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浮躁的世界》

《沒有浮躁的世界》

浮躁是心靈的塵沙,是人生路上的絆腳石。浮躁就是一種衝動性、情緒性、盲目性相交織的病態社會心理,是一種不良的處事態度。浮躁的人通常輕浮,急躁,不沉穩,不冷靜,不踏實,對待生活和事業缺乏“執著”的精神和持久的耐力。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沒有浮躁的世界》編輯推薦:
洗濯心靈的最新讀本
今天,你還在浮躁嗎?
沒有浮躁=提升自我+事業成功+生活幸福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潛伏著一個思想大敵——浮躁!

內容簡介

浮躁容易使優秀的人變得平庸、使聰明的人變得愚蠢、使勝利者跌入失敗的深淵。如果我們不加制止,任由浮躁滋生,那么我們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規範便會發生傾斜,甚至最後發展到人格的嚴重扭曲。所以,我們一定要認識到“浮躁”的危害,反省自己,戰勝“浮躁”!

作者簡介

倪先平,江西吉安人,在部隊任職多年,鍛鍊出了堅韌果斷、勤于思考的優秀品格。從商數十年,眼光獨到、待人以誠,曾在多個行業多有斬獲。現為北京慧教峰文化公司總經理,筆耕不輟,著有《員工成長的14種能力》、《影響一生的財商法則》、《修煉卓越自我》、《人生智慧全集》、《選擇之道》等暢銷書。

目錄

前言
上篇別讓浮躁害了你
第一章我們為什麼浮躁
1.急於求成
2.貪婪的物慾
3.攀比心理在作祟
4.不能坦然地面對得失
5.總想不勞而獲
6.過分追求完美
7.盲目地堅持
第二章浮躁的表現
1.頻繁跳槽
2.淺嘗輒止
3.逃避責任
4.好高騖遠
5.驕傲自滿
6.一味盲從
7.輕易放棄
第三章浮躁是人生的大敵
1.浮躁是成功的絆腳石
2.浮躁是思想的腐蝕劑
3.過分焦慮會危害身心健康
4.浮躁讓人們變得冷漠
5.愛情觀的浮躁導致婚外情
6.浮躁的極至是自殺
中篇試去心靈的浮躁
第四章停止抱怨,謹防浮躁入侵
1.發牢騷也會遭人厭
2.煩惱都是自找的
3.避免陷入“抱怨輪迴”
4.抱怨不如改變
5.上天總是公平的
6.持有一顆平常心
7.珍惜已有的幸福
8.要善於抓住機會
第五章放下心中的欲望,克制浮躁
1.貪慾會讓你痛苦
2.放下身份榮耀感
3.懂得見好就收
4.淡泊世間名與利
5.切勿因小失大
6.不要只顧眼前利益
7.放下你的負擔
第六章感恩是福,擺脫浮躁困擾
1.感恩從自己的父母開始
2.感謝你的競爭對手
3.感恩是成功的起點
4.微笑著,感謝失敗
5.感謝壓力,讓人卓越
6.對工作心存感激
7.以感恩的心活在當下
第七章培養你的耐心,趕走浮躁
1.耐心出現轉機
2.成功需要耐心
3.忍耐是一種品質
4.用耐心改寫人生
5.退一步海闊天空
6.沉澱生命,沉澱自己
7.你需要耐心等待
第八章堅持到底,不給浮躁機會
1.堅持賦予你力量
2.堅持是一種贏的姿態
3.將成功進行到底
4.頑強的人才能站得更高
5.堅定自己的信念
6.相信你的意志力
7.絕不輕言放棄
下篇腳踏實地,讓我們告別浮躁
第九章重識自己,遏制浮躁的源頭
1.尊重自己
2.樹立自信心
3.挖掘你的自有資源
4.練就一種看家本領
5.找準自己的舞台
6.將劣勢轉化成優勢
7.懂得“急流勇退”
第十章與人為善,摘除浮躁“毒瘤”
1.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2.給人留有餘地
3.小事不要太計較
4.容忍別人的過錯
5.嫉妒是惡魔
6.善於傾聽
7.克制自己的憤怒
第十一章做好現在的工作,遠離浮躁
1.腳踏實地工作
2.愛上你的工作
3.讓時間變得有效率
4.在工作中反省自己
5.明確你的工作目標
6.天下大事做於細
第十二章勇於承擔責任,拒絕浮躁
1.工作意味著責任
2.逃避解決不了問題
3.敷衍工作就是敷衍自己
4.不給自己找藉口
5.為公司負責,就是為自己負責
6.主動承擔責任
7.細節之處見責任
8.工作不只是為了薪水

前言

一位年輕人事業屢屢失敗,於是千里迢迢來到普濟寺,慕名尋到老僧釋圓。他沮喪地對老僧釋圓說:“像我這樣屢屢失意的人,活著也是苟且,有什麼用呢?”老僧釋圓靜靜地聽這位年輕人嘆息和絮叨,並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吩咐小和尚:“施主遠道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不一會兒,小和尚送來一壺溫水,釋圓抓了一把茶葉放進杯子裡,然後用溫水沏開,放在年輕人面前的茶几上,微微一笑說:“施主,請用茶!”
年輕人俯身看看杯子,只見杯子裡微微地裊出幾縷水汽,那些茶葉靜靜地浮著。年輕人不解地詢問釋圓:“貴寺怎么用溫水沖茶?”
釋圓微笑不語,只是示意年輕人說:“施主,請用茶吧。”
年輕人只好端著杯子,輕輕呷了兩口。
釋圓說:“請問施主,這茶可香?”
年輕人搖搖頭說:“這是什麼茶?一點茶香也沒有。”
釋圓微微一笑,吩咐門外的小和尚:“再燒一壺沸水送過來。”
於是,小和尚又提來一壺沸水,釋圓起身,又沏了一杯茶,年輕人俯身去看杯子裡的茶,只見那些茶葉在杯子裡上上下下地沉浮,隨著茶葉的沉浮,一絲清香便從杯里裊裊地溢出來,沁得滿屋津津生香。嗅著那清清的茶香,年輕人禁不住端起杯子呷了起來。釋圓看罷微微一笑,問道:“施主可知前後兩次,茶均為一種,卻為何茶味迥異嗎?”年輕人思忖說:“一杯用溫水沖沏,一杯用沸水沖沏,用水不同吧。”
釋圓笑笑說:“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同。用溫水沏的茶,茶葉就輕輕地浮在水面之上,茶葉怎么會散溢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沖沏的茶,沉浮幾次,最終沉入杯底,香氣融入水中,茶葉自然就釋出了它的清香。”
茶葉如此,世間芸芸眾生亦是如此。那些心態浮躁的人就像溫水沏的淡茶在水面懸浮著,無法瀰漫出他們生命和智慧的清香;而那些能夠耐得住寂寞,櫛風沐雨,卻仍能持有一顆良好心態的人,就像被沸水沏了一次又一次的釅茶,在風風雨雨的歲月中沉沉浮浮,終會溢出生命的脈脈清香。
現在很多人都在說:這是個浮躁的年代。的確,眼下世人的心態普遍呈浮躁狀。或許是受潮流的影響,或許是受各種媒體鼓動與導向的作用,或許是受利益的驅動以及人們之間的相互影響……總之,浮躁氣盛,前所未有。
浮躁,說得直白一些,就是心浮氣躁,在字典里的解釋是:“急躁,不沉穩。”
它是人們前進的絆腳石。順境時,它使人心高氣傲,忘乎所以;逆境時,它讓人心灰意冷,隨波逐流。
它是一種腐蝕劑。能使人們的思想、作風偏離正道,昂揚向上變得消極攀比,團結奮進變得鬆懈懶散。
它更是人們加快發展的大敵。能使人失掉最寶貴的求實精神和嚴謹的態度,失掉最需要的實幹精神和創新精神,使得人們謀劃工作時不能從實際出發,不能按照客觀規律辦事,也會使難得的機遇白白喪失。
浮躁是一種不良情緒,是一種不可取的生活態度。想要獲得事業成功和生活幸福,就一定要驅除心靈的浮躁!

精彩書摘

1.急於求成
浮躁是人類普遍的狀態。它像夢魘一樣,時時纏繞著、影響著我們,成為我們走向成功、幸福和快樂人生的最大敵人。浮躁產生的原因之一就是由於做事太急於求成。
有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農夫,在地里種下了兩粒種子,很快它們變成了兩棵同樣大小的樹苗。第一棵樹開始就決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所以它拚命地從地下吸收養料,儲備起來,用以滋潤每一個細胞,盤算著怎樣向上生長,完善自身。由於這個原因,在最初的幾年,它並沒有結出果實,這讓農夫很惱火。而另一棵樹同樣也拚命地從地下吸取養料,打算早點開花結果,它做到了這一點,這使農夫很欣賞它,並經常澆灌它。時光飛轉,那棵久不開花的大樹由於身強體壯,養分充足,終於結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實。而那棵過早開花的樹,卻由於還未成熟便承擔起了開花結果的任務,所以結出的果實苦澀難吃,並不討人喜歡,而且自己也因此累彎了腰。農夫詫異地一嘆了口氣,終於用斧頭將它砍倒,當柴燒了。
這裡,由於另一棵樹太過於追求結果,衍生出浮躁情緒,沒能夠等待身體積蓄足夠的養分,就過早地承擔起開花結果的任務,其結果必然導致失敗。同樣生活中,如果我們不能靜下心來,腳踏實地地工作,而是一味地追求結果,也會使我們多走彎路,甚至會事倍功半。
高爾夫球初學者葉京就是犯了這樣的錯誤,所以他在學球的過程中,總共打了3個月,但受傷的時間卻足有4個月。他的教練對此幽默地說:“他太想給我驚喜了!”
葉京是個很聰明的人,教練通過對他的初級教學,發現他人門很快,於是就給了葉京“你能打這球”的評價,誰知這句話就像是一注興奮劑,讓葉京信心大增,也開始了自我“摸索”的過程。
葉京愛琢磨,沒事的時候就在想:這樣打行不行呀?那樣打行不行呀?總追求遠,看別人打得遠就著急,總想按照職業選手的目標來要求自己,太急於求成了,每天都逼自己打500個球,而且都是在沒有教練的情況下偷著練,所以就進入了誤區,結果球技沒有長進多少,反而弄得自己後背都是傷。
面對傷痕累累的自己,葉京頗有些無奈,而教練對這個“舉一反三”的學生也是哭笑不得:“葉京很聰明,總想自己發揮,給教練長長面子,有時到了球場也不做準備活動就下場,更嚴重的是,他一受傷非但不在家好好養著,居然還想用以毒攻毒的方法把傷治好,結果只能是越來越重。”
中國有句俗話,叫“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個總是急於求成的人,就不可能踏實下來做事,不尊重事物發展規律,往往也就不能達到自己的預期效果,而這種“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勢必會帶來浮躁。所以,消滅浮躁情緒,首先要克服這種急於求成的心理。如果想要達到你的預期目標,不妨靜下心來,放遠眼光,注重自身知識的積累,厚積薄發,事情自然就會水到渠成。
2.貪婪的物慾
乞丐:能不能給我一百塊錢?
路人:我只有八十塊。
乞丐:那你就欠我二十塊錢吧。
路人:……
這是一個關於貪婪的非常經典的小故事。故事中的“乞丐”正代表了現實生活中相當一部分人。這些人總以為是上蒼欠他們的,總覺得老天爺給的不夠多、不夠好,貪婪的物慾早已取代了感恩之心。
誠然,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於是,一些人的欲望也開始膨脹,不滿足於自己的現狀,有房的,想換更大的房;有車的,想換更好的車;有錢的,想賺更多的錢……常言道,我不甘平庸,我應該擁有更多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於是貪慾帶來了更多的浮躁……
法國傑出的啟蒙哲學家盧梭認為現代人物慾太盛,他說:“十歲時被點心、二十歲被戀人、三十歲被快樂、四十歲被野心、五十歲被貪婪所俘虜。人到什麼時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
·查看全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