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杜薩之筏》

《梅杜薩之筏》

世界名畫:梅杜薩之筏》,規格:491×716厘米。作者:席里柯。籍貫:法國。

概述

《梅杜薩之筏》大衛《荷拉斯兄弟之誓》
1816年7月,法國政府的巡洋艦“梅杜薩號”載著400多位乘客,其中有官吏和士兵,開往非洲塞內加爾,途經西非海岸的布朗海岬南面時不慎擱淺,造成了慘重的災禍。船長肖馬雷原是一個貴族,對航海知識一竅不通。上船後,他玩忽職守,把隨行的小船撇得遠遠的,主艦單放前進。主艦在駛近茅利塔尼亞淺灘時,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沙磧。經過兩天混亂而無效的努力,只好棄船。船長卻和一群高級官員乘救生船逃命了,剩下150多名乘客被拋在臨時搭製成的一隻木筏上,讓他們在汪洋大海里聽憑命運擺布。幾天過去了,在饑渴和酷暑的折磨下,許多人開始絕望,他們說胡話,肆意做一些歇斯底里的事。麵包師深信沒有獲救的可能,投入大海中自殺了,還有一些人撬開酒桶,灌醉自己,企圖忘
《梅杜薩之筏》《梅杜薩之筏》
卻死亡的痛苦。不久,這種絕望的情緒越來越瘋狂,一些人砍斷纜繩,妄圖讓所有人一塊完蛋。另一些人去攔阻,於是爆發一場激烈的搏鬥。有個叫多米尼克的機械工參加暴亂被扔進海里後,哀嚎著求救。工程師可憐他,跳下水抓住他的頭髮,將他拖回木筏上。但不幾天,這個忘恩負義的傢伙,又加入第二次暴動中。
經過三次暴亂和平息後,木筏上屍體橫布。又過了幾天,食物和水的短缺變成了更大的威脅,兩個黑人士兵飢渴到極點,於是違反規定,將最後一桶酒剜個洞用吸管偷喝,暴露後,被人無情地扔進大海里。有些人把刺刀彎成大魚鉤,希望可以釣鯊魚。但鯊魚咬住後一扯,魚鉤又變成筆直的刺刀了。經過這番折騰,木筏漫上許多海水,一些受傷的人的傷口被鹹水浸泡,慘叫不絕。最後,木筏上僅剩下27個人了,其中15個還能支撐一段時間,其餘12人,受傷太重,神志不清,不大可能熬下去了。而且食品不足以維持所有的人,有些人甚至開始偷偷啃噬剛死去同伴的手肘了,於是那15個人經過辯論,終於做出一個決定,把那些在三次反暴亂鬥爭中和他們並肩作戰、甚至救護過自己的傷病員,統統拋進大海!
《梅杜薩之筏》拜倫
路易十八政府怕此事張揚出去受到輿論譴責,只在官方報紙上發了一條簡短的訊息,悄悄通過軍事法庭判處船長降職和服刑三年就了事。兩位木筏上的倖存者不服,向政府上書,卻遭到打擊,被解除公職。在忍無可忍之下,他們將這次船難經過如實寫成報導,印成小冊子公開發售,這一舉動立刻轟動了國內外。
《梅杜薩之筏》魯本斯

那15位船員最終獲救了,但他們的心靈永遠沒有得到安寧,經過多少年的精神折磨,先後在莫大的自責中死去。有一位在臨終前,複述了蘇格拉底那句意味無窮的話。當時蘇格拉底被控以“蠱惑人心、顛倒是非”罪。面對501雅典公民代表組成的龐大陪審團,蘇格拉底做了長篇的自我辯護,但終未被世人接受,被判處死刑。他是這么說的:“現在我該走了,我去赴死,你們去繼續生活吧。”


浪漫主義畫派

十九世紀初葉,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興起於法國畫壇的一個藝術流派。這一畫派擺脫了當時學院派和古典主義的羈絆,偏重於發揮藝術家自己的想像和創造,創作題材取自現實生活,中世紀傳說和文學名著(如莎士比亞、但丁、歌德、拜倫的作品)等,有一定的進步性。代表作品有籍里柯的《梅杜薩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領導人民》。畫面色彩熱烈,筆觸奔放,富有運動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