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傳》

《米開朗基羅傳》

《米開朗基羅傳》,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先生所著的巨人三傳之一。講述了米開朗琪羅的遭遇悲慘。

基本信息

書籍簡介

羅曼·羅蘭羅曼·羅蘭《名人傳》

《米開朗琪羅傳》:作者: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該傳記分上下篇,上篇《搏鬥》,下篇《捨棄》和尾聲《死》。

《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與《貝多芬傳》,三部傳記合稱為《名人傳》。 

羅曼·羅蘭先生所著的巨人三傳之一《米開朗基羅傳》,是傅雷先生所譯。書中除了傳記原文以外,還附有米氏相關作品彩色插圖一百五十餘幅。 
米開朗琪羅的遭遇悲慘,仍然堅持雕塑.他的大量作品顯示了寫實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象徵。他的藝術創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義思想和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常常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和浪漫主義的幻想,表現當時市民階層的愛國主義和為自由而鬥爭的精神面貌。米開朗琪羅的藝術不同於達·芬奇的充滿科學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藝術作品中傾注了自己滿腔悲劇性的激情。這種悲劇性是以宏偉壯麗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徵又是現實的反應。這些都使他的藝術創作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基本內容

1475年3月6日,米開朗琪羅出生於義大利卡森蒂諾的卡普雷賽,父親是法官。母親在他六歲時便死去,米開朗琪羅傳被寄養在一個石匠的妻子家裡。十三歲時,他進入多梅尼科·吉蘭達約的畫室。據說由於他的成績優秀,他的老師為之嫉妒。一年後他們分手了,米開朗琪羅轉入另一所雕塑學校。不久,由於宗教信仰的衝突,他離開了那裡。後來,他又先後到過威尼斯、羅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斷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開朗琪羅被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徵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讓他去畫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此後幾年,他一直受著歷任教皇的差遣,攜帶著痛苦去創作他並不滿意的作品。1527年米開朗琪羅捲入了一場革命的漩渦,差一點喪命。革命結束後,教皇克雷芒又將他從隱避的地方找了出來,米開朗琪羅不得不重新為他所抗拒的人勞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駕崩,米開朗琪羅原以為從此能安安靜靜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剛到羅馬,又被他新主人——保羅三世抓住了。似乎命運注定他只能在無休止的干涉中替別人幹活。不僅如此他的愛情也不太理想.
1564年2月12日,米開朗基羅站了一整天來創作《哀悼基督》。14日他開始發燒,18日下午5時,這位傑出的雕塑家兼畫家永遠地離開了人間。

背景人物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  (MichelangeloBounaroti,1475-1564),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米開朗基羅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 
1475年3月6日生於佛羅倫斯附近的卡普萊斯(卡波熱斯),父親是當地的一名法官,脾氣爆烈,但是懼怕上帝。母親在米開朗基羅六歲的時候就死了。他13歲進入佛羅倫斯畫家基爾蘭達約(Ghirlandaio)的工作室,後轉入聖馬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學院作學徒,在那兒他接觸到了古風藝術的經典作品和一大批哲人學者,並產生了崇古思想。時興的新帕拉圖主義和受到火刑懲處的多明我會教士薩伏那洛拉給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影響。米開朗基羅最初本無意做一位畫家,他的志向是成為一位雕刻家,並且只在意"雕"而不在意"塑":像人們掙脫自己的肉體束縛一樣,獲得存在的形式。這正是新柏拉圖主義的教條。

作者介紹

羅曼·羅蘭(1866~1944)是法國著名作家,舉世聞名的反戰主義者。他出生於克拉美西城的一個中產者家庭,自幼喜歡音樂,1886年入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先攻文學,後攻歷史。1895年,羅曼·羅蘭以《現代歌劇的起源》獲博土學位。
20世紀初,羅蘭與年青時候的好友一起舉辦了《雙周叢刊》他們既是作者,又是出版者。15年來,羅蘭在這份叢刊上發表了《群狼》《丹東》《七月十四日》等戲劇和《貝多芬傳》《甘地傳》《米開朗基羅傳》等名人傳記。1916年,他的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獲諾貝爾文學獎,他將獎金全部捐獻給了慈善組織。
薄薄的一冊《貝多芬傳》是最早給羅曼·羅蘭帶來聲譽的。它本是羅蘭創作的《約翰·克利斯朵夫》的副產品,1903年正式問世後,羅曼·羅蘭立即成為法國文學界的知名人土。他隨後發表的《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與《貝多芬傳》是一脈相承的英雄鏇律,三部傳記合稱為《名人傳》

讀後感

每一個英雄的背後,都有著極其沉重的代價和痛苦的經歷。每一個偉人的背後,都有著難以置信的辛酸和苦楚。而米開朗基羅每一件不朽作品的背後,都有由他自己一人背負的孤獨和憂愁。
羅曼羅蘭用真實的筆觸記敘了偉大雕塑家米開朗基羅波折的一生。米開朗基羅小時候就展現出驚人的繪畫天賦,他在一個畫室里學習,他的畫工精湛,連老師都為之嫉妒。米開朗基羅隨即放棄了繪畫轉入了一所雕塑學校。由於宗教信仰的衝突和他自己對雕塑學校的輕視,他開始四處遊歷。在威尼斯,羅馬等名城裡,他的雕塑水平不斷得到了很大提高。當他的實力被一些政界人物發現,米開朗基羅開始被教皇所控制。教皇差遣他為皇室修建陵墓,給教堂畫天頂畫……歷任教皇總是強迫他攜帶著痛苦去做一些他不願去做的工作。後來,米開朗基羅在站了一天創作完《哀悼基督》後,終於因為勞累過度離開了人世。
米開朗基羅一生為了藝術而奔波,其實他在飽受教皇折磨的時候,明明可以通過不再繼續進行藝術創作而中斷這個令他身心憔悴的事情。可是他並沒有,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的痛苦而中斷追求藝術的最高點的道路。這是因為他有一種追求真理的精神,他對未來的藝術發展和人們的生活充滿著信心,這種信念是他不屑創作的動力。在他一生憂難困頓之中,他沒有放棄人間的真、善、美。為了畫天頂畫,他的脊椎嚴重變形;為了追求正義和捍衛自己的宗教信仰,他不惜挨受教皇的鞭撻;更令人震撼的是,他的死因就是站了一天畫《哀悼基督》而體力透支……
作為一個世人眼中行為乖僻的天才雕塑家,極其寡言,還不與人親近。米開朗基羅本應如同印象派畫家高更一樣,與世隔絕,宛如只為藝術而生。其實生活中的米開朗基羅對自己是吝嗇乃至殘酷,但對窮人極為慷慨大方的。他經常將錢財送給那些真正需要卻又難以啟齒的窮人,並且不告訴他的真實身份。米開朗基羅是非常非常善良的,他對社會底層的人物非常關心。他為朋友家女僕的死感到悲痛,經常關心一些窮苦的女性讓她們成家或者進修道院……即使是在米開朗基羅瀕死的時候還是決定把自己的存款施捨給一些窮人。
米開朗基羅的一生是既神聖而又苦難的。他用全部的精神嘔心瀝血的留下不朽的傑作,甚至不惜折磨自己的精神和肉體。他對他的僕人和窮人有著愛心和絕對的信任,將財產放心的留給他們。這是多么偉大的心靈啊!“偉大的心靈猶如高聳的雲峰,在浩然長空之中,在碧波雲海之間,那么偉岸,那么聖潔。”當我們登上這座山峰的時候,我們能夠呼吸到最清新的空氣,他將蕩滌我們心中的陰霾、塵埃……這個偉大的人從來沒有一絲惶恐和顫抖,他的姿態就是那么的桀驁不馴,他從不被困難所擊倒。
正如貝多芬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人啊!你應當自強不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