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灘的一天》

《沙灘的一天》

《沙灘的一天》是一部台灣愛情電影,楊德昌處女座,講述一個衝破家庭束縛追求自由戀愛和幸福的女子,一個和丈夫同甘共苦、從不諳世事的小女生成長為生活閒適的富家太太的女子,最終因為丈夫的移情別戀和不幸的婚姻而變成了一個獨立且成功的女人。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導演:楊德昌

電影海報電影海報

編劇:楊德昌/吳念真

主演:張艾嘉/胡茵夢/徐明/李烈/毛學維

製片國家/地區:台灣

語言:漢語國語/閩南話

上映日期:1983

又名:ThatDay,ontheBeach

劇情簡介

故事背景

林佳莉(張艾嘉飾)成長於台灣南部傳統小鎮的醫師家庭,她和哥哥林佳森(左鳴翔飾)二人自幼接受精英教育,從名校大學畢業。然而,佳莉不願跟哥哥一樣,被迫放棄戀人譚蔚青(胡因夢飾),而接受父親之命所強加安排的婚姻。她毅然離家北上,和戀人程德偉(毛學維飾)在台北這個急速現代化的城市中結婚定居。

然而,70、80年代經濟起飛的台灣,商業競爭驟烈,德偉逐漸捲入那個金錢競逐、應酬酒色的世界,最終迷失了自己。愈益感到孤單空虛的佳莉,一日接到電話告知:德偉已經淹死在海邊。她趕赴海灘邊,面對那一具不知道究竟是不是丈夫的屍體。

多年後,佳莉重遇外國歸來演出的譚蔚青,兩人在咖啡廳回憶起舊事。

影片賞析

《海灘的一天》大氣魄尤如史詩

有幸在1983年便於香港大空館看到楊德昌第一部長片《海灘的一天》(167分鐘),該部電影層層的結構、豐富的內容,娓娓道來的故事,極具感染力量,當時所感覺的震撼,至今仍然留在心中。在25年後的今天,於香港藝術中心再看這部中國電影經典一次,細節地方看得清楚,充份感受這部電影的力量,更覺得楊德昌編和導功力膨湃害。

楊德昌在第一部長片《海灘的一天》便表現自己的特長,故事結構層層疊疊,情節豐富,人物刻劃深入。他藉一個家庭來寫台灣的社會和它的歷史,氣魄甚大,尤如寫一首史詩。

電影中心是個台南四人家庭,父親是留學日本的老醫生,兒子是在台灣本土訓練出來的醫生。這個生活在日式大屋裡的家庭父權當道,嚴厲的父親尤如一言堂主,一個臉色已令全家上下的人心驚膽戰。他要他的一對小兒女乖乖認真聽西洋古典音樂。到兒女長大後,他要他的兒子當他的診所(在台灣叫「醫院」)的接班人,並且安排兒女的婚事。

楊德昌鏡頭下這個台南家庭便是台灣這個社會的縮影,日本文化影響深深根植在那裡。這部電影的內容便是交待這個堅固的家庭一步一步走向崩潰瓦解,而電影的主角是由張艾嘉飾演的女兒,她違抗父命、離家出走,在台北經濟起飛的時候與事業前途一片光明的公司高層人員私訂終身。突然有一天,她接到警方電話,說在偏僻海灘發現她丈夫的精神藥物,懷疑他已沉在海中。影片最後其實沒有交待那失蹤的丈夫是否真的死在大海裡,但卻強調了一點:那個天真可愛的女孩今天已變為成熟的婦人。

楊德昌以很多細微情節,一點一點的鋪排小女孩轉變為成熟婦人,十分有說服力。在楊德昌經營下,這個女孩逐漸成長轉變,多少與台灣歷史發展呼應,該個海島經過陣痛、多次磨練,而演變成為自立自主的地方。

楊德昌擅用鏡頭說話,他經營的畫面,不著跡交待出豐富的內容,例如片中那間台南日式大屋,便充份表現父權社會、強權人治的氛圍,以及該家人的教育修養。女兒在雨夜出走那場戲,處理十分精采,在月光燈照下,女兒出走的影子打在日式房屋的紙屏風上,而睡在房間塌塌米上的母親察覺到那個影子,卻不起來反應,明顯是接受女兒出走。這個細節安排包含千言萬語,真令人感動。

女兒出走,原來有前因,影片裡有詳細交待,原來小女兒曾目睹父親非禮自己診所的護士,又曾目睹自己的父母怎樣遺走那個被強暴了的護士。一切前因後果都在無聲畫面中交待,而無聲的力量更勝有聲。這個原本有兩個醫生的四人家庭後來全面破裂,而生意興隆的診所亦要結束,整個過程令人入信。

這部電影以倒鈙方式來交待整個故事,楊德昌巧妙設計留學奧地利的鋼琴家(胡茵夢飾演)回台灣演出,在演出前跟昔日戀人的妹妹(也就是張艾嘉)飲咖啡見面,電影開始不久她們便坐下來交談,到該兩人分手,電影也便結束。這部長167分鐘的電影,我感覺片中沒有一個畫面是多餘、是無意義的,楊德昌能做到這個成績,盡見他的苦心和功力。他在1983年完成他的第一部長片,便已經奠定他在華語電影歷史的地位,這樣的情況在世界電影史上也是少見。

片中各演員都稱職,胡茵夢在這部電影所表現的氣質,恰如其份,由於她的電影作品不多,所以她更令這部電影增添傳奇。這部電影美術設計方面亦不錯,大概是楊德昌親力親為的結果,而攝影由張惠恭與第一次拍電影的杜可風負責,也表現良好。可惜今回看這部電影,已發現拷貝褪色,看來此部電影將來不可能以最佳狀態流傳下去。

另外,今回重看此片時才發現,香港林敏怡為這部電影做音樂,清新有餘,然而感染力量並不足,或許當時製作預算不夠、或者製作時間不足,又或者具備才華的她剛從外國學成歸來,畢竟配樂經驗仍未夠。我相信如果這部電影是由後來的林敏怡做音樂的話,效果肯定會更好。

相關影評

敘事結構的創新,故事中的故事,多重時間線條。女性的愛情、婚姻、獨立,現實的逼仄、壓抑、苦悶。粗糙的畫面效果,精緻的故事結構,“羅生門”、意識流,大家風範。女性的成長。

海灘的一天》最後十分鐘使這部電影從現代主義轉到存在主義,確實,如果不是存在主義,又有什麼可以使人在現代主義環境裡保持希望呢,即使所有的希望都是注定會落空的?楊德昌也提起了回歸田園的可能性,但田園真的存在過么:在女主角伴隨著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的童年回憶里,看到了父親與護士偷情 。

羅曼·波蘭斯基的影視作品

2011年第36屆波蘭電影節將於6月6日在格丁尼亞舉行,波蘭裔法國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將被授予最佳導演終身成就獎外,而且還被任命為本屆波蘭電影節的形象大使。羅曼·波蘭斯基是個具有高超駕馭影片能力的藝術家,他的作品中大多體現了他獨特的世界觀、人生觀。他對黑暗人性的深刻洞察,使他的影片大多涉及暴力、死亡和孤獨,恐怖、懸念片是他拿手好戲,成為了電影史上的“罪惡大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