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囊補遺藥性賦》

《珍珠囊補遺藥性賦》

本為元代李東垣著,時至清代,王晉三將該書與李士材《雷公炮製藥性解》合訂。《補遺》下仍署名為“元·李東垣撰”。

基本信息

簡介

珍珠囊補遺藥性賦》(以下簡稱補遺)本為元代李東垣著,時至清代王晉三將該書與李士材《雷公炮製藥性解》合訂。《補遺》下仍署名為“元·李東垣撰”。然近代又有持否定態度者,如高等醫藥院校教材《中醫各家學說》連續兩版在李杲書目下都未列此書,拙文擬就這一問題談談個人見解。謬誤之處,誠請同道糾正,日人丹波元胤著《中國醫籍考》 ,在述及《補遺》時,否認該書為李杲著,並引用清·《四庫全書》的一段話為依據:“珍珠囊指掌補遺藥性賦四卷,舊本題金·李杲撰,考珍珠囊為潔古老人張元素著。

書名考究

《珍珠囊補遺藥性賦》是一部流傳久遠、影響很廣的本草著作,但是書名很多,如《藥性賦》 ,《重訂藥性賦》,《雷公藥性賦》,《雷公炮製藥性賦》,《增補珍珠囊雷公炮製藥性賦》,《圈點校正雷公炮製藥性賦》,《增補珍珠囊雷公藥性賦》,《珍珠囊藥性賦》,《珍珠囊指掌藥性賦》,《珍珠囊補遺藥性賦》,《新刻官板補遺珍珠囊藥性賦》及《珍珠囊指掌補遺藥性賦》等,不一而足,長期以來產生不少疑問,令人莫衷一是。本文擬根據現有資料分析全書內容構成,並通過內容構成研究《珍珠囊補遺藥性賦》的書名問題。

相關資料

《珍珠囊補遺藥性賦》全書四卷,卷一有《藥性賦》(按:即“總賦”),另有“用藥發明”及“論例法則歌訣”(按屬“珍珠囊”及“珍珠囊”補遺內容);卷二由“主治指掌”(屬“珍珠囊”,按即屬《韻語珍珠囊》)、“用藥須知”、“法象歌訣”(按屬“珍珠囊”及“珍珠囊”補遺的內容)構成,卷三、卷四由《藥性賦補遺》構成。因為全書是由《藥性賦》、《藥性賦補遺》、“珍珠囊”(按指《韻語珍珠囊》)及其補遺內容3大部分構成,所以,筆者以為,從名實相符、名正言順原則出發,立《珍珠囊補遺藥性賦》書名為妥。

由於《藥性賦序》中既自稱《珍珠囊補遺藥性賦》為《藥性賦》,又稱所採納引用的《藥性賦》(按即指書中卷一“總賦”)為“藥性賦”,故“藥性賦”可為《珍珠囊補遺藥性賦》的原始稱呼,可為書中卷一“總賦”的原始稱呼,也可為《珍珠囊補遺藥性賦》的簡稱、代稱或習慣稱謂。但是,徑呼“藥性賦”有時容易使人以為是泛稱所有用賦體撰寫的藥性歌括,因此,“藥性賦”現已不具有專屬性質。
將《珍珠囊補遺藥性賦》稱作《珍珠囊藥性賦》可以區別於其他名為“藥性賦”的著作。
將《珍珠囊補遺藥性賦》稱作“雷公炮製藥性賦”、“雷公藥性賦”、“增補珍珠囊雷公炮製藥性賦”、“圈點校正雷公炮製藥性賦”、“增補珍珠囊雷公藥性賦”等乃因書中有很多炮製內容,突出“炮製”特色。至於帶有“雷公”云云,則系託名,但巳成通俗習慣稱呼。
雖然書中有“主治指掌”,但因“主治指掌”屬於“珍珠囊”(按指《韻語珍珠囊》)範疇,故不宜單獨提出,因此不選《珍珠囊指掌藥性賦》、《珍珠囊指掌補遺藥性賦》等為書名較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