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醫院》

《瘋狂醫院》

王小槍,男,1979年出品。 年齡小,生活之酸甜苦辣的經驗就少,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 ”“第一,我不知道。

《瘋狂醫院》瘋狂醫院
作 者: 王小槍 著
出 版 社: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 2008-6-1
字 數: 170000
頁 數: 169
開 本: 16開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811243253
包 裝: 平裝
定價:¥23.00

內容簡介

《瘋狂醫院》一書以醫院為故事背景,以醫生的視角為切入點,講述了醫護行業中不為人知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樂。全書由一百多個相對獨立卻又融會貫通的小故事組成,寫的都是“醫院那些事兒”,為讀者生動講述了醫護人員工作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內容精彩紛呈,讀後耐人尋味。
全書寫作視角獨特,敘述角度新穎,文筆詼諧幽默。讀完本書,你會看到醫護人員貌似不苟言笑的背後,也和所有普通人一樣正經歷著開心、無奈、失落、迷茫……經歷著生活中的種種“瘋狂”。

作者簡介

王小槍,男,1979年出品。保質期80年。雙魚座。專欄作家。金庸客棧潛水記錄保持者。
已出版:
《最愛的是你》2003年1月現代出版社;
《愛,或者離開》2003年8月新世界出版社;
花襪子》2004年5月現代出版社;
《孫二娘》2005年1月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瘋狂醫生》2005年1月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完全強盜手冊》2005年6月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孫二娘日記》 2006年7月(台灣)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目錄

大爺
檢查
手機
雙簧
時間差
聽話
雙保險
第二職業
謠言
術語習慣
緊張
紅包
患者就是上帝
電腦風波
強人
較真兒
形象問題
僅有感激是不夠的
體檢
忍無可忍
笑話
不靠譜
同學
介紹
朋友
加班
東施效顰
寵物
女鑽石王老五
實話實說
左右為難
同情心
打針
同名同姓
婚禮變奏曲
救護車
同事
軍訓
跳槽
小弟的煩惱
手術直播
邂逅
手機
境界
八卦
總結
扛事兒
謠言的誕生
炫耀
驚魂時刻
般配
誤解
看相
稱呼
庸醫是怎樣煉成的
高風亮節
誤解
信譽
心虛
抽菸
飯局
爆料
你跟我年輕時挺像的
錢的問題
牙齒的戀愛
山不轉水轉
膽小
撒謊
失眠
面試
威逼
辭職
執著
恐怖片
整容
愛心
攀比
處女值
文字治療
情聖泡妞
後果自負
X射線
玩票
好奇
摻和
外號
錦旗
哀怨
悲憤
玩物遇奇
漸漸減退的記憶力
後記:一個牢騷主義者的自白

媒體評論

本書里的一百多個故事設定笑料百出,人物描寫活靈活現,可以直接做成系列的情景喜劇。 ——王小帥(電影導演)
娛樂新天地,八卦獨一家。書為你揭秘白衣天使脫下白大褂之後不為你知的“瘋狂生活”,魔鬼哉?天使哉?捧腹之餘,回味無窮,不得不看。 ——何雲偉(德雲社相聲演員)
在現在眾多的文學作品中,寫醫生生活的並不多見。這本書中既有巨觀的生活狀態描寫,也有微觀的人性描寫。語言通俗,詼諧幽默,於簡單故事中揭示耐人尋味的人生百態。——沙溢(《武林外傳》白展堂扮演者)文筆字意簡明扼要,相信小王一定是個利索人,而且很利索。 ——馬儷文(電影導演)
王小槍寫了一本書叫《瘋狂醫院》,很清新,文字很淡。醫院裡感人是肯定談不上,驚險也無從說起,從頭至尾的所謂瘋狂,其實是無聊。但世上最無聊的才是最驚險的也是最刺激的。每個人都會發現世界變了,對某些人來說是越變越時髦,越時髦也就越空。總之,王小槍是越變越時髦,社會是越變越空。 ——雪村(音樂人、《東北人都是活雷峰》詞曲唱者)

書摘

大爺
做醫生久了,就會發現這么一個規律:越是年長的醫生,越容易獲取患者的信任。舉個例子說,一個兩鬢斑白的老大爺,對普通患者的信任度和心理安慰來說,要遠勝於一個個青蔥小子和黃毛小丫頭。換句話說,縱使你名牌大學雙碩士學位畢業,倘若第一次坐鎮門診大任,就算憋滿了一腦門子汗也不及一個中專畢業的大師兄管用。
事實勝於雄辯,對那些嘴皮子輕吐“我吃過的鹽粒兒比你吃的米粒兒都多”的年長者來說,他們多得不是別的,是經驗。所以,倘若想當好一名好醫生,特別是一名好的門診醫生,除了本身的理論知識要紮實,工作作風要認真之外,最重要的不是態度,不是擺譜,更不是所謂的端腔拿勢,而是一腦袋白頭髮和一大把的歲數。
一臉稚嫩的打火機在大學時選擇的專業是心理學,專攻中年一代的心理疾患,五年下來理論豐富,學術嚴謹,到了走上工作崗位,真正為人民排憂解難的時候,空抱了一腔熱血卻大失所望,來就診的人不是假託藉口溜掉,就是直接拒絕由他接診,理由也都很簡單:誰願意把自己嚴重的心理問題交給一個還沒有自己兒子歲數大的小不點呢?
年齡小,生活之酸甜苦辣的經驗就少,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但連同自己的理論水平和綜合素質一起否定,打火機無論如何也受不了。長期以往,打火機深受其擾,幾乎痛不欲生,終於拿定主意找到人事科,要求為他調到一個可以發揮特長,證明價值的崗位上去。科長問清原因後盤算半天,最後告訴他:去檔案室吧,那裡不關歲數什麼事兒。
打火機氣得轉身就走,一出門就碰見老氣橫秋、滿臉鬍鬚,看上去比自己大20歲的大學同屆同學火柴盒,憋了半天終於忍無可忍嘟囔了一句:“老幫菜。”火柴盒一頭霧水,迷惘地目送著打火機漸漸遠去。
當然,那些生就一張滄桑臉的“老”同事們也有困惑的時候。有一次,火柴盒剛剛下班,在醫院門口遇到一個外地人問路:“大爺,光明街怎么走?”
“第一,我不知道。第二,我也不是大爺,我才30。”火柴盒恨恨地說。
檢查
消化科的香蕉是個可愛的小伙子,平時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業務和技術兩頭頂呱呱,好得沒話說。唯一的毛病就是口無遮攔,什麼話都能往出說,什麼話也都敢說,而且不分場合和情況,開口的時候一概不經過大腦。因為這點不大不小的問題,本來至少也應該上調主任級別的香蕉至今還和科室里剛剛入伍的新兵一樣,仍然手握鋼槍,天天站崗。
和別的單位一樣,醫院裡也有好些檔案以外的關係,比如某某是誰誰未來的女婿,某某是哪個市領導的侄子,這些人混跡於大眾之間,大多數都勤勤懇懇老實本分,絲毫沒有衙內風範,也算沒辱沒了爹媽的名頭,但總有極個別的小王八蛋不安於現狀,總想用各種搗蛋惡劣的事跡來提醒大家自己特殊的身份,從而激起眾怒,身後滾滾濃煙。
怒歸怒,大家忍一時風平浪靜,還是很少有人跳出來指東道四。但香蕉不行,倘若有人入了他的法眼,不管是誰,必定會當場發作,誰都不給面子。有一次某個市委領導的公子前來看病,不是把護士罵得嚇哭就是滿樓道里又跳又叫,把整個門診三樓都搞得雞犬不寧。香蕉當時正在為一個病人進行檢查,連續聽診三次都在關鍵時刻被叫嚷聲打斷,最後溫柔地囑咐患者稍等,自己一閃身出了門去。十分鐘整個世界頓時一片安靜。
有人跟出去一看,原來那個衙內被香蕉揪著弄出了樓道。當天下午,香蕉就被一個電話叫到了辦公室。我們都以為他回來後肯定帶著一張處分通知書,誰料結果卻是市委親自打到醫院電話,要求褒獎見義勇為的香蕉。後來我們才得知,那個領導的公子,實際上是一個被母親驕慣成性的衙內小混混,先是被香蕉收拾了半天,回家之後又被他老爹賞了兩個大耳刮子
自此之後全院上下都對香蕉刮目相看,但他的毛病也隨之浪漲船高,愈發不可收拾。上個周末辦公室通知全院,星期一各就各位做好準備,上級部門要下來進行例行檢查。香蕉當時正籌備好了第二天帶著女朋友去五台山旅遊,聽到訊息後一肚子惱怒——作為科里的病歷主管,每次檢查他都得隨時待命,等候調遣。
周一,上級部門一行五人準時到達,第一件事就是抽查病例,正好,第一個科室就抽到了消化內科。但是當辦公室的人帶著檢查組到達消化內科時,卻怎么也找不著病歷資料。左右一問,主管病歷的香蕉今天根本就沒來。
檢查組問道:“為什麼沒來?”
有人回答說:“他今天休息。”
檢查組又問:“不知道今天要檢查嗎?”還沒等得到回答,組長就帶著人拂袖而去。半小時之後,主任被傳喚到了辦公室。科長鐵青著臉命令:打香蕉的手機,問他為什麼沒來。主任同樣鐵青著臉將手機撥通,剛剛問完,就聽見電話里傳來香蕉義正辭嚴的聲音:“我最煩他們這些搞行政的了,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就知道天天檢查!”
手機
醫生坐診的時候不許接聽手機,這是醫院給各科門診下的規定。也就是說,假如你今天上午要在門診上班,那么到醫院的第一件事並不是穿白大褂,也不是取聽診器,而是關掉手機。假如有病人發現哪個醫生在為自己檢查時還偷偷地接聽電話,那么他就可以將該人的姓名和坐診時間告訴醫務科,然後可以享受免費掛號的優惠,這叫民眾監督。
這項規定剛開始實施的時候,有很多人都對此提出異議,理由千奇百怪,有的說家裡上有八十歲的老母,有點頭疼腦熱的問題自己都不知道,有的說家中下有八歲的小兒,如果不小心扎了手該打電話找誰,還有的要等待各項檔案通知,副院長耐心地聽完七嘴八舌的叫嚷,把桌子一拍說現在老師上課都不開手機,你們做醫生的怎么連這點素質都沒有,誰再吵吵就調到負責檢查的教育局和衛生局去好了。
命令一出台,只能執行。所有人都老老實實貫徹執行,只有口腔科的螳螂動了一下腦筋,把手機偷偷調到了震動上,既不違背指示又耽誤不了急事兒,一到口袋裡傳來震動就藉口上廁所跑到外面接聽,幾天來既沒接到投訴,還能按時接到股市信息,於是每日如此,暗暗竊喜。只不過剛剛過了一個月,他接到了設備科的電話:“有患者打電話說你們科的治療床質量太差,好幾個病人拔牙都聽見屁股底下傳來嗡嗡的響聲,難道是你們每天拿它當蹦蹦床?”
震動不行,就改成靜音。什麼響動都沒了,這下總行了吧?聲音是沒有了,不過從那以後,大家便發現螳螂似乎得了強迫症,不管有事沒事,無論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每隔幾分鐘就能看見螳螂從兜里掏出手機看上一眼,比下班的鐘聲都準時。有一次一個候診的患者終於忍不住詢問,您那是幹嗎呀?螳螂羞澀地回答說,我這兒看錶呢。患者欽佩地點點頭,說那您的時間觀念可真強。
規定只是針對醫生,來就診的病人可不在此列。從此之後,每當患者掏出手機頻頻接打電話時,醫生們就像理髮師傅一樣待在旁邊痴痴等候,有的羨慕地兩眼放光,有的麻木地雙眼呆滯,有的若有其事地搓著雙手,有的頗為好奇地凝神傾聽,還有的毫不客氣地接待下一個病人,當然,也有人對此忍無可忍,勃然大怒。
後者就是螳螂,一天上午,螳螂早早地來到醫院,為一位已經預約好的病人進行口腔清潔,叫他始料未及的是,這名患者與他一樣,是位典型的手機依賴症,不到半個小時就接了五個電話,螳螂只好停止工作,在一旁看著他口若懸河地煲電話粥。
當電話鈴聲第六次響起的時候,螳螂終於按捺不住,從大口罩後噴出一聲怒吼:“你是來看病的,還是來開電話會議的?”
雙簧
下鄉義診是所有醫生必須經歷的一次洗禮,也是醫院每年都要實施善舉的大事。以今年為例,上級領導再三強調,為了配合省市領導關於“醫療力量服務農村,關注基層,方便民眾”的講話,一定要搞得轟轟烈烈,特別要求真實投入,絕對不能走過場。
按照往年的慣例,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把各科的主任用救護車拉到鄉下,在戲台子下的大廣場上擺一長溜桌子,等老百姓蜂擁出來全部諮詢或檢查完畢之後就上車回家,差不多也就是一上午的時間。今年不一樣了,為了貫徹指示,院長特地派了五個醫療工作隊全部出動,從內外婦兒到各項輔助科室一應俱全,甚至還扛了兩台手提綜合分析儀。
醫院如此認真對待,新聞部門當然也被要求不能落後。於是電視台派了隨行的大小新聞記者長槍短炮統統上陣,與醫務人員一齊到達。可能是電視台的領導有些疏忽,在進入義診現場之後記者們並沒有抓拍到細節,而是全部把機器架到高處拍攝起了大範圍的全景活動。老百姓們於是在攝象機的監視下挨個地進行檢查,反正背對著鏡頭,誰也不介意他們怎么拍,該怎么來還是怎么來,醫生護士忙著檢查,攝影記者忙著拍攝,患者病人忙著訴說,場面倒也有條不紊,誰都沒有想到會有什麼問題。
等中午吃飯的時候,電視台開始檢查拍攝進程,這時候,問題出現了。領導的要求是由遠到近,大小廣細鏡頭一個都不能少,怎么現在只是些趕廟會似的熱鬧場面,診斷和檢查時醫患們的細節和特寫呢,到哪裡去了?帶頭的攝象組組長把最後一個饅頭塞進嘴裡,含糊不清地匯報說,沒事,上午先拍遠景,特寫等下午慢慢拍。
但是到了下午,事情遠遠沒有他們想像得那么簡單。地球人都知道看病和去商場裡買東西是不一樣的,前者是越著急的越是及早,後者是最後進門才能買到便宜。當記者們把機器對準諮詢的患者時,並沒有捕捉到一個齜牙咧嘴的鏡頭,拍到的不是感冒的就是鞏固療效的,還有的是替親戚詢問病情,看上去比救護車司機的氣色還好——那些比較嚴重的上午就全檢查完了,現在沒準兒正在家裡躺著輸液呢,著急的誰還會等到下午再來啊。
沒有現成的患者,新聞又不得不拍,電視台沒辦法只好採取現在新聞的通用手法,即記者像電影導演一樣,指揮當事人像演員一樣再現事件過程,行內把這個叫做擺拍。但來回找了好幾個都不盡如人意,緊張的是哆嗦地說不了話,不緊張的又來不了,最後實在沒轍,只好求助我們,問有誰認識比較熟的患者,出來裝個樣子。
內科主任坐在第四張桌子上,家裡的孩子還在等著他去接,早就著急地心頭冒火,聽到這裡一指科里剛分配來的醫生菸頭,告訴記者:“就是他了。”就這樣,菸頭借了件衣服冒充起了病人,坐在鏡頭前接受主任的檢查。等晚上新聞播出時,全市的觀眾都看到他痛苦地撅著嘴咳嗽:“我一直是肺結核,家裡也不知道……”
第二天,菸頭接到了兩個電話。一個是電視台的感謝辭,第二個是女朋友的分手白,理由是他有傳染病,而且對愛情隱瞞。
時間差
黑澤明去世後,有媒體這樣評論:“在他之前,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富士山、藝妓和櫻花;從他開始,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黑澤明、索尼和本田。”在醫院,也可以套用一下這個比喻:“在一個人之前,上級領導想到本院的時候,是熱情、工作和規矩;從一個人開始,上級領導想到本院的時候,是出事、馬虎和處分。”
這個分水嶺似的傢伙就是急診科的烏鴉。身居要害部門的他上班十幾年兢兢業業,作風樸實業務勤懇,歷史上更是從來沒有出過半點問題,但是,以前沒出過事並不代表往後也風平浪靜;“一個人一時認真並不難,難的是認真一輩子。”烏鴉很想向著院長這個名言努力,但無奈上帝也有打瞌睡的時候,他出事了。
在醫院上班經常會遇到別的單位窮其一生都無法邂逅的奇特事情,比如說,半夜三更會突然從走廊里傳來號啕大哭的聲音,伴隨的是一陣急行軍般的雨點腳步,當你心急如焚地破門而出,呈現在面前的其實是一個小孩子受傷以後,大驚小怪的手指頭。
再比如,忙活了整整一晚即將枕著東升的旭日入睡,耳朵里卻猛地鑽入一聲尖叫,假如你心臟和大腦都受得了,條件反射似地光著腳踢開值班室一看——原來是一個病人發現自己的鞋子丟了。
諸如此類,縱使公牛一樣健壯的大漢,時間長了也會變得如蚊子般的敏感,倘若心理處於亞健康狀態的,早就神經衰弱了。不過敏感也有疲勞的時候,倒霉如烏鴉者,在一個捅了病人窩的晚上,被一堆車禍病人和兩個急腹症的患者從傍晚一直折騰到第二天凌晨,連口飯都沒顧上吃,硬是熬到次日七點半,心裡盤算怎么著剩下這半個小時也容自己支配一下了吧,前心貼後背的飢餓加上主觀的臆斷,使他沒等著交班的同事到來就自作主張地溜到了食堂。
就在烏鴉把最後一根油條塞進嘴巴里的一瞬間,手機尖厲地響了起來:來病人了。我們可以打這樣一個比方:以食堂到急診科的距離,假如烏鴉跑的比劉翔都快,假如吃飯時沒往肚子裡塞那么飽,假如甲乙兩地是直線跑道,那么或許他還可以趕在病人的電話打到總辦公室之前到達終點。
但一切都是假設,烏鴉當天上午就被請到了醫務科。此為倒霉之一。之二是他把下午的時間都貢獻給了溫暖的大床,而沒有按照規定書寫檢查並找到患者道歉,最要命的是之三,那個平靜如水、滿面紅光的急診患者,實際上是起早貪黑、微服私訪的上級領導——新官上任三把火,就這樣全燒在了烏鴉的頭上。
第二天,醫院就接到了上級的處分通知。烏鴉也沒閒著,他被派到了村里下鄉一個月以示懲戒,晚上打來電話委屈地抱怨:“這裡真叫一個窮,連TM油條都沒一根兒……”
聽話
“醫生對於患者來說,就像是寒冷時的被子,沒有它固然不可以,但真正的溫暖其實還是來源於自己的體溫。”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