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愛》[電影]

《珍愛》[電影]
《珍愛》[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美國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奧普拉·溫弗里參與製作的影片《珍愛》2009年9月19日獲得加拿大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最高獎——“人民選擇獎”。《珍愛》由李·丹尼爾斯執導,溫弗里和泰勒·佩里擔任執行製片人。影片主人公黑人女孩瓊斯居住在紐約黑人聚居的哈勒姆區,她身材肥胖,沒受過教育,母親性格暴戾,一家人依靠救濟金生活。更為不幸的是,瓊斯遭繼父強姦並兩次懷孕,儘管受盡屈辱,她並未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劇照劇照

在紐約黑人的聚居區哈萊姆,生活著這樣一個體重超胖的女孩兒克拉麗思·瓊斯(加伯利·加比·塞迪貝飾)。儘管16歲的她常常被媽媽喚作“寶貝”,但在厲聲厲氣言語中竟總少不了對她的辱罵和貶低。街區裡的同齡人更是常常拿瓊斯耍來開心。洗衣、做飯、收拾家務成了瓊斯上學之外的一切,並且,小小年紀的她竟遭遇強暴後已經有了第二次身孕。
如今,學校的老師瑞恩小姐(寶拉·帕頓飾)和薇絲女士(瑪麗婭·凱麗飾)決定將瓊斯送入高中繼續就讀,並打算逐漸解開已然閉塞的胖女孩兒的心靈。然而,母親的阻撓、瓊斯的自卑、外界的嘲笑以及瓊斯初生的嬰兒,都成了制約她繼續尋找幸福生活的道路……
正如影片所要表現的主題一般:生活是艱難的,生命是短暫的,生活是痛苦的,生命是富有的,生活是……寶貴的!

影片主題

隱而不發的勵志主題

珍愛的同性戀老師瑞恩珍愛的同性戀老師瑞恩

導演就是依照這種心理軌跡,來處理影片最後的高潮戲。母親女兒和社工三人,面對面展開對話,從珍愛的童年來挖掘悲劇的根源,解剖母親扭曲的家庭觀。在這個室內場景段落中,丹尼斯轉而運用紀錄片手法,強調近景和特寫,把鏡頭前推,捕捉人物的表情和動作細節。而母女之間的矛盾關係正是推動本片劇情的最大動力;加布里塞得貝和莫妮卡既細膩又飽含爆發力的表演,也成就了《珍愛》最觸動人心的演繹。與去年另一部描寫破碎單親家庭母女情的《魚缸》所不同的是,珍愛本身並不算叛逆,她的反抗來自於肥胖、膚色和教育水平低下的自卑感,同時又在生育後萌生的母性催化下,得以更加堅強地升華。反過來看珍愛與母親的關係,又不純是憎恨,否則她也不會翻看舊照片時遐想兒時的甜蜜,最後同意與母親見面。影片中也借用電視裡放映的《烽火母女情》,暗示了二人的這種微妙關係,莫妮卡扮演的母親,當然不如索菲亞羅蘭那么偉大,但一場外祖母、母親、女兒和外孫女的室內戲,也再次強調了這個母系家族的血緣承襲。
在這個家庭,乃至於整部影片中,男性角色始終處於缺失的狀態,即便是強姦珍愛的父親,也從未正面出現過。救贖和被救贖的,都是女性,鏡頭站在單一性別的視角,把觀眾融入到並不完整的世界中。無論是珍愛的家庭成員,還是她的班級同學,都是社會邊緣者,哪怕是近乎完美的瑞恩老師,也屬於“女同性戀”這個弱勢群體。作為窮人、黑人、肥胖女、單身母親,以及愛滋病攜帶者的悲劇大集合,珍愛終於在課堂上找回了做人的尊嚴和自信。“我考了8.7分,將來可以上大學”點明了影片中隱而不發的勵志主題,也培育了群族之間的溫情,一如前些年的獨立佳作《半個尼爾森》。在勇敢如珍愛的面前,觀眾給予的不僅是同情,更是一種欽佩和敬意,而這一切的正面效應,莫過於激發全社會的反思,關注這些弱勢群體,不再出現下一個珍愛。

關於演員

珍愛的扮演者嘉伯蕾-西蒂比珍愛的扮演者嘉伯蕾-西蒂比

珍愛的扮演者,初出茅廬的新人嘉伯蕾-西蒂比。用導演的話來說,她是從大街上找來的,但是她真實到令人震驚的演繹令人嘆為觀止。她帶給人的真實感和震撼感,讓人們不禁疑問,難道她就是珍愛本人?但事實並非如此,嘉伯蕾只是一個熱情大方的女孩,她的生活全然不像珍愛那般悲慘。在參與此片之前,她曾在一些影片中扮演過小角色。這次拍攝導演丹尼爾斯給予了她非常大的幫助。而嘉伯蕾的銀幕初體驗,不僅僅是牢牢地掌握了角色的喜怒哀樂,而且狠狠地抓住了我們觀眾的心。
而其他三個主要女演員的表現也強大到讓人很難相信她們現實中的身份。母親的扮演者實際上是一個喜劇演員,而在電影中她竟然真實重現了一個肥胖,整日無所事事的黑人文盲,冷酷殘忍地把女兒當傭人使喚,並且在女兒多年被父親強姦的日子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種真實的冷漠、真實的暴力讓觀眾不禁對她恨之入骨。

關於導演

因為對原著小說《推》的喜愛,導演李-丹尼斯東拼西湊籌來資金,改編並完成了這部《珍愛》的拍攝。《珍愛》里本來悲慘到極點的人生,並沒有像大多數影片那樣淪為煽情素材,導演舉重若輕,借用少女的內心獨白,用絢爛的明星夢,烘託了了過於黑暗的現實,反而給觀眾帶來一絲期望。

拍攝花絮

《珍愛》更像是個“悲劇版”的《天使愛美麗》,在表現手法上,可以看到導演丹尼斯借用了熱奈那種輕靈的幻想手法。尤其是影片前半部分,逐步交代出了這個扭曲的家庭構成。肥胖而又幾乎文盲的少女珍愛、有亂倫的父親和失業的母親,幾乎可以用形容詞“悲慘”的最高級來標註。閃回、臆想和“場景扮演”式的剪輯插入,在這部基調沉重的生活悲劇里,更顯出其背後的諷刺意味。影片中隨處可見這種無奈的對比和嘲諷,來源於家庭,擴展至整個社會,又在珍愛的樂觀之中被悄然忽略。母親粗暴地打罵,女兒先天性痴呆的悲劇,被父親強姦後的心靈創傷,換作他人可能已經崩潰,編導依然不肯罷休,還要讓珍愛患上愛滋病這樣的絕症。珍愛的人生軌跡,從一開始就有預設性,她的獨立和反抗也應該是注定的,關鍵是在於反抗之後,以何種態度生存下去。大悲之後,影片轉而歸於一種平靜,連配樂都沒有去渲染哀怨,反而更顯出冷靜的真實感。

幕後故事

影片的拍攝得到了著名脫口秀女主持的大力支持,不但幫廣泛為其宣傳助其製作,還親自參與其後期製作發行方面的事宜。奧普拉曾說:“我在那個角色(瓊斯)中看到了自己。”已經成為黑人成功人士代表之一的奧普拉和影片主角瓊斯有著類似的成長經歷,兒童時代的奧普拉生活在密西西比州一個貧困的單親家庭,也曾被強姦和早孕。如今,奧普拉不僅是著名主持人,還是一名知名的演員、製片人、文學評論家和雜誌發行人,她成名後對自己曾經歷過的磨難從不避諱。類似的經歷,引起了奧普拉強烈的共鳴,同時也說明“珍愛”這個人物的真實。在當今社會,很多情況下,女性都被迫作為弱者出現,家庭和社會強加的不公,令這些女人承擔著超乎常人的壓力和磨難。這是一場曠日持久,歷時艱難的戰爭,有的女人倒下,有的女人站了起來。然而,最終支持自己的,是來源於女性內心強大的生命力。電影《珍愛》的意義正是在於此:讓面臨困境的女性們,重燃希望。

獲獎情況

《珍愛》2009年9月19日獲得加拿大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最高獎——“人民選擇獎”。

《珍愛》在美國第25屆聖丹斯國際電影節獲得了美國劇情片評審團大獎和觀眾選擇獎。

《珍愛》導演李·丹尼爾斯獲第25屆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原創劇本也由《珍愛》的編劇傑弗理獲得。在片中飾演自強不息的黑人女孩的年輕演員加布里·絲迪貝摘得影后桂冠。

《珍愛》獲第82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莫妮克憑《珍愛》獲最第82屆奧斯卡佳女配角。

相關評價

《珍愛》這部電影,給我們帶來了一位令人難以忘懷的女性形象。雖然她是虛構的人物,其份量卻足以夠資格參加每次另類評選。

《珍愛》一片在美國第25屆聖丹斯國際電影節獲得了美國劇情片評審團大獎和觀眾選擇獎。在觀看過影片後,五人評審團的評審之一,編劇和導演麥克·懷特在頒獎典禮對觀眾們說:“這部電影讓我們笑,讓我們哭,而且基本上讓我們非常吃驚。”導演李-丹尼爾斯表示:“這部電影是為了黑人區的那些少數人而拍他們不能閱讀,他們肥胖,而且總是遠離我們。”導演希望用此片把這樣的信息傳遞給正處在絕望與困窘當中的人們,同時也能傳達給生活在哈林區以外想要了解並幫助生活在那個世界中的窮苦人們的我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