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與梁思成》

《林徽因與梁思成》

《林徽因與梁思成》內容簡介:林徽因與梁思成皆出身名門,從小受到良好教育,青年時期留學美國,受到西方先進文化的洗禮。兩人學成歸國後,本該大展宏圖,然而,接連而來的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使他們的生活陷入了顛沛流離之中。儘管身處惡劣環境,他們仍不放棄對事業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 林徽因在其短暫而絢麗的一生中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美妙詩文,梁思成則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建築事業。這本傳記,以細緻客觀的筆觸,展示了林徽因與梁思成這對伉儷的傳奇人生。 費慰梅寫這本書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追述林徽因與梁思成在特殊年代的際遇和使命,也為了紀念他們的成就、創造力、仁慈,以及支撐他們勇氣的幽默感。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 名:林徽因與梁思成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2月1日)

外文書名: Liang and Lin,Partners in Exploring China's Architectural Past

平裝: 256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511813763, 9787511813763

條形碼: 9787511813763

商品尺寸: 20.8 x 14.8 x 1.6 cm

商品重量: 322 g

ASIN: B004GJVYLK

B004GJVYLK

內容簡介

封面封面

林徽因與梁思成皆出身名門,從小受到良好教育,青年時期留學美國。受到西方先進文化的洗禮。兩人學成歸國後,本該大展宏圖,然而,接連而來的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使他們的生活陷入了顛沛流離之中。儘管身處惡劣環境,他們仍不放棄對事業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

林徽因在其短暫而絢麗的一生中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美妙詩文,梁思成則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建築事業。

費慰梅寫這本書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追述林徽因與梁思成在特殊年代的際遇和使命,也為了紀念他們的成就、創造力、仁慈,以及支撐他們勇氣的幽默感。

作者簡介

費慰梅(WilmaFairbank,1909—2002)研究中國古代藝術與建築的美國學者,出身哈佛世家,是美國著名漢學家費正清(JohnKingFairbank)的夫人;抗日戰爭期間,曾在重慶任美國駐華使館文化參贊。同為艱難亂世的親歷者,兼具親密摯友的特殊身份,費慰梅也許是最有資格講述林徽因與梁思成傳奇故事的人。費正清夫婦與五四時期的知識精英交往甚密。他們來到中國後大約約兩個月,便遇到了梁思成和林徽因,一見如故。費正清夫婦的中文名字,即由梁思成所取。這兩對夫婦亦成為終身好友。

目錄

作者前記

代序

第一部 啟蒙時期(1901—1928年)

1.梁家長子

2.林家掌上明珠

3.歲寒三友圖

4.遨遊建築天地間

5.留學歸來

第二部 多方面的成就(1928—1937年)

6.東北大學開天闢地

7.徐志摩之愛與死

8.建築史學家

9.尋找古建築

10.太太的客廳

11.應縣塔、趙州橋

編輯推薦

《林徽因與梁思成》:

時隔半個世紀,來自大洋彼岸的深情追憶……

“徽因人長得美,個性又活潑。思成則比較內斂些。他彬彬有禮,十分聰敏,偶爾還展現古怪的機智。他倆都會說兩國語言,通曉東西文化。徽以她的健談和開朗的笑聲來平衡丈夫的拘謹。”

著名漢學家史景遷作序力薦!

文摘

一九二〇年夏天,徽因離開了北京,隨父親走過半個世界,來到倫敦。國際聯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創立,各國紛起效仿,中國也成立了中國國際聯盟同志會。林長民是發起人之一,又兼任理事。他為了國聯的事務常駐倫敦,便把女兒帶去做伴。徽因在上海和北京的學校里學會了英文,這使她不僅成了悅人的伴侶,而且是個有用的助手。她在倫敦的聖瑪麗女子學院(St.Mary’s Collegiate Sch001)繼續讀書,很快就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

在政局漸趨穩定後,世界各地人士雲集倫敦。徽因扮演父親的女主人,每天接待許多前來向父親致敬的中外人士。這種社交活動對她的影響,顯然和正規教育同等重要。

其中一個重要訪客是徐志摩。他通過老師梁啓超在倫敦認識了林徽因父女。他是浙江一位著名銀行家的兒子,早年鑽研過古書,一九一五年結婚,有一個兒子。他把妻子和孩子交給父母親照顧,從北京大學畢業後,一九一八年赴美深造。徐志摩在美國到底學了什麼,似乎始終是個疑問。第一年他插班進入麻薩諸塞州渥斯特(Worcester)的克拉克大學(Clark University)選修經濟學和社會學,第二年轉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政治學。第三年,歐戰已經結束,他憑著一股衝動放棄美國學業,漂洋過海到了英國。本來,他打算到劍橋大學跟著他心儀已久的伯特蘭·羅素讀點書。他在一九二。年十月越過大西洋抵達倫敦,人家告訴他,羅素已於幾年前遭劍橋除名,目前人已在前往中國講學途中。

後記

一段城牆和一本書的源起

老北京火車站外,有一段牆。是當年拆北京城,一小段意外保留下來的古城牆,斑駁的灰色像清晨的殘夢,訴說著幾許無奈,幾許蒼涼。

北京朋友帶我去看那一段殘留下來的城牆時,天空還飄著雪,空氣寒沁沁,聽朋友講述關於古城牆的故事,我望著落日餘暉中滄桑的牆面,心思飄忽了幾秒鐘。那是我第一次踏上中國大陸的土地,第一次聽到梁思成與林徽因的事跡,它深深牽動著我。

這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

一九四八年,共產黨兵臨北京城下,曾請教梁思成炮轟要避開哪些古建築,然而到了一九五。年,建國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翻新北京城,就是拆牌樓、拆城牆。身為中國第一位建築史學家,梁思成極力向政府爭取保住城牆,終究失敗,牆還是拆了,一堵堵轟然倒下,泥灰進裂開來,紛紛揚揚。直到許多年後,有人發現還有一小段城牆沒有被拆掉,是當年修老北京火車站的時候,工人的房子把那段牆當成了後牆,房子一直在,牆也就一直沒有拆,所以意外地保留了下來。

媒體推薦

“作為有資格記載這個故事的唯一人選,費慰梅為我們展示了那個特殊年代的一幅動人畫面……”

——《紐約時報》(New YorkTimes)

“掩卷難忘!”(Noonewho readsitwiIlforgetit)

——《波士頓環球報》(BostonGlobP)

序言

笑靨如花,任她嬌枝凋零

倘若我們從遠處俯視二十世紀的中國歷史,便不難發現,這是一個驚人虛擲的世紀:虛擲了機會,虛擲了資源,也虛擲了生命。外敵侵占的苦痛,再加上國內政治的惡化,怎么可能產生有序的國家建設?個人的創造力、知識的探索,又怎么可能廣泛流行?

梁思成與林徽因的故事,從一開始似乎就印證了上述悲觀省思。一次又一次地,這個世界就是不留給他們任何呼吸的空間。然而,在費慰梅的筆下那些動人而親切的生活片斷里,我們更加感受到,他倆情篤而慌亂的婚姻生活中進發的生命之光。我們仿佛聽見,他們高朋滿座的客廳里,杯底喝盡,連珠的笑語中浮沉著杯盤碰撞的響聲。我們仿佛看見,他們細心研究恢復古建築典籍的本來面目,靈巧的手指駕馭掌中那支筆穿梭於技術細節之間,無論中英文,遣詞一樣典雅。我們還看到,已經消失的中國古建築終於在民族意識中重新獲得了其應有的地位。我們也感受到,他們在漫長的疾病苦痛中從未放棄的幽默和剛毅。

社會各界人物書籍大盤點(一)

風雲變幻,宕盪起伏,更為眾多的人物提供了指點江山,各領風騷的歷史舞台。所以,在近代史研究中,人物的研究始終占有突出的地位。本期任務就介紹社會各界人物相關書籍。
《中國男生最崇敬的偶像》
《知道點中國名人》
《精神王國的求索者:文化名人採訪錄》
《中國宗族史研究入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青瓷紅釉:民國的立愛與鍾情》
《大人物的小故事》
《開國元勛的子女們——哈軍工高幹子女傳記》
《大師底片中國最重要的課本人物經典瞬間》
《往日瑣事》
《克洛岱爾情結:卡米耶與保羅的一生》
《民國風流》
《鄒魯回憶錄》
《中國名人故事》
《偉大人物五分鐘傳記》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中國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
《影響學生一生的100位世界名人》
《亂世之鞭:中國歷史上最有爭議的30個人》
《洋人舊事——影響近代中國歷史的外國人》
《扒著門縫看歷史》
《真有意思》
《苦境——中國近代文化怪傑心錄》
《不可不知的2000箇中外名人》
《百年五牛圖》
《名人傳:經典譯林》
《偉大的猶太人》
《風情動春秋:傳奇女子》
《錢幣界名人逸事》
《民國報人——新聞史上的隱秘一頁》
《美人傾國——帝王紅顏的不了情愁》
《魯迅三兄弟》
《名士風流》
《蔣介石評說古今人物》
《紀德文集》
《中外名人故事》
《一代名士張伯駒》
《魯迅評點古今人物》
《面孔:魯豫有約-說出你的故事》
《性格鑄造歷史》
《京華人物》
《美國華人群英錄》
《維基解密:阿桑奇和他的解密王國》
《大師的側影》
《最愛的男子》
《大中國上下五千年》
《領袖們》
《新華文摘精華本》
《與偉人談心——百年暢銷版》
《人氣魯豫有約》
《資本主義的法律基礎》
《民國民人的最後結局》
《影響人類歷史進程100名人排行榜》
《世界盡頭的發現大航海時代的歐洲水手》
《美第奇家族興亡史》
《韻冽看風流》
《妃嬪浮華錄:36位皇后的愛恨情仇》
《家在雲之南:憶雙親,記往事》
《楊瀾訪談錄2》
《三大師傳》
《讓未來記住今天》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千手拂雲,千眼觀虹:季羨林、錢學森、楊絳、侯仁之、陳省身、黃萬里的人生比較》
《一生應結識的25個人》
《歷史上那些女人們》
《瞧、這些女人》
《感動中國: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世界名人百傳》
《20世紀中國報人的風采軼事》
《傅譯傳記五種》
《合肥四姊妹》
《偉大的人物》
《民國大腕》
《我們的她們》
《也同歡樂也同愁》
《小崔說事》
《林徽因與梁思成》
《天下女人之美麗綻放》
《希臘羅馬名人傳》
《銀行家》
《人物誌》
《名人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