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文老檔》

老滿文的《滿文老檔》原稿本37冊﹐再加上1935年發現的3冊﹐共40冊﹐今保存在台灣省故宮博物院﹐亦稱《老滿文原檔》。

中國最早的官修滿文編年體史書。詳細記載從清太祖丁未年(1607)到崇德元年(1636)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史實﹐並收錄了當時後金與朝鮮﹑蒙古﹑明朝﹐以及與明叛將毛文龍等的往來文札。內缺天命七年(1622)七月至十二月﹐及天聰七﹑八﹑九年(1633~1635)部分﹐(其中天聰九年原稿本﹐1935年整理內閣大庫時已被發現)。此書為研究清入關前滿族的興起﹑發展和社會性質以及東北邊疆各民族的歷史﹑分布地域和語言文字的珍貴文獻。老滿文的《滿文老檔》原稿本37冊﹐再加上1935年發現的3冊﹐共40冊﹐今保存在台灣省故宮博物院﹐亦稱《老滿文原檔》。乾隆四十年(1775)﹐又仿老檔案內字型﹐分頁繕抄﹐刪其重複﹐分裝成180冊﹐即“無圈點檔冊”。同時又按音抄出“有圈點檔冊”180冊。今均移藏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乾隆四十三年(1778)﹐又將上述檔冊各重抄一部﹐原藏瀋陽崇謨圖閣﹐今移藏遼寧省檔案館。中國研究《滿文老檔》始於金梁等人的選譯﹐即1929年出版的《滿洲老檔秘錄》。1971~1972年﹐台灣學者廣祿﹑李學智翻譯出版了《老滿文原檔》兩冊﹐止於天命六年(1621)六月。遼寧大學歷史系出版李林《重譯滿文老檔》3冊。1978年起﹐由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等5個單位組成《滿文老檔》譯註組﹐進行重譯﹐現正修訂﹐即將出版。日本學者內藤虎次郎於20世紀20年代初將瀋陽藏《滿文老檔》拍攝底片存京都大學﹐後由藤罔勝二等整理﹐並將其一部分譯成日文刊行。日本學者神田喜一郎等組成的《滿文老檔》研究會﹐於1965年將《滿文老檔》譯成日文﹐分7冊出版。神田信夫等又出版了《舊滿洲檔》第9卷(後金天聰九年)日譯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