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羅雪山》

《碧羅雪山》

《碧羅雪山》是廣西電影製片廠傾力拍攝的一部反映雲南怒江地區少數民族傈僳族村民生活的影片,是一部純藝術片。它講述人與熊、人與自然的環保故事。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碧羅雪山》《碧羅雪山》

電影《碧羅雪山》是根據云南籍全國著名作家存文學的長篇小說《碧羅雪山》改編的同名電影,張傑導演,汪普則娜真葉積阿迪等主演,2010年6月17日在中國上映,片長98分鐘。這部投資不到400萬元的小製作影片憑著“質樸感人的情感訴說”讓觀眾有了共鳴。

劉傑導演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曾任《十七歲腳踏車》等攝影指導,導演處女作《馬背上的法庭》獲得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後出任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單元評審,他導演的《碧羅雪山》、 《透析》曾被《南方周末》評為最不應忽視的年度國產電影。

電影《碧羅雪山》用戲劇手法真實的反映了少數民族同胞的生活以及與世隔絕的無奈——碧羅雪山下的大峽谷,怒江水在深深的谷底奔騰不息,江邊山上的一個傈僳族小村莊因木扒的婚禮而顯得熱鬧非常。不過讓迪阿魯煩心的是,附近山上的黑熊時常出沒毀壞莊稼,咬死牲畜,但傈僳族供奉的祖先就是熊,無法獵殺保護村民。最後,村民們依依不捨地搬離了祖祖輩輩居住的大山的故事。

劇情簡介

故事講述了碧羅雪山下的怒江邊,傈僳族小村莊世代拜熊為祖,近年來,熊多成患,影響村民生計。青年迪阿魯愛著同村姑娘吉妮,吉妮的哥哥因偷剝了國家保護植物紅豆杉樹皮而被抓。為救兒子,父親要把吉妮嫁給村裡的混混換取彩禮。吉妮求戀人迪阿魯趕快迎娶自己,以幫助家庭擺脫困境,但迪阿魯的爺爺——村裡的族中長老,卻要迪阿魯依照當地的傳統娶寡嫂。吉妮在絕望之中,決定走向深山,以身飼熊,以此換得政府補償……村里歷此創傷,不得不順應號召,離開家園,向山外遷徙。

幕後花絮

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大獎參賽影片《碧羅雪山》在滬舉行媒體見面會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大獎參賽影片《碧羅雪山》在滬舉行媒體見面會

·一個好故事到好電影

廣西電影製片廠攝製出品的《碧羅雪山》能如此精彩,首先得益於有一個好的故事。李華榮就是發現這個故事的人。李華榮介紹,他與雲南省著名作家存文學是好朋友,2006年一次開會機緣,存文學給他看了小說草稿。“當時稿子還沒有列印裝定好,我是流著眼淚把小說看完的。這是一個非常沉重、樸實的故事,當時我就決定要拍成一部電影。”小說改編成劇本的過程也十分辛苦,從2006年到2009年三年時間裡,整整修改了十餘次才最終成形。

·全部啟用非職業演員

2008年9月,廣西電影製片廠找到劉傑,讓他根據存文學的原著《碧羅雪山》拍攝一部獻禮片。劉傑回憶:“我們去得是雲南最偏僻的村子,再往前走就是西藏了,翻過山去就是緬甸。因為語言不通,和當地人沒法交流。其實有點像社會調查,進行了一個月的拍攝,我決定換演員,之前的就白拍了。”

為了保持原汁原味,《碧羅雪山》的演員全部啟用非職業演員。電影中所有的演員都沒有拍過電影,甚至男女主角都沒上過學,更沒見過攝影機了。獲得上海電影節特別嘉獎娜真葉是騙來的女主角,導演劉傑說:“剛找到娜真葉的時候,她甚至沒有乘過車,也沒有看過電影。我們跟她說要演電影后,娜真葉哭著逃走了。我們後來騙她說我們要住到她家裡,吃光她家裡的東西,她菜答應給我們演電影。

·喝高興了才好拍電影

電影拍攝地點位於距離西藏十分鐘車程、距離中緬邊境10公里車程的碧羅雪山下的大峽谷。《碧羅雪山》的對白幾乎全部都是傈僳族語言,幾位演員基本不懂漢語,拍攝全程都要翻譯,語言障礙也是一大困難,由於語言不通,劉傑導演和演員之間靠眼神、笑容來交流,通過翻譯來傳達意思,如果沒有翻譯,他連演員剛剛念的台詞對不對都不知道。

導演劉傑說,在碧羅雪山拍攝對導演的要求是“得特別能喝酒”。“當地人熱情,但你要他們幫你拍電影,得把他們喝高興了。在當地最多一次,一桌五六個人一起喝了11斤白酒。”

相關影評

《碧羅雪山》劇照《碧羅雪山》劇照

影片《碧羅雪山》通過一個村落“生態遷移”的故事,折射出發展觀念影響下少數民族區域的人心世態,展現了少數民族地區在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國家、社會和傳統宗族之間的複雜關係,同時沒有忽視全球化的在場。整部電影蘊含了豐富的社會文化信息。該影片還突破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中常見的將少數民族形象“奇觀化”和“他者化”的弊端,為未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生產設立了新的藝術標尺。

由於影片跨文化的題旨,冷靜呈現的手法,加上畫面很美、人物純樸,不少人將其稱之為“原生態”電影。《碧羅雪山》的表現手法是自然主義的,但其實充滿技巧。僅舉一例,木扒的妻子過門後,晚上和木扒的妹妹在篝火邊玩鏡子,木扒發脾氣,說:“我娶你幹嘛啊?我是為誰娶的老婆啊?”之後木扒的妻子放牛時,牛掉下山溝摔死,她因此被木扒的父親大罵。木扒二話不說拿出四千塊錢,讓父親拿著別再罵人——老爺子立刻喜笑顏開,說那快去弄點牛肉來吃吧(這裡全場爆笑)。而沒過多久,木扒的妻子就大了肚子……沒有一場戲表現木扒的妻子從不願同房到小鳥依人,但風輕雲淡下,其實都是故事。更別提木扒給父親的錢,正是他偷紅豆杉樹皮所得,為推動之後的劇情埋下了伏筆。

而片中人物的純樸,其實也來自導演對非職業演員的出色調動。該片的女主角連電視都沒看過,更別說電影了;片中的那些家庭成員,其實來自不同的地方,卻演出了親人的感覺。《碧羅雪山》在上海電影節拿下評審會大獎、最佳導演獎是實至名歸,而評審會特別嘉獎片中的男女主角,則更證明了劉傑的出色。
一個令人意外的事實是,《碧羅雪山》是廣西電影製片廠籌備多年的獻禮片。他們能有勇氣如此支持劉傑,以毫不主鏇律的方式完成這個項目,令人敬佩。當然,也正因其特殊的製作背景,劉傑才有可能獲得如此之大的支持——想想那些要從山裡走幾個小時才能來的演員,想想那些熊的戲,其他人恐怕再難複製了。
不過,放在更大的範疇來看,《碧羅雪山》也並非十全十美——它似乎過於符合此類藝術片的敘事模式了;而片中男主角的哭喊、女主角見到黑熊那一笑的特寫,都稍有破壞全片節制的情感表達之嫌。當然,與此次參加上海電影節的絕大多數華語電影相比,《碧羅雪山》的藝術水準明顯和它們不在一個檔次,高出不止一個級別。

影片榮譽

2010年7月,電影《碧羅雪山》在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導演獎、最佳音樂獎、評審會大獎以及評審會特別嘉獎四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

2011年4月28日,電影《碧羅雪山》獲得18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評審會大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