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秘閣法帖》

《淳化秘閣法帖》

《淳化秘閣法帖》是宋淳化寫的一篇書法作品,因帖石早佚,摹刻、翻刻甚繁,顧從義本、潘允亮本、肅府本等較著名。

《淳化秘閣法帖》淳化秘閣法帖

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趙炅令出內府所藏曆代墨跡,命翰林侍書王著編次摹勒上石于禁內,名《淳化閣帖》。此帖又名《淳化秘閣法帖》,簡稱《閣帖》,系匯帖,共十卷。第一卷為歷代帝王書,二、三、四卷為歷代名臣書,第五卷是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為王羲之書,九、十卷為王獻之書。元趙孟頫《松雪齋文集·閣帖跋》曰:“宋太宗……淳化中,詔翰林侍書王著,以所購書,由三代至唐,厘為十卷,摹刻秘閣。賜宗室、大臣人一本,遇大臣進二府輒墨本賜焉。後乃止不賜,故世尤貴之。”宋代記錄此帖為木板刻,初拓用“澄心堂紙”、“李廷珪墨”,未見此種拓本流傳。

故宮博物院藏宋拓本,鈐“乾隆御覽之寶”、“懋勤殿鑑定章”等印。白紙挖鑲剪方裱本,麻紙烏墨拓,每頁尺寸縱25.1cm,橫13.1cm。每卷末皆有“淳化三年壬辰歲十一月六日奉旨摹勒上石”篆書刻款,完整難得。

淳化閣帖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叢帖,由於王著識鑒不精,至使法帖真偽雜糅,錯亂失序。然“鐫集尤為美富”,摹勒逼真,先人書法賴以流傳。此帖有“法帖之祖”之譽,對後世影響深遠。

因帖石早佚,摹刻、翻刻甚繁,顧從義本、潘允亮本、肅府本等較著名。

宋陳思《寶刻叢編》,清王澍《淳化秘閣法帖考》,容庚《叢帖目》等書著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