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亭》

《燕山亭》

《燕山亭》是詩人趙佶寫的詩詞之一。

原文

燕山亭

《燕山亭》《燕山亭》
【宋】趙佶
北行見杏花
裁減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
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
愁苦。
問院落淒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
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
無據。
和夢也新來不做。

簡析

《燕山亭》《燕山亭》
宋徽宗趙佶因荒淫誤國,在公元1127年與其子欽宗趙恆被金兵擄往北方五國城,因囚致死。徽宗北行途中,忽見爛漫的杏花,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詞。徽宗工書畫,通音律,善填詞,可與南唐李後主媲美。
這首詞上片描繪杏花,運筆細膩,形神具備。接著筆鋒一轉,描寫杏花遭到風雨摧殘後的淒涼愁苦,從它的極盛到衰敗暗示作者自身的遭遇,表達出作者內心的無限痛苦。
下片從杏花的凋零轉到自己的愁緒離恨,層層深入,愈深愈痛。先寫燕子不解人語,不能托它帶去重重離恨。接著嘆息遠離故國,跋涉艱辛。而故國遙遙,只能在夢中重遊。但近來連夢也不作,真令人肝腸寸斷,絕望至極。
況蕙風云:“‘真’字是詞骨,若此詞及後主之作,皆以‘真’勝者。”這一‘真’字,使本詞產生了極大的藝術效果。

作者簡介

趙佶:(1082-1135) 即宋徽宗神宗之子,哲宗時封端王。1100-1125年在位。任用蔡京、童貫等人主持國政,窮奢極欲,興建苑囿宮觀,濫增捐稅,以致國政日墮,河北、兩浙等地都爆發了農民起義。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年底,傳位與趙桓(欽宗),自稱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被金兵所俘,後死於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在位時廣收古物和書畫,擴充翰林圖畫院,並使文臣編輯《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圖》等書,對繪畫藝術有很大的推動和倡導作用。吹彈、書畫、聲歌、詞賦無不精擅。書法方面自創“瘦金體”。平生著作極多,都散佚無存。存世畫跡有《芙蓉錦雞》、《池塘秋晚》《四禽》、《雪江歸棹》等圖。有詞集《宋徽宗詞》。

參考網頁

http://www.guxiang.com/shici/songci/zhaoji/yanshanting.htm

http://www.guxiang.com/shici/songci/zhaoji/jianjie.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