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久彌新》

《歷久彌新》,吳遠道著,散文,從.精神的支柱——致梅白老師寫起,一直到母親,共10章。

《歷久彌新》由吳遠道編著,屬於散文類型.

作者

吳遠道

作品類型

散文

書籍簡介

歷久彌新

1.精神的支柱——致梅白老師

聽說您病重,學生兩度趕來看望。第一次,我站在您床邊,望著您蒼白而疲倦的臉,無言的淚滴落在潔白的被單上。師母拉我一旁坐下,告訴我您是捨不得躺下的,您的著述還未曾修改……這次,您卻能從聲音中辨出站在旁邊的青年是我。師母怕您不知我的再次遠道而來,故意問您來者是誰,您艱難地睜開左目,吃力地看了我一會兒,從嘴唇邊露出四個字:“我的學生。”
是的,我是您的學生。您和許許多多扶植我成長的老師一樣,給予了我無私的奉獻。您們是紅燭,是陽光,是鋪路石,是知識源……
其實,您並非我就學的先生。因為在中專念書時,我酷愛文學,卻苦於無師,是老校長把我推薦與您。老校長是您戰爭年代的部下,文革期間的難友。誰知您當時把我拒之門外,您說:一年後見我。
一年後,我畢業於中專。我帶著畢業考試成績單和日記本,如期敲開了您的房門。您間接問了我畢業後的志願和從文的目的,然後靜靜地聽著我的回答,象一個認真聽講的小學生。接著翻看了我的考試成績單和日記,高興則嚴肅地拿起筆批我的詩作,並且向我講了毛主席曾向您講的笑話。後來我才知道您正在向我講解文學理論知識。您的每一分鐘很寶貴,我不便久留,又不願早去,但我不得不告辭出來。走時,您說:從今以後,你就是我的學生!
當時,我真不知回句什麼話才好。我獨自走在繁華的黃州街上,仿佛逍遙於仙境一般。“你是我最小最可愛的學生,希望你超過我!”這句話老在耳邊迴響。
時光流逝得真快呵。我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奉獻著自己的青春與所學。這期間我在文學上,作過深層的探索,失敗與成功交融;雖說不能象您那樣寫出佳作,但是我能象您那樣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在勝利面前戒驕戒躁,而且能面對現實,作出力所能及的奉獻。之所以我能有今天的進步,原因之一就是在我心中永遠有個不滅的楷模。
適逢教師節來臨,您的病情稍有好轉,我想以這篇文章,敬祝您早日康復!並向所有作著葉的事業、根的奉獻的老師們致以崇高的敬禮!

2 .梅 魂

早春二月,寒梅綻放,濃密的晨霧擋住了我的視野,卻擋不住梅花的馨香,我用雙手捧一縷清香,想送入心脾,可她象頑滑的光,一忽溜不見了。
有一瓣潔白的梅花流淌在清澈的小溪里,那潺潺的流水象是在為她唱著惜別抑或祈禱的輕歌。白梅——梅白,我想起我的文學老師,已故作家梅白先生,心隱隱作痛。
梅白是著名的作家、雜文家,曾任湖北省省委副秘書長。從少年時起,就獻身於中國革命事業,為黨和人民作出巨大的貢獻,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晚年在病魔纏身的情況下,用餘輝哺育了一大批文學新人。
我是他的一名小學生。他對我的教誨,歷歷在目。記得一個梅花盛開的日子,我帶著走上工作崗位後的滿腹牢騷,從英山趕到他的住宅。等我訴完苦,他和善地笑了笑,說:“孩子,這就是生活。你既然叩開了生活大門,就要大膽地走進去。在前進中不要只看到黑暗,要更多地看到光明。”說著,他拿面前的寫字檯作比喻。說:“你看,這桌子上面是光明可見的,下面就是黑暗不可見的,如果每個人只知道它的不可見部分,以偏概全,那豈不是盲人?所以在今後的生活中,你不要介入那些不利團結,有損於人的事務中去。”
我沉思在他的諄諄告誡中,心情也慢慢好了起來。走時,他以我家鄉的頭痛花為題,為我寫了一首小詩《頭痛花頌》,藉此歌頌時代的改革者,也希望我像頭痛花一樣,以自己矮小的身軀,不顯眼的淡紅色,勇敢地顯示自己堅強的性格和強大的生命力。
朝霧已不再朦朧,春陽開始朗照。我鄭重地摘了朵白梅,放在胸前,久久地默念著梅老的名字,身前身後是馨香的一片……

3.家 中 燕 語

來黃州幾年了,還是今春分到一套住房。雖說廚房、衛生間與正屋讓過道分開,但是三間舊屋有兩間能夠飽享陽光的沐浴,比起過去住的一間又濕又暗不透風的小屋來,不知讓人愜癔多少!幾年不曾賞光的春燕,也大駕光臨。她飛來之時,適逢妻帶著不滿半歲的嬌兒從浠水來我這裡。兒子長得實在可愛,臉蛋兒圓潤而白嫩,有他母親的形跡,五官又酷似我。
太陽打發著光和熱,伴著春燕閃進屋。我聞到一股濃濃的春味,是春燕帶來的么?她盤旋一圈之後,停留在電燈的吊線上,啁啾著,頭不停地回顧,身子仿佛不易平衡的天平,上下擺動。
我忘情地望著這隻春燕。聽祖母講,燕子飛到哪家,哪家就要發財接福,是一種吉祥之物。但在我離開父親上中專的那年,父親對來家落戶的紫燕大發感慨:“燕子銜泥空費力啊!”我無言以對。我知道,這種望子成龍又捨不得子女遠走高飛的心境,是父親對兒子愛的最好體現。
幾年之後,也就是今春,老父的話又浮上心頭。因為每逢佳節、父母生日,不能回家看望父母,積久的愧疚與不安已壓得我喘不過氣來。人活著本來是一種幸福。但在某種意義上又是一種痛苦。為了自我、後代和他人,無時無刻不在與痛苦抗爭。所以有老莊的天人合一順其自然;有佛教的極樂世界;有儒家的濟世……
這時,又有一隻小精靈飛進來。歡歌一陣,落在吊線上,兩隻豆大的眼睛直逼屋裡每個人。又一會兒,兩個小傢伙“啪”地一聲飛走了。兒子手腳不停地在他媽媽懷裡動著,似乎要掙脫她,去追那小燕子。
我看了一眼兒子,又用目光追視這瀟灑飛去的小精靈。心裡默默地想:如果我是一隻春燕,我就要把痛苦拋開,幸福地生活,為我的愛人、兒子和朋友……

4.秋 雨 寄 情


窗外的秋雨,裊娜地下著。梧桐樹一片又一片枯黃的樹葉,泣別如玉的初春和如火的盛夏,裹一身如淚的雨,飄落了。
泥濘的大地收容了你,顯得那么怡然,那么恬靜,一切毀滅與一切新生與她緊緊連在一起。也許此時,你才驚嘆她的偉大;然而,她仍然默無聲息。

家鄉的秋雨,總是和著醉人的秋色,滋潤著收穫者的心田。春種秋收,日出而作,這是遠古農民就已明了的事理。綿綿的秋雨,雖說沒有夏雨那樣迅猛。但是不知有多少即將成熟的希望就蘊含在這綿綿雨中!家鄉人很少有閒心聽雨,也不會用文人墨客所謂的審美觀評說秋雨。然而,他們知道,能使自己生活美好的,便是最美的甘霖!

兒時的秋雨,宛如祖母的催眠曲,亦像悠揚遠去的牧笛從記憶中消逝;可是祖母病逝的雨季,又一次淋濕了我的心扉。“祖母病重,很想看你一眼。”父親捎信予我。我因工作踏上了北上的客車沒有看到。當我回家的時候,她老人家已長眠地下。我想大哭一場,卻哭不出來。
望著一片又一片飄下的秋葉,我的心在喃喃自語——祖母如果化作了土地,我願是這三春的新葉!

5.棗 樹

近日,我莫名地思念起老家門前的兩棵棗樹來。
棗樹是大哥種的。那次,我和侄兒為爭摘樹上的棗子而打架。大哥又凶又惱地訓我。侄兒比我小兩歲,個頭卻比我大,平時又住在外婆家,有他老子撐腰,他根本不把我這個四父放在眼裡。我氣急之下,跑回家拿把斧頭往樹上亂砍。大哥接下我手中的斧頭,扇了我一記耳光。祖母聽到我的哭聲,跑過來,不分青紅皂白,大罵了大哥一頓。這次,我才知道,大哥是舅舅的兒子。舅舅因病早逝後,舅母改了嫁。母親承擔了撫養大哥的義務。難怪母親對大哥那樣好,有時比對我們還親;可是祖母對大哥少有什麼好顏色。這次罵他的話更難聽。大哥默默地走開。我和侄兒又開始打樹上的棗子……
大哥患腦病住院的時候,我正在金鋪中學讀初三。他住在土門壇鄉醫院裡,是父親和我長期照料的。怕影響我的功課,他總勸父親叫我去上學。看到他痛苦不堪、日益憔悴的樣子,我哪有心思上學!鄉醫院條件差,住了幾個月的院,還不知什麼病。病情愈來愈重,只好轉到區醫院。但為時已晚,醫生說患的腦瘤,頂多只能活個把月。我淚如泉湧,但不敢在他面前傷心。
大哥臨終時,把一塊鐘山表給了我。那時我還小,便將表給了父親。這是大哥唯一值錢、當時最時髦的遺物。父親珍藏至今,有時父親一個人坐在椅子上,看著手錶發獃。
大嫂走著舅母的老路,帶走了侄兒侄女仨人。走時,連牆上的一口釘都拔去了。新的組合家庭開始是熱鬧幸福的,然而過了一年半載,又有些雞犬不寧。侄兒不屈從於繼父,跑回我家。祖父母可憐他,要父親把他接回來。
侄兒有一種脫離苦海的感覺,過去的任性和嬌慣消失殆盡。我對他產生了深深的同情,一家人都關愛著他,一直扶持他成家立業。
老父年邁,照顧侄兒的責任自然落在親哥肩上。他對侄兒侄女如親父一般,哪怕兩個侄女已改姓,但親哥仍讓她倆有一個好的歸宿。他從農村做生意到縣城,扶助兩個侄女在城關學手藝,讓她倆立業成家
望著我家門前的棗樹,我想了許多難言傷感的往事,手中的筆也不聽使喚了……

6.栗樹成炭炭成灰

一到冬天,我就喜歡烤火。每生一次火,就遭到同事們笑話一回:“山里人的皮膚真嫩!”其實,他們哪裡知道——我離家雖說幾年了,而山裡的風土人情隨著歲月的剝蝕日漸失落,唯獨這烤火的習慣實在叫我難以改掉,還有那個板栗漢子叫我刻骨銘心。
板栗是我國小時的同學,比我大三歲。為人很有點丁是丁、卯是卯的,又照看著村裡的幾十畝栗林,所以人們管叫他“板栗”。
那年,栗林承包到戶時,他的父母相繼謝世。他無牽掛地上山燒起了栗炭。一擔又一擔上好的栗炭從山上運到山下,從山裡運出山外,他的名字也從深山傳到城市。但是,他仍是孑然一身,家裡還是那樣窮。童年時的夥伴開始對他風言冷語,有的乾脆與之割席。他不理會似的,似乎在默默地等待什麼。
這一天,終於到來了。
一個陽春的清晨,他胡亂地吃了飯,便同幾個弟兄,往山外趕,直到月牙兒懸空才興奮而疲倦地回到家。第二天,又請了幾個弟兄,在全村開始架線安廣播。於是,那洪亮而甜脆的中央廣播電台播音員的聲音似潺潺清泉在村前村後嘹亮起來。
村里人全傻乎了。好一個板栗小子!你原來竟在默默地幹著大事……
有年春節,我懷著一種渴慕的心情,去看望他。他較先前瘦多了,告訴我:“避免傳染,空坐坐吧。”
我不解其意,也沒追問,只向他談起辦廣播的事。他開始避而不談,終因我一再要求,才對我說:“如今,農村大多數人是富了,但是人的精神還很貧窮。”接著,舉出了一系列事例,叫我也憂心忡忡的。
是的,不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勢必在富裕過後,出現另一種貧窮。
我沉思良久,覺得,他並非人們所說的有些“板”,而是有些“奇”。他能把握時代,在一個偏僻的山村作著開拓性的奉獻。這又是怎樣一種當代農民的風格啊!
我很有收穫,又依依不捨地別他而去。他送了遠遠一程。我說,到城裡逛逛吧。他說,他離不開他的廣播,山上的栗炭也等著運下來哩。我說,看來,媳婦還是要娶的。他笑了,擺擺手,把話題扯開。
想不到,這次竟是我與栗兄的永訣。第二年的初春他因為肝炎惡化而離世。我心痛了好一陣子。隨著歲月的推移,憂傷也慢慢被敬慕所代替。我知道,從此該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7.茯 苓

秋涼剛過,北風送來了冬寒。一隊隊挑著白晃晃茯苓的農民從窗前走過,笑聲帶來了一個偌大的疑問,我家的茯苓……?
上次回家,父親對我說這東西秋天收是早了。早了?別人家的茯苓,有的已經出土,有的已經切成雪亮亮的片子,有的已經換回一張張“大團結”或衣物手飾什麼的。唯獨只有您還在北風嘯叫的山坡上,戴著一頂破草帽,日夜看守著那一片茯苓。
其實,我家的生活水平是全村數一數二的,再說他當過幾十年的村長,講究的場合見得還少?若是他來城時不穿上我給買的一套藍的卡制服,我真擔心我的愛神見到他後,會向我“再見”。
他變得慳吝起來。我不止一次地心裡想。然而,我最耽心的還是他的腰,大集體拚命落下的頑疾。一到換季就疼痛。
今天,趁工作之閒,特地翻開《辭源》,記述道——茯苓,亦稱“茯靈”。可供食用,可入藥,性平,味甘淡;功能益脾,安神,利水滲濕;主治脾虛泄瀉,心悸失眠,小便不利,水腫等症,其皮利水消腫功效尤佳。其質堅硬,球形、橢圓形或長圓形,外皮薄,褐色、粗皺,內部白或粉紅色,有紅筋。原來這就是茯苓,一種普通卻表里不一的藥球!
我好象得到大的裨益,但是,其出土日期尚未查到。
喲,她手裡揚著信,從外面進來,嬌嗔地道:“你猜這是誰的?”一陣嬉鬧之後,她象在雪地跑過一樣,臉是通紅通紅的,幾乎用每三秒種一個字的速度說出——“爸爸真好!”
是的,她說的不錯。我的日記本上記下了老父信中最動人的句子:“茯苓收了,毛重六百餘斤。眼下正忙於切片子,不能來城看你,望你看看大彩電的價格並回書一封。”
“我的腰愈來愈痛得難受,很少走動。眼睛也不大好,看人模模糊糊的……益兒,我決定買一部彩電捐給村小,你同意嗎?”
同意嗎?我在腦子裡反覆問過。但是,最後浮現出的卻是那又黑又皺的茯苓。

8.把握失落

去年初冬,我參加了市直黨群機關錄用工作人員的考試,並能如願地過筆試、面試關。很是沾沾自喜了一陣,但考核結果給人當頭一棒,叫人實在不好想。
儘管有些小事在平時人們的眼裡,還不夠茶餘飯後的談資,但是經不懷好意者的“舉報”或者心態病者的“渲染”,則往往會斷送某人的良機。我這個本不知名的小職員,卻變成有些爭議的“人才”了。好幾天,我不敢言笑,不敢到友人家串門。
時過個把月,初春的天氣,乍暖還寒。我漫步在赤壁山中。頭夜下過一場小雨,松柏蒼翠欲滴,幾樹梅花點綴林間。有幾株光禿禿的叫不出名字的樹,偉岸超群,數隻小鳥栖身其上,放歌一陣,忸怩飛向天空。
我駐足聽這小鳥的歌唱,看那經霜的長青樹和不知名的禿樹,驚叫小鳥的擇木而棲,欽羨在寒風中綻放的梅花——“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失落並不全是不幸,在某些時候也是一種歡娛。”
這是去年盛夏,一位盲老頭對我說的話。此時想起來,不亞於一貼醫治失落傷痛的良藥。
在黃州街上,我很少見到瞎子沿街叫賣的,倒常常見到許多瞎子和一些非盲人的“盲人”以看相、算命為生的。況且,我的目擊者,是位上了年紀的老人,額上溝紋壑壑,腰彎背駝。他所叫賣的不過是一元錢一把的菜刨子,利潤甚微。
“怎么不去擺攤算命呢?”
他不理會我的不解,狠命敲著竹桿,加快了前邁的腳步。
我意識到自己的唐突,連忙向他道歉,並發了些玩世不恭的牢騷口吻,說:“年輕人,大千世界,人各有志,你怎能把自己的好惡強加於別人呢?遇到不稱心的事兒,要不趕快忘掉,要不先從自身查找原因,多問幾個是不是自己的錯……”
這是位不平凡的盲人!遺憾的是,打那以後,再沒有碰見他。近來,他的身影老在我的面前晃動,叫我的身心日漸輕鬆起來。是的,光明失去了,還有拐杖;志向與良知失落了,卻什麼也沒有。盲老頭找到了彌補人生失落的途徑,並且矢志不渝,因而是快樂的失落者;落紅化作春泥,為了新枝綠葉,因此它能正視失落,從中找到樂趣。而我呢?將拾起失落,培植新生。

9.母 親

我的母親,是個地道的山村農婦。世事滄桑,人生多舛,早已彎曲了她矮小的軀體。瘦削蒼黃的臉上布滿了歲月的傷痕,一頭白髮又平添幾分衰老。但是,在我的心中,母親依然美麗。
母親患有嚴重的關節炎和肩周炎,這是勤勞、儉樸、善良留給她的印證。
那時,爹奶年事已高,我們兄妹四個還小,隊里工分又低,口糧不足。母親承擔了所有的家務,還要放牛、砍柴、賺錢。她每天拂曉起床,生火做飯,接著把牛送到山上,再砍一捆青柴回家過早。有時,趁塆里人不注意,偷偷地跑到鄰村摘茶或者到山上挖藥。每天掙回一塊幾毛錢,幫助爹爹治病和供我們上學。母親的肩周炎就是在這時留下的。每天雨季或冷天,肩膀老是犯痛。
母親上山採茶、挖藥、砍柴時,常常帶著我們一塊兒去。她說:從小要學會生活的本領和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我們不負母親厚望,從她那瘦小的身軀里汲取了無窮的生存力量,各自在不同的崗位上,作出了一定的成績。
如今,爹奶早已離開我們。我們也成家立業。按說母親該享享清福。可是,她和父親說啥也得留守老屋,繼續在那裡重複著日出而作、日沒而息。我接她來城小住,她總說家裡丟不開,或者住了幾天就想回去。其實,她該好好休息了。她的關節痛得厲害。每天清晨起床,雙腿不聽使喚,就用手捶打、揉搓,然後來回擺動雙腿,如此半個多小時,才恢復知覺。我們多次勸她,她卻說:“自己還能動,多做一點,就能少找點你們的麻煩。”每聽到這裡,我總有種說不出的愧疚與無奈,心似彈簧震顫不已。
母親小時候家境較好,又是外公外婆的掌上明珠。從國小會抽菸,用嗜煙如命來形容不為過。曾記得,鄰居細叔從煤礦回來,給母親抽了一支過濾嘴香菸。她當時捨不得抽,放在灶頭邊。塆里的二爹剛好到我家借火做飯,他不問三七二十一,點著煙就抽。母親發現後,開始十分氣惱,但看到二爹那種傷心的樣子,不僅沒怪他,相反把預先準備給的一碗鹹菜給了他。二爹家有個把星期沒吃鹽了。這件事,想起來就像昨天發生的一樣。
母親遇事“阿彌陀佛”, 是千百萬備受封建主義摧殘的農村婦女中的一個。我十二歲那年,患了一種當時赤腳醫生叫不出名堂的急症。母親焦急地守候在床邊,幾個夜晚沒合一下眼。我從迷糊中聽到“阿彌陀佛”的祈禱聲,直到我的痊癒。兒子出世不久,日夜啼哭。妻和我急得直跺腳,母親說:“不要緊的,我替他求求菩薩,保管會好的。”不等我們反對,她就在那裡“阿彌陀佛”起來。也真怪,母親這種催眠曲般的念咒聲,確實讓小寶貝安然入睡了。第二天,母親抱著孫兒,一顛一跛地跟著我和妻,上醫院檢查兒子的病。走到院門口,一輛面的開來。母親有些驚慌,左躲右閃,但是在慌恐中,始終用身子護著面前的小生命。我趕緊衝過去,扶住母親,抱起兒子。有些生氣地說:“叫您莫抱,您偏要抱!”母親望著我,笑了笑,說:“阿彌陀佛,總算孫兒沒事!”
我認為,母親最可憐的事是由於一字不識,而有些愚昧。讀國小時,有一次從同學那裡拿回幾塊炸藥,藏在母親抽屜里。母親無意中發現了它,便好奇地嘗了一塊。覺得味兒不對,但好久未吃到糖,又捨不得吐掉。我正好進來,急忙喊:“Y(媽),這是炸藥,不是糖,吃不得的!”母親嚇得連忙吐出來,整整嘔吐了一上午。
然而,母親憑藉幾十年的閱歷,又是個善於開道別人的人。在一個寒冷的冬夜裡,母親要我燒一壺開水。我燒了半天,還是燒不開,心想不燒了。一旁的母親,看在眼裡,心平氣和地講:“孩子,別急,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最後一步。”說真的,不到一分鐘,水就沸騰了。從此以後,我做任何事情都按母親說的去做,無不如願以償。
母親是勤苦、美麗而偉大的,儘管她普通老邁,甚至有些邋遢。我愛我的母親,更愛養育母親的故土。

10.放飛紅氣球

今年暑假,妻提議全家去趟武漢。這是婚後十年來,第一次舉家大行動。兒子又蹦又跳地拍著手,高興得不得了。
武漢景點頗多,我們來不及一一觀光。下車後,直奔武漢廣場。我和兒子是頭一回到武廣。妻不愛打扮,是正宗自然派,迫於工作需要,有時也不得不光顧此地;但是每次僅一飽眼福而已。這次,我陪她同來,很想當個好“參謀”,為她添些時裝。
兒子挺頑皮,在服裝廳里跑來躲去,弄得我焦頭爛額。妻讓我帶著兒子上四樓兒童遊樂場。我這個“參謀”沒當成,妻也只好一個人轉悠。
兒子和一些陌生的小夥伴在玩著小賽車。用純正的國語與夥伴們交談著、笑著、嚷著,一點都不怯生。小朋友們樂意同他玩耍,彼此是那么友善與快活。一玩就是幾個小時。不過,他玩得最開心的,還得算“小貓釣魚”。他親手釣起一條可愛的小金魚。反覆欣賞著這一偉大壯舉之後,他命令我把小金魚帶回家。
打道回府時,廣場沐浴在融融的夕照里,顯得更加美麗。妻這次又是飽飽眼福而已;但從她那滿意而略顯疲乏的眼神里,我看出了她心底的快樂與怡然。廣場門口那位小伙子在收拾一束氣球時的興止,給廣場這道風景投下了一片陰影。五顏六色的氣球在他的刀下,一個接一個地破了。許多圍觀的大人、小孩蜂擁而上,展開搶奪戰。兒子也躋身搶奪之列。這時員工再沒有砍氣球,而是拿它作施捨、賣人情。一些人得到了他的“恩賜”。兒子個頭小,又拘謹,等了許久,還是兩手空空。他站在那裡眼巴巴地望著,我急忙上去,搶下一個紅色的氣球,兒子如獲至寶地拿著紅氣球。
氣球伴著我們瀏覽車水馬龍的街景。我問兒子:“沒搶到氣球時,心裡啥滋味?”兒子沒有回答,但清亮的雙眸里已噙滿晶瑩的淚珠。
童心稚嫩,是受不得半點打擊的。然而,生活在今天的孩子多半是在父母的呵護甚至溺愛下成長的,如溫室中的弱苗,不禁風雨。我想,今天我給了兒子一個紅氣球,也許只能滿足他短暫的渴求,或許會害他許多。為人父母,多數如此,奈何?
我把這些道理講給兒子聽,聽後,他主動放飛了希望得到已經擁有的紅氣球。
(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