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學》

《現象學》

《現象學》是由埃德蒙特·胡塞爾所著,重慶出版社出版的書籍。發布於2006年8月1日。

基本信息

《現象學》《現象學》
現象學(縮譯彩圖本)

【作 者】:(德)埃德蒙特·胡塞爾
【叢編項】:無
【裝幀項】:平裝 16 / 204
【出版項】:重慶出版社 / 2006-8-1
【ISBN號】:9787536679641 / 7536679645
【主題詞】:哲學與宗教-哲學-哲學流派-其他哲學流派

書籍介紹

胡塞爾是對當代大師級哲學家。有著廣泛影響的“書齋里的思想家”。與蘇格拉底、笛卡兒、康德一樣,是哲學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胡塞爾的現象學。對意向活動。尤其是對感知行為和想像行為的細緻分析。首先為歐洲大陸哲學提供了豐富的養料。為梅洛·龐蒂的感知現象學和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奠定了基礎;對符號行為、含義理論和判斷理論的獨特理解和特別關注。為英美語言分析哲學和邏輯哲學指出了新的視野;他的時間意識分析堪稱哲學中最抽象、最形而上的研究課題;他所提出的“生活世界”概念。比維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更為有力地影響著今天的社會和政治生活,並成為當代哲人思想的核心成分;而對陌生意識的意向分析,則把意識現象學帶入社會學的研究領域,當代許多重要的哲學家——舒茨萊維納斯古爾維奇等都從中獲益匪淺。現象學對當代西方哲學、美學、文學、藝術論、心理學、法哲學、神學、教育學、邏輯學,乃至經濟學都有著廣泛的影響。因此,現象學不是一個哲學學派,它是不時地進行自我改變。並因此而持存在著的“思”的可能性。

作者簡介

胡塞爾(1859-1938年),20世紀最具影響的哲學家之一,現代哲學的開創者。海德格爾、薩特、梅洛·龐蒂、伽爾瑪思想的出發點都是對胡塞爾哲學的反思。胡塞爾和康德一樣,均為書齋里的大思想家,一生都在哲學領域艱辛探索,並於1900年開始創立現象學。胡塞爾是猶太人,曾遭納粹迫害,直至戰後才成立“胡塞爾檔案館”,負責整理出版胡塞爾的著作。他生前發表著作7部,但遺稿更多,胡塞爾文集的整理出版工作至今尚未完成。

《現象學》《現象學》
與歷史上的大哲學家們相比,埃德蒙特·胡塞爾還算是年輕的。哲學史家們似乎還在為他的最終定位犯難。胡塞爾在世時,他的妻子便禁不住地要向朋友的圈子詢問:胡塞爾在哲學史上究竟會有一個什麼樣的地位,類似於柏拉圖的,抑或是康德的?而胡塞爾本人在他極少間斷的哲學思考中卻似乎從未關心過這個問題。使他殫思竭慮的更多是大思想家們所提出的問題以及對問題的可能解決方案。因而他思考的常常是這樣的問題:偉大的天才們曾在這裡或那裡失敗過,如果不想沉湎於無盡的絕望,我該怎樣做?我該如何重新開始?

前兩個時期主要是批評19世 紀各種經驗論的心理主義,發展布倫塔諾的意識意向性 學說,建立了從個人特殊經驗向經驗的本質結構還原的 “描述現象學”。他提出了一套描述現象學方法,即通 過直接、細微的內省分析,以澄清含混的經驗,從而獲得 各種不同的具體經驗間的不變部分,即“現象”或“現 象本質”。這一方法又被稱作本質還原法。胡塞爾倡導 的早期現象學運動,主張在各人文學科內運用現象描述 或本質還原法,從中獲取較直接、較真確的知識。

胡塞 爾試圖藉助描述現象學的懸置 (epoch□ )原則,將一切 有關客觀與主觀事物實在性的問題都存而不論,並把一 切存在判斷“加上括弧”排除於考慮之外。他以為這一 哲學立場既可避免當時自然科學中的經驗論的“自然主 義”,又可避免當時德國“精神科學”中的歷史相對主 義,從而在哲學研究中奠定具有普遍確定性的認識基礎。 胡塞爾現象學的研究對象側重於意識本身,尤其是意向 性活動或意向關係。意向關係既包括意向作用(noesis), 又包括意向對象 (noema)。

他認為,意向對象不是客觀 實體,意向作用也不是經驗性活動,它們分別是聚結於 意向關係體內的特定方面。他主要研究對象在意識中的 顯現方式,即對象的“透視性形變”、顯現時的清晰度, 以及意向關係體的統一化作用。胡塞爾後期現象學最終 演變為更徹底的主觀先驗唯心主義。目標是使現象學還 原深化為“純粹意識” 或 “純自我”,以便使知識的 “客觀性”或確定性建立在純主觀性的基礎上。經過這 一還原,一切經驗性內容都將被排除,只留下“純粹意 識”或“先驗意識”,包括所謂先驗自我、意向作用和 意向對象。他認為,先驗自我是意識和意向結構的最深 核心,同時也是推動心理活動和引發知識結構的總根源。

胡塞爾後期現象學所關注的中心課題是先驗意識的構成 作用及主體在其特殊視界內經驗到的“生活世界”。他 指出,從個人生活世界向人類共同世界的過渡,是通過 所謂“主體間關係體”來完成的。胡塞爾因其在現象學 中的先驗唯心主義與徹底主觀主義的立場、觀點,使他 在現象學學派內部不斷受到批評。但他提出的一些分析 方法,在20世紀初以來的西方哲學與人文科學中一直具 有重要影響。

重要的著作

《算術哲學》(1891)、《邏輯研究》(1900~1901)、 《作為嚴格科學的哲學》(1910)、《純粹現象學和現 象學哲學的觀念》(1913)、《形式的和先驗的邏輯》 (1929)、《笛卡爾沉思》(1950)、《歐洲科學的危機與 先驗現象學》(1954)、《第一哲學》(1959)等。 胡塞爾哲學思想的發展可分為 3個時期:前現象學 時期(1900年以前)、現象學前期(1901~1913)和現 象學後期(1913年以後)。

本書目錄

編譯者語
編者導語
第一章 事物的本質及認識
怎樣認識事物的本質、事實及二者的關係
有關本質和事實的基本概念界定
第二章 現象學的基礎論述
自然態度來看周圍的世界
有關現象學的意識和自然現實
現象學的思維和知覺
超驗物的存在和知覺、體驗的關係
第三章 純粹意識區域和現象學的還原
現象學的意義設定和事實
純粹意識及超驗性
現象學還原和須排除的部分
第四章 純粹現象學的方法論基礎
方法的預備考察和現象學的自我
明晰地把握本質及自由想像
本質科學的公理及現象學的套用
第五章 有關反思、體驗及意向性領域的諸問
反思及其特性
體驗和體驗流的現象學時間問題
意向性主題及其功能運用
現象學的意向作用、意向對象與現實關係
意向性領域的其他諸問題
第六章 各種變樣形態的設定及意識綜合統一體
意向作用與意向對象及其各層級的變樣
對中性變樣的重點記述
設定的特性及其意識的綜合
設定性、信念、綜合、主題等
第七章 理性和現實諸問題
意向對象的意義、命題等關係
理性的現象學及其明證
現象學的理性本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