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熱暑疫全書》

《溫熱暑疫全書》

溫病著作。四卷。清·周揚俊撰於1679年。本書將溫病、熱病、暑病、疫病依次分卷論述.

基本信息

書籍簡介

溫病著作。四卷。·周揚俊撰於1679年。本書將溫病熱病暑病疫病依次分卷論述,選輯《傷寒論》、《溫疫論》等有關原文加以注釋發揮,參閱溫病諸家的學術見解、特點和成就結合個人見解,詳細分析各種證候並確立其治法。更附前人醫案作為臨證借鑑。現存初刻本等清刻本。1949年後有排印本。

作者介紹

清代醫家。字禹載。蘇州府(今江蘇蘇州)人。少攻舉子業,屢試不第,年近四十,乃棄儒習醫,鑽研仲景書十餘年。康熙十年(1671年)至京師,有醫名。撰《溫熱暑疫全書》四卷(1679年),依次論溫、熱暑、疫諸病,選輯《傷寒論》、《溫疫論》原文,詳加闡釋。康熙十六年(1677年)取《傷寒論條辨》、《尚論篇》,附以己見,編成《傷寒論三注》十六卷。又補註《金匱方論衍義》而成《金匱玉函經二注》二十二卷(1687年)。治血證,療效甚著。推崇《十藥神書》,康熙二十六年予以加注刊行。

初讀王叔和成無己李東垣諸家之書,參考有年,仍覺茫然。後讀喻昌《尚論篇》,遂豁然有悟。康熙辛亥(1671年)至京師,受業於北海林氏之門,醫道大進,王公貴族爭延致之。著有《溫熱暑疫全書》4卷、《金匱玉函經二注》22卷、《十藥神書注》1卷、《傷寒論三注》16卷。《傷寒論三注》對六經病的編次,基本效仿方有執和喻昌,所不同者,一是在具體條文的排列上稍有更移,如“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條,方喻均依叔和之舊,列為太陽篇首條,本書則將“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置於首條,並把此條作為六經辨證的總綱。二是本書在每經篇首均論述該經環周之理,從而為其立說打下基礎;且在篇目的編次上,均將六經主證與變證、壞證、雜證分篇論注,嚴格區別,給人以條分縷析之感。故周氏治傷寒,志宗仲景,推崇方有執、喻嘉言,但又能突破方喻之藩籬,揚其長而避其短,補其缺點,可見他對仲景之學頗有研究,其著述對學習和研究《傷寒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