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藝》

《根藝》

《根藝》是中國民間個人收藏叢書。根藝是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漢代和南北朝時期就出現了許多根藝精品,千百年來根藝以它獨特的造型藝術和奇特的表現形式吸引歷史上眾多文古雅人,它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是唯一沒有贗品而又不可複製的藝術,通過根藝美術家的精心設計與製作賦予根的第二次生命,換回人類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嚮往,使之成為溝通人與自然折情感紐帶。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書籍作者:周學森
圖書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第1版(2004年4月1日)

《根藝》《根藝》

圖書品相:10成品相
庫存量:10本
圖書售價:27.00元圖書原價:36.00
圖書類別:收藏類圖書
上書時間:2010-10-30
頁數:96頁
裝訂:平裝ISBN:7806016066

主要內容

《根藝》主要介紹根藝的起源、製作方法、如何欣賞、收藏和投資的知識。並有許多精美的根藝作品展示。中國根藝。千古流傳,鬼斧神工,氣象萬千。尋根備料,選材為先,象形取意,潛在內涵。隨根就形,切忌呆板,刀削斧修,技藝周全。天人同創,妙不可言,陶冶情操,收藏賞玩。

基本概況

從戰國時期到20世紀70年代這段漫長的歷史時期,根雕在藝術領域中占的比例是很小的。早期的根雕藝術.主要足為宮廷帝王及豪門貴族服務的,只為少數人欣賞和享用。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根藝在我國開始廣泛傳播。特別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根藝事業更得到迅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初.是我國根藝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為了推動我國根藝事業的發展,1983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開始拍攝《根的藝術》影片.受到國家林業部的大力支持。為了展示根藝創作成果.]985年4月,由林部撥款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中國根的藝術聯展”。這次展覽,展出了來自北京、上海、福建、湖北、湖南等十幾個省市根藝作者創作的數百件根藝作品,無數觀眾湧進展覽大廳.爭睹中國根藝的風采。一些中央領導的往參觀並為展覽題詞:“這個展覽很好,這門藝術應當很好的發展、”近年來,根雕藝術以其獨特的風格呈現。

圖書目錄

第一章根藝的起源及發展
中國根藝源遠流長
迅速發展的根藝事業
三峽根藝的發展優勢
第二章根藝的特點
根藝的稱謂
根藝的自然特點
根藝審美
化朽為奇的藝術
第三章根藝的創作
根藝的創作原則
根藝的創作方法
(一)根材的選擇及處理
(二)根藝作品的構思及加工
(三)雕刻技藝在根藝加工中的運用
(四)根藝書法
(五)根藝壁掛及根藝畫
(六)巧用樹根橫切面
(七)根藝作品的後期處理
(八)根藝四字經
第四章根藝的價值
根藝的收藏價值
根藝的社會效益及經濟價值
(一)活躍民眾文化,陶冶藝術情操
(二)反映時代風貌,振奮民族精神
(三)增進國際友誼,加強文化交流
(四)繁榮藝術市場,促進經濟發展
第五章根藝鑑賞

評價

樹樁、樹根,本不是藝術,但是將這些"璞玉"雕琢成"器",構成豐富多彩的優美造型。這就是化"腐朽為神奇"的藝術。根的藝術中有一種是根雕,它以雕刻為主,天然為輔。而根藝作品要巧借天然,雕刻為輔,兩者統稱為根的藝術。根藝的價值在於給人以自然美的無限享受和萬千聯想,根藝作品采天地萬物之靈令氣,乃萬物化育之妙作。它不同於普通的雕刻作品,是近乎自然原形的藝術,具有獨特神奇的魅力,體現民族文化藝術之美。令人百看不厭、千品不膩、趣味無比、其樂無窮。
根藝是一門古老的傳統文化,它是大自然賦予的,具有千百年的生長歷史,當人們的物質生活富裕了,精神文化生活也有更高要求,各類收藏家與學者、商人爭先搶購,使得整個根藝市場原材料嚴重缺乏,作品價格昂貴,隨著歲月推移根藝作品會變的越來越珍貴。胡錦濤主席視察廣東時觀看根藝作品給予高度評價,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張思卿親自為根藝題詞。

與書法

根藝書法,則是根藝與書法相結合的一門藝術,它集根藝與書法於一體,是我國藝術園地的一朵艷麗的新花。根藝書法,系利用樹根的自然彎曲,依照漢字書法的筆調加工而成。創作中充分利用樹根的圈、角、棱等自然形態,使作品古樸典雅,自然流暢,既體現了自然的根味,又不失書法的韻味。我們在選用根材時,有時會發現彎彎曲曲的樹根像某些漢字的筆畫,這時可以有意識的將其截下來,組成某種字形。也可以首先在紙上書寫出想要創作的字稿,一般以行書或草書為好,特別是草書筆畫的動勢比較適宜根的特徵。要想根材的形態完全與樣稿相吻合是不可能的,樣稿只是作為參考,只要選取的根材大體吻合,便可通過加工連線而成。由於根材的天然特性,做成的漢字往往比書寫的字樣更具風韻。

作者簡介

周學森,男,1946年生,中國書畫研究院研究員、顏真卿書畫院名譽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擅長國畫、篆刻等,作品獲國內外大賽金獎數十次,並獲中國書畫藝術家百佳、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工藝美術家等稱號。出版過多部專著和畫冊及周學森國畫藝術中國郵政明信片,其畫作極具投資潛力。作品入選,《當代書畫篆刻家辭典》、《中華翰墨名家作品博覽》、《當代美術》、《世界名人錄》等數十部大典。現為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楚天書畫研究院院士、香港國際書畫院終身榮譽教授等。

盤點民族文學

少數民族文學的研究承擔具有文化戰略意義的重大學術課題,在搶救、傳承和弘揚優秀民族民間文化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塔克拉瑪乾》
《情緣》
《那年夏天》
《額吉和罌粟花》
《共產黨人》
《取暖》
《好花紅》
《山里人》
《心愿》
《忘卻》
《看見》
《玉樹:在無盡的大愛中感受你的疼痛》
《渴》
《草原上的女人》
《北方蒙古屯》
《種植神話》
《彝山情》
《在山上》
《永遠的愧疚》
《2010年的春天》
《根藝》
《尕師兄》
《沙力老漢》

《闖入者》
《紅女人》
《酒事》
《月亮,月亮,我想跟你說個話》
《消失的木榨聲》
《一隻黑貓》
《千古駱駝千古夢》
《哈尼村寨》
《回到堅硬與憂傷的村莊》
《山村散記》
《雛鳳清聲》
《金寶》
《503號宿舍》
《巴拉嘎日河邊的故事》
《我的女老闆》
《懷念一垛草》
《往事飄過河流》
《祖父》
《祈福玉樹》
《城市的門》
《溫暖的羊皮襖》
《影子中的人生》
《雲朵上的夢》

《雪線》
《可汗宮的黃昏和清晨》
《弦子舞》
《鐵匠的女兒》
《牧場四季》
《像梅一樣傲立》
《祭禮》
《輪》
《安多的秋天》
《冬日青海湖畔》
《賣火柴》
《昨天比今天遠一天》
《嚮往瀘沽湖》
《你原來如此》
《火車站睡在老地方》
《愛在呼喚》
《生日那天》
《給母親的信》
《心靈的閃光》
《白蝴蝶,黑蝴蝶》
《青蘆葦》
《絲綢之路上的綠洲》

《蘋果樹下的夢》
《維吾爾姑娘》
《女人的心》
《301房間男生及塔樓》
《行走果洛》
《家族歌謠》
《夢的河流》
《原野的事物》
《惜水五記》
《生如雪》
《紅禪:低吟或晚唱》
《崑崙山的眼神》
《難忘的玉樹》
《螞蟻的選擇》
《天邊麥場》
《一封未拆開的信》
《虛設橋樑》
《女兒出嫁的日子》
《淪為朋友》
《當心狗狸》
《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一曲兩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