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方圓》

《社會方圓》

《社會方圓》欄目自2000年4月17日開播以來,以貼近觀眾的節目風格受到了廣大觀眾的歡迎喜愛,收視率不斷上升,目前,它已播出了近20期節目,《空白的等待》、《千里追蹤假幣》、《法官“討債”》、《聾啞人販賣人口案》、《失落的花季》、《他殺了兒子》等節目,有的講述了發人深省的案件,有的剖析了複雜的法律關係,有的則通過一個案例展示了人性中美與醜的變奏。

簡介

社會方圓社會方圓
《社會方圓》電視欄目是上海市法制宣傳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市司法局、上海有線電視台為落實市委、市政府領導關於加強法制宣傳的陣地建設的指示而聯合創辦的一檔法制類專題電視欄目。
《社會方圓》欄目的開播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等有關方面領導的大力關心和支持,市委副書記、市法制宣傳教育領導小組組長龔學平為欄目題寫了片名,市委宣傳部長、市法制宣傳教育領導小組副組長金炳華、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法制宣傳教育領導小組副組長漆世貴、副市長、市法制宣傳教育領導小組副組長馮國勤、市政府副秘書長柴俊勇(時任市委政法委秘書長)欣然擔任了欄目的顧問,市司法局局長繆曉寶和上海有線電視台台長周澍鋼擔任總監製,市司法局副局長楊全心、上海有線電視台副台長高韻斐擔任該欄目監製。

內容

《社會方圓》欄目自2000年4月17日開播以來,以貼近觀眾的節目風格受到了廣大觀眾的歡迎喜愛,收視率不斷上升,目前,它已播出了近20期節目,《空白的等待》、《千里追蹤假幣》、《法官“討債”》、《聾啞人販賣人口案》、《失落的花季》、《他殺了兒子》等節目,有的講述了發人深省的案件,有的剖析了複雜的法律關係,有的則通過一個案例展示了人性中美與醜的變奏。
長期以來,法制類電視專題節目被簡單地理解成刑事案件以及偵破過程,這一觀念目前正慢慢得到轉變,其實,法制類電視節目的內涵可以很深,外延可以很大,這一點是《社會方圓》欄目自創辦以來就不斷探索和求證的。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很多糾紛或矛盾並沒有經過司法程式,但這些社會故事往往蘊藏深刻的法制內涵,那些滲透在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行政執法,那些老百姓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其實都涉及到某個或幾個方面的法律關係,完全可以運用法律法規加以分析,這些和大量的刑事、民事、行政等各類案件今後將一直是《社會方圓》選題的目光所指向。
《社會方圓》欄目自2000年9月1日起,將擴版為每周兩期,每周一、周四晚有線新聞財經頻道(二套)7:30首播,當天夜裡12:05重播,周三下午5:15,周六下午11:30重播。《社會方圓》欄目擁有一個年輕的創作集體,欄目組的所有人員平均年齡不足三十歲。他們分別來自各個高等院校的新聞、法律、中文、影視等專業,大部分人擁有豐富的電視工作經驗和紮實的法律基礎知識。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富有激情的創作集體渴望能與廣大觀眾有更多的交流,同時歡迎有關司法機關、廣大律師和觀眾將你們認為是有法制宣傳意義、具有新聞價值、具有人文和法制文化內涵的典型案例或其他事件線索提供給節目組。

幕後故事

“法律視角人文情懷”,隨著主持人陳颯兩句熟悉的開場白。有限新聞財經頻道的《社會方圓》每逢周一、周四19:30準時與觀眾有約。該欄目自今年4月17日開播以來,創下了不錯的收視率,並於今年9月1日由每周一次增加到兩次。據統計,目前已經播出了《飄落的花季》、《空白的等待》等30餘期節目。節目再向人們剖析一個個發人深省的法律故事,透視一個個複雜深刻的法律內涵的過程中,也包含著點點滴滴的幕後故事,以及編導的心情故事。
製作《楊陽的故事》對於編導徐華而言,並不是意見輕鬆的事。上下兩集總計30分鐘的片子,光素材帶就拍了近500分鐘,然而真正讓攝製組感到沉重的並不完全是工作量,而是年僅11歲的小楊陽不幸的遭遇。楊陽的父母因吸毒、販毒分別判刑和勞教,當民警發現他時,瘦骨嶙峋的小楊陽流浪於街頭,衣衫襤褸。民警先後和他的外婆、爺爺、大伯等聯繫,但誰都不肯收留他。為了解決楊陽的撫養問題,街道在無奈之下將外婆告上法庭。
楊陽的事最後總算有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結局。但這樣殘酷的現實讓楊陽幼小的心靈過早地體驗到人世的辛酸冷暖。徐華對他先後判若兩人的眼神記憶猶新。"當初被領到警署的時候,他的眼神閃爍不定,充滿惶恐。出走後第二次被帶回到養老院時,他的眼睛裡滿是牴觸和反抗。他的眼睛死死地盯著攝像機的樣子,讓所有在場的人心理不是滋味。"當攝製組兩年之後再見到楊陽時,人們注意到他的眼神安詳多了,當徐華問他是否會有一天和父母重新生活在一起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一定會的"。語氣充滿希望,但說話當中摻雜的一聲沉重嘆息,讓編導深為感慨。
社會需要法律來約束和規範,但社會生活中的很多矛盾和糾紛並不需要通過司法程式來解決。在這些故事中往往蘊含著深刻的法律內涵,正是在這一點上,《社會方圓》擺脫了其他法制類節目在選題上的局限。
《飄落的花季》時攝製組的女編導王征完成的。這是她拍的最累最辛苦的一次,同時也是給她很打震撼的一次。17歲的王某在男友家吸毒致死,這出人間悲劇是緣於父母離異。王伶自幼便生活在鬱悶和空虛中,她早早輟學尋求刺激。有一天,神秘的"男友"的出現為她帶來了渴望的"愛情",也帶來了海洛因。從此,王伶便走上了這條不歸路。拍完這部片子,王征久久未能從內心的震顫中解脫出來。有時走在大街上,看見那些與王某一樣的年輕女孩,她禁不住會想,多么美好的青春,多么美麗的少女,王某曾經不也是其中一員嗎?
再如《犯罪背後的隱情》中,當事人趙生為了一段虛無縹緲的感情,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到底是什麼心理使他鋌而走險,疑問牽動著編導的思緒要去追根溯源。離婚時奪子之戰的激烈、曲折和痛苦以前只有在文學作品中才能體會得到,然而《奪子戰爭》的場面讓編導真實地感受了一回。
其實,這樣的故事又何止上面提到的這些?每一集的背後無不隱藏著一個個動人且發人深省的故事,“法律視角、人文情懷”是欄目的視點和立足點,也是節目最打動觀眾之處。

電視台法制節目薈萃

從1998年中央電視台《今日說法》欄目開播到1999年長沙政法頻道悄然亮相,再到中央電視台七頻道的《法制編輯部》。中國電視法制節目是伴隨著我國法制不斷完善而逐步發展起來的。中國法制化進程正在加速前進,大眾對法制信息的需求日益旺盛。電視法制節目已撐起社教節目的半壁江山,成為中國電視傳播領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