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學導論》

《科舉學導論》

本書系統地論述了科舉學的涵義、內容、結構,重在科舉學學理的闡發和學術史的梳理,並為科舉學構建出一個基本的理論框架和發展平台。

《科舉學導論》

《科舉學導論》《科舉學導論》

自序

科舉學者,研究科舉之專門學問也。

“科舉學”是一個古老而新鮮的詞語。自從北宋逐漸以“科舉”取代“貢舉”一詞之後,就已開始出現“科舉學”的用法,一直到清末,人們經常提到“科舉學

《科舉學導論》《科舉學導論》
或“科舉之學”。只是古代的“科舉學”是指備考科舉的學問,存在時間近千年;而現代的科舉學則是指研究科舉的學問,出現時間不過十餘年。古今“科舉學”的含義雖然起了變化,目的也不盡相同,但其中也有一以貫之的地方,即鑽研的對象都是科舉。

從隋唐以後,在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仕學生涯中,科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科場成為傳統社會人文活動的首要場域。科舉對中國社會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影響至為複雜,無論是其光彩照人的正面,或是其陰暗灰濛的背面,都反映出科舉時代的政治、教育、文學、社會等各個方面的種種光色。科舉制對古代東亞世界和近代西方文官考試制度也曾產生過深刻的影響。曾經在中國歷史上波瀾壯闊1300年的科舉制,在1905年9月2日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隨著科舉制百年祭成為一個愈來愈近的話題,學術界日益重視反思科舉制的功過和廢科舉的影響。100年來,眾多中外學者從不同學科角度對科舉進行研究,並逐漸形成了科舉學這一國際性的專門學問。

因為中國語言文字的習慣,中國人向來有稱“學”的傳統,往往將較重要的、研究得較多的對象稱之為“學”。如研究《文選》有選學、研究《紅樓夢》

《科舉學導論》《科舉學導論》
有紅學、研究朱熹有朱子學,還有策學、漢學、宋學、閩學、關學之類。這種“學”並非嚴格意義的學科,而只是中國傳統學術中的專門之學。現代科舉學便是在科舉研究歷史悠久、研究對象重要、研究人員眾多、研究成果豐碩的情況下逐漸形成的一門專學,是實至而名歸,是在學顯之後蔚然成學的。它的出現並非任意的生造,而是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也是勢在必行的。

以往的科舉研究一般是分門別類進行的,歷史學、教育學、政治學、文學、社會學、文化史學界都有不少科舉研究成果。各學科多側重各自專門史的貫通,雖然專精,但較少興趣關注其他學科領域的科舉研究,相對缺少會通。而科舉是一個“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制度,如果只從某一種特定的角度去觀察,就可能會出現盲人摸象、各說各話的情況。科舉學則嘗試用一種新的格局、新的構架來論述科舉,力求有所創新。同時從多學科的視野,對科舉進行全方位的研究,就像根據原先不同側面拍攝的平面圖像,重構出一尊立體的雕塑。

科舉學不僅是一個知識體系,而且是一個理論體系。因此本書與一般的科舉研究著作不同,主要不是面面俱到地介紹科舉知識或研究科舉制度,而是在探討科舉學中的一些基本問題,或者說帶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問題。本書重在科舉學學理的闡發和學術史的梳理。自1992年提出科舉學之後,學者已發表了許多科舉學論文,分別從不同的側面論述科舉學。本書則在以往專題研究的基礎上,寫成一本結構較為完善、邏輯更加嚴密的專著。

“學”是一個含義非常豐富漢字。“學者如禾如稻,不學者如蒿如草,”這裡的“學”是指學習。“學乃身之寶,儒為席上珍”中的“學”字,則是指學問、才學。與金錢、權力、地位等身外之物不同,學問與健康是一個人的內在財富,是身內之物,或曰“身之寶”。治學譬如練功,學力有如棋力。一個人的內功強大了,一招一式都自然會體現出力量來。我覺得,“學力”這個詞很有意思,既然我們經常用“同等學力”這種表達方法,如說某人等同於本科、碩士生或博士生的學力,則表明學力是可以衡量的。我認為,學力也包含有學術能力或學問功力的內涵,在等同於學歷之上,還可以有等同於副教授、教授等層次,在中國還可以有等同於院士等層次。這就像圍棋手的段位一樣,高段棋手的棋力與初段的棋力是大不相同的,可以明顯地感覺出來。九段偶爾可能下出低水平的棋,業餘初段也可能有超水平的發揮,但通常九段讓數子給業餘初段最終還是可以贏棋。

做學問需要時間,慢功出細活。趕出來的成果就像催肥的豬或速生的樹,質量或密度總是要差一些。而要有充分的時間來凝鍊學術含量,就必須靜下心來治學。大學教職必須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也就是兼顧講學與治學。據說朱熹

《科舉學導論》《科舉學導論》
他老人家是一日不講學,一日不快樂。我卻不是很喜歡講學,而喜歡做學問,樂意坐下來寫作,或者說是一日不治學,一日不快樂。“人生得法,猶度二世”。能夠天天在學問中沉浸醲郁,含英咀華,豈不快哉!

“海到無處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我很喜歡這句對聯,不僅因為其中隱藏著自己的名字,而且表達出一種宏大氣魄和凌雲壯志。就我的主觀努力而言,試圖將本書寫成一部內容穎異、構思別致的創新力作。也希望本書對“學”的辨析、對專學與學科的異同與分野之探討,對其他傳統文化領域中的專學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至於客觀上是否實現初衷,則有待讀者翻閱本書之後作出判斷。

老子

《科舉學導論》《科舉學導論》
有言:“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做學問會日日精進,科舉學也會漸漸成長。相信再過幾十年之後,或者在一百年之後,科舉學必將進入一個更為壯闊的境界。

目錄

自序……………………………………………………………………………1
緒論一門引人入勝的專學……………………………………………………1
第一章科舉學引論……………………………………………………………7
第一節科舉學的涵義……………………………………………………7
第二節科舉學的性質……………………………………………………13
第三節科舉學的特點……………………………………………………16
第二章科舉學綜論……………………………………………………………23
第一節 科舉學的範疇……………………………………………………23
第二節 科舉學的內容……………………………………………………29
第三節 科舉學的旨趣………………………………………………………33
第三章科舉學史論……………………………………………………………38
第一節古代科舉學………………………………………………………38
第二節現代科舉學………………………………………………………45
第三節東亞科舉學………………………………………………………54
第四節西方科舉學………………………………………………………60
第四章科舉起源論……………………………………………………………65
第一節 科舉釋義……………………………………………………………65
第二節察舉為科舉論………………………………………………………72
第三節隋代起始論…………………………………………………………79
第四節唐代起始論…………………………………………………………91
第五章科舉時代論……………………………………………………………95
第一節隋唐科舉時代……………………………………………………95
第二節兩宋科舉時代……………………………………………………100
第三節明清科舉時代……………………………………………………104
第六章科舉存廢論…………………………………………………………111
第一節存在原因論………………………………………………………111
第二節科舉革廢論………………………………………………………117
第三節科舉平反論………………………………………………………121
第四節科舉復活論………………………………………………………132
第七章 科舉人物論……………………………………………………………137
第一節 秀才論…………………………………………………………137
第二節 舉人論…………………………………………………………140
第三節 進士論…………………………………………………………144
第四節 狀元論………………………………………………………………150
第八章 科舉政治論…………………………………………………………155
第一節科場與統治………………………………………………………155
第二節科舉與政治……………………………………………………161
第三節同年與朋黨……………………………………………………166
第九章科舉教育論……………………………………………………………173
第一節 科舉與教育………………………………………………………173
第二節科舉學位論………………………………………………………182
第三節自學考試論………………………………………………………190
第四節智力測驗論………………………………………………………199
第十章 科舉文學論……………………………………………………………205
第一節詩賦與策論………………………………………………………206
第二節八股文

《科舉學導論》《科舉學導論》
……………………………………………………………213
第三節狀元戲與小說……………………………………………………225
第十一章科舉社會論…………………………………………………………232
第一節科名階層論…………………………………………………………233
第二節社會流動論…………………………………………………………236
第三節科第風俗論…………………………………………………………246
第十二章科舉文化論…………………………………………………………256
第一節科舉與經學………………………………………………………257
第二節科舉與史學………………………………………………………264
第三節科舉與西儒………………………………………………………269
第四節科舉與科學………………………………………………………273
第十三章科場法規論…………………………………………………………280
第一節 科場條例論………………………………………………………280
第二節 貢院論……………………………………………………………285
第三節科場案……………………………………………………………296
第十四章 科舉地理論…………………………………………………………308
第一節 解額與南北卷……………………………………………………308
第二節 分區定額與冒籍…………………………………………………316
第三節 科舉人才的地理分布……………………………………………324
第十五章科舉術語論…………………………………………………………329
第一節 科舉術語………………………………………………………329
第二節 科舉典故…………………………………………………………334
第三節 科舉
《科舉學導論》《科舉學導論》
概念…………………………………………………………338
第十六章 科舉文獻論…………………………………………………………341
第一節 題名錄與登科錄………………………………………………342
第二節朱卷論…………………………………………………………348
第三節闈墨與試卷……………………………………………………351
第四節其他科舉文獻…………………………………………………353
第十七章科舉東漸論………………………………………………………360
第一節賓貢進士論…………………………………………………………360
第二節日本科舉論………………………………………………………367
第三節韓國科舉論………………………………………………………371
第四節越南科舉論………………………………………………………375
第十八章科舉西傳論…………………………………………………………380
第一節西傳說的由來…………………………………………………380
第二節法英美的借鑑…………………………………………………384
第三節西傳說的確立…………………………………………………391
餘論21世紀的顯學………………………………………………………398
附錄一 新印科舉古籍目錄……………………………………………………405
附錄二 科舉學著作目錄………………………………………………………413
附錄三 科舉研究學位論文目錄………………………………………………431
參考文獻………………………………………………………………………436
後記……………………………………………………………………………46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