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莫拉》

《格莫拉》

影片根據羅伯特•西瓦諾的小說《格莫拉》改編而成,揭露了黑幫與企業、經濟和金融界私底下勾結的勾當。據《舊約》中《創世紀》的記載,格莫拉這座位於巴勒斯坦旁邊的古代城市,因居民邪惡、墮落、罪惡深重而被憤怒的神毀滅。羅伯特•西瓦諾的小說把這個在義大利南邊的小城市比喻成格莫拉,在那裡,黑手黨的罪惡實力橫行肆虐,橫行於整個城市。馬提歐•加洛尼作為義大利小有名氣的獨立電影導演,不畏懼惡勢力,選擇把書翻拍成電影,使得義大利黑手黨的殘暴骯髒行徑引起了更加廣泛的關注。

基本信息

概述

格莫拉格莫拉
影片根據羅伯特•西瓦諾的小說《格莫拉》改編而成,揭露了黑幫與企業、經濟和金融界私底下勾結的勾當。據《舊約》中《創世紀》的記載,格莫拉這座位於巴勒斯坦旁邊的古代城市,因居民邪惡、墮落、罪惡深重而被憤怒的神毀滅。羅伯特•西瓦諾的小說把這個在義大利南邊的小城市比喻成格莫拉,在那裡,黑手黨的罪惡實力橫行肆虐,橫行於整個城市。馬提歐•加洛尼作為義大利小有名氣的獨立電影導演,不畏懼惡勢力,選擇把書翻拍成電影,使得義大利黑手黨的殘暴骯髒行徑引起了更加廣泛的關注

劇情簡介

這部電影根據羅伯特·薩維亞諾(RobertoSaviano)暢銷小說改編,導演馬提歐·加洛尼和他的五位編劇(包括薩維亞諾本人,到目前為止還要警察來保護他們的安全)以新聞體的方式表現了那不勒斯的克莫拉組織的派系爭鬥,為我們呈現了人吃人的社會風貌,那裡充滿了及時行樂的生活哲學、犯罪十分猖獗,白粉交易隨處可見。沒有過多的修飾,《格莫拉》單刀直入地把我們帶到了這樣的一個世界。構成影片主線的五個人物的故事交替進展。第一個是一位名叫托托的13歲的男孩,他了解到成為一名克莫拉成員,就意味著得到了獲得尊敬和成熟的門票,瑪麗亞是一位他要求出賣的年輕母親。唐·希洛是一個“潛水艇”,他的工作是把每個月的支出交給可信的組織成員,而這些成員的兒子或者丈夫都已經入獄。馬可和希羅是好朋友,他們天真地認為能夠從當地的組織頭領那裡獨立接手。帕里跨斯是一個熟練的女裝裁縫,他為一家幕後為克莫拉組織的時裝公司打工,但是在一次針對組織的中國競爭對手的夜間突襲中被捕,他在那裡擔任一個龐大的血汗工廠訓練員。弗蘭克是一位善於言談的商人,不過他的“生意”卻是處理有毒廢物,這屬於違法行為,這讓他的年輕助手羅伯托越來越發排斥。

幕後製作

《格莫拉》原著作者--羅伯特·薩維亞諾
無論是職業演員還是非職業的民眾演員,在片中的表現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如刀鋒般銳利的視覺風格準確地表現了克莫拉的人們朝不保夕、危機四伏的生活狀況。原著作者薩維亞諾遍及42個國家和地區的忠實讀者也為影片確立了堅實穩固的商業前景,但不可否認,影片的畫面和聲音都為觀眾帶來了不同尋常的衝擊。FandangoPortobello已經在七個地區售出了影片的發行權,這其中包括英國法國德國奧地利等地。在坎城電影節放映的前兩天,影片還在義大利400塊的銀幕上公映(由於該片使用了那不勒斯方言,所以要加上義大利語字幕),雖說影片的周末票房還沒有統計出來,但是如潮的好評已經說明了一切。

《格莫拉》讓人感到迷惑的結構和缺乏前後文關係、語焉不詳的敘述無疑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結果,導演僅僅在影片的最後添加了一點字幕說明,克莫拉是一個巨大的經濟來源,他們曾經參與投資了紐約世貿大廈的重建工程。諷刺地是,影片在坎城首映的那天,義大利的報紙頭條一直被兩條新聞占據,一個是正在進行的那不勒斯廢物危機的報導(克莫拉組織控制的廢物處理工業是影片《格莫拉》重點表現的內容之一),另一條新聞是GuidoAbbinante被逮捕的訊息,他是seccesionists的頭目,他以野蠻的,毫無禁忌地行為反對競爭者DiLauro派系,這也是影片重點刻畫的段落。

電影語言

大量淺景深的特寫鏡頭手持拍攝,是這部電影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當然,導演的空間調度、場景設計、音響剪輯等方面也都非常出色。先來看片名後的一場戲,這場戲基本確立了整部電影的主要表達方式,用特寫來關注人物、敘述事件,保持一種自然、紀實的氛圍。這場戲是一個鏡頭直落,裡面三個人物在數錢、聊天,你從對話里能大概知道背景,但並不非常清楚他們是誰,哪個人物是重點。這將在後面的戲裡慢慢清晰,因為影片並不照顧觀眾的娛樂需求,它需要你主動付出,去辨認人物和環境,導演不會給你解釋。從特寫到特寫,順序從右到左到右,光從暗到亮到暗,色有綠來過渡,“物”從錢開始到錢結束,很簡練的完成了這場戲——電影語言簡練是《格莫拉》牛逼的原因之一。在這之後的很多場戲,都用這種方式來完成。

《格莫拉》鏡頭
淺景深特寫鏡頭在對話中的運用也很有趣,對話的另一方處於虛焦的位置。在黑老大這場戲中突出了其牛逼哄哄,對小屁孩的壓力。黑市請裁縫這場戲又突出了中國人的神秘感,瞅瞅那頂光。沒有切換沒有變焦,簡練、清楚。當然,又都是一個鏡頭下來的。這種鏡頭在影片中還有一類對話運用,是剪影式的,你既能感覺到人物情緒,又能看到環境。這場戲是討論孩子跟孩子他爹成了戰場的敵人,氛圍很壓抑。這類淺焦鏡頭在影片裡,有時候還能迸發出一些“詩意”,在這么一部黑冷陰暗的絕望環境裡,讓人印象深刻。

淺焦特寫鏡頭照理說是隔絕了環境,但實際上,《格莫拉》中虛掉的視覺部分以及時刻移動的攝影機,也能對環境提供相當的信息量,更別提大量的現場音響,都很好地展示了環境。比如下面這個鏡頭,通過運動的移影機,你能看到周圍的四五個男人出入鏡頭的狀態,聽到他們的談話。所以,“特寫鏡頭是隔絕環境”這種結論,不是放在哪裡都可以的。自然,電影裡還穿插不少精彩的全、遠景鏡頭深焦鏡頭,適到好處地交待了“格莫拉”的外景和建築特色。樓頂的黑幫打手與旁邊水池裡嬉戲的小孩,這樣強烈的對比,天天都發生在格莫拉。對光線、色彩的運用也是格莫拉攝影的一大亮點。

《格莫拉》《格莫拉》
最後,《格莫拉》的場面調度也讓人過目難忘,幾場暴力戲的“突然死亡法”,同樣是一個鏡頭或兩個鏡頭拍下來,簡練直接。暴力發生方面也各有不同,有從左到右的,有從里至外的,有發生在後景的,有發生在前景的,有發生在畫外的——這些對暴力場面的精心組織能看出導演的能力。冷酷、無情的鏡頭,目的在於引起觀眾長久、像噩夢一般纏繞的思考。整部《格莫拉》用一種看似很自然、很生活的方式,精心地表達出了一個非常瘋狂的世界,這比用瘋狂的方式表達瘋狂的世界更高桿一點,這就是它為什麼比《上帝之城》更強的原因。在這種風格的電影中,如果有一兩個“隱喻性”的鏡頭,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花絮 

原著作者羅伯特想用這本書揭露當地黑幫的暴行,書一經發表,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此書在出版後連續5個月穩坐暢銷榜的冠軍,並且快速售出了近10萬本。但作者也因為揭露了太多黑手黨的內幕而受到了死亡的威脅。來自義大利的導演馬提歐•加洛尼1968年出生在羅馬。在1996年他憑藉一部短片贏得了由南尼•莫瑞蒂資助的一個電影比賽的大獎,而這部片子,也在隨後成為了他在1997年繼續拍攝的電影三部曲的影片之一。他的其他作品還包括《初戀》(別名:《標本製做人》)以及《不朽》(別名:《奇怪的佩皮諾先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