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

《流浪者》

《流浪者》反映印度等級社會的黑暗現實,歌頌了純潔的愛情和人道主義,是影片受到歡迎的原因之一。

基本信息

上映發行

瑞典Sweden1954年1月25日

芬蘭Finland1955年3月4日

美國USA1956年4月7日

《流浪者》(Awaara)《流浪者》(Awaara)

捷克CzechRepublic2004年10月26日......(BollywoodFilmFestival)

匈牙利Hungary2005年6月17日......(IndianFilmFestival)

波蘭Poland2005年7月26日......(ERANewHorizonsFilmFestival)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AllIndiaFilmCorporation

R.K.FilmsLtd.[印度]

發行公司:

ShemarooVideoPvt.Ltd.[印度](2001)(India)(DVD)

AtlanticVideoInc.[美國](199?)(USA)(video)(EnglishandEgyptiansubtitles)

Esquire(Electronics)Ltd.[香港](1987)(video)(Asia)(EnglishandEgyptiansubtitles)

HoffbergProductionsInc.[美國](1956)(USA)(subtitled)

其他公司:

H.M.V.[印度]soundtrack

GoomersLtd.[印度]costumes

JagrutiStudios[印度]studios

R.K.StudiosLtd.[印度]studios

ShrikantStudios[印度]studios

StudioChitralekha[印度]stills(asStudioChitrarekha)

演職員表

印度《流浪者》印度《流浪者》

導演Director:

拉茲·卡普爾RajKapoor

編劇Writer:

KhwajaAhmadAbbas....dialogue(asK.A.Abbas)KhwajaAhmadAbbas....screenplay(asK.A.Abbas)KhwajaAhmadAbbas....story(asK.A.Abbas)V.P.Sathe....story

演員Actor:

納爾吉絲Nargis....RitaPrithvirajKapoor....JusticeRaghunath(asPrithviraj)

拉茲·卡普爾RajKapoor....RajRaghunathK.N.Singh....JaggaShashiKapoor....YoungRaj(asShashiraj)Cuckoo....BarDancerB.M.Vyas....Dubey(Rita'sFather)LeelaMishra....Mr.Raghunath'sSister-In-Law(asLeelaMISRA)BabyZubeida....YoungRitaLeelaChitnis....LeelaRaghunathHoneyO'BrienOmPrakash....(asOmParkash)Raju....(asRajoo)MansaramRajanManekKapoorPrayagRaj....(asParyag)RaviVinniMohanbali....(asBali)ShindeD.Basheshernath....(asDewanBasheswarnathKapoor[GrandPa])Helen....ChorusDancer(uncredited)Premnath....CameoAppearanceinsong"naiyyaterimajhdhar.."(uncredited)

製作人Producedby:

拉茲·卡普爾RajKapoor....producer

電影簡介

印度電影《流浪者》早在文革以前就已進人中國。《流浪者》和其主題曲“拉茲之歌",在中國最轟動的時期是在70年代末,那是在一代人遭受了苦難經歷之後。

影片內涵

《流浪者》反映印度等級社會的黑暗現實,歌頌了純潔的愛情和人道主義,這當然是影片受到歡迎的原因之一。然而,影片引起十年浩劫之後中國人的共鳴,自有其深刻的歷史淵源。

內容簡介

印度上流社會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貢納特信奉的是這樣一種哲學:“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種以血緣關係來判斷一個人德行的謬論害了不少好人。法官拉貢納特根據“罪犯的兒子必定追隨其父”的荒謬理論,錯著強盜的兒子扎卡有罪,扎卡越獄後被迫成了強盜,決心對法官進行報復,拉貢納特果然中計,趕走了懷孕的妻子,致使妻子在大街上生了拉茲。拉茲跟著母親在貧困中長大,扎卡又威脅引誘拉茲做了賊。拉茲在飽經流浪和偷竊生活後,遇上童年好友麗達,二人真摯相愛,拉茲痛恨自己的偷竊墜落生活,渴望以自己的勞動謀生。但是,扎卡在繼續逼迫他,而當他面對親生父親時,父親的荒謬理論更使他前途無望……

精彩視點

影片《流浪者》被稱是為印度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寶萊塢電影的里程碑,曾榮獲第六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是首部在海外打開知名度的寶萊塢電影。此外,影片還是印度著名的卡普爾電影家族最引以為豪、譽滿影壇的不朽傑作,由卡普爾家族第二代傳人拉傑·卡普爾於1951年自編、自導、自演,拉傑卡普爾參考好萊塢電影的技法,融入印度傳統的歌舞和通俗劇,締造出寶萊塢電影的特殊風格。

這部長達三小時的電影情節曲折離奇,通過一個複雜的故事昭示了一個極富哲理的社會問題,從開始的人倫親情悲劇到社會寫實,再轉成黑色電影和卓別林式喜劇,中段又變成浪漫到極點的愛情劇,然後又是悲喜交集的恩怨糾葛,加上不時點綴的動聽歌曲和華麗歌舞,充分發揮寶萊塢電影特有的大雜燴風格。

該片於1955年在中國公映,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譯製,是最早被引進中國的印度電影。片中的《拉茲之歌》、《麗達之歌》等插曲都深受中國觀眾的喜愛。

故事梗概

印度《流浪者》印度《流浪者》

五十年代初,印度上流社會中有一位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貢納特,他信奉的是這樣一種哲學:“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種以血緣關係來判斷一個人德行的謬論害了不少好人。一天,法院正在審理一起謀殺案件,原告是法官拉貢納特,被告是流浪者拉茲,罪行是拉茲闖進拉貢納特的住宅,企圖刺死拉貢納特。可是拉貢納特萬萬沒有想到,那個想要殺死他的年輕人拉茲竟然是他的親生兒子……

事情還要追溯到十幾年前法官拉貢納特審理的一起案件,根據“罪犯的兒子必定追隨其父”的荒謬理論,思想偏激的法官拉貢納特錯判強盜的兒子扎卡有罪,無辜的扎卡設法越獄後,為生活所迫,最終竟淪為真正的強盜,但他仍一心想要報復法官拉貢納特。

扎卡首先綁架了拉貢納特的妻子,隨後散布了一些有關他的妻子不忠的謠言,拉貢納特果然中計,他忍受不了那些有關妻子失貞的流言蜚語,絕情地趕走了即將分娩的妻子,於是,在一個淒風苦雨的夜晚,法官拉貢納特的兒子拉茲降生在了大街上。

從小與母親生活在貧困屈辱之中的拉茲,在強盜扎卡的威脅利誘下,成了一個到處流浪的小偷。長大後,在一次行竊中,拉茲意外地遇見了童年時的好友——楚楚動人的貴族小姐麗達,他們真誠地相愛了。皎潔的月光下,倆人在平靜的海面上盪起小舟,享受著愛的滋潤,愛情給拉茲帶來了新生的渴望,他決心痛改前非,要用勞動來養活自己和母親。然而,工廠卻因為拉茲曾經是賊而開除了他,扎卡也在不斷地脅迫他就範。一天,回到家中的拉茲意外發現,扎卡為了躲避警察的追捕而想扼死自己的母親,為保護母親,拉茲失手殺死了扎卡並因此被捕。

當拉茲得知負責這起案件的法官拉貢納特就是自己的親生父親,並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後,便設法從獄中逃了出來。滿腹悲憤的他前去行刺拉貢納特未遂而再度被捕。在法庭上,已成為律師的麗達為拉茲做了精彩的辯護。拉茲的悲慘經歷證明了法官拉貢納特的血統論是如此的荒謬。

影片賞析

整體賞析

《流浪者》:音與畫的水乳交融——影片賞析

《流浪者》開創了印度電影批判現實主義的先河,在該片出現之前,印度電影主要順著逃避現實和歌舞片的方向發展,這部影片通過男主人公拉茲的出生、生存、做賊、愛情、殺人和被捕等命運沉浮,在批判現實社會的同時展示出**和人道主義思想,充分揭露了血統論的反動。

《流浪者》是卡普爾結構最完美的影片,電影手法細緻入微。歌曲與畫面的配合,拉茲和麗達一段長達九分鐘的愛情歌舞夢境,都與劇情和主題水乳交融。儘管卡普爾借用了不同的電影傳統,但影片看來並不俗氣。我們在影片中可以看到表現主義的燈光,卓別林式的喜劇表演,好萊塢風格的升降鏡頭,浪漫照明效果和新寫實主義的形象等等。

《流浪者》中反覆出現的豐富多彩的歌舞場面也令人難忘。影片的主題歌《拉茲之歌》和插曲《麗達之歌》感情真摯樸素,鏇律優美流暢,深受我國觀眾的喜愛,“阿巴拉古”的鏇律更是久唱不衰。

音樂賞析

20世紀60年代印度電影《流浪者》登入中國,浪漫愛情、輕歌曼舞和充滿異國風情的歌聲,曾經給年輕時代增添了一絲亮色。影片中,主人公拉茲和麗達的傳奇愛情故事打動了億萬觀眾們的心,而其中載歌載舞的畫面更是影響了當時的一代年輕人。

隨後80年代《大篷車》、《冷酷的心》等印度電影引進後,再次受到中國觀眾的熱捧。如今的印度電影業異常龐大,孟買則是印地語電影的製作中心,印度人稱之為寶來塢。在以“寶萊塢”為核心的電影工業基地,以每年生產800部影片的規模,使得印度成為世界無可爭辯的“電影帝國”。在這800部電影中,大約500部屬於純歌舞電影,而剩下的300多部中也有一大部分或多或少地包含著歌舞場面的痕跡。歌舞成為印度電影與世界其它電影的最顯著區別,同時也就毫無疑問地成為了印度民族電影的最耀眼的特徵。

在一個不斷被音樂中那如怨如訴,綿延不斷的鏇律,波浪形,曲線形,甚至螺鏇式的音樂進行,餘音繚繞。婉轉曲折的西塔爾和維納琴聲,嗚咽欲泣的笛聲,無窮無盡,各式各樣的滑音,裝飾音,強烈而音色多變的鼓聲和變化多端的即興演唱,演奏……展現出一幅幅絢麗多彩的印度風情畫。

印度音樂的鮮明特色決非偶然,而是印度人民在南亞的特殊環境,宗教信仰,人文氣氛中的獨特創造,也是千百年來大批有才能的音樂家耕耘,創造的成果,它也體現了印度和南亞人民刻意追求審美情趣的“情”和“味”。

主創簡介

在國際影壇上,父子兩代涉足影壇,並均成為大明星的影人並不少見,而像印度卡普爾家族這樣薪盡火傳,歷經四代且每一代都有成為影壇佼佼者的電影世家卻鳳毛麟角。《流浪者》則是卡普爾電影家族最引以為豪、譽滿影壇的不朽傑作。

《流浪者》是由卡普爾家族第二代傳人拉傑·卡普爾1951年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影片。拉傑·卡普爾扮演男主人公拉茲,他的父親印度著名演員普里特維在片中扮演拉茲的父親———法官拉貢納特,拉傑·卡普爾的三弟薩西也參加了演出,他扮演的是童年時代的拉茲,當時他才9歲。《流浪者》公映後,轟動一時,並於1953年獲得坎城國際電影節大獎,此後30餘年中,拉傑·卡普爾又以非凡的才華和高深的造詣,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影片,成為舉世聞名的電影大師。

拉傑·卡普爾1924年生於印度孟買,他的父親普里特維·拉傑·卡普爾是印度著名戲劇、電影藝術家,普里特維在青年時期曾組織擁有150名演員的“普里特維·拉傑劇團”,以後轉入電影界,在默片時代他曾扮演過許多生動的角色,老卡普爾的三個兒子在他的影響和薰陶下,先後都成為印度著名的電影演員。拉傑在兄弟三人中是老大,他從18歲起就在孟買有聲電影公司當場記。1947年,23歲的拉傑自導自演了第一部影片《火》,這是一部自傳體影片。此後,他又自導自演了愛情影片《雨》,這部影片使他一舉成名。不久,他建立了拉傑·卡普爾電影製片廠,併兼任製片人、編劇、導演和演員,拉傑·卡普爾所創造的卓別林式的小人物,使他很快成為印度青年觀眾的偶像。

50年代初,拉傑·卡普爾對反映貧苦人生活的社會題材產生了興趣。1951年,他自編、自導、自演了影片《流浪者》。一個人的性格和習慣,是周圍環境所造成的呢,還是得自於父母呢?影片的這一主題深深震撼了觀眾的心靈,拉傑以巧妙的藝術構思,完美的導演手法和精湛的表演技巧,成功創作了《流浪者》這部影片。該片嚴肅地告訴人們:決定一個人性格和習慣的不是血統,而是環境。正如拉傑·卡普爾所說:“不管你出身於什麼家庭,不管是怎樣低下的家庭,如果在你的周圍有愛情、慈愛和友誼,並有機會獲得進步的話,你能完成巨大的事業。”片中,扮演麗達的演員是印度最有才華的女星納爾吉絲,她曾和拉傑·卡普爾合演過《火》與《雨》,《流浪者》是他們合作的第三部影片。

《流浪者》之後,拉傑·卡普爾在50年代又自導、自演了《擦鞋童》和《在夜幕下》兩部影片,均取得了極大成功。《在夜幕下》還獲得了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大獎。拉傑·卡普爾一生主演過50部電影,導演過10部,監製過14部,堪稱是影壇全才,1987年他獲得印度電影終身成就獎。1988年,拉傑·卡普爾因病去世,享年64歲。

拉傑·卡普爾家族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電影世家,他的父親普里特維一生演出了60餘部影片,二弟薩米是印度著名電影演員和作曲家,三弟薩西是目前印度影壇上紅極一時的明星,併兼任製片人和導演,拉傑·卡普爾的長子蘭德希爾主要從事導演工作,次子裡希是目前印度最著名的影星,另外,拉傑·卡普爾的一個孫子也是目前印度影壇上一位活躍人士。

影片幕後

“流浪者”是由卡普爾家族第二代傳人拉茲·卡普爾1951年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影片。拉茲·卡普爾扮演男主人公拉茲,他的父親印度著名演員普里特維在片中扮演拉茲的父親———法官拉貢納特,拉茲·卡普爾的三弟薩西也參加了演出,他扮演的是童年時代的拉茲,當時他才9歲。《流浪者》公映後,轟動一時,並於1953年獲得坎城國際電影節大獎。

說到本片不得不說1955年為本片配音的那些中國的藝術家們。片中為拉茲配音的是那時剛剛20歲出頭的演員叢連文。叢連文後來又為《好兵帥克》、《一仆二主》等影片的男主角配音,也受到了好評。七、八年前,叢連文患上了膀胱癌,一直在家養病。除叢連文患上癌症,當初擔任過《流浪者》譯製工作的人大都已離開人世了。翻譯尹廣文、譯製導演徐明、為拉貢納特法官配音的白景晟已故去多年。白景晟為許多著名的前蘇聯電影配音,如《海軍上將烏沙闊夫》、列寧、史達林等等。為拉茲母親配音的白玫是老一輩的電影配音演員,她也在前幾年去世。為小麗達配音的張桂蘭2001年不幸去世,“阿信”是她用聲音塑造的最為膾炙人口的“人物”。本片是筆者童年的最愛,“阿巴拉古”的鏇律相信曾經掛在與筆者同齡人的口邊。強烈推薦給大家“流浪者”,一定要買D9版本,否則對不起這樣一部經典名片。

影片段預告絮

影片是印度著名電影藝術家拉傑·卡普爾自導自演的一部優秀影片,他以卓別林式的表演手段,批判了“父親是好人,兒子永遠是好人,父親是個賊,他的兒子必定是賊”的血統論,說明了即使是在罪惡的環境和父母遺傳的影響下,一個所謂的“潛在的罪犯”也可以成為社會中有用的一員。影片的場景富麗堂皇歌曲動人,影片的主題歌《我是一個流浪漢》,在上演本片的許多國家被廣泛傳唱,拉茲的流浪漢形象影響了包括印度在內的許多國家的青年人...

經典台詞

《流浪者》有兩句著名的台詞:

強盜的兒子永遠是強盜,法官的兒子永遠是法官。

毫無疑問,這台詞勾起了一代中國人的痛苦回憶。

影片獎項

本片曾獲1988坎城電影節金攝影機獎、1989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1989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等。

影片評論

一句話影評

電影把偏見赤裸裸的鋪現但愛情還是主鏇律

真正的愛情就會像這樣把兩個分別數載的人又放在一起

真正的愛情也會像這樣把一個成型的罪犯又變為好人

媒體評論

印度電影《流浪者》早在文革以前就已進入中國。《流浪者》和其主題曲“拉茲之歌",在中國最轟動的時期是在70年代末,那是在一代人遭受了苦難經歷之後。

《流浪者》反映印度等級社會的黑暗現實,歌頌了純潔的愛情和人道主義,這當然是影片受到歡迎的原因之一。然而,影片引起十年浩劫之後中國人的共鳴,自有其深刻的歷史淵源。

網民評論

印度影片《流浪者》全面回憶
人們不論是觀看一部影片還是閱讀一部小說,在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上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歲月的變遷而出現新的變化,甚至得到截然相反的結果,以前看不見的被忽略的內容,若干年後突然會變得鮮明而重要。小時候觀看印度影片《流浪者》我並沒有覺得或者說沒有懂得這部影片所描寫的人生的苦難,“少年不識愁滋味”嘛。當時我只驚嘆於拉茲瞬間偷竊的神偷絕技,羨慕他獨來獨往的自由生活,“流浪”在我眼中變得富有傳奇和浪漫色彩,“流浪”成了快意人生的一種方式,就像《拉茲之歌》,我只聽出了“瀟灑”,而沒有聽出“悲涼”。當現在我再回想這部影片時,從前那種嚮往已漸漸遠去,而一種辛酸卻湧上心頭:當想起拉茲拿著偷來的項鍊送給麗達作生日禮物,卻發現被盜者竟是麗達的養父,他心中的那份委屈和沮喪又有誰人能理解;當他的親生父親在法庭上沖他高喊“賊的兒子永遠是賊”時,誰又能不感嘆命運的無情和冷酷;甚至當想到拉茲為了博取麗達的好感,在高牆的後面假裝與偷車賊搏鬥的“自我表演”,原來那種滑稽好笑的感覺竟也變得如此苦澀……

時間是“閱讀”最好的調味品,古拉丁詩人馬提亞爾說過:回憶過去的生活,無異於再活一次。而能夠讓人們“再活一次”的電影自然是一部偉大的電影,《流浪者》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

主題曲

曲名:拉茲之歌

電影《流浪者》插曲

作詞:賽連特爾翻譯:孟廣鈞

作曲:桑凱爾·扎伊吉尚

到處流浪到處流浪

命運伴我奔向遠方奔向遠方

到處流浪到處流浪

我沒約會也沒有人等我前往

到處流浪

孤苦伶丁露宿街巷

我看這世界象沙漠

那四處空曠沒人煙

我和任何人都沒來往都沒來往

活在人間舉目無親任何人都沒來往

好比星辰迷茫在那黑暗當中

到處流浪

命運雖如此悽慘

但我並沒有一點悲傷

但我並沒有一點悲傷

我忍受心中痛苦事幸福地來歌唱

有誰能禁止我來歌唱

命運啊我的命運啊

我的星辰請回答我

為什麼這樣殘酷作弄我

卓別林版

故事梗概

卓別林(1889-1977)出生於倫敦一個貧苦演員家庭,父母都是遊藝場的歌舞演員。他的童年動盪不安,10歲時他就進了一個滑稽劇團充當演員,開始獨立謀生。1914年,他演出的第一部喜劇片《謀生》問世。不久,飾演流浪漢夏爾洛的形象在他的第二部影片《陣雨之間》中首次登台亮相,成為日後卓別林喜劇電影的重要標誌。這一時期他拍攝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啞劇技巧、完美的銀幕形象成為聞名世界的喜劇演員。1923年他創建了自己的查理·卓別林影片公司,成了好萊塢第一個真正獨立製片的藝術家,他一身兼任製片、編劇、導演、演員、作曲、拍出了他一生中最傑出的作品:《淘金記憶》(1925年)、《大馬戲團》(1928年)、《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時代》(1936年)、《大獨裁者》(1940年)、《殺人喜劇》(1947年)、《舞台生涯》(1952年)等等。

1972年,他重返好萊塢,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接受了為表彰他“本世紀為電影藝術所作的不可估量的貢獻”而授予他的藝術成就獎。卓別林關注“小人物”的命運,將人道主義精神與社會批判因素融入他的喜劇之中,創造了世界喜劇電影不可逾越的高峰。說到電影喜劇,人們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卓別林,他在銀幕上以層出不窮的噱頭、滑稽的表演和他獨創的頭戴破禮帽、腳登大皮鞋、手拿細手杖,邁著企鵝步的流浪漢夏爾洛的形象,給一代又一代的觀眾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歡笑。

流浪漢查理揀到了一個被遺棄的嬰兒,並撫養了這個孩子五年,一天孩子得了急病,醫生髮現查理並不是孩子的父親就叫來了孤兒院的人要把孩子帶走,但幾年的感情讓查理和孩子已經分不開了,查理不顧一切的又把孩子搶了回來……就在這時,孩子的母親,一個已經成名的歌唱家無意中得到了孩子的下落就懸賞一千元要找回孩子……

遊戲版

虛幻兄弟篇

《流浪者》

試玩簡介

2005年夏天,一款全新意義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將登入PC和XBOX平台。DigitalExtremes公司採用EpicGames虛幻引擎的製作了一款全新的科幻射擊生存遊戲《pariah》。公元2520年,地球成了最大的銀河系監獄,一位叫做JackMason的醫生受命押送囚犯Karina,這名囚犯感染了一種神秘的病毒。在押送的過程中,飛船意外墜毀到囚犯星球上。軍方很快就要用核彈將這顆星球夷為平地,Jack必須在16個小時之內通過18個關卡逃離這裡。

遊戲採用虛幻圖形引擎,各種形形色色的敵人以及好萊塢作家撰寫的遊戲劇本(當然,遊戲中還有多種致命大型武器,並且玩家可以使用武器能量核心系統給武器升級),並且在PC和XBOX強大性能的支持下,玩家將體驗栩栩如生的緊張刺激的遊戲畫面和故事情節。

多人線上模式支持16人同時遊戲,遊戲採用了MAP(MakeandPlay)編輯器(這種新的編輯器源於“虛幻競技場”系列的編輯器,作用在於使MOD玩家極其容易的製作和分享他們的多人作戰地圖),遊戲每次生成不同的地圖。5月,將是《Pariah》的盛日!

宣傳動畫

《Pariah》是款擁有華麗視覺表現的全新科幻動作射擊遊戲,故事設定在數百年後的地球,因為社會主義的急速擴張,讓整個地球也分為幾個不同的階級,並且進行集權高壓的殘酷統治,其中狀況最悲慘的莫過於最底層的“賤民”階級(也就是Pariah),更是過著生不如死的悲慘生活。為了反抗高壓統治,這群社會最底層階級的人群起反抗希望推翻高壓統治,《Pariah》的遊戲劇情就此展開。

復仇之火

EA新作《流浪者》復仇之火燃燒在巴黎EA新作《流浪者》復仇之火燃燒在巴黎

簡介

EA於前年收購Pandemic時將該作也一併收入囊中,現在終於到了採摘果實的時候:

“歡迎來到德占時期的巴黎,PandemicStudios邀您體驗一款有著終極開放式環境設定的動作冒險遊戲——《破壞分子》(saboteur)。”

“玩家將在該作扮演一位名叫西恩·德夫林(SeanDevlin)的愛爾蘭裔街頭硬漢,戰前以賽車機械師為職,但戰爭剝奪了他的一切,包括他所愛的人,復仇之火在胸中燃燒。

在抵抗組織及英國情報組織的幫助下,西恩四處出擊,遊走於四十年代的巴黎街頭,伏擊、攀爬、狂飆;炸飛艇,炸橋樑,破壞坦克車輛,讓火車出軌,那些讓你一無所有的人理應此付出代價。

該作首度營造了一個開放式的,納粹占領下的四零年代巴黎,這裡的女人很妖嬈,這裡的行動名垂青史,這裡的復仇令人快慰。”

小說版

流浪者

作者:子彈2010類別:言情

內容簡介

一個流浪兒,陰差陽錯被誤認為軍長的兒子,從此開始了他不平凡的人生之旅

章節目錄

《流浪者》第一章我不是你兒子

楔子1、路見不平2、沒事找事

3、再見了兄弟4、軍營被捉5、英雄狗熊

6、假戲真作7、自作自受8、將門虎子

9、孺子之情10、身不由已

《流浪者》第二章開始新生活

1、逃跑未遂2、小管家婆3、漂亮姨媽

4、重新開始5、反抗失敗6、一鳴驚人

7、懵懂情懷8、父子之戰9、男兒當自強

10、狹路相逢

《流浪者》第三章青春之歌

1、風雲人物2、是非對錯3、兄弟有難

4、虎口救人5、情義無價6、情結難解

7、死去活來8、禍不單行9、身陷囹圄

10、亂緒如麻

《流浪者》第四章人生不是戲

1、同甘共苦2、情難自己3、男人責任

4、情為何物5、少年輕狂6、愛的軌跡

7、身份揭破8、欠債總要還9、人生不是戲

10、真相背後

《流浪者》第五章從軍之路

1、報名參軍2、告別禮物3、應徵入伍

4、新兵日記5、我是一個兵6、好兵多磨

7、野地獵食8、午夜驚魂9、內憂外患

10、因禍得"福"

《流浪者》第六章戰火重生

1、競選班副2、意外之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