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探源與發現》

《文明探源與發現》

《文明探源與發現》是由易仁所作,遼寧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作品。本書受到郭大順,汪遵國,周南泉,雷從雲等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與讚賞。

《文明探源與發現》

《文明探源與發現》《文明探源與發現》

圖書簡介

在收藏與鑑定方面,先後得到汪遵國、雷叢雲、周南泉等專家、學者的肯定,尤其是所發現的“三江口玉市器”為東北新石器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物質材料,對紅山文化的研究是一個重要的補充。
即將由遼寧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文明探源與發現》共收錄文章20篇,近10萬字。其中結合藏品和紅山文化的研究,對五帝時期軒轅,顓頊,堯,舜,禹等帝王的活動中心,聚落地點,以及重大事件等作以科學,合理的詳細論述。尤其是結合《山海經》

《文明探源與發現》《文明探源與發現》
的研究,發現了“肅慎定理”,和東北新石器晚期(距今約5000年左右)五帝的活動,有一個“由北往南,自東向西”運動,遷徙的過程與規律。並以《山海經》中渤海為方位,推理出其中的“四海”,“崑崙之丘”,“冀州”等重要地理位置。又通過“三江口玉石器”與《山海經》中“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的研究,發現並確認了軒轅,顓頊,女媧在東北地區活動的實物證據。這些觀點,推翻並糾正了自漢代以來包括司馬遷在內的許多歷史學家的錯誤和誤導。
《文明探源與發現》一書受到郭大順,汪遵國周南泉雷從雲
《文明探源與發現》《文明探源與發現》
等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與讚賞。

作者簡介 

易仁,男1952年5月26日生,祖籍:河北昌黎人。.系遼寧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現任遼寧紅山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國古玉器研究會副會長,遼寧收藏家協會副會長。
收藏與研究東北新石器文化二十餘年在各類刊物、雜誌發表文章10餘篇。近年來,在著名考古學者郭大順的知道下把紅山文化與《山海經》

《文明探源與發現》《文明探源與發現》
結合起來,考證“五帝”時期在東北活動的遺蹟,得到了汪遵國,周南泉,雷從雲等專家的充分肯定。

目錄 


前言
跋一:辛勤收藏,認真探索
跋二:我對“三江口玉石器”的認識

《文明探源與發現》《文明探源與發現》

跋三:東北新石器時期文化的一個重要發現
肅慎與冀州
軒轅黃帝
女媧與軒轅
顓頊與附禺
四海與崑崙
“三江口玉石器”的發現
“蛇龍”的演變
女神崇拜
女神
燔燎女神
日月神與女人
占卜與
關於“三江口玉石器”文化的認識
牛河梁玉鳳考
夏後氏之璜與勾雲珮
北斗玉龍
紅山古玉鑑賞
太陽鳥——貓頭鷹
對“三星堆”玉器的認識
三江口玉石器圖說
寄語
編後

相關內容

三十年來,與考古單位科學發掘的同時,社會上也出現了一批熱心徵集和收藏紅山文化玉器的人士。東北收藏家柳冬青出版了《紅山文化》

《文明探源與發現》《文明探源與發現》
(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徐強出版了《紅山文化古玉精華》(藍天出版社2004年版),都保存了一批紅山玉器真品(從書中照片看,可能很有個別贗品)。台灣收藏家許清佐、甄一士也收藏了上百件紅山玉器的真品,特別是甄一士的藏品於2005年秋天曾以《紅山玉韻》為題在南京博物院展出,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我還在原瀋陽軍區的一位政委處看到他長期徵集所得的一批紅山文化玉器珍品。易仁先生的紅山玉器藏品則是二十餘年辛勤調查、考察、徵集的成果,這次以“三江口玉石器”為題的84件藏品,屬玉石品的質料、玉器的受沁和做工看,當為古老的五千年前文化的遺物,似可看作紅山文化玉石器的一部分。我認為,它的價值在於補充了有關精神文化、宗教世界這部分的實物,有助於紅山文化以太陽神為主體的自然崇拜、動物崇拜、祖先崇拜諸內容的探討和研究。

易仁先生自覺將藏品實物與古代文獻相結合,藉以重建中國古史的真實面貌,這是一大特點。他把“三江口玉石器”、紅山文化與《山海經》的研究結合起來, 《山海經》

《文明探源與發現》《文明探源與發現》
所說軒轅黃帝“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在玉石器中有了實物證據,糾正漢朝以來對“人面蛇身”的誤解,解開了古文獻中的疑難,為認識中國古代文明拓寬了思路。

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文化悠久的大國,是世界公認的東方古代文明中心。中國需要成百上千像易仁先生一樣的文物徵集收藏家和研究者艱辛地、長期地、徵集藏品,研究藏品,為重建中國古代文明史作出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