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十年》

《澳門十年》

由中央電視台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聯合攝製,為“澳門回歸祖國十周年”而特別製作唯一的一部官方紀錄片《澳門十年》,將於2009年12月11日至18日每晚20點,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黃金時間首播,並在中文國際頻道同日22點重播,12月12日至19日,《澳門十年》將在英語、西班牙語、法語、阿拉伯語、俄語國際頻道播出,以大覆蓋、高頻率、多語種向全球強勢推出。

基本信息

簡介

《澳門十年》《澳門十年》

《澳門十年》是由中央電視台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聯合攝製,為“澳門回歸祖國十周年”而特別製作唯一的一部官方紀錄片。國務院港澳辦、國家廣電總局已將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十年》作為“澳門回歸十周年”重點宣傳節目、重大理論文獻影視紀錄片立項。
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十年》於2009年12月11日至18日每晚20點,在中央電視台一套黃金時間隆重首播,並在中文國際頻道同日22點重播,12月12日至19日,《澳門十年》在英語、西班牙語、法語、阿拉伯語、俄語國際頻道播出,以大覆蓋、高頻率、多語種向全球強勢推出。

製作理念

8集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十年》秉承“以真實為靈魂,以人物為主角,以故事為載體,以情感為核心”的創作原則,以澳門回歸十年來的“變與不變”貫穿始終,向世界昭示中國政府對於“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莊嚴承諾和成功實踐,展示澳門特區政府治理澳門的卓越能力,突顯中央政府一直以來對澳門社會強有力的支撐,反映澳門民眾日益增強的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自豪感,著力體現國際社會和澳門各界對澳門未來發展的信心。

製作班底

《澳門十年》《澳門十年》
8集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十年》每集時長50分鐘,採用高清晰度數位電視設備拍攝。該片將於12月11日至18日每晚20點,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首播,並在中文國際頻道同日22點重播。
《澳門十年》由央視海外中心承制,攝製組主創人員均為大型電視紀錄片《香港十年》、《再說長江》原班人馬。總製片人、總編導劉文。《澳門十年》2008年12月開拍,採訪了50位參與10年澳門“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政要,200位見證十年澳門發展歷史的民眾。全方位、多視角真實紀錄了澳門回歸十年來的巨大變化。

主題曲

《盛世蓮花》《盛世蓮花》

1999年澳門回歸之際,中央電視台製作並推出的那首真摯感人的《七子之歌》引起觀眾的強烈反響,成為迎接澳門回歸的“主題曲”,片中9歲的澳門國小生容韻琳給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為了慶祝澳門回歸十周年,中央電視台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十年》攝製組和澳門中華文化交流協會聯合攝製完成《盛世蓮花》,成為對回歸祖國後的澳門“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最生動的解讀。《盛世蓮花》是對10年前《七子之歌》的延續和發展。《盛世蓮花》採用電影膠片拍攝,時長四分三十秒,歌詞素材來自中華文化交流協會舉辦的《澳門之歌》歌詞創作大賽一等獎中的作品,這首《澳門十年》主題歌由《七子之歌》的曲作者著名作曲家李海鷹擔任作曲,著名策劃人朱海和李海鷹共同擔任作詞,著名MV製作人鄭浩擔任導演,《澳門十年》總編導劉文擔任製片人,演唱者為《七子之歌》原唱19歲的容韻琳和澳門歌手黃偉麟、彭永琛

拍攝背景

《澳門十年》央視網圖片《澳門十年》央視網圖片

自2008年12月開拍以來,《澳門十年》攝製組的足跡遍及澳門半島、氹仔、路環,用攝像機紀錄下回歸十年後澳門的真實變化。高清數字設備和特種攝影手段的多視角運用,天上航空拍攝、地面車輛拍攝、水上船艇拍攝的多層次拍攝,使《澳門十年》紀錄的影像更富視覺衝擊力,大到高空俯瞰的澳門半島全貌,小到近在咫尺的媽閣廟香燭細膩的特寫,遠到城市全貌的風生水起,近到人物自然流露的真切眼神,無不觸動人們的心緒。
歷經半年多的拍攝,攝製組深入到澳門的各個層面、各個界別、各個街區,足跡,遍及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視線,延伸到澳門人生活的每個空間。《澳門十年》以平實的記錄、平和的語言、平視的畫面,進行了鮮活、生動、翔實的紀錄,通過令人信服的平民化視角,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用事實說話,用故事見證,200位見證了十年澳門發展歷史的民眾走進了我們的影像,50位參與了十年澳門“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政要接受了我們的專訪,澳門人一段段面對鏡頭真情地表露和生動地講述,突顯了在回歸後的澳門,對於“一國兩制,澳人治澳”的高度認同,已經成為人心所向。

評論

在澳門回歸十周年之際,推出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十年》,對於向世界樹立回歸十年後高速發展、充滿魅力的澳門新形象,凝聚和激發海內外華僑、華人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情感,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早日實現,具有極其特殊和重要的意義。

《澳門十年》作為慶祝澳門回歸十周年推出的重點理論文獻電視片,導向正確,主題鮮明,氣勢恢弘,製作精良,《澳門十年》這個片子以充分的事實展示了澳門回歸以來一國兩制,澳人制澳在澳門的成功實踐,充分展現了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在澳門所發揮得重大作用,充分展示了中央政府和內地對澳門穩定發展的大力支持,充分展示澳門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十年來巨大成就。《澳門十年》這個紀錄片,以人物為主角,以故事為載體,以情感為核心,以真實為靈魂,用平實的手法,百姓的視角,用事實說話,生動展現了澳門十年來的重大措施,重大成果,用影像真實記錄了澳門十年來風雨經歷,用故事見證了澳門十年來的發展變化。 特別是這個片子很真實客觀反映了澳門民眾不斷增強的國家意識和民族觀念,反映了澳門回歸以後最大的變化就是人心的回歸。體現了國際社會和澳門各界對一國兩制,澳人制澳,高度自治的未來堅定信心,《澳門十年》這部大型文獻片告訴我們,一國兩制是成功的,澳人制澳高度自治是成功的,中央電視台即將推出的這部《澳門十年》大型文獻理論片有力的說明了澳門回歸以來這十年是穩定的十年,發展的十年,繁榮的十年,更是人心回歸的十年。十年前那個寂寞冷清的澳門,今天已經被日新月異的精彩反話所取代,而一切的改變來自那個歷史瞬間——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十年》,告訴世界一個真實的澳門。

內容簡介

《澳門十年》由第一集《人心所向》、第二集《自強之路》、第三集《和諧共濟》、第四集《融匯中西》、第五集《強力支撐》、第六集《薪火相傳》、第七集《命運相連》、第八集《潮起濠江》構成。一次穿越時間的紀錄,一次貫連歷史的回首,大型高清紀錄片《澳門十年》,告訴世界一個真實的澳門。

分集介紹

第一集《人心所向》

《澳門十年》《澳門十年》

1999年12月20日,這是一個嶄新的歷史時刻。從這一刻起,澳門的發展邁入一個嶄新的時期。
《人心所向》將總領全片,著眼於澳門回歸後十年的發展,以生動的事實闡釋“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這一偉大構想的科學性和前瞻性,以及由此產生的巨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本集聚焦於幾位來自不同社會階層、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族群的澳門人,以他們獨特的視角見證澳門回歸十年來的“變與不變”:歌唱《七子之歌》的容韻琳以她的成長見證了澳門十年的歷史;回歸遊行中策劃高舉“回歸啦”牌匾的勞工子弟學校校長唐志堅;法國著名烹飪大師艾伯駿的對澳門的濃厚情感;土生葡人大律師歐安利加入中國國籍,成為全國政協委員。通過這些澳門人十年來的心路歷程、切身感受以及個人命運的故事,使人強烈地感受到“一國兩制,澳人治澳”的認同在澳門已經成為人心所向。

第二集《守望和諧》

《澳門十年》《澳門十年》

“馬照跑,狗照賽,彩照博”,是澳門實行“一國兩制”的顯著標誌。回歸十年來,澳門人的生活方式沒有改變,澳門民眾對“一國兩制”的自信心大大增強。
本集以和諧相融為主題,透過最普通、最具典型性的澳門人,以及在澳門生活了幾百年的土生葡人,他們生在澳門,根在澳門,與澳門共生共長、和諧共處,呈現出一個魅力獨有、鮮活生動、生活方式未曾改變的澳門。親歷澳門傳統漁業的興衰的漁民陳明金;見證澳門旅遊業興旺的三輪車夫徐錦波;不忘回報祖國的老字號六記粥麵店老闆李明佳;選擇久留澳門紮根的海灣餐廳老闆土生葡人飛曼華;有著百年歷史的澳門同善堂秉承“同心濟世,善氣迎人”的宗旨,將和諧包容、守望相助的精神亘古不息地傳承到每一個善良的澳門人身上。

第三集《同舟共濟》

《澳門十年》《澳門十年》

十年來,新生的澳門特區政府公務員隊伍和澳門民眾共度難關,在“澳人治澳”的認識和理念上發生重大轉變。經濟發展和治安好轉是回歸後的澳門特區政府施政的兩個最大的亮點,而這兩個亮點正是澳門人十年來得以自強不息、和諧發展的見證。
本集回溯了澳門回歸以來十年的幾個重要的轉折點,反映澳門特區政府施政能力的提高和在經濟多元發展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而所有的澳門人,都是這條自強之路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在澳門回歸的大好時機下絕地逢生的黃耀球;親歷驚心動魄的綁架後對特區治安滿懷信心的大律師華年達;澳門社團支持政府共同挺過非典、金融海嘯等一個又一個難關;澳門公務員團體在雲南捐助興辦的“紀念澳門回歸希望國小”。這些曲折鮮活、真摯感人的故事是澳門人自己寫就的鳳凰涅槃的自強故事,展現出年輕的特區政府和澳門民眾同舟共濟走過的一條“澳人治澳”的發展之路。

澳門民眾的感言

《澳門十年》《澳門十年》
“回歸給了我東山再起的機會”
何遠東是做防滲工程的,他坦承澳葡時期“混”得很慘,因為澳葡政府都把做生意賺錢的機會給了葡人,回歸前那幾年他一度破產歇業。“回歸後,澳門在中央支持下經濟飛速發展,更主要的是現在澳門人人平等,大家公平競爭,都有機會,所以我的事業又發展起來了。”
何遠東是1970年從順德移民到澳門的,先是到處打工,後來慢慢做起了防滲工程。他說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回去澳葡政府部門辦事,大家都在那裡排隊等候,辦事的公務員態度傲慢臉色難看,但只要一有葡人進來,無論隊排得有多長,辦事員會馬上滿臉堆笑地先為葡人辦理。“當時給人的感覺就是葡人是一等公民,華人只能是二等,那種感覺真窩火。”他的臉色因為激動而有些泛紅。
何遠東說,回歸前幾年,澳葡政府為撤出做準備,只一味設法搜刮財富而放鬆社會管理,弄得經濟下滑,社會治安混亂,他的生意也在那一陣兒破產歇業。
“回歸後澳人治澳,人人平等,我們才感覺自己真正成了澳門的主人。”何遠東說,特區政府治下的公務人員辦事效率高,態度也好,“態度不好你可以投訴他”。回歸後,何遠東又做起了防滲工程,現在事業又慢慢發展起來了。“是回歸給了我東山再起的機會。”何遠東說。
《澳門十年》《澳門十年》
“澳督離民眾太遠,特首和民眾很近”
“我在回歸前的澳門活了50多年都沒見過澳督,但回歸後這10年,我在不同場合至少見過何特首五六次。”筷子基海灣南街63歲的林子冠先生告訴晶報記者,如果說回歸前和回歸後有什麼最大區別的話,那就是澳督離民眾太遠,特首和民眾很近,澳督不會去管社區一個老人的死活,但特首對老人們很關心。“今年特區政府給所有65歲以上的老人都開了個戶頭存了1萬塊錢,回歸前葡人統治那么多年啥時有過這種事?”
“中央承諾都兌現了”
雅廉坊馬路45號63歲的司徒芸阿婆說,街坊會在特區政府支持下為社區做了好多事,像她這樣能走能動的老人,可以來參加各種活動,那些孤寡老人,則在衣食住行醫療上由街坊會全方位料理,還有社區那些單親家庭困難戶都會得到很好的照料。她說,“這段時間碰到幾個內地記者採訪,都問我對回歸後10年的生活是否滿意,我告訴他們,我不是滿意,是非常滿意。”
在街坊總會一間老人活動室里,56歲的黃森先生躺在一張非常高級的按摩椅上很享受地告訴記者,這張按摩椅,就是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來這裡視察時送給老人們的。他感慨說,回歸10年澳門社會穩定和諧,人們生活水平遠超以前,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當年中央對澳門的承諾全部兌現了。
回歸前生意很難做
《澳門十年》《澳門十年》
在澳門充溢著葡式風格的新馬路大街,有許多家中式和葡式餐館。有一家北京餃子館,因為門上印著醒目的“為人民服務”幾個大字而引起記者的注意。老闆李津海,原籍北京海淀區,1984年移民來澳門。
當年,李津海先移民到了香港,後因愛上一個澳門姑娘而定居澳門。剛到澳門那陣兒,社會治安很差,街上常有黑幫火併發生,所以生意很難做。回歸第二年他開了這家店,因為治安穩定,生意越來越好。他說普通人不談政治和經濟大勢,只說社會福利,回歸前如果說有福利就只有公費醫療一項,只有小部分永久居民才可享受。但回歸後社會福利就多了,免費醫療所有澳人都能享受,無論大小手術住院,你每天只需交45元一伙食費,如果有困難,還可以申請免除……“澳葡時期的生活水平,和回歸後不可同日而語。”
重返澳門葡籍人:“澳門才是我的家”
記者與李津海交談時,店裡的三張桌子上都坐著金髮碧眼的歐洲人,而且都在吃水餃。其中一位40歲左右年紀,衣著樸素的男子望著李津海笑了笑,李津海上前問他有什麼需要,他用不太流利的國語說,是我們的談話讓他有些感慨。原來他叫喬治,祖上在上世紀初來到澳門,他算是土生土長的葡籍澳門人。澳門回歸前,他選擇返回葡萄牙生活,但回去才發現已無法適應,因為他的圈子在澳門,朋友在澳門,他習慣了這裡的飲食、人文、氣候。
“回過幾年葡萄牙,我才明白自己屬於這裡,澳門才是我的家。”喬治透露,像他這樣重返澳門的葡籍人,在圈子裡有好幾個。“現在我老婆孩子都跟我在這裡,只要活著,我就會呆在這裡。”
“當時給人的感覺就是葡人是一等公民,華人只能是二等,那種感覺真窩火。”
——澳門居民何遠東
“這段時間碰到幾個內地記者採訪,都問我對回歸後10年的生活是否滿意,我告訴他們,我不是滿意,是非常滿意。”
——澳門居民、63歲的司徒芸阿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