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意思》

《真有意思》

《新周刊》有個欄目叫“總編訪談錄”,總編封新城把這些訪談整合成冊,出版了《真有意思》。書中匯集了33個人物訪談。

基本信息

簡介

《真有意思》《真有意思》

本書為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總編訪談錄”欄目的結集,共收入33位人物的訪談:于丹、萬捷、馬國力、尤倫斯、葉京、白雲峰、朱其、劉小東、劉春、許知遠、任建新、李子勛、李想、吳思、吳曉波、陳宇、陳侗陳魯豫、張伯海、張棣、周春芽、洪晃鄭沛芳、倪捷、胡潤唐駿、徐剛、徐瑩、蔣方舟、裴諭新、樓雲、黎瑞剛、樊建川。用給本書作序的于丹的話來說,“這些天上地下各路神仙大腕都在老封面前呈現出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東西”。

書評

《真有意思》《真有意思》

讀完于丹,我感慨,女人總歸是女人。此話怎講?沒當母親前,我相當鄙視那些開口閉口“我家孩子怎么怎么樣”的女人,稱她們是“庸俗的婦女”,並曾對其中一位直言:千萬不要成為那樣,你家的孩子就是你家的,別人其實不愛聽。後來,我有了孩子,努力不讓自己成為“庸俗的婦女”,克制自己不在旁人面前炫耀“我家孩子怎么怎么樣”。但隨著孩子一天天地長大,想炫耀的內容越來越多,終有忍不住的時候。
于丹的訪談,三分之一內容在談孩子,直談到餵奶。她為自己親自哺乳而驕傲:“我是我孩子的糧食……”長長的兩頁篇幅,話癆到封新城沒插進一句話。這就是女人,再智慧的女人也躲避不開孩子這一話題。但是真實,還原一個真實的于丹,她聰明、睿智,但用她自己的話說“我就是我媽媽的女兒和我女兒的媽媽”。
陳魯豫,也是做訪談節目的,此次被訪談。對她,我沒有感情上的偏向,但對她強調女人要“優雅地變老”相當地贊同。
樊建川,與他的博物館緊密相連。建川博物館我去過,受到震撼並感覺沉重。博物館群落的設計、展品的蒐集與布展細節、包括館內的文字說明,都讓我對樊建川佩服不已,我竟然看到了“包頭市革命委員會烏素圖辦事處”的牌牌,並興奮地與之合影,感覺像時空穿越。
看《真有意思》還有一個原因,是我也喜歡寫人物專訪。總結旁人的智慧與精華來豐富啟迪自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但我發現,《新周刊》的訪談與我們黨報的訪談有著很大的不同。首先,雜誌篇幅長,我們報紙篇幅短。《新周刊》只是整理談話內容,基本不會改動,所以,包括訪談者的口氣、斷句都保持原樣,讀者也可以讀出原汁原味的對話。但報紙不同,只能上1500-2000字,需要加工精減訪談內容,在較短的篇幅中,納入儘可能多的內容,很見記者文字功力。
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訪談者的提問。有什麼樣的問,就有什麼樣的答。
封新城對話題的設計,不在意什麼熱點、敏感度、聚焦點……而是在努力對受訪者了解後,巧妙地提煉了能夠開啟心扉、直掏心窩子的話題。確如中國期刊協會前會長張伯海在序中所言:訪談雖少有傳奇性,卻蘊含著誘人的思想智慧和脈動的人情味。

總編訪談

《真有意思》總編《真有意思》總編

TO:書名《真有意思》是什麼意思?
封新城:本來叫《我們時代的畫外音》,後來覺得太正,恰好碰到于丹,她說“千萬別這樣,這樣你就瘋了!”於是開始反向思維,咂摸出了這么一個口語化的名字。
TO:為什麼把于丹放在第一位?因為她最有意思嗎?
封新城:其實是按筆畫來排序的,所以于丹看了書後說“我姓於真占便宜”。當時整篇訪談里雖然幾乎沒有談一點國學啊、美學啊,而只是聊生活、媽媽呀孩子呀。可我聽得過癮,她也說得過癮,是一些有趣的側面,卻才是最常態的她。
TO:目前選錄的這些人里,讓你印象最深的有哪些?
封新城:肯定有于丹,因為那次訪談我們成了非常親密的朋友。還有任建新,中國化工集團老總。他是我23年前的一個採訪對象,23年後在央視經濟人物評選上重逢,在時空穿越上這是一次很大的人生體驗。還有吳思,典型的學者型人士。我不能把採訪搞成一個學者和另一個學者的對話,起先也很忐忑,還拉了校友十年砍柴一起去。但吳思很懂得和媒體溝通,那一次訪談出乎意料得默契。
TO:怎么確定人選?
封新城:這是讓我最頭疼的地方,過於熱門我不感興趣,也有很多是突發奇想。比如許知遠,當時鎖定的70年代人群有很多,我就覺得我肯定能跟他聊出東西。還有建茂德公草堂的陳宇,那是私下和朋友玩時發現的,主動找他要做訪談。一年之後,他成了大量媒體追逐的採訪對象。
TO:總編做訪談也會像記者那樣做功課嗎?
封新城:當然要做。作為一個老傳媒人,從當年的準備到現在是不一樣的,為何西方大量做傳媒的都是上年紀的人?閱歷太重要了。有時候只是點一下頭,或“嗯”一聲,也能打開對方水龍頭。不在於你多么精心構思了一個刁鑽的出人意表的詞。有趣的採訪其實是一場談話。挑戰反而來自,做訪談你首先是個記者,可是掛一總編訪談錄,既給對方壓力,也給自己壓力。後來想,我都四十五六了,儘可能以這樣一個年紀的感受去感受對方,獲得一些不同的東西。
TO:您算60後,訪談的對象從30後到80後,你都怎樣把握他們內心?
封新城:任何一個記者總會遇到不同年齡的人,有一個好處,如果我年齡大,採訪年輕的我會像占便宜。就像許知遠,他很有個性很有才華,我內心非常賞識。但卻要把他當作一隻70年代的麻雀解剖,他很不喜歡這種說法,但我這么一個有點匪氣的人對他壓制性開始採訪,他也沒辦法。後來為此寫了一篇部落格就叫《粗暴的閒談》。蔣方舟也是,怯生生地問我可以這么說嗎?其實我也怯生生,我覺得這孩子深不可測,不知道有沒有能力跟她對上話。她的老師後來給我說從來沒有了解過這樣的蔣方舟。
TO:有沒有你“被占便宜”的時候?
封新城:比如洪晃,她很生猛。而且當時是讓她和鄭沛芳來談情說愛,這我不是強項啊。結果我變成主持人了,基本上就屬於被占便宜了。
TO:張海兒也給這書添彩不少吧?
封新城:張海兒的確是大師級的攝影師,一般一個採訪我用兩個小時,他至少也用兩個小時。總編訪談錄其實是兩個老東西的合作,一起讓第三個人變得更有意思。

社會各界人物書籍大盤點(一)

風雲變幻,宕盪起伏,更為眾多的人物提供了指點江山,各領風騷的歷史舞台。所以,在近代史研究中,人物的研究始終占有突出的地位。本期任務就介紹社會各界人物相關書籍。
《中國男生最崇敬的偶像》
《知道點中國名人》
《精神王國的求索者:文化名人採訪錄》
《中國宗族史研究入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青瓷紅釉:民國的立愛與鍾情》
《大人物的小故事》
《開國元勛的子女們——哈軍工高幹子女傳記》
《大師底片中國最重要的課本人物經典瞬間》
《往日瑣事》
《克洛岱爾情結:卡米耶與保羅的一生》
《民國風流》
《鄒魯回憶錄》
《中國名人故事》
《偉大人物五分鐘傳記》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中國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
《影響學生一生的100位世界名人》
《亂世之鞭:中國歷史上最有爭議的30個人》
《洋人舊事——影響近代中國歷史的外國人》
《扒著門縫看歷史》
《真有意思》
《苦境——中國近代文化怪傑心錄》
《不可不知的2000箇中外名人》
《百年五牛圖》
《名人傳:經典譯林》
《偉大的猶太人》
《風情動春秋:傳奇女子》
《錢幣界名人逸事》
《民國報人——新聞史上的隱秘一頁》
《美人傾國——帝王紅顏的不了情愁》
《魯迅三兄弟》
《名士風流》
《蔣介石評說古今人物》
《紀德文集》
《中外名人故事》
《一代名士張伯駒》
《魯迅評點古今人物》
《面孔:魯豫有約-說出你的故事》
《性格鑄造歷史》
《京華人物》
《美國華人群英錄》
《維基解密:阿桑奇和他的解密王國》
《大師的側影》
《最愛的男子》
《大中國上下五千年》
《領袖們》
《新華文摘精華本》
《與偉人談心——百年暢銷版》
《人氣魯豫有約》
《資本主義的法律基礎》
《民國民人的最後結局》
《影響人類歷史進程100名人排行榜》
《世界盡頭的發現大航海時代的歐洲水手》
《美第奇家族興亡史》
《韻冽看風流》
《妃嬪浮華錄:36位皇后的愛恨情仇》
《家在雲之南:憶雙親,記往事》
《楊瀾訪談錄2》
《三大師傳》
《讓未來記住今天》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千手拂雲,千眼觀虹:季羨林、錢學森、楊絳、侯仁之、陳省身、黃萬里的人生比較》
《一生應結識的25個人》
《歷史上那些女人們》
《瞧、這些女人》
《感動中國: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世界名人百傳》
《20世紀中國報人的風采軼事》
《傅譯傳記五種》
《合肥四姊妹》
《偉大的人物》
《民國大腕》
《我們的她們》
《也同歡樂也同愁》
《小崔說事》
《林徽因與梁思成》
《天下女人之美麗綻放》
《希臘羅馬名人傳》
《銀行家》
《人物誌》
《名人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