

淞滬抗戰

“九一八”事變爆發。蔡廷鍇在贛州率部誓師,要求抗日,反對內戰。他率十九路軍駐防上海後,日本海軍陸戰隊不斷向上海增兵,並進一步製造事端。1932年1月22日,日本領事村井向中方提出無理要求,要十九路軍後撤30公里,蔡廷鍇堅決不允,軍政部長何應欽來滬與蔡面談。蔡廷鍇說,駐地是我國領土,撤退殊無理由。政府要撤,請不限於敵方要求,調我全軍離開京滬路,我當絕對服從。
1月23日,蔡廷鍇與蔣光鼐在上海召開了十九路軍營以上幹部會議,做出了堅決抵抗日軍決定,並作了具體部署。24日,蔡廷鍇又到蘇州召開十九路軍駐蘇高級將領緊急會議,宣布抗戰決心,並讓全軍做好準備。
1月28日夜,日本悍然向閘北一帶進攻,十九路軍立即奮起抵抗,震驚中外的“一·二八”事變爆發。1月29日,蔣光鼐、蔡廷鍇等人向全國發出通電,表示守土有責,尺地寸草,不能放棄,為救國保家而抗日,雖犧牲至一卒一彈,絕不退縮。
十九路軍全軍官兵在廣大民眾的鼓舞、支援下,愛國熱情空前高漲,堅守陣地,不斷擊退日軍的猖狂進攻。蔡廷鍇以大無畏的膽略,在槍林彈雨中親臨前線督戰,激勵士氣。

福建事變

“一·二八”淞滬抗戰後,蔣介石將十九路軍調到福建。蔡廷鍇等率十九路軍入閩後,在蔣介石的催迫下,向根據地發起進攻,先後占領了閩西、閩北等蘇區。1933年秋,紅軍主力由江西東征福建,先在閩西連城等地殲滅了十九路軍的3個團,繼而又在閩北殲滅2個團,並圍困廷平、順昌、將樂等縣城,威脅福州。經過折兵損將,蔡廷鍇識破蔣介石讓紅軍和十九路軍兩敗俱傷的意圖,他因此毅然決定,停止剿共,“反蔣抗日聯共”,並立即派人與紅軍聯絡,在9月下旬實現停戰。
10月26日,由周恩來主持、紅軍全權代表潘漢年與十九路軍全權代表徐名鴻在瑞金簽訂了《反日反蔣的初步協定》。
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軍將領蔣光鼐、蔡廷鍇等人發動了抗日反蔣的“福建事變”(也稱“閩變”),在福建成立了“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推舉李濟深為政府主席,蔡廷鍇為人民革命政府委員、人民革命軍第一方面軍總司令兼十九路軍總指揮等職。並發布了對蔣介石、汪精衛、何應欽等國民黨要人的通緝令。

家族成員

彭惠芳(?-1937),蔡廷鍇的原配妻子,廣東羅定人,貧農出身,在蔡廷鍇入伍後,勤勤懇懇,支撐起蔡廷鍇一大家。
羅西歐(1919-1987),蔡廷鍇第二任妻子,廣東陽春圭岡人,知識婦女。崇敬蔡廷鍇英勇抗日,盡心盡力照料其生活起居29年,一生沒有生育。
蔡達鍇,蔡廷鍇胞弟,開明地主,曾經在羅鏡等地很有影響。
蔡紹輝,蔡廷鍇的第二個兒子,軍人出身,也曾打過不少仗。
蔡紹芝,蔡廷鍇的女兒,1932年7月出生,廣東羅定人。中共黨員,民革成員。畢業於湖北大學。現任民革湖北省委會專職副主任(副廳級),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省婦女人才促進會副會長。
蔡醒民,蔡廷鍇的長孫,從事過地質勘測、在中大任教等,廣州政協委員,現已退休。

人物紀念

廷鍇紀念中學

廷鍇紀念中學廷鍇紀念中學
為紀念蔡廷鍇將軍,羅定市政府在其故鄉羅定建起了“廷鍇紀念中學”。該校學生秉承將軍精神,努力拚搏,學校常獲佳績,為當地的驕傲。
蔡廷鍇故居
蔡廷鍇故居位於廣東省羅定市羅鏡鎮龍巖村。建於民國初年,三進,院落式布局,是一座磚木結構的粵西典型農家大屋,占地面積7000多平方米。主屋兩側有閣樓,內置暗廊貫通全屋。兩側設附屋,有豬舍、牛欄、舂米房、廁所等。后座兩角置炮樓。屋前為地坪、池塘。屋後有菜園、果園、石砌圍牆。通巷設水井。1992年維修,吳南生為故居題寫匾額。
1985年5月20日羅定市政府公布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廣東省政府公布為廣東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是雲浮市、羅定市革命歷史教育基地。近年年均遊客2萬左右。

影視形象

2009年 《建國大業》 蔡廷鍇 飾演者黎明

2011年20集電視連續劇《蔡廷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