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臨床內科護理學》

《現代臨床內科護理學》

《現代臨床內科護理學》是2009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文琴,王筱慧,張玲娟。《現代臨床內科護理學》共十一篇,涵蓋了身體各個系統疾病以及風濕性疾病、內分泌和代謝性疾病、傳染性疾病等內容,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力求從實踐出發,既有理論思考,又能指導實踐。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十一篇88章。第一篇為總論,闡述了護理工作模式與現狀、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內科護理學的發展趨勢、內科病房的建設和管理等內容。第二~十一篇系統介紹了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神經系統、腎臟疾病、風濕性疾病、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傳染性疾病及腫瘤的臨床症狀、診斷、治療原則等,並針對護理問題提出心理、生理、治療、康復等系統的護理措施。內容生動、直觀,便於讀者學習和理解;同時融入循證護理思想,幫助臨床護理人員培養良好的思維判斷能力。可供臨床工作者、實習生、進修生及護校學生參考、學習。

編輯推薦

當代醫學科學的發展十分迅速,內科學在診斷、治療技術方面的更新日新月異。本著科學、嚴謹、創新的態度,既吸取了國內、外前人的護理經驗,又融入了編者長期臨床實踐的經驗積累及研究成果,闡述了先進的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在引用各系統疾病診斷、治療等現代治療理論的基礎上,著重介紹了疾病的護理問題,針對護理問題提出心理、生理、治療、康復等系統的護理措施。

目錄

第一篇總論
第1章緒論
第一節護理工作模式與現狀
第二節循證護理在內科護理中的套用
第三節內科臨床護理特點
第2章臨床內科護理學發展趨勢
第一節臨床內科新技術的進展
第二節臨床內科藥物治療進展
第三節臨床內科重症監護的進展
第3章內科病房護理人力資源配置
第二篇呼吸系統疾病與護理
第4章概論
第一節呼吸系統常見症狀
第二節纖維支氣管鏡的臨床套用
第5章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第6章支氣管哮喘
第7章原發性支氣管肺癌
第8章機械通氣
第9章肺結核
第10章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
第11章胸腔積液
第12章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
第13章肺部感染
第一節急性氣管一支氣管炎
第二節肺炎
第三篇消化系統疾病與護理
第14章概論
第一節消化系統常見疾病和常見症狀
第二節消化系統疾病的影像學檢查
第三節消化系統疾病的介入治療
第四節消化介入治療的健康教育
第15章胃食管反流病
第16章賁門失弛緩症
第17章消化性潰瘍
第18章炎症性腸病
第一節潰瘍性結腸炎
第二節克羅恩病
第三節炎症性腸病的相關護理
第19章肝硬化
第20章原發性肝癌
第21章肝性腦病
第22章胰腺炎
第一節急性胰腺炎
第二節慢性胰腺炎
第23章結核性腹膜炎
第24章上消化道出血
第四篇循環系統疾病與護理
第25章概論
第一節循環系統疾病的介入治療進展
第二節心臟病的二級預防與“生命網”
第三節循環系統常見診療技術與護理
第26章心力衰竭
第27章心律失常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竇性心律失常
第三節期前收縮
第四節陣發性心動過速
第五節撲動與顫動
第六節心臟傳導異常
第七節預激綜合徵
第八節長Q—T間期綜合徵
第九節心律失常常見的護理問題
第十節健康教育
第28章心搏驟停和心臟性猝死
第29章先天性心臟病
第一節房間隔缺損
第二節室間隔缺損
第三節動脈導管未閉
第四節肺動脈口狹窄
第五節先天性心臟病常見的護理問題
第六節健康教育
第30章高血壓
第31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第一節心絞痛
第二節心肌梗死
第三節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介入治療與護理
第四節冠心病監護
第32章心臟辦膜病
第一節二尖辦狹窄
第二節二尖辦關閉不全
第三節主動脈辦狹窄
第四節主動脈辦關閉不全
第五節心臟辦膜病常見的護理問題
第33章感染性心內膜炎
第一節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
第二節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
第34章心肌疾病
第一節心肌炎
第二節心肌疾病
第35章心包炎
第一節急性心包炎
第二節慢性縮窄性心包炎
第三節心包炎的護理
第36章梅毒性心血管病
第五篇腎臟疾病與護理
第37章概述
第38章腎小球腎炎
第一節急性腎小球腎炎
第二節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第三節慢性腎小球腎炎
第四節健康教育
第39章腎病綜合徵
第40章尿路感染
第41章急性腎衰竭
第42章慢性腎衰竭
第43章腹膜透析
第44章血液透析技術及護理
第一節血液透析技術
第二節透析器
第三節血管通路的建立與護理
第四節血液透析的抗凝技術與護理
第五節特殊血液淨化技術與護理
第六節血液透析過程中的護理要點
第七節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營養與飲食管理
第六篇血液系統疾病與護理
第45章概述
第46章白血瘸
第一節急性白血病
第二節慢性白血病
第47章再生障礙性貧血
第一節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
第二節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
第48章惡性淋巴瘤
第一節霍奇金淋巴瘤
第二節非霍奇金淋巴瘤
第三節常見護理問題
第四節健康教育
第49章多發性骨髓瘤
第50章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癱
第51章粒細胞缺乏症
第52章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第53章造血幹細胞移植
第一節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
第二節常見護理問題
第三節健康教育
第七篇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與護理
第54章概述
第55章糖尿病
第56章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第57章圍絕經期綜合徵。
第58章痛風
第59章肥胖症
第60章骨質疏鬆症
第八篇風濕性疾病與護理
第61章概述
第62章系統性紅斑狼瘡
第63章類風濕關節炎.
第64章多發性肌炎與皮肌炎
……
第九篇傳染性疾病與護理
第67章概述
第68章病毒性肝炎
第69章傷寒
第70章感染性腹瀉
第71章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第72章愛滋病
第73章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
第74章禽流感病毒感染
第75章常見出疹性傳染病
第76章傳染病區隔離與消毒
第十篇神經系統疾病與護理
第77章吉蘭-巴霄綜合徵
第78章脊髓疾病
第79章腦血管疾病
第80章重症肌無力
第81章多發性硬化
第十一篇腫瘤護理
第82章概述
第83章腫瘤患者的心理護理
第84章營養支持與飲食護理
第85章腫瘤化療的護理
第86章放療的護理
第87章疼痛的護理
第88章臨終關懷

精彩書摘

第一篇 總論
第1章 緒論
第一節 護理工作模式與現狀
一、功能制護理
功能制護理(functionalnursing)是以生物醫學模式為基礎,以疾病為中心,以完成醫囑和生活護理為目標,按照工作內容分配護理工作。負責管理的護理人員將工作分配給每個工作者去做,後者只需對分配給她們的工作負責。整個護理工作歸納為處理醫囑、打針發藥、巡迴觀察、重症監護等若干功能。每一功能由1或2名護士負責。大家各司其職,互不干擾。實行這種制度,醫囑處理有專人負責,打針發藥等治療工作能得到保證,一般護理也有巡迴護士執行,在護士少、任務重的情況下,能保證基本的護理工作完成。這種護理制度的缺點是:很少考慮到患者的心理、社會因素。患者得不到固定護士負責的完整護理,護士也因分工的限制而被動地工作,難以發揮其主動性、創造性。
二、小組護理
20世紀50年代,西方已開發國家的護理專家提出小組護理(teamnursing)方式,其目的在於給患者可了解和連續不斷的護理。開展小組護理的病房將護理人員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設組長一人,組員若干。組長應具有豐富臨床工作經驗,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為了滿足各種患者的需要,組長應按照護理質量要求,根據本組人員的組成情況,進行合理分工,明確本組護士工作的具體職責。組長制定個體化護理計畫方案,通過小組會議、個別交談等方式布置工作,並參與具體護理工作,及時將小組成員的護理活動開展情況向護士長報告。小組每個成員根據組長的指示,對患者進行良好的護理,小組成員間互相協調,互相交流,為小組會議提供情報,並集體思考、討論、決定患者需要護理的問題,為患者建立最好的護理計畫。同時對自己的工作進行評價。
小組護理需要所有小組成員參與,共同完成護理程式,能夠培養臨床護理人員的合作、協調能力。實施小組護理由專人、全面對患者進行護理,責任到組,實行24h負責制,促進了臨床護理的深入發展。但由於沒有責任到人,沒有固定的護士負責,且組長要負責開會、檢查、匯報等工作,不可能較多地直接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