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增塑近淨成形技術及緻密化基礎理論》

《粉末增塑近淨成形技術及緻密化基礎理論》既可供材料專業的師生參考閱讀,也可供從事相關專業的技術人員使用。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粉末增塑近淨成形技術及緻密化基礎理論》共分為四篇,第一篇為粉末注射成形基礎理論與技術,側重於黏結劑組元有機物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各有機物組元的相溶性,黏結劑的設計基礎以及黏結劑與粉末的相互作用力,黏結劑與粉末體混合流變學、模具設計、脫脂及強化燒結原理等關於粉末注射成形中的最關鍵基礎性問題。第二篇為粉末體增塑擠壓成形,區別於粉末注射成形過程的特殊問題,側重於闡述擠壓過程流變行為分析與控制、成形劑脫除以及擠壓模具設計,重點針對硬質合金棒材的擠壓成形這一最敏感的製備技術進行了詳細分析。第三篇為熱壓力增塑近淨成形技術,包括熱壓、熱等靜壓和低壓熱等靜壓技術,重點分析闡述了幾種技術的理論基礎、設備、工藝過程及套用。第四篇為大壓力下粉末體熱壓力成形技術的理論基礎,包括粉末熱鍛、粉末熱擠壓、粉末熱軋以及熱擠壓等熱增塑緻密大變形技術。

目錄

第一篇粉末注射成形基礎理論與技術
1粉末注射成形原理與技術優勢
1.1概述
1.2粉末注射成形基本工藝
1.3技術優勢
2注射成形粉末顆粒特徵與注射成形粉末製備
2.1粉末顆粒松裝密度
2.1.1影響松裝密度的因素
2.1.2提高松裝密度的方法與途徑
2.2注射成形粉末體的顆粒特徵
2.2.1粉末顆粒的粒度
2.2.2粉末顆粒的形狀
2.2.3粉末顆粒的比表面積
2.2.4粉末顆粒間的摩擦
2.3注射成形粉末的製備
2.3.1霧化法
2.3.2還原法
2.3.3羰基物熱離解法
3粉末注射成形黏結劑設計基礎
3.1PIM黏結劑概述
3.2黏結劑設計基本原則
3.2.1複合組元設計原則
3.2.2低分子有機物組元
3.2.3高分子聚合物組元
3.2.4添加劑組元
3.3黏結劑組元的選擇原則
3.3.1PIM對黏結劑組分相容性的要求
3.3.2溶解度參數
3.3.3Huggins-Flory相互作用參數
3.3.4相容性測定方法
3.4黏結劑分類及套用舉例
3.4.1蠟基黏結劑
3.4.2油基黏結劑
3.4.3聚醛基黏結劑
3.4.4水溶性黏結劑
3.4.5凝膠水基體系黏結劑
3.4.6丙烯酸基黏結劑
3.4.7熱固性黏結劑
3.4.8油+蠟基多組元黏結劑
3.4.9熱塑一熱固性黏結劑
3.5黏結劑設計舉例
3.5.1油+蠟半固態黏結劑
3.5.2一種水溶性黏結劑的設計
4粉末顆粒之間及粉末顆粒與黏結劑的相互作用
4.1細粉末顆粒之間的相互作用
4.1.1表面原子的自行調整
4.1.2外來因素的調整
4.2餵料中粉末顆粒的相互作用
4.3餵料中有機物黏結劑與粉末顆粒之間的相互作用
4.3.1重力勢能和浮力勢能
4.3.2吸附層位阻效應引起的作用能
4.4黏結劑與粉末共混的熱力學
4.4.1基本顆粒的分散過程
4.4.2楊氏方程和最小潤濕角
4.5表面活性劑對混合料物理化學性質的影響
4.5.1表面活性劑對粉末顆粒相互作用的影響
4.5.2表面活性劑對黏結劑和粉末相互作用的影響
4.5.3增強表面活性劑的作用
5黏結劑一粉末混合料流變學行為
5.1概述
5.2流體的黏度定義及流體分類
5.2.1牛頓流體
5.2.2非牛頓流體
5.3粉末餵料的流變學行為
5.3.1流場表達式
5.3.2餵料流變測量學
5.3.3PIM粉末餵料的本構方程
5.4粉末餵料流變行為的影響因素
5.4.1粉末裝載量的影響
5.4.2剪下速率的影響
5.4.3黏結劑組成和黏結劑類型的影響
5.4.4表面活性劑、增塑劑等的影響
5.4.5溫度的影響
5.4.6壓力的影響
5.4.7粉末特性的影響
5.5粉末餵料流變行為的標準模型
5.5.1粉末餵料黏度模型必須滿足的基本原則
5.5.2粉末餵料黏度行為的模型化公式
5.6餵料的最佳黏性行為和綜合流變學評價因子
5.6.1餵料最佳黏性行為
5.6.2綜合流變學評價因子
6粉末注射成形充模流動計算機模擬
6.1PIM充模流動計算機模擬概述
6.2PIM充模流動數學模型分類
6.2.1單相流模型
6.2.2兩相流模型
6.3PIM充模流動數學模型
6.3.1單流體數學模型
6.3.2雙流體數學模型
6.3.3歐拉一拉格朗日數學模型
6.4粉末餵料流變本構方程的選擇
6.5PIM充模過程的模壁邊界和傳熱邊界條件
6.5.1模壁邊界條件
6.5.2傳熱邊界條件
6.6數值計算方法
6.7PIM充模過程計算機模擬常用軟體
6.7.1Phoenics軟體
6.7.2F|uent軟體
6.7.3ANSYS軟體
6.7.4ANSYS-CFX軟體
6.7.5STAR-CD軟體
6.8PIM充模過程計算機模擬發展展望
7粉末注射成形模具設計基礎
7.1注射成形模具組成及設計步驟
7.1.1注射成形模具的組成部分
7.1.2模具設計步驟
7.2模腔尺寸設計
7.3流道系統
7.3.1主流道
7.3.2分流道
7.4澆口
7.4.1澆口的作用和設計原則
7.4.2澆口的形狀和尺寸
7.5分型面
7.6模腔設計
7.6.1模腔數目設計
7.6.2模腔流道設計
7.7模具排氣
7.7.1模具中氣體的來源
7.7.2模具中容易困氣的位置
7.7.3模具排氣的分類和方式
7.8製品的頂出機構
7.9模具材料的設計
7.10模具加工
7.11模具裝配和試模
7.12計算機輔助工具在模具設計中的套用
8黏結劑脫脂基礎與方法
8.1引言
8.2脫脂基礎
8.2.1黏結劑的作用
8.2.2黏結劑的熱行為和熱分解特性
8.2.3脫脂缺陷與控制
8.3脫脂方法
8.3.1熱脫脂
8.3.2溶劑脫脂
8.3.3催化脫脂
8.4脫脂過程中碳的控制
8.4.1熱脫脂過程碳的產生
8.4.2熱脫脂過程中的脫碳反應
……
第二篇粉末體增塑擠壓成形基礎理論與技術
第三篇粉末熱壓力增塑近淨成形理論與技術
第四篇大壓力下粉末體熱壓力塑性加工成形技術
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