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寶德談藝術》

《漢寶德談藝術》

知名學者漢寶德,以其沉浸藝術數十載的功力,通過此書暢談7位饒富有特色的藝術家,解析他們的書法、建築、設計、雕刻和抽象藝術等不同類別的創作。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名:漢寶德談藝術
作 者:漢寶德,黃健敏 編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漢寶德談藝術漢寶德談藝術

出版時間:2010-10-1
ISBN:9787505727885
開本:16開
定價:39.80元

編輯推薦

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人人都需要的藝術教育
一部建築理論與評論的經典大作:了解台灣建築界大佬漢寶德先生建築與藝術美學的精彩觀點,汲取最前沿的空間思維藝術、最傳統的建築理論精髓,拓展和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與境界。
一堂藝術思辨與論辯的智慧課:台灣頂級建築大師跨界美文,出入建築、書法、設計、雕刻、抽象藝術等不同類別的藝術創作,將各種藝術形式交融並舉,“平面藝術、立體藝術、抽象藝術”相得益彰,渾然天成!
一場撼動人心的視覺藝術盛宴:最精美絕妙的配圖和最精當到位的註解交相輝映

內容簡介

對於藝術的境界與美感,漢先生有其獨到的見解,從洪通繪畫的魅力所在,董陽孜的書法如何與建築藝術輝映、水墨畫中的中鋒用筆、抽象藝術的生命力,到阮義忠的攝影,陳其寬的建築,漢先生以流暢的文字風格,深刻洞見的觀點視野,引領讀者進入藝術界的繁華勝境。
全文搭配詳盡註解與大量圖片,為讀者帶來一場藝術盛宴。

作者簡介

名片一〉〉〉建築界的大佬:在台灣建築學界的地位,比擬起來,應該是大陸的劉敦楨(1897-1968)加上童寯(1900-1983)。
名片二〉〉〉文字打手:曾在《中國時報》和《聯合報》開闢專欄。因其介紹捧紅台灣鄉土藝術家:洪通和朱銘。
名片三〉〉〉社會活動家:學者、大學校長、建築師、自然科學博物館和宗教博物館館、台灣“總統府”國策顧問、作家。學術界、教育界、建築界、博物館界、政界、文藝界六棲明星。

目錄

自序——出入藝術與建築之間
化外的靈手——洪通的畫作 
斧鑿神韻——朱銘的雕刻
創造與遊戲之間——袁旃的繪畫 
理性的美感——胡宏述的設計
手式的沉思——阮義忠的攝影
書中有畫——董陽孜的書法 
情境的建築——陳其寬的建築
國畫中的“中鋒”
書法是生動的建築 
建築是立體的書法 
與懷碩論抽象 
隱藏的動力
明星制度與藝術品的災難
編後記

媒體評論

無論是已開發國家或是開發中國家,都面臨著一種危機和隱患——物質、技術、功利的追求在社會生活中占據了壓倒一切的統治地位,而精神的活動和追求被忽視、冷淡、擠壓、驅趕。這樣發展下去,人有可能成為沒有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的單純的技術性動物和功利性動物。因此,從物質、技術、功利的統治下拯救精神,成了時代的要求和呼聲。 ——北京大學教授葉朗
學校和親職教育,重視理性教育,卻忽視情感與感性教育。學科性知識教育不斷加強,心靈教育卻逐漸弱化。在兒童早期,非認知能力與情感能力才是最需要重視與培育的,而音樂、美術等藝術感官刺激,能使孩子靜下心來,潛移默化使其養成傾聽、觀察習慣。但諷刺的是,這與時下的教育評價體系不相協調。——解放軍藝術學院教授周蔭昌
當下,社會上功利主義盛行,審美情趣墮落,通過藝術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培養鑑別和鑑賞能力,任重而道遠。藝術教育對廣大青少年的重要作用,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提高青少年的審美和藝術修養;二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吸收和借鑑外國優秀文化;三是更切實地落實素質教育,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調動青少年的能潛。 ——北京大學教授彭吉象

試讀部分章節

化外的靈手——洪通的畫作
說起來很慚愧,我雖然是美術界的外行,也算是沾了一點邊的,可是對1974年前在美術界就轟動過一陣子的洪通的繪畫,我卻是懵然不知。直到在偶然的機會裡,由“人間”主編高上秦(編注{1})兄把我帶到何政廣先生的辦公室才看到他那燦爛奪目的作品。聽說他們為這位鄉土畫家作第一次個展。他的畫是從來不輕易示人的,如今為了展覽,恰又因一時湊巧,使我能提前見識,說來算是運氣。這些畫對我是一種強力的心靈衝擊,一時間,我竟啞口無言,不知說什麼是好了。何先生告訴我,這位畫家是一個草地郎。在樸拙的畫風上,我可以推斷得出來。他又告訴我,洪通先生是目不識丁的,這一點在他生硬的筆法上也可以看出個大概。但洪先生的藝術是一個奇蹟,是令人驚訝,使人難以置信的獨創藝術,難怪藝術界有那么多先生欣賞,進而討論其價值,研究其創作背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