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靈魂

死靈魂

死靈魂(俄語:Мёртвые души),為俄國文學家果戈理的代表作品。小說的第一部出版於1842年,果戈理還沒有完成預定計畫中的第三部,便於1852年去世。這本書的主題得自於普希金。雖然這部小說最後以中斷的句子做為結束,它仍被視為一部完整的作品。是四大著名吝嗇鬼小說之一。

基本信息

寫作背景

在1861年農奴解放改革之前,俄國的地主可以擁有奴隸種作田地。這些農奴被視為地主的財產,可以買賣、抵押。農奴的計算往往以靈魂做為單位,例如“六個靈魂”代表六個農奴。死靈魂這個書名就是來自於一些實際已經死亡、卻在財產登記單位上仍然存在的奴隸。果戈理在這部小說中諷刺批判俄國當時的社會制度,並且企圖在第三部中提出解決之道。雖然這部小說終究未能完成,但第一二部中嘲諷上流社會以及荒謬制度的章節仍受到相當的重視。

情節結構

《死魂靈》的故事情節比較簡單,主要由乞乞科夫走訪地主莊園收買死農奴名單的活動組成。乞乞科夫是一個精明、狡猾而又無恥的掠奪者。他自稱六品文官,在一次代書抵押農奴的事項中得到啟發,決定做一次販賣死魂靈的投機生意。於是,他帶著僕人乘車到了N市,走訪該市的名流和周圍的地主,廉價收買已死去的但尚未註銷的農奴,然後以移民為藉口,向國家申請南俄無主的荒地。乞乞科夫要買的"死魂靈",是指那些實際上已經死了但是在法律上還算活著的農奴。這些名存實亡的農奴已經不再是農權主剝削的對象,但按照俄國的法律,地主們還得為占有這些雖然死了卻還沒有被註銷的農奴納稅。因此,地主們是願意把"死魂靈"送人,或是低價賣出的。可是在另一方面,由於這些已經死了的農織在法律上還算活著,因此他們可以成為交易的對象。狡詐的乞乞科夫就鑽了這個空子,先是向愚昧無知的地主去索要或者低價收買這些“死魂靈”,然後又按買活奴隸的辦法辦理過戶手續,再憑著這些死魂靈的名單向政府當局申請土地。在得到土地後,他就可以把土地和農奴一塊兒拿去抵押,從這種買空賣空的投機勾當中發一筆大財。他還可利用這種騙得的財富,討一個陪嫁豐厚的妻子,使自己變成一個富翁。 《死魂靈》主要是通過描寫地主暴露和嘲諷農奴制度。在結構上,《死魂靈》全書包括十一章。在第一章里果戈理既寫了官僚,也寫了地主。從第二章到第六章集中寫5個地主,從第七章到第十章,主要描寫城裡的官僚,也夾雜著寫鄉下的地主。結尾一章寫乞乞科夫性格形成的歷史。全書把乞乞科夫的活動串成一個整體,結構自然,敘述流暢。

人物形象

《死靈魂》 《死靈魂》

小說通過乞乞科夫購買“死魂靈”,首先刻畫了五個富有鮮明個性特徵的地主典型。瑪尼羅夫是乞乞科夫在旅行中所遇到的第一個地主。他貌似熱情可愛,溫文爾雅,實則懶惰成性、空虛無聊,是在農奴制社會裡從地主階級中產生的一個寄生蟲。他不管理自己莊園的經濟事務,把莊園裡的經濟事務叫“俗務”,讓經理、管家去管理一切。他的神態安詳,但他的農莊卻一片荒涼,農奴死亡很多。他由於脫離生活實際,長期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由於智慧型低下,又自以為貴,所以就養成了一種變態的性格。他是一個精神空虛和懶散的、不務實際的貴族地主的典型。柯羅博奇卡是一個十品文官的寡妻,是一個守財奴的典型。農奴制鄉村生活的閉塞落後,形成了她愚蠢、粗鄙、迷信和保守的特點。她一面小心翼翼地“把錢一個一個地弄到手,藏在她柜子的抽屜里的花麻布錢包里”,一面又永遠為收成不好或遭受損失而叫苦嘆息;一面高興把死魂靈賣給乞乞可夫,一面又擔心在這場買賣里吃虧。封建的孤僻和愚蠢的商人心理,決定了她精神生活的貧乏和靈魂的墮落。索巴凱維奇是一個最保守、最落後、最貪婪、最兇惡的地主,是農奴制定向崩潰時期最頑固的保守勢力,是俄國最黑暗、最反動的專制農奴制度在農村的支柱,是任何進步和文明的死敵。他面目猙獰,內心貪婪,外表粗野,被果戈理比喻成一隻中等大小的熊。他還表現出封建商人的狡詐,如在他買農奴要用低價,要年青、有特長的;買進後拚命驅使,以致許多農奴過早死亡。賣出“死魂靈”卻要高價。在他那裡,連已故農奴的特長也成了討價還價的條件,甚至把女農奴冒充男農奴賣出。在小說中,他成了封建農奴制的象徵。諾茲德廖夫屬於《死魂靈》里的惡霸類型的地主形象。他是一個騙子、賭徒和惡棍,不知廉恥,不講信義,撒謊騙人、罵人打架、造謠生非、整天地花天酒地,任意揮霍農奴的血汗。他嗜賭成性,隨心所欲地乾一切壞事,散布流言、拆散婚姻、破壞交易、當面侮辱別人、無故陷害他人等等,什麼都乾。在小說里,他是俄國地主貴族中醜惡的壞蛋典型。 潑留希金是《死魂靈》中最後一個地主形象,也是馳名世界文壇的吝嗇鬼和守財奴的典型。他十分吝嗇和貪婪,家境富有,農奴上千,庫房裡堆滿了糧食、布匹、家具,各種農產品一堆一堆地爛掉。但是,他過的卻是乞丐般的生活,穿的是補了又補的睡衣,睡衣上打的補丁數都數不清,連睡衣原來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都無法辨認了,還要把大街上什麼布片、鐵釘之類的東西統統撿回家來。於是人們諷刺說,如果普柳什金從街上一走,那就非常乾淨,不用打掃了。吝嗇和貪婪泯滅了他的人性和親情,因此他從來不拜訪別人,也拒絕別人來訪,就是親生女兒去看望他,也只把一枚鈕扣當作禮物送給外孫。他他一面貪婪和聚斂財富,一面又無情地任憑財物毀滅。極端的貪財與極度的破壞,構成了他的主要性格特徵。這個形象是農奴制醜惡本質的體現,是貴族地主階級墮落、腐朽的象徵。

乞乞科夫是小說的中心人物,他是俄國資本主義積累時期新型資產者的典型,身上具有私有制社會所產生的庸俗、掠奪、空虛、無恥等特點。他雖然出身於沒落貴族,但在學生時代就從父親那裡接受了“省錢、積錢”資產階級教育。他的思想帶有強烈的占有欲的特點。他走向社會後,投機鑽營,謀取要職,然後合夥走私,大發橫財。他是一個原始積累時期的資產者,力圖利用資產階級巧取豪奪那套辦法,靠陰謀詭計發財。後來他異想天開地想到處去收買"死魂靈",然後到政府去抵押,從中牟取暴利,一下子就可以嫌它20萬盧布。果戈理透過對乞乞科夫生活目的的插述,突出了他的資產階級的寄生本質。乞乞科夫全部活動的目的,就是追求花天酒地的寄生生活,追求講究的車馬、華貴的衣飾、貴重的家具、美味的飯菜,這反映的正是原始積累時期資產階級的審美趣味和理想追求。這個形象在俄國文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標誌著在封建農奴制的內部,已經產生了新的、資本主義的因素。

藝術特點

《死靈魂》 《死靈魂》

《死魂靈》鮮明的藝術特點首先在於它的諷刺。小說的諷刺主要表現在對官僚、地主和資產階級商人的行為和靈魂的描繪上。果戈理對這些人物所活動的各種場面的描繪都包含著諷刺的因素,如作者描寫的乞乞科夫跟諾茲德廖夫和索巴凱維奇關於死魂靈價格的爭論場面,乞乞科夫和諾茲德廖夫火拚的場面,都充滿了對於這些沒落人物的辛辣諷刺。果戈理在對這些醜惡角色人物進行諷刺時,往往通過許多細節和描採用誇張的手法進行,但有時也採用直接嘲諷的語言,比如在描寫諾茲德廖夫拉著乞乞科夫參觀他的狗舍的時候,果戈理說諾茲德廖夫在狗群中間“完全好象在自己家族之間的父親”。果戈理諷刺的目的是為了批判和否定這些人物。 其次,《死魂靈》的藝術特點是它出色的細節和典型化描寫。《死魂靈》里的人物形象個個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這與書中出色的細節描寫是分不開的。《死魂靈》中的細節描寫既是真實的,又是誇張的,而且多含諷刺意味。細節描寫和典型化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這在每個形象的塑造中部可以看到。果戈理筆下的人物的個性特徵都非常鮮明,他們的語言,行動,肖像,他們周圍的景物和陳設,都恰到好處地服務於突出人物的個性特徵,突出他們的典型性。比如瑪尼羅夫的笑和他永遠做不成的那把椅子,潑留希金不男不女、襤褸不堪的寒酸模樣,索巴凱維奇狗熊一般的體態等,都有力地突出了他們的個性特徵和典型性。

第三,《死魂靈》廣泛運用了抒情和議論。小說中的抒情和議論同作家的敘述緊密結合,相互呼應,增強了藝術感染力。在這些抒情和議論中,有作家對童年的回憶,有作家對俄羅斯祖國的歌頌,有作家對祖國未來的展望,也有作家對現實社會的評說、悲嘆和希望。這一切對表現作品的主題起了很大的作用。

作品評價

《死靈魂》 《死靈魂》

果戈理的《死魂靈》一問世,立即引起激烈的爭論,它用似乎荒誕不經的故事來展現俄國當時的社會風貌。赫爾岑、別林斯基都給予《死魂靈》最高的評價,被譽為自然派的奠基人。他為後來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和屠格涅夫的開了先河。 《死魂靈》對官場的描寫較少,卻對官員的腐敗無能寫得一針見血。警察局長是地方的父母官,搜刮有方;檢察長因為謠言四起而嚇死;只有郵政局長傾向自由主義,正是從他口中傳出《科佩金大尉的故事》。科佩金大尉曾參加一八一二年衛國戰爭,成了殘廢,要求國家給予撫恤,然而管事大臣卻把他逐出門外。這個故事的歷史背景是;俄國靠武裝了的農奴打敗拿破崙,這些農奴打到巴黎回國後,當然不滿於自己所處的奴隸地位,所以阿拉克切耶夫才把國有農奴編為軍屯加以控制,而普通農民則鋌而走險,占山為王,作者說這是“俄國人走慣了的路”。這個故事的確不像林衝上梁山那么曲折跌宕,然而正因為它平凡才更有普遍意義。這個故事本來是個獨立的故事,有的讀者也許不理解作者為什麼要把它穿插進來。如前面所說,《死魂靈》的成功之處在於把五個地主集中起來寫成諷刺典型,把他們推上歷史的審判台。然而仔細分析起來這五個地主並非罪大惡極,他們的缺點幾乎人皆有之,而則擊中了帝俄專制制度的要害,《死魂靈》所以遲遲不準出版,關鍵就在於這個故事,後來準許出版時書刊檢查機關把這個故事加以刪改。如果把這個故事跟農奴名單中所列舉的農奴的故事聯繫起來,就形成這本書反對農奴制的鮮明傾向。它同普希金的某些作品一道為俄國文學中描寫“小人物”的流派開了先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