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之手》

《無形之手》

本書中所講的23條經典定律,如帕金森定律、分粥定律、彼得定律、80/20法則、劣幣驅逐良幣定律、華盛頓合作定律、手錶定律、零和遊戲定律、酒與污水定律、木桶定律、墨菲定律、蘑菇定律、奧卡姆剃刀定律等等,涵蓋了人生、生活、工作、愛情、企業等社會的各個方面。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一些潛規則,如同一隻只看不見的手,默默地作用於我們,悄悄地改變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命運!

內容簡介

事實已經證明。它們是在這個世界中默默發揮重要作用的潛規則!在人類文明殿堂中,它們的地位並不顯赫,但它們確實如同一隻只看不見的手,撥弄改變著無數人的命運!每個定律都是一把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它幫我們打開一個新的天地,讓我們從紛亂的表象中看到其本質,然後順勢而為,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每個定律都是一根能夠改變命運的魔杖,只要領悟了箇中精髓,那么很多人的人生道路也許就會有意想不到的轉折。

作者簡介

肖劍,原名張健鵬,常用筆名肖劍、劍朋、老朋等。199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管理系,先後從事廣告、市場行銷、記者、編輯等工作。現為職業投資人和自由撰稿人,在多家財經報刊開闢專欄,文章被廣泛轉載影響甚眾,其與胡足青合作編著的《虛掩的門》等“小中見大·智慧文叢”在兩岸三地暢銷不衰,兩次榮獲國家級圖書大獎,被許多學校列入學生指定課外讀物,有多篇文章被選入不同地區的華語教材。其勵志專欄文集《你在忙什麼》,被很多大公司列為員工培訓教材,作者的簽售與講座均受到讀者的熱烈追捧;2004年在台灣地區出版發行後,雄踞暢銷書排行榜上達10個月之久。劉博,自由撰稿人,圖書策劃人。畢業於北京大學心理系,有10年的撰稿、翻譯、圖書策劃等相關經驗。熱愛歷史研究,出版相關圖書多部。經其策劃出版的圖書100多本,涵蓋歷史、文化、社科等各個領域。

目錄

1 沒有退路的出路——帕金森定律官員的三條出路七個人都更忙藏在背後的始作俑者沒有不行的員工,只有不行的管理人員2 高處不勝寒——彼得定律認識自己的一面鏡子升遷是件好事嗎人擺錯了地方就是垃圾不要為了晉升而晉升好士兵不一定要當元帥3 團隊的軟肋——木桶定律木桶之“痛”注重員工中的“短木板”用人需要短里取長揭短,企業應該做的事木板縫隙與團隊精神4 無處不在的不平衡——80/20法則關鍵的少數決定著結果平均數和總數的誤導作用重新定義自己的時間雞蛋可以放進一個籃子裡80/20的企業管理誰是企業真正的上帝5 確定來自惟一——手錶定律“兩隻表”的困境價值觀的歸宿信任的快樂用人的“疑”與“不疑”思考著傾聽6 一切皆有可能——墨菲定律玩笑中的哲理錯誤的引導和印刻模式面對錯誤與錯誤共生的智慧苦難的另一面抓住萬分之一的機會7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蘑菇定律寂寞的開始羽化必須經歷的一步“蘑菇經歷”是一筆財富耐心地做好一個“蘑菇”做的事跳出“蘑菇堆”8 變複雜為簡單的利器——奧卡姆剃刀定律威廉的“邪論”奧卡姆剃刀剃的是什麼複雜是一種病管理的最高境界簡單管理不簡單帶著簡單的思維去思考不要人為地製造複雜9 合作的歧途——華盛頓合作定律1加1不等於2協調合作,效率之道我們需要的工作精神自動自發地去工作難題不難給績效一個標尺10 最後的贏家——零和遊戲定律在“零和遊戲”中覺醒打破零和遊戲定律雙贏的精髓助人即是助己善待我們的對手企業要在雙贏中奔跑11 “做”與“不做”的標準——不值得定律做,還是不做?生命中最重要的排序重要的是做正確的事刪除腦袋裡的“不值得”念頭賦予員工工作的意義員工喜歡和讓員工喜歡12 “破壞者”是一種傳染體——酒與污水定律可怕的“爛蘋果”破壞者的面孔給“野馬”套上韁繩瘸爛的企業文化少和小人在一起13 誘導的連鎖效應——破窗理論“破窗”的誘導作用不要讓自己成為“破窗”小題需要大做別等窗破了再去補做一個第一時間的修理工14 慣性思維是一根韁繩——路徑依賴“路徑依賴”的威力阿普頓的窘態換個思路去生活播種習慣的種子正確的工作思維擺脫組織慣性15 沸水中的悲哀——青蛙現象青蛙之死比較中的思考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培養自己快速決斷的能力人才引進與“煮青蛙”細節制勝激發員工的危機意識16 尋找安全和舒適的最佳距離——刺蝟定律身體與心理的距離有多遠戲說距離的物理空間我們需要用距離保護自己交友之道愛情的距離僕人眼中沒有偉人17 強者愈強的邏輯——馬太效應贏家通吃的遊戲成功是一個良性循環過程起點需要高一點使自己看起來更像一個成功者發揮優勢最重要強大才能生存坐上自己的那把椅子18 微小的強大——蝴蝶效應蝴蝶翅膀可以扇起龍捲風少了一個馬掌釘蝴蝶效應的三次超豪華演出煽動命運的翅膀蝴蝶效應的產生條件堵住微小的漏洞19 動力的來源——馬蠅效應慢馬變快馬的秘密人,需要一點壓力給自己一個挑戰找一個競爭對手“叮”自己在“剌頭”身上放幾個“馬蠅”20 品牌的輻射作用——光環效應一好遮百醜情人眼裡出西施權威人士的保證打造第一印象建立卓越的個人品牌讓別人看見自己身上的光芒透過光環去識人形象行銷:企業的造“環”運動誠信為本21 “點石”真的可以“成金”——羅森塔爾效應神奇的“權威性謊言”沒有不成功的孩子請你欣賞我學會欣賞自己把成功的夢想圖像化為自己的人生找一個榜樣讚美和鼓勵自己的員工22 瘌蛤蟆如何吃到天鵝——格雷欣法則有趣的格雷欣法則天鵝常被第一隻癩蛤蟆吃掉哈佛博士為什麼掙錢多馬棚里什麼工作最難23 憤怒的傳遞鏈——踢貓效應踢貓事件你有“貓”可踢嗎我不是為了生氣才種蘭花寫封信罵他一頓

精彩書摘

官員的三條出路如果提起諾斯古德?帕金森這個名字,恐怕沒有多少人會知道。但是,如果說起帕金森定律,我想很多人的答案應該是:聽說過,但知道得不多。帕金森定律產生於19世紀,是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通過長期調查研究發現的。這位善於思考的歷史學家為此還寫了一本書——《帕金森定律》。在書中,作者提出了很多對於社會、對於管理的精闢見解,但最精彩的無疑是“帕金森定律”——關於不稱職官員出路的探討。在《帕金森定律》中,作者說:“機構人員膨脹,大部分都有一個相似的原因,它是一個不稱職的官員為自己尋求退路而有意製造出來的。”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不妨看看書中的分析。一個不稱職的官員(我們假設為A君),可能有三條出路。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幹的人;第二是讓一位能幹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這第一條路是萬萬走不得的,因為那樣會喪失許多權力;第二條路也不能走,因為那個能幹的人會成為自己的競爭者;按照歷史上的一貫做法,A君恐怕毫無例外地要選擇第三個辦法。因為如果辭職,他就失去了領取養老金的權利;請來能幹的B君,豈不是在自己晉升的道路上樹立了對手?因此,A君寧可要能力比自己低的C先生和D先生來做自己的下屬,何況C、D二位的到來等於減輕了他的工作負擔,提高了自己的地位。他可以把工作分成兩份,分別交給C先生和D先生管理。在這裡,有必要強調一下,C先生和D先生二位都是不可或缺的。單單補充一個C先生那可不行,為什麼呢?因為只讓一個C先生分擔A的工作,C先生幾乎充當了原本就不想要的B君的角色:C先生成了惟一可以頂替A君的人。因此,要找助手,非找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不可,這樣他們才可以相互制約,牽制對方的提升。A君這樣想,也就這樣做了。於是,兩個平庸的助手分擔了他的工作,自己則高高在上發號施令。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後,C先生向A君抱怨說他的工作太累(毫無疑問他是會走到這一步的),A君就跟他商量,是否需要配上兩名助手。這當然是C先生求之不得的事,因為誰不想舒服呢!鑒於D先生的地位和C先生相當,為了避免矛盾,A君只得建議給D先生同樣增配兩名助手。於是,在補充了E、F、G、H四位先生之後,A君自己的地位就更穩固了。如今,7個人在做A君過去一個人做的工作,而且還都很忙碌,因為7個人會給彼此製造許多新的工作,使每個人都忙得不可開交,連A君實際上也比過去辛苦。每收一個檔案都要給大家傳看。E兄認為某個檔案是F兄管轄範圍內的事,於是F兄就起草一個復文。復文送到C先生那兒,C先生大加修改後送D先生會簽。D先生本要把復文送給G兄去辦,不巧G兄請假不在,檔案轉到H兄手裡。H兄寫上自己的意見,經D先生同意送還給C先生。C先生採納了意見,修改了草稿,把修改稿送呈A君審閱。A君怎么辦呢?本來他可以不加審查,簽發了事。這樣做倒也無可非議,誰讓他腦袋裡裝了好多其他問題呢?他盤算到明年自己該接W君的班了,所以必須在C先生和D先生之間物色一位來接替自己。嚴格說來,G兄夠不上休假條件,可是又不得不批准放他走了。H兄的健康狀況不佳,臉色蒼白,部分原因是鬧家庭糾紛,也許本來應該讓H兄休假才對,此外,A君要考慮F兄參加會議期間增發工資的事,還有E兄申請調往養老金部去工作的問題。A君還聽說D先生愛上了一個女打字員,那是個有夫之婦;G兄和F兄鬧翻了,已經到了互不理睬的地步——誰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因此,C先生的復文送來了,A君本就只想簽個字發了完事。同事們相互製造了矛盾,也給他製造了矛盾,重重矛盾擾得他心煩意亂,而起因無非就是因為有這么多大大小4、的官兒們存在。可是A君呢,又是一個辦事認真的人,他決不敷衍塞責,於是他仔細閱讀復文稿,刪去C先生和H兄加上的噦嗦話,把稿子恢復到精明能幹的(可惜是愛吵架的)F兄最初起草的樣子,改了改文字——這些年輕人簡直全不注意語法——最後搞出了定稿。這份定稿,假定說從C先生到H兄這一系列的官兒們根本沒有出生到這個世界上來的話,A君同樣是可以弄出來的。人多了,辦同樣的事花費的時間反而比過去多了。誰也沒閒著,人人都盡了最大努力。但是在這人人努力的背後,A君感到自己有點心力憔悴了。然而,就這一件事讓A君如此煩心嗎?當然不是,自己還沒退休,工作還要做。每天都有許多亂七八糟的事情被生產出來,許多工作一拖再拖,有的忙活了半天也沒有結果。眾人逐漸對他也不滿意了,各自發著各自的牢騷,有的人還吵著要加薪,有的甚至還想要辭職。最為糟糕的是,A君上司對他的工作效率越來越不能忍受了,重要的事都不讓他去管理,只盼望著他早點退休。而真正讓A君擔心的是,要是上司在公司的董事會上參他一本怎么辦?被公司炒了又怎么辦?如果,真發生這樣的事,自己的顏面何存呀?於是,A君工作的心亂了,工作的差錯也越來越多了,終於有人走了,自己最擔心的事也發生了。當A君孤獨地走出公司大門的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了帕金森定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