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馬大勇著,本書內容收錄了清代著名詩人納蘭性德的詩詞作品。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納蘭性德》《納蘭性德》

匆匆忙忙、紛紛擾擾的現代社會,當白天的忙碌沉入夜晚的寧靜,執著地關注心靈成長的現代人渴望閱讀、欣賞這些疏導情緒情感、培養審美趣味、提升生活品位的作家、作品。這些富有靈魂的文字穿越中華文化千百年的時空隧道燭照著現代人的心靈。“怡情書吧”,現代人浸潤古典情懷的精神憩園。

圖書前言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別後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
——《採桑子·塞上詠雪花
納蘭性德是清代詞壇的一個“異數”。所謂異數,不光指他以濡染漢文化未久的滿洲貴介公子之身昂然屹立於清詞壇坫,成為詞之中興期屈指可數的幾座高峰之一,更由於在如今學界和大眾皆普遍漠視清詞的大背景下,納蘭獨能贏得廣泛的青睞,獲致超常的“禮遇”。據台灣黃文吉教授的統計,1912-1992八十年間計有清詞研究成果1269項,其中納蘭獨得171項,僅次於另外一個更大的“異數”王國維而屈居次席(詳請參拙作《十年來的清詞研究》,《古典文學知識》2005年第1期)。其後的十幾年來,關於納蘭的研究更是風起雲湧,恐怕早超過了前八十年的總和。降而論之,在梁羽生名著《七劍下天山》中,納蘭曾作為一個比較重要的配角出現,金庸《書劍恩仇錄》陳家洛乾隆皇帝首次對話引用的也都是納蘭詞作。而據媒體報導,北京近年出現了規模很不小的“納蘭追星族”,甚至到了定期沙龍集會的程度。造成這種種令人驚訝現象的原因固然很多,有一點恐怕必須考慮,那就是在納蘭的文學創作成就之外,這個驚才絕艷的詞人身上那種“不是人間富貴花”的神秘而悽美的情懷像磁石一般散發出的強勁而持久的吸引力。

精彩書摘

本篇若採用通志堂本,無題目,則理解起來會簡單很多。然歷來論者對此題皆頗有爭議,纏訟久之而無定解,迴避似不應該,需先做交待。說法一:張草紉先生《納蘭詞箋注>認為系憶念(香嚴詞)中提及之“壁人”,不是龔鼎孳本人。說法二:趙秀亭馮統一先生《飲水詞箋校》以為繫懷念龔鼎孳作。說法三:先師嚴迪昌先生《納蘭詞選》於本篇附考,以為傷悼龔鼎孳夫人顧媚(即世所謂橫波夫人者),而兼及龔氏。

竊以為,以上說法中最容易否定者乃趙、馮二氏之說。理由張草紉先生已說得很清楚:“詞中有‘斷腸人去自今年’、‘倩魂銷盡夕陽前’的句子,把‘斷腸人’、‘倩魂’這樣的詞語用在一個五十九歲的老頭身上,是令人難以想像的。況且詞的標題是‘因憶<香嚴詞>有感’,分明是有感於《香嚴詞》中提到的某件事或某個人,而不是龔本人。”可是張草紉先生以為憶念者為龔氏《菩薩蠻》提及之“璧人,亦應屬誤解。《菩薩蠻》詞題為“同韶九西郊馮氏園看海棠”,此“韶九”在龔氏詩詞中經常出現,雖一時尚不可考,然其為男性則可斷定,不應有“倩魂”之說。

嚴迪昌先生的說法比之前兩種更近其實,應可信服。但先生據汪刻本文本判斷此篇作於康熙十二年(1673)八九月間,指出所看為秋海棠,我則還有一點保留意見。如據通志堂本,則詞中有“柔綠”意象,合上句之“暈紅”,分明是春景而非深秋色彩。因而在作期問題上,我更傾向於前兩種說法,為康熙十三年(1674)春。

人物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族正黃旗人,清代著名詞人。這是一個謎一樣的人物,他有著一段極富戲劇色彩的人生經歷,許多在別人看來非常矛盾、不可思議的事情卻和諧地交融在他的生命中:生為滿族人卻痴迷漢文化;身為權相明珠之子、康熙帝一等侍衛,身處喧紅鬧紫、高門廣廈之中,心卻游離於繁華熱鬧之外;地道的滿族八旗子弟,結交的卻都是大他十幾歲甚至幾十歲的漢族落拓文人;走在仕途,卻一生為情所累。生於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中的他卻過得並不快樂,翻開他的《飲水詞》,滿篇的“眼淚”、“傷心”、“惆悵”、“斷腸”……剛剛而立之年、風華正茂之時,卻因一場寒疾而匆匆離開了這個世界……

納蘭性德,就是在今天也不是一個讓人陌生的名字。很多人認識納蘭是因為他的詞,他的悼亡詞、塞外詞、出世詞,無一不情真意切,讓人感嘆。可是對詞人本身的故事,大家了解的並不多。

父親仕途上的福星

1655年,納蘭性德出生時,其父明珠只是皇帝侍衛隊中的一名普通軍官,母親雖是皇族,卻已家道中落。可是,在納蘭出生後,明珠開始不斷升遷,從內務府郎中到總管,再到內院侍讀學士,既而升任刑部尚書、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直至後來成為康熙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清國第二號人物。

正是因為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裡,納蘭可以接受到較好的教育。在父親的藏書樓里,他最愛讀《左傳》、《春秋》、《史記》一類的歷史書,那些發生在許多年前的驚心動魄的往事,令他激動,惹他不安,他從先聖、先賢們的豐功偉績中開始悄悄地建設自己的人生理想,“吾本憂時人,志欲吞鯨鯢”,他想長大後為社稷成就一番大業。

大清國的一等侍衛

崇尚武功是滿族人祖祖輩輩的思維定式。他們的天下就是從馬背上得來的,勇武、強悍的巴圖魯才是他們崇尚的英雄標準。儘管他們已經住進了北京的四合院,生活上也一天天趨於漢化,可是明珠不能讓自己的兒子成為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雖然他公務繁忙,還是決定親自訓練兒子的武功。

先是各種基本功:壓腿、劈叉、彎腰、倒立、翻筋斗……反反覆覆地練,然後就是拳術、刀槍、劍棍,經冬歷夏,風雨無阻。後來,明珠還請來專門的師傅對他進行嚴格訓練,幾年以後,納蘭的武功大有長進。十多歲的納蘭,已經是武功超群,騎射百發百中了。

十九歲中舉,二十一歲通過殿試的納蘭性德已經是京城小有名氣的才子詩人了,可是他沒有任文職,而是成了皇帝侍衛隊中的一員。清朝的侍衛制度使侍衛成為滿清貴話子弟通往輝煌前程的必由之路。當侍衛這幾年,玄燁的目光愈來愈多地停留在這個與自己同年的侍衛身上,很快就把他從三等侍衛提升到一等侍衛,並尋找各種機會向他表示自己的好意,贈送各種禮物給他,並準備在適當的時候把他放到更能顯示出他光彩的位置。

但是正是因為侍衛可以每日出入宮廷,他目睹了朝廷內部為爭權奪利而朝廷的黨爭,他開始對仕途感到失望。功名、榮譽、光宗耀祖……這些曾經誘惑過他,令他嚮往,為之奮鬥過的東西現在變得不重要了,他已不再需要它們。

一生中的兩位紅粉知己

納蘭的婚姻在那個年代同樣是由父母安排的。新婚之夜,當納蘭揭開新人的蓋頭時,在灼灼紅燭的照耀和一身鮮紅的軟緞旗袍襯托下,他的新娘盧氏清麗嫵媚地像一朵剛剛出水的芙蓉,簡直就像是吹花嚼蕊的天仙降到了人間。盧氏望著身旁這個面色蒼白、清瘦但卻氣質高雅的年輕公子,情不自禁地把溫柔的身子向丈夫身邊靠了靠,這對青年一見鍾情。

淥水亭畔留下他們攜手並肩漫步入徜徉的身影;花間草坪時常傳來他們輕輕的笑聲;書房裡,妻子鋪紙研墨,丈夫秉筆揮毫……年輕的夫妻沉浸在甜蜜的愛河裡,納蘭有一種覓到知己的幸福感。這段日子,納蘭成德很少作詩填詞,他在抓緊時間享受愛情。

歲未的一天,愛妻盧氏悄悄告訴他:她已經有了身孕。這真是一段陽光明媚、詩意盎然的日子。可是幸福對於納蘭性德太短暫了,短得像一場春夢。一個寒更雨夜、葬花天氣,盧氏因難產而撒手離去,納蘭的生活也被徹底打碎。納蘭是一顆多情的種子,他苛刻地將妻子病逝的責任擔在自己肩上,不斷自責,陷入了一種無法解脫的死結。也正是在此之後,他的詞風為之一變,寫出了仿佛一個個美麗花圈的悼亡詞。

第二位紅粉知己是他的朋友從南方帶來的一位漢家才女--沈若。一位是傾慕漢家文化的憂鬱詞人,一位是長在世代書香的聰慧女子,兩個志趣相同、氣質相近、互相傾慕、心有靈犀的青年男女終於走到一起。一種重新覓到紅顏知己的幸福感再一次回到納蘭性德的身上。那顆因為孤寂而變得疲憊衰老的心一下子又年輕起來。這次婚姻因為明珠的反對,使二人婚後的日子樂少苦多,最終沈若帶著身孕返回家鄉。

一年之後,納蘭的寒疾發作,一位至情至性的貴族永遠地閉上了他的雙眼。

圖書目錄

江城子(濕雲全壓數峰低)
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
採桑子(彤霞久絕飛瓊字)
採桑子(誰翻樂府淒涼曲)
採桑子(那能寂寞芳菲節)
採桑子(冷香縈遍紅橋夢)
採桑子(非關癖愛輕模樣)
採桑子(明月多情應笑我)
採桑子(謝家庭院殘更立)
台城路(白狼河北秋偏早)
點絳唇(一種蛾眉)
點絳唇(一帽征塵)
點絳唇(五夜光寒)
浣溪沙(訊息誰傳到拒霜)
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
浣溪沙(誰道飄零不可憐)
浣溪沙(記綰長條欲別難)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浣溪沙(十八年來墮世間)
浣溪沙(容易濃香近畫屏)
浣溪沙(樺屋魚衣柳作城)
浣溪沙(無恙年年汴水流)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蝶戀花(眼底風光留不住)
蝶戀花(城上清笳城下杵)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
蝶戀花(蕭瑟蘭成看老去)
蝶戀花(露下庭柯蟬響歇)
蝶戀花(今古河山無定據)
蝶戀花(盡日驚風吹木葉)
河傳(春淺)
金縷曲(德也狂生耳)
金縷曲(誰復留君住)
金縷曲(灑盡無端淚)
金縷曲(木落吳江矣)
金縷曲(酒浣青衫卷)
金縷曲(生怕芳樽滿)
金縷曲(何事添淒咽)
金縷曲(此恨何時已)
金縷曲(疏影臨書卷)
紅窗月(燕歸花謝)
赤棗子(驚曉漏)
眼兒媚(重見星娥海槎)
木蘭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見)
長相思(山一程)
尋芳草(客夜怎生過)
好事近(何路向家園)
好事近(馬首望青山)
太常引(西風乍起峭寒生)
太常引(晚來風起撼花鈴)
山花子(風絮飄殘已化萍)
山花子(欲語心情夢已闌)
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
菩薩蠻(問君何事輕離別)
菩薩蠻(烏絲曲倩紅兒譜)
菩薩蠻(荒雞再咽天難曉)
菩薩蠻(白日驚飆冬已半)
菩薩蠻(催花未歇花奴鼓)
菩薩蠻(為春憔悴留春住)
菩薩蠻(黃雲紫塞三千里)
昭君怨(深禁好春誰惜)
琵琶仙(碧海年年)
清平樂(麝煙深漾)
清平樂(青陵蝶夢)
清平樂(風鬟雨鬢)
滿宮花(盼天涯)
秋水(誰道破愁須仗酒)
虞美人(憑君料理花間課)
虞美人(風滅爐煙殘地冷)
虞美人(曲闌深處重相見)
虞美人(彩雲易向秋空散)
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
臨江仙(長記碧紗窗外語)
臨江仙(六曲闌乾三夜雨)
臨江仙(綠葉成陰春盡也)
臨江仙(雨打風吹都似此)
臨江仙(飛絮飛花何處是)
臨江仙(別後閒情何所寄)
鷓鴣天(獨背斜陽上小樓)
鷓鴣天(別緒如絲睡不成)
鷓鴣天(誰道陰山行路難)
鷓鴣天(小構園林寂不嘩)

清詞研究書目(三)

明末清初詞和清詞常被後代籠統稱為“清詞”。清詞整體成就雖然不及宋詞,但是也出現陳子龍、陳維崧、朱彝尊、納蘭性德、項鴻祚、蔣春霖、譚獻、王鵬運、朱祖謀、鄭文焯、況周頤、文廷式、王國維等著名詞人。因此清詞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陳維崧年譜》
《常州詞派通論》
《晚清詞研究》
《朱彝尊詞綜研究》
《清代辛稼軒接受史》
《近代詞人考錄》
《歷代詞人考略》
《近代上海詞學系年初編》
《近代詞人行年考》
《痛菊奈何霖:雙卿傳》
《曠代才女顧太清》
《顧太清與海淀》
《女性詞史》
《文壇佳秀:婦女作家群》
《納蘭性德》
《陳子龍柳如是詩詞情緣》
《清代詞學批評家述評》
《清詞散論》
《清詞叢論》
《清詞選講》
《吳偉業評傳》
《王國維評傳》
《蔣春霖評傳》
《納蘭成德評傳》
《鄭文綽手批夢窗詞》
《王鵬運研究資料》
《清詞名家論集》
《歷代詞話敘錄》
《晚清民國文學研究集刊》
《厲鶚及其詞學之研究》
《清代詞人厲鶚研究》
《朱尊研究》
《詞選·續詞選》
《納蘭性德叢話》
《清初第一學人:納蘭性德研究》
《清代吳中詞派研究》
《清末四大家詞學及詞作研究》
《嘉道年間的常州詞派》
《柳洲詞派:一個獨特的江南文人群體》
《陽羨詞派研究》
《冒鶴亭詞曲論文集》
《清代詞學四論》
《王鵬運及其詞》
《中國詞史》
《清詞史》
《湖海樓詞研究》
《陳維崧及其湖海樓詞研究》
《納蘭性德及其飲水詞研究》
《納蘭性德文學研究》
《納蘭性德與其詞作及文學理論之研究》
《西風獨自涼:清初詞人納蘭性德傳》
《朱彝尊之詞與詞學研究》
《納蘭性德和他的詞》
《納蘭容若及其詞研究》
《納蘭性德其人其詞》
《清詞金荃》
《論清詞》
《中國女詞人及其代表作》
《詞史》
《詞曲史》
《清代詞學之攝影》
《清代婦女文學史》
《清代詞學概論》
《歷代兩浙詞人小傳》
《詞話史》
《古代詞學理論的建構》
《中國近世詞學思想研究》
《清代詞學發展史論》
《晚清民初詞學思想建構》
《清代詞學》
《晚清詞學的思想與方法》
《中國詩學史‧詞學卷》
《明清之際江南詞學思想研究《詞論史論稿》
《清代前中期詞學思想研究》
《清代詞學的建構》
《詞學淵粹:況周頤蕙風詞話研究》
《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
《況周頤與蕙風詞話研究》
《詞話學》
《清詞紀事會評》
《近現代詞紀事會評》
《中國古典詞學理論史》
《中國詞學批評史》
《中國詞學史》
《劉熙載與藝概》
《詞學理論綜考》
《常州派詞學研究》
《詞學評論史稿》
《清詞論說》
《中國詞學大辭典》
《納蘭一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