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傳》

《梁啓超傳》

本書據史立傳,分段勾勒了梁啓超的政治生涯,客觀評說這位時代巨人的功績與局限,同時生動再現清末民初的歷史大變局背景,以及動盪時世中一代思想者痛苦焦灼的心路歷程。

基本信息

圖書資料

梁啓超傳梁啓超傳

作/譯者:徐剛

出版社:廣東旅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9787806537169[十位:7806537163]

頁數:365

定價:¥38.00

內容介紹

本書據史立傳,既保證史實的客觀公正,又將史料故事化,注入詩人之深情筆致、作家文學想像、學者之哲理思考,分段勾勒梁啓超的政治生涯,客觀評說這位時代巨人的功績與局限,同時生動再現清末民初的歷史大變局背景,以及動盪時世中一代思想者痛苦焦灼的心路歷程。他的《少年中國說》是青春中國誕生的第一口呼吸;他的《變法通議》是一新文化向舊文化宣戰的第一把利劍;他的“小說界革命”的嘗試為腐朽的舊文學注入第一支興奮劑。他就是梁啓超!他力主變法卻踏上流亡之路;他推行共和體制卻步履艱難;他指揮討袁護國卻遇重重阻攔;他與康有為同為戊戌干將,卻最終分道揚鑣……他堅決相信中國不會亡,所以他雖然處在全然無望中,卻始終在掙扎奮鬥。如果說孫中山先生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則梁啓超便是民主思想的先行者!

文章節選

漫步紐約街頭,梁啓超有了一次靜靜地觀察國人的機會。首先引起他注意的是走路。不都是用腳走路嗎?是,卻有大講究。人的行走就是生命的行走,精神飽滿、行屍走肉能夠等而同之嗎?精神無形卻附麗於人的肉身,能從目光、姿勢中透露出來,此所謂彩之源於精,精之現於彩是也。梁啓超看見西人行路,“身無不直者,頭無不昂者”。中國人走路呢?那也真是一絕了,總是佝僂著,彎腰曲背,想來是幾千年跪慣了,隨時等著下跪吧?至於女子,纏足、金蓮,細蛇腰踩著小碎步而且是盆底鞋,讓好端端一個人走不得不會走。用梁啓超的話說是“一命而佝,再命而僂,三命而俯。相對之下,真自慚形穢”。走路又豈只是走路而已!行走著的是一個族群的姿態、文化、素質。目光所向處,是昂揚奮發,或是苟且偷安,能辨出大與小,可識見強與弱。這個時候.梁啓超的心裡是淒涼愁苦的。他真想走過去,在嘈雜的唐人街告訴同胞們:“站直了,跟我走!”他也知道,如是,他將被淹沒。紐約唐人街的雜碎館,又是一種特色。“雜碎”——動物的內臟——而可以成為美食,在中國是有傳統的。南人北人都喜歡吃羊雜碎。但紐約的雜碎館,雖想必也做過雜碎菜,卻已經是中國餐館在西方最早的代名詞了。李鴻章訪美,刀叉牛排使他不勝其煩,想吃中國飯菜,便由唐人街的酒食店選料烹製,李鴻章一見就樂一嘗就笑,遠隔重洋吃到中國味兒了。間或,李鴻章以中國菜請客,西人問菜名為何,李鴻章的左右一時想不起來,便以“雜碎”稱之,“自此雜碎之名大噪”。“僅紐約一隅,雜碎館三四百家。”中土有美食,再以李鴻章之名噪之,便有了現在所說的“廣告效應”,西人沒有到過中國的,為了好奇要看看唐人街,吃吃雜碎館,何況雜碎館選單上所列的菜名就夠開胃的了:“李鴻章湯麵”,“李鴻章炒飯”,“李鴻章小籠花捲”,“李鴻章海鮮一品煲”,更有“李鴻章紅燒雜碎”,使吃的人在未吃之前,先已很開心了。梁啓超為李鴻章嘆:“合肥受苦了。”自然。游公園,吃雜碎館,總是輕鬆的,想要發展維新社團就不容易了。這使梁啓超清醒了不少,他曾以為憑他的名聲,登高一呼就行了,哪知道梁啓超面對的是比維新社團歷史悠久得多,組織牢固得多的各種五花八門的團體、會館,乃至幫會。梁啓超看見了幾千年文化遺傳的深厚頑固。那些脫離了中國鄉井的人,“來往於最自南之都市”,可是能夠把他們維繫在一起的,“仍舍家族制度外無他物”。梁啓超認為,那些海外的同胞們“有族民資格而無市民資格”。梁啓超在美國時,曾聽朋友們說起羅斯福在一次演講中說到,今日之美國國民最要緊者,是“脫去村落思想”,意在提升“各省、各市人民之愛省心、愛市心”。中國國民性的另一弱點,即是“有村落思想而無國家思想”。梁啓超認為上述兩點對國民性的解剖,都是精闢之論,時人與後人皆無異議。是梁啓超喜歡極而言之呢,還是中國社會的情況確實如此?關於中國國民性的缺點,梁啓超認為:“三日只能受專制不能享自由。此實萬物芻狗之言也。雖然,其奈實情如此,即欲掩諱,其可得耶?”梁啓超對其時舊金山華人社會的落後一面深惡痛極:“吾觀全地球之社會,未有凌亂於舊金山之華人者,此何以故?日自由耳。”梁啓超進一步分析道,中國大陸的人,性質未必優於舊金山的華人,可是有長官之治、父兄約束。南洋的華人被英、荷、法殖民者殘酷統治,“十數人以上之集會,輒命解散,一切自由悉被剝奪”,因而秩序為好。在能享受自由的美洲與澳洲,則凌亂如舊金山。以舊金山華人社會為縮影,試看整箇中國能好到哪裡去呢?結論是悲哀的:“夫自由雲,立憲雲,共和雲,是多數政體之總稱也。而中國之多數、大多數、最大多數,如是如是,故吾今若采多數政體,是無異於自殺其國也。”這裡已經涉及到了一個國家、社會的政體與制度,梁啓超熱衷於政治,理所當然對此有過各種構想。這時候一個矛盾纏結的梁啓超便站到了我們面前:他痛斥封建腐朽,力主變法維新;尤其亡命日本後,呼籲民權,召喚新民.可謂奮勇當先;可是在遊歷美國之後,他卻“一言以蔽之,則今日中國國民,只可以受專制,不可以享自由”。p126-127

作者介紹

徐剛,1945年出生,上海崇明島人,世代農人之後,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詩人、作家。青年時代以詩歌成名,《抒情詩100首》、《徐剛九行抒情詩》蜚聲詩壇。1987年後主要從事環境文學寫作,其《伐木者,醒來》被稱為“綠色經典”,《守望家園》、《地球傳》、《長江傳》、《大地之門》等作品影響深遠。作者對人物傳記也有涉獵,本社此次出版的《袁世凱傳》、《梁啓超傳》即為其代表作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