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大辭典》

《死亡大辭典》

《死亡大辭典》是一本全面而且引人入勝的書。火山、馬車、嗜睡所導致的死亡是如此平常卻又讓人吃驚。這是一本經過充分研究、從歷史的視角來觀察死亡的讀物。

《死亡大辭典》是一本全面而且引人入勝的書。火山、馬車、嗜睡所導致的死亡是如此平常卻又讓人吃驚……這是一本經過充分研究、從歷史的視角來觀察死亡的讀物。

《死亡大辭典》死亡大辭典

出版信息

作 者:(美)麥可•拉爾戈
譯 者:趙娟娟 衣光春 史培華
I S B N:9787802254978
頁 數:436
出 版 社:新星出版社
裝 幀:平裝
出 版 年:2008

內容簡介

《死亡大辭典》八百萬種死法
哪一個對壽命更有危險:牙籤還是閃電?有多少人死於手語?打嗝已使數千人送命,一匙糖能否挽救你的生命?……“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死亡和稅收之外,沒有什麼是確定的。”—但死亡是如何發生的?雖然我們今天能夠活得更長,但死的花樣也更多了——猥褻的話、放血療法、空中飛來的牛、冰冷的廁所、打嗝、大笑和人體自燃…在這本讓你瞪大眼睛、越讀越上癮的《死亡大辭典》里,各種致人死亡的原因——不管是奇異的還是普通的,難以置信的還是令人扼腕的——都將以字母順序排列呈現,這中間也包括了真實的死亡案例,不管是名人還是普通人,只要是以自己的獨特方式上路的,在本書中都有跡可尋。
經過系統的調查,本書收錄了令人瞠目的歷史細節,囊括了安葬習俗、名人遺言,以及超過400幅各個時代的醫學和歷史插圖,以有趣和幽默的眼光來看待死亡背後的真相,在結構安排上以字母A到Z位排列順序,精確地向我們描述了各式各樣的死亡路線。這不僅僅是一本信息豐富的資料性讀物,更是一幅用文字數字勾勒的人類命運的畫像。

作者簡介

麥可•拉爾戈,出生於紐約,後隨家人移居邁阿密。作為美國作家協會、美國偵探小說作家協會、美國科幻作家協會的成員。他發表過200多首詩歌、散文和小說,出版過三本小說,曾榮獲紐約州藝術協會獎。他一直致力於收集有關美國人死亡方式的統計資料和信息。

書摘

序言

死、翹辮子、到另一邊去、去見造物主、死絕、過去了、疲憊了、與魚共眠、斃命、穿上木質大衣,或者與耶穌共眠——不管怎么稱呼死亡,它遲早要來。1789年,本·富蘭克林寫道:“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死亡和稅收之外,沒有什麼是確定的。”死亡是確定不移的,但我們會怎樣死去呢?

《死亡大辭典》假想的死亡幻象

正是大量的、豐富多樣的“怎樣”促使我進行研究並寫成了這本《FinalExits》。死亡看起來很讓人迷惑不解:公元1700年死亡證明里描述的死亡原因只有不到100種,而現在則超過了3,000種。當然,自古以來,醫學上界定死亡的標準——心臟最終停止跳動——始終沒變,但導致死亡的原因卻發生了變化。伴隨著技術上的每次進步,我們都會發現新的死亡途徑。作為人類學和社會學的專業人士,我能看出人們結束自己生命的各種方式之間的聯繫怎樣清楚地顯示了他們生活的方式。這樣,死亡就成了我們文化的一個水平點,我要著手測定上升著的水位,以弄清楚我們人類以前是怎樣死的,現在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死法。

如今,儘管我們活得更長了,但任何東西都可能置我們於死地,從手機洗衣機、剪草機到數不清的各類人造機器。從馬和馬車到宇宙飛船的交通變化,已經極大地影響了死亡的前景。滑雪和滑翔之類的現代休閒活動,給人類生命的跨越帶來了新的前景。從性到福利等老年活動中的各種完善和改進,證明仍將有新的、令人感到驚異的死亡方式。本書揭示了最常見和最奇怪的死亡方式以及最不幸的人所遭遇的致命的、離奇古怪的事情。

美國人在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死去——去年是240萬人——但如果知道這些事實的話,很多人生存下來的機會可能會提高。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很多人被發現死於下列情況:在飛機上,在電梯裡,被推過鏇轉門時,在滑雪板上,睡在水床上時,駕駛計程車時,在一根繩子的末端,在便利店的櫃檯後面工作時,大笑時,打嗝時,離婚的過程中或離婚後,在夜總會跳舞時,或者是在教堂祈禱時。數字和趨勢清楚地揭示出有些活動比我們認為的要更危險。毫無疑問,它們也以令人吃驚的新方式揭示了——雖然有時是武斷的——人類死亡的可預測性。

《死亡大辭典》夏威夷族人的死亡毒咒

把收集到的數量龐大的死亡統計數據匯集到這本大信息量的、同時也充滿啟發性和娛樂性的書中,花費了我超過10年的時間。而我對於死亡原因的興趣可以追溯到我的童年時期。在我還年輕的時候,我的父親——紐約警察局(NYPD,NewYorkPoliceDepartment)的一名警探,偶爾會把我從斯塔藤島舒適、寧靜的環境中帶到他工作的曼哈頓區。他在這座城市裡心血來潮的遊覽既令人興奮又讓人提心弔膽。我的父親不是指給我哪些是典型的、標誌性的風景名勝,而是對大街的一個普通的角落或一座看似平淡無奇的建築做出一些評論;他知道每一個地方發生的死亡、謀殺或不幸事故的確切數字,並給我提供一些非常細微的情節。雖然他帶我遊覽的目的是教育我有必要小心行事並保持警惕,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沒有別的任何人知道這些歷史,不管是街角的行人抑或是大樓的主人。我認為應該設立一個標誌牌,以防止那些不幸的再次發生。從那以後,我就對人們各種各樣的死亡方式產生了興趣,幹勁十足地蒐集離奇的故事、奇怪的事實以及一切與我們人類死亡有關的事情。我想就人類的死亡方式做一份可靠的、並不恐怖、也不使人士氣低落的原始資料。

我在此做的事情是計算、記錄和對數字進行篩選,以確定致人死亡的真實原因。這並不像我當初認為的那么容易。在死亡證明的填制上仍沒有標準,地方的、州的以及國家的記錄機構並不一致,並且在很多情況下,在病床邊或停屍房完成表上必要項目的報告撰寫人,對需要報告的死者的歷史知道得很有限。另外,每個人好像都有如何對死者進行記錄的特別興趣——槍枝的遊說者對於手槍死亡案有自己的見解。如果真實的數字被披露,一些醫藥公司、時尚飲食的促銷者或某種整形的外科醫生就會損失很多錢。人頭的交易和美元等價。除非知道真實的死亡數字,否則,產品的改進,我們吃的食物,工作時呼吸的空氣,我們駕車行駛的馬路,我們穿的衣服如此等等,沒有一樣會做得更安全、更不致命。一些特別的利害關係人可能不喜歡這裡所記錄的死亡數字,但這的的確確是我從超過50家政府機構裡面蒐集到的數字。

《死亡大辭典》死亡是吸毒者的朋友
列在本書中的人必須是被證實已經死亡的;接受生命維持或希望死去的人是不包括在本書中的。我深知,人之將死未死的狀態是一件令人悲傷和使人感到深刻的事件。死亡終究是一個悲劇,但也是有些意義的。我們面前的那些人或許已經去了,但在本書中他們不會被遺忘。相反,他們會以死去的方式教導我們,提醒我們,使我們高興,也使我們悲傷。

儘管我們中的很多人避免談起這個話題,但死亡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個潛在要素。我們沒有必要每時每刻都意識到它,但它卻灌輸到了我們的語言當中。You’llbethedeathofme(你會毀了我)、deadmanwalking(行屍走肉)、deadpresidents(為錢賣命)、dropdeadgorgeous(驚艷暈倒)、overmydeadbody(打死我我也不乾)、knock’emdead(笑死他們)、untildeathdouspart(直至死亡將我們分開)都是我們日常語言裡頻繁使用的短語。死亡最經常被用來描述沒有藥可治的一種狀況,但這卻是它各種化身的真正來源。

很多比我要偉大的思想家,都認為忽視死亡會導致較差的生活。對死亡的沉思會給我們一個新的遠景,使沒有價值的事物更加微不足道。每一個日子都是一件禮物,我們要在擁抱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的同時享受它。擁抱一個人,聞一下鮮花,吻一棵樹。的確,我們都知道我們會死——它寫在人生的契約里——但從健康的意義上看,我們不該老是故意地想著它。但如果給你機會,一個避免整個事件的隨意性的機會,你會接受嗎?

為了增加活得健康和長久的機會,有一件事情你可以做:閱讀本書並理解那些在你面前離開的人到底是怎樣離開的。把這本書讀給你的孩子聽。我預計,買這本書的人平均而言至少要使他的生命延長兩年。我最大的希望就是,這本書中所收集的信息會對挽救哪怕是一個人的生命有所幫助。

因此,現在就開始吧,儘可能安全地待著,保持警惕。允許我再多給你一條建議,當你面對這本書里所講的情形或任何橫在你面前的難題時,它會非常適合你:“不要敲響死亡之門。按一下門鈴就跑!因為死神痛恨這么做。”

精彩書評

來自:張小痣
美國作家麥可•拉爾戈給他的這本聽上去令人生理和心理多少會產生些不適反應的著作《死亡大辭典》找了個閱讀的理由:“閱讀本書並理解那些在你面前離開的人到底是怎樣離開的。把這本書讀給你的孩子聽。我預計,買這本書的人平均而言至少要使他的生命延長兩年。”較之作者而言,出版社印在本書封皮上的推薦語或許不夠準確,但於死亡面前的那份冷靜與酷訣絕對能夠直抵人心。推薦語說,這是“一本關於怎么告別這個世界的百科全書”。此語一出,沒法不令人把這本掂在手裡頗具分量的“死亡秘籍”當作一本“自殺指南”。

《死亡大辭典》肥胖已成為死亡的四大誘因之一

事實遠沒有那么陰暗,也沒有那么可怕。在麥可•拉爾戈蒐集、整理、呈現給讀者的五花八門、不計其數的各種死亡方式中,帶來的不是對死之恐懼,縱然如我這么一個對死亡如此諱莫忌深的“苟且者”來說,閱讀的過程卻也是一個神經和精神逐漸放鬆的過程。從A到Z,做為所有致死方法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的縮寫,麥可•拉爾戈帶著他調查整理過程中再次驚擾了的那些幽魂一路從A死到了Z。

且就文字和圖片的趣味性而言,又都“死得很好看”。翻閱此書,撫案。稱奇。驚愕。啞然。噴飯……,我開始驚異,死亡何時已變為笑料?中國古語: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但當我們的價值觀引領我們為自己的將來選擇“泰山”般的偉大獻身,而現實卻與我們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讓我們的死卻如“鴻毛”(譬如書中那位猶他州的男子,僅僅因為在作一個外科小手術時放了一個屁,引發氣體反應而燃燒,招來莫名的殺身之禍,又如那位在字母“N”字死法里打頭炮的盧佩維萊斯,作為一個明星,她時刻注重自身形象的每個細節,一面一人高的鏡子不離左右,潔癖。自戀令她無法接受懷孕後的形象,吞服安眠藥後,於床上擺出了自認為很迷人的姿勢赴死,卻因無法抑制的嘔吐感沖如衛生間,她的屍體被人發現時,她的頭浸泡在抽水馬桶的污水裡)。如此的尷尬情境,那將引發怎樣的鬱悶吶!細想,其實也無所謂鬱悶不鬱悶,逝者已矣,化作一縷青煙長辭於世,何來鬱悶?

《死亡大辭典》一如死亡盛宴,沖淡了許多對生生死死的無謂爭辯和困惑,皆可莊,皆可諧,書中諸多聞所未聞的死法千奇百怪,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牽扯的器具包羅萬象,匪夷所思(實為“百科全書”)。死者的黃泉路不再幽暗、濕冷:書中。書外。陰間。陽界。生死一線之隔,自降生之日起,除去如此多的偶然和不確定的因素(從A到Z,險灘密布,如履薄冰)。我們不可逆轉地一天天接近、和走向死亡。

我們似乎可以輕鬆地面對過往逝去的先人和親友,揮揮手,從容地問候與道別。那裡,是人生列車的終點站。那裡是我們一眼望穿的謎底……

《死亡大辭典》鞭笞之刑
自在閒庭散步,且看雲捲雲舒。讓我們記住本書作者麥可•拉爾戈的話:“不要敲響死亡之門。按一下門鈴就跑!因為死神痛恨這么做。”

來自:莉莉·馬蓮
我是很少被明目張胆說死這類型的書籍激發哲學思考的人。

活著,好好活,越長越好,買別墅,換更大的別墅,游泳池邊躺著兩個比基尼美女,去加拿大滑雪,到瑞士度蜜月,一個人包下影院看一場電影,租一棟古堡開party。

我想說的意思只是,既然活著還有很多好東西值得我們期待,某些人選擇在枕頭邊放著一本《死亡大辭典——一本關於怎么告別這個世界的百科全書》,就必定還有別的原因存在。

比方說他可以可以把本書當作一本專業字典,學科是“死亡學”,詞條按照英文字母從A排到Z,每個單詞不但有詳細的含義解釋,並且還伴有幾個令你眼界大開的小故事或者精美插圖——多棒!反正我睡之前都得背10來頁工程英語或者醫學英語字典,多一本死亡學也許會有趣得多。

也有可能他只是一位恐怖或神秘大作的愛好者,那么他每年都一定會關注“布萊姆•斯托克”獎的獲獎名單,這個一年一度的恐怖小說頒獎盛事其本身的名氣早已被一連串曾經得獎者的風頭蓋過——史蒂芬•金克里夫•巴克J•K•羅琳,用亞瑪遜網站上的說法叫“你都不好意思讓前幾屆獲獎者陪著你上台領獎”。直到2006年上面又添上了麥可•拉爾戈的名字,他的《死亡大辭典》一舉摘得非虛構作品類的大獎。評審會主席稱:“這是一本引人入勝,常讀常新並且永不過時的好書,它將可以作為你最合適的禮物送給那些精神緊張,人格扭曲或者僅僅是充滿好奇心的好朋友。”

又比方說他和女朋友一起看完了《死神來了,生命真脆弱,居然還有那么多不經意的小失誤會把我送上西天,我剛看電影時吃了一堆爆米花,這會害死我嗎?於是他拿起書翻到M條目下——MicrowavePopcorn,微波爐烤的爆米花,“2003年有23名美國人死於微波爆米花,不過並不是被爆米花咽死,而是死於由於吸入爆米花中人造黃油而導致的肺病。”知識不僅僅是力量,知識還是生命。

《死亡大辭典》《死亡大辭典》

王小波先生曾經講過一個段子,說是在很久以前,一名數學教授發明了三次方程的解法,在課堂上他強壓激動的心情向學生們講述著,突然窗外一聲驚雷,教授嚇得臉色煞白,對學子們說:“各位先生,我們觸及了上帝的秘密……”

這個笑話的寓意是說:上帝可沒我們人類想的這么小心眼,解一個區區三次方程都得降天雷來威脅咱們。不過我覺得,死亡的秘密和三次方程必須區別對待,而且上帝某些時刻的確是一個小心眼。

天主教嚴禁信徒自殺,原因是因為這是對上帝的大不敬——你選擇自殺,對於告訴那位天堂里的老人家,你比他更清楚自己應該活多久,什麼時候該來,什麼時候該走,你因此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過,並且永遠不會有懺悔的機會。

我不一定贊同自殺有罪,但是我同意,人類在很多時刻,還是應該保持對天地間神秘力量的敬畏,死亡是一個無法參透的魔咒,唯有哲學與藝術能讓我們稍稍接近於它的核心。但越是如此,我們就越是不知足的想挑戰上帝——並且我們總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叫好奇心。

如果你也想挑戰上帝,不妨先讀讀《死亡大辭典》,借鑑下麥可先生的思路。知識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我們少走彎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